收藏 分销(赏)

2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要点.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356516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2.1 研究区域概况 山阴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内长城雁门关外,东径112°25′-113°04′,北纬39°11′-39°47′,东邻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右玉、怀仁接壤。全县辖4镇9乡,256个行政村,2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3万口人,城镇化率41.64%,版图面积1651平方公里,耕地79.68万亩。山阴县是产煤、畜牧大县,有“煤乡”“奶都”之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粘土、石灰石等,煤田面积355.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5%,煤炭地质储量114.5亿吨,可采储量约78亿吨;全县奶牛存栏达到8.5万头,全国排名第14位,乳品加工能力40万吨,是全国乳品加工示范县。畜牧业收入占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0%以上,在全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中占居“龙头老大”。优越的资源优势,对山阴县的经济发展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转型的跨越式发展,这个效应将会更加显著。 2.2 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 2.2.1项目影响区划分 根据本项目对地区经济、交通运输和交通量的影响程度,以及区域内物资流动和车流集散的特点,结合地区社会经济、交通现状、路网状况和地区行政区划,将项目影响区划为1个直接影响区和4个间接影响区,见下表2-1。 项目影响区划分表 表2-1 项 目 编号 名 称 范 围 直接影响区 1 山阴县 山阴县所辖各乡(镇) 间接影响区 2 朔州区 朔州市(除山阴县外)所辖的各区县 3 大同区 大同市所辖各区县及以东区域 4 忻州区 忻州市所辖各区县及以南区域 5 内蒙古区 内蒙古自治区所辖范围 、2.2.2经济社会现状 2.2.2.1社会发展概况 ①、行政区划及人口 山阴县地处山西省北部,东邻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右玉、怀仁接壤。南北长66.7公里,东西宽36.5公里,总面积1657平方公里,耕地79.68万亩。全县辖3镇10乡,256个行政村,22.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3万口人,城镇化率41.64%。山阴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内长城雁门关外。 ②、自然资源 山阴县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以煤炭为主,煤田总面积355.2平方公里,总储量114亿吨,煤质品种以氯煤和弱粘煤为主,为优质烟煤;铁矿石储量约4000万吨,系赤铁矿;铝矾土约900万吨;粘土粉砂岩预测储量达亿万;石灰石约3000万吨;方解石约40万吨;大理石约1000万立方。此外还有石英石、钾长石、黑云母、玄武岩等。山阴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虽历经千年沧桑巨变,部分遗迹尚存。山阴县年均气温7℃左右,一月 -9℃至10℃,七月23℃至24℃,年降雨量410毫米。初霜期为九月下旬,无霜期130天。 山阴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虽历经千年沧桑巨变,部分遗迹尚存。已发现有古遗址、古建筑35处(座),古墓葬5处,列为国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72件,其中汉墓群、广武古墓、明长城等古迹均颇负盛名。山阴是在古代是一个多战之地,县境西南有古迹、遗址多处。已发现有古遗址、古建筑35处(座),古墓葬5处,列为国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72件,其中汉墓群、广武古墓、明长城等古迹均颇负盛名。雁门关下的两座广武城,一建于辽金,一建于明代,均为防敌军事据点,是研究军事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县城南30公里广琥汉墓群,保持着丰富而珍贵的地下文物。 ③、经济社会现状 近年来,山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经济结构优化、发展质量提升“两大任务”,以打造全省多元循环发展第一县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循环”二字,不断创新黑色煤炭、白色乳品、绿色生态“三色经济”循环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山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考核中位居119个县区的第十位左右,先后多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结构调整先进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县、粮食生产先进县、“一县一业”先进县等。 (一)以循环发展为途径,全力走好“三色经济”特色道路。目前,山阴的总体发展思路是:紧紧围绕加快经济结构优化、狠抓发展质量提升“两大任务”,抢抓“两大试点”机遇,拓展“三色经济”优势,主攻“十大园区”建设,建设以煤为基的循环工业集聚区、以牧为主的现代农业领先区、以桑干河生态新区为核心的大县城示范区,全力打造全省多元循环发展第一县。按照这一思路,山阴县委、县政府扬长补短、先行先试,初步构建了“三色经济”互促互动、共融发展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一是以黑色煤炭为源头,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联产循环,全力打造以煤为基的循环工业集聚区,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进程。山阴是全国重点产煤县,煤炭是山阴的主导产业。在煤炭产业的循环发展方面,通过煤炭产-运-洗-销和煤-电-冶-建产业延伸以及煤矸石、粉煤灰、电厂余热、废水污水等综合利用三大路径,使矿区煤炭由封闭式皮带传输系统直接运送到工业园区进行筒仓仓储,然后分类洗选,优质煤外销,煤矸石等低热煤进行电力转化,并硅锰冶化。电厂、冶化的粉煤灰、废渣再次成为烧结砖、水泥等新型建材原料,电厂余热直供县城采暖,县城污水经处理中水回用发电,实现了煤炭产业的洁净生产和进一步吃干榨尽,促进了煤炭产品、产业、企业、园区、社会等的循环发展。 二是以白色乳品为纽带,坚持龙头带动、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全力打造以牧为主的特色农业领先区,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山阴是全国奶牛、乳品生产示范县。作为山阴的传统富民产业,奶牛乳品业目前正在进入新型股份合作园区探索推广阶段,实现了高效发展。近年来,山阴县紧紧围绕“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率先突破2万元的目标,以乳品加工为纽带,全面实施了十个超亿元龙头加工企业、十万头奶牛、十万亩以燕麦为主的优质小杂粮“三个十工程”,不断延伸粮-牛-奶、畜-沼-菜产业循环链,使以奶牛乳品业为核心的现代循环农业成为山阴的一大特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们重点扶持了以古城、天鹏为代表的18个省市“513”龙头企业,全县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24亿元,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了5个,形成了奶、肉、粮、菜、油以及毛纺、沼气、有机肥、饲草饲料九大类农产品加工企业。 目前,山阴全县奶牛存栏达到8.5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28万头,蛋鸡饲养量达到170万只。特别是奶牛养殖规模占到全市的一半、全省的1/4,华北地区领先。 三是以绿色生态为基调,全力打造以桑干河生态新区为核心的大县城示范区,同步推进城乡生态化、县域城镇化进程。山阴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力实施了“两山一河”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完成了西山缓坡区生态治理30万亩、南山劣质地治理10万亩和桑干河湿地生态修复治理2.6万亩。全县绿化面积达到总面积的1/3。同时,依托桑干河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掀开了以桑干河生态新区为核心的大县城扩容提质的序幕,县城功能品位不断提升。县城水、电、暖、气以及亮化、硬化、美化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长20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的桑干河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区域内,栽植乔灌木600多个品种、200万株,依河而建了10大系列湖,新增水面3000亩,总蓄水量500万立方米,过去的盐碱荒滩变为现在的绿树倒影、鸟语花香。形成了一个集生态绿化、湿地修复、盐碱地治理、水系建设、城市扩容提质为一体的标杆性精品工程,为生态新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推进“十大园区”建设。 山阴县依托现有的资源禀赋,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规划新建了十大园区:在北部山区,依托山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充足的自然风力,规划了玉马现代化矿井区和下喇叭风电产业园区;在洪涛山下,依托北周庄、合盛堡两个乡镇的重盐碱土地资源,规划新建了北周庄低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重点以中煤金海洋“双500亿工程”为核心承载煤炭产业的延伸发展;同时,依托洪涛山脉500多亿吨优质石灰石资源,规划了西山钙化工园区。可年产高钙石200多万吨;围绕古城乳业集团这一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划新建了古城农产品加工园区,全力做强现代农业循环发展的龙头和纽带;依托沿林荫路两侧丰富的奶牛资源和半道地重盐碱土地资源,规划新建了薛○○奶牛养殖基地和半道地现代农业园区,开工新建古城5000头奶牛养殖场,引进了德惠园年出栏20万头高新科技生猪养殖项目和宇昊蘑菇种植加工项目入驻园区;规划新建了雁门关现代物流园区,搭建起农业与市场的桥梁;依托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规划新建了县城现代商贸区和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区。目前,中煤金海洋五星级酒店及华联、美特好等现代商贸综合体入驻我县;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区也开工新建了景点、道路、生态等一系列基础性工程。 (三)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山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点,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执政理念,投资40多亿元,全面铺开了50多项基础性、战略性民生工程,干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事。一是振兴教育,以总投资3亿元的山阴一中建设为龙头,同时新建扩建了县二中、五中、二幼以及乡镇幼儿园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高考达线人数连续三年成倍增长,教育落后局面得到有效扭转。二是城乡保障。全面完成了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了以县人民医院新建和13个乡镇卫生院达标以及新型农合医疗制度完善为重点的城乡医疗条件改善工程等,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弘扬。 2.2.2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按照“十二五”规划,山阴县确立了“12345”的发展思路,即:抢抓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建设新型能源和生态畜牧两大基地;创新黑色煤炭、白色乳品、绿色生态“三色经济”循环发展模式;实施“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板块式发展、集群化推进”四项举措。   结合自身实际,山阴制定了经济转型跨越五年再造一个新山阴的目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9.2%;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27%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 全县将继续做好煤炭延伸发展这篇大文章,走出一条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循环发展的转型跨越之路。一是打造玉马现代化矿井区,在煤炭生产上实现标准化。二是打造合盛堡新型工业园区,在煤炭深加工上实现高端化。在该园区集中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等煤炭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做长做实园区已经形成的煤炭产—运—洗—销、矸石发电—冶金生产—新型建材和粉煤灰、废弃水、电厂余热综合利用三条工业循环链,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企业生产的清洁化、废弃物的再生化,全力支持以中煤金海洋“双500亿”工程为龙头的转型项目、调产项目;四是打造下喇叭风电产业园和西山钙化工园区,在新兴产业上实现多联产。 奶牛养殖是山阴农民增收的最重要途径,全县将紧紧围绕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这一目标,以此为核心,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引进现代化乳畜生产管理。目前,已与美国纽约奥兰治华威县、中美农业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交流和经贸合作;二是建设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重点打造半道地生态湿地农牧园区、薛奶牛现代化养殖基地两大农牧种养园区;三是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工程建设,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4万亩,建设川区50万亩优质玉米种植基地、优质苜蓿种植10万亩、优质燕麦种植10万亩;四是打造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建设古城农产品加工园区、天鹏农牧业综合生态循环产业园区两大园区;五是建成现代化农业循环模式。积极引进日本生物活性水技术,加快提高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实现玉米和秸秆100%过腹转化,牲畜粪便全部实现生物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沼气发电,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植业、养殖业的良性循环,筑牢“畜—沼—菜”的农业产业循环模式。预计“十二五”期末,山阴县城镇人口达到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1%。 2.3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2.3.1综合交通运输现状 1.综合运输网 山阴县交通运输主要由铁路和公路组成,现有铁路有大西高铁(北同蒲三四线暂代)、北同蒲铁路和几条煤运专线铁路,正在规划建设的有朔山铁路和原大张客运专线铁路。公路主要是以二广高速公路(大运高速)、朔州支线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公路、G208国道、S206大忻线、S211虎山线、S303洗朔线等干线公路以及数条县道和众多乡村公路组成的纵横山阴的公路交通网络。 2、运输量发展水平及特点 项目所在地位于朔州境内,该地区的综合运输由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组成。其中铁路和公路承担了主要的客货运输,航空承担了快捷、安全、舒适的客运服务和高附加值的货物运输。 客运:项目所在地区客运由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组成,其中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2014年朔州市公路客运量2169万人,占全国公路客运量的2.96%。 货运:项目所在地区货运主要由铁路和公路运输组成。2014年朔州市公路货物运输7545万吨,占全省货物运输的9.3%。 3、交通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朔州市及山阴县运输任务主要依靠公路和铁路两大方式完成。由客货运量分析,从八十年代以铁路为主,到九十年代末逐步走向以公路为主。到2014年,全市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发展,公路建设日新月异,新的路线与日俱增,技术等级不断提高,随之运输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营运车辆成倍增加,新的车种层出不穷,技术状况明显提高,营运路线不断延长,公路运输在朔州市的交通运输中占重要位置。 2.3.2 现有公路技术状况及存在问题 2.3.2.1朔州市公路网概况 朔州市2014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161.9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1203.1公里,县道1373.8公里,乡道4138.9公里,专用公路36.2公里,村道3409.9公里。全市二级以上(含二级)高等级公路1625.3公里,占通车总里程的15.99%,有铺装路面里程达7062.5公里,占总里程的69.5%。朔州市2014年底公路网现状技术等级见下表: 2014年底朔州市公路网现状表 单位:公里 行政 等级 里程 等 级 公 路 等外路 小计 高速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合计 10161.9 10050.3 387.7 198.7 1038.9 1356 7069.1 111.4 国道 426.2 426.2 246.8 10.8 168.6       省道 776.9 776.9 140.9 63.5 553.4 19.2     县道 1373.8 1368.7   20.1 177.7 842.7 328.2 5 乡道 4138.9 4086.6   55.3 112.2 338.2 3581 52.2 专用 36.2 36.2     3.8 32.4     公路 村道 3409.9 3355.7   49 23.2 123.5 3159.9 54.2 行政 有铺装路面 简易铺 未铺 养护 晴雨通 绿化 等级 合计 沥青 水泥 装路面 装路面 里程 车里程 里程   混凝土 混凝土           合计 7062.5 1906.1 5156.6 1050.7 2048.6 10162 10050.3 4163.2 国道 425.5 381 44.6 0.7   426.2 426.2 287.9 省道 764.9 743.3 21.7 12   776.9 776.9 617.7 县道 839.4 427.4 412 466.5 67.8 1373.8 1368.7 930.4 乡道 2560.8 230.8 2330 360.8 1217.3 4138.9 4086.6 1700.4 专用 公路 23.2   23.2 13   36.2 36.2 20.8 村道 2448.7 123.6 2325.1 197.7 763.5 3410 3355.7 606 2.3.2.2山阴县公路网现状 山阴县2014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599.4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283.4公里,县道190.2公里,乡道449.6公里,村道671.2公里。全县二级以上(含二级)高等级公路289.8公里,占通车总里程的18.1%,有铺装路面里程达1331.2公里,占总里程的83.2%。山阴县2014年底公路网现状技术等级见下表: 2014年底山阴县公路网现状表 单位:公里 行政 等级 里程 等 级 公 路 等外路 小计 高速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合计 1599.4 1575.6 91.8 12.2 185.8 200.9 1084.8 23.9 国道 141.1 141.1 86.9 4.1 50.1       省道 142.3 142.3 4.9 5.5 131.9       县道 190.2 190.2     3 150.1 37.1   乡道 449.6 436       41 395 13.6 专用 5 5       5     公路 村道 671.2 661   2.6 0.8 4.8 652.7 10.3 行政 有铺装路面 简易铺 未铺 养护 晴雨通 绿化 等级 合计 沥青 水泥 装路面 装路面 里程 车里程 里程   混凝土 混凝土           合计 1331.2 370 961.3 56.2 211.9 1599.5 1528.1 573.2 国道 140.4 140.4   0.7   141.1 141.1 92.6 省道 137.6 128.4 9.3 4.6   142.3 142.3 105.2 县道 159.9 70.2 89.7 27.4 2.9 190.3 142.7 190.3 乡道 286.5 10.2 276.3 10.1 153 449.6 436 148.6 专用 公路 3.3   3.3 1.7   5 5 5 村道 603.5 20.8 582.7 11.7 56 671.2 661 31.5 2.3.3改造项目相关公路状况 拟建路段所在区域内,高等级公路主要有S211省道(虎山线)、S206省道(大忻线)、S303省道(洗朔线)及二广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公路和数条县公路。受地形和行政区域等客观条件制约,该区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线路循环范围小,大多呈幅射状,沟通乡村少,影响范围小;二是公路技术等级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昼夜交通量有逐渐增大趋势,混合交通严重,交通拥挤,路况差,通行能力差。 县道元水线始形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为砂石路面,路基宽度6-7米不等,主要功能为连接沿线数个村庄,2002年—2003年期间,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开展,元水线进行了路面改造,当时由于省补资金较少,县财政亦比较紧张,而且车流量也比较少,故只在原路基上修建了3.5米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20km/h。经过多年来的运营,随着日益增长的交通量,3.5米宽的路面已满足不了现行的交通量,而且路面已破损不堪,表面松散、露骨、断板等病害比较严重,导致行车舒适性差,安全性低,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现阶段交通运输的需求。 从以上四张照片可看出元水线路面破损已非常严重,部分路段已基本处于砂石路面状态,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对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K2+350-K3+350、K12+450-K13+450路段进行路面损坏(PCI)评定,评定数据见下表。 K2+350- K3+350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调查评定表 路线名称:元水线 调查方向:单车道 调查时间:2015 年7月6日 调查人员: 调查内容 程度 权重wi 单位 起点桩号:K2+350 终点桩号:K3+350 累计损坏 路段长度: 1000 m 路面宽度: 3.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破碎板 轻 0.8 m2 20 15 30 80 15 15 15 35 14 25 264 重 1 50 35 46 35   20     35   221 裂缝 轻 0.6 m     6   4 1 6   9   26 中 0.8 8     7           3.5 18.5 重 1   6                 6 板角断裂 轻 0.6 m2 1 2       8 4       15 中 0.8     3 6         2   11 重 1                     0 错台 轻 0.6 m       10   6         16 重 1   4           5     9 唧泥   1 m                     0 边角剥落 轻 0.6 m         2   2.5   3.5   8 中 0.8 3.5   3 2   2       3.5 14 重 1   3.5                 3.5 接缝料损坏 轻 0.4 m 4   8         2 34 23 71 重 0.6   6   6 6 5 12       35 坑洞   1 m2 100 45 66 120 65 44 34 34 23 35 566 拱起   1 m2               0 露骨   0.3 m2 120 54 79.2 144 78 52.8 40.8 40.8 27.6 42 679.2 修补   0.1 m2     124 89 57 96 54       420     评定结果: 计算方法:     DR= 39.5903 %     PCI= 41.8907         a0 = 10.66     a1 = 0.461     K12+450- K13+450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调查评定表 路线名称:元水线 调查方向:单车道 调查时间:2015 年7月6日 调查人员: 调查内容 程度 权重wi 单位 起点桩号:K12+450 终点桩号:K13+450 累计损坏 路段长度: 1000 m 路面宽度: 3.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破碎板 轻 0.8 m2 23 17 35 93 17 17 17 41 16 29 306 重 1 58 41 53 41   23     41   256 裂缝 轻 0.6 m     7   5 1 7   10   30 中 0.8 9     8           4 21 重 1   7                 7 板角断裂 轻 0.6 m2 1 2       9 5       17 中 0.8     3 7         2   13 重 1                       错台 轻 0.6 m       12   7         19 重 1   5           6     10 唧泥   1 m                       边角剥落 轻 0.6 m         2   3   4   9 中 0.8 4   3 2   2       4 16 重 1   4                 4 接缝料损坏 轻 0.4 m 5   9         2 39 27 82 重 0.6   7   7 7 6 14       41 坑洞   1 m2 116 52 77 139 75 51 39 39 27 41 657 拱起   1 m2                 露骨   0.3 m2 139 63 92 167 90 61 47 47 32 49 788 修补   0.1 m2     144 103 66 111 63       487     评定结果: 计算方法:     DR= 45.9247 %     PCI= 37.7756         a0 = 10.66     a1 = 0.461       根据上表评定数据可知,具有代表性的两段水泥路面PQI评定分别为41.9和37.8,均远小于60,路面损坏等级评定为差,因此县道元水线急需进行改造,以提高该条县道的行车舒适性和道路通行能力,发挥公路网络效益。 2.3.4改造项目在区域的地位与作用 将要建设的元水线公路改造工程全长19.105公里,该项目起终点与G208国道相连,完善了山阴南部公路交通网络,对促进山阴县农业、旅游业、运输业等方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该工程的建设对于山阴县公路新网络的早日形成,尽快发挥公路网络效益,加快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山阴县的农业、运输业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公路建成后,将完善这一区域的路网,拉动这一区域经济的腾飞,乃至带动山阴全县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