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县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347515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县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县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县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县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县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残疾人事业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县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的变化,抓住机遇,使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有新的突破,寻找与发现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发展机制。近期我县组织人员进行了残疾人生活就业情况调查摸底,以新形势下xx县残疾人生活就业状况与残联救助工程为实践载体,梳理出了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并根据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及残疾人事业主体活动的逻辑总结出三个抓好、两个加大力度和一个结合。为今后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

2、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一)xx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我县各类持证残疾人1794人,平均每5户中就有一个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其中视力残疾321人,占我县残疾人总数18%;听力残疾160人,占9 %;言语残疾71人,占4 %;智力残疾102人,占6 %;肢体残疾1076人,占60 %;精神残疾55人,占3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能力,属一级重度残疾人占全部残疾人的20 %;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属二级残疾的占26%;有一定劳动能力,可以就业的,属三、四级或聋哑残疾的占54 %。 (二)xx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目前,全县残联拥有13名专职

3、工作人员,分管康复科、教就科及办公室事务,各尽其职。对我县残疾人职业专业化、康复培训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县残联下分设14个乡镇残联,全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及办公设施,配有专职理事长、干事, 17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共同协调工作。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今年来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县加大了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力度,开展了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及相关的一系列残疾人救助工程,白内障复明工程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我县完成手术 余例,手术脱盲率100%,脱残率98%,基本实现无障碍县的目标要求;实施助听工程免费为 名聋儿进行听力检测、耳膜制作、配发数字式助听器;实施助行工程,20

4、08年助残日期间,县残联组织将100多辆轮椅、手摇三轮车直接送到贫困残疾人手中;实施安居工程, 县残联本着穷中选穷的原则,确定对14乡镇的3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实施改造;实施医保工程, 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农村残疾人就医难的困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通过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各单位分散按比例安置就业、鼓励残疾人自谋创业以及残疾人劳务输出等就业渠道,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0%以上。 按照市残联的工作安排,开展了残疾人就业生活状况和06岁各类残疾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为全面掌握我县残疾人的生活、就业、社会保障情况,扎扎实实的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

5、,经过3个月认真细致地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各项数据汇总、分类、存档、分析,为今后开展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人民奔小康的步伐不断加快。由于残疾人自身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处于劣势,残疾人与正常人的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残疾人在康复、就医、生活等方面需要救助人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与扶残助残的形式单一、救助资金不足之间形成很大矛盾,造成残疾人奔康步伐较慢。2008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残疾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中央开展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

6、,强调人权、人民的利益,残联的工作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努力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服务,同时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残联工作应该注重实践调研,了解基层残疾人的生活就业情况,分析残疾人需求,发现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寻找新环境、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十七大精神,努力做好农村残疾人工作,十七大的三民政策应辐射到农村的残疾人群体,并且这个群体应该得到特殊照顾和重视。可以说,新形势下的残疾人工作任重道远。经过调研分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可以概括为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 (一)残疾人工作人员扶助意识、理论水平仍然薄弱,需要加强思想学习。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作为

7、指导,人道主义理论、以人为本、增能理论、正常化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论内涵,我们应该注重学习与积累,以新形势下xx县残疾人生活就业状况与残联救助工程为实践载体,发展理论抽象思维能力。 (二)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程度仍然不高,需要发展职业化道路。近些年来,民政部、计生委、共青团等部门加大力度,加强基层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主要力量,残疾人专职委员不论是工作层面和范畴,还是服务内涵和属性,都属于社会工作者范畴,我县应该积极自省自身工作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专业的指导,专业的科学方法有利于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我们的工作人员很明显知识水平不够,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三

8、)残疾人工作人员反思能力仍然很弱,需要提高救助工程中建立长效机制的反思能力。近些年,我县开展了一系列的残疾人救助工程,只有认真反思工程项目的程序、环节、理念支持等才能锻炼出建立工程长效机制的反思能力。而我们的工作人员恰恰缺乏这种思考,工作盲目,思维系统混乱不能很好的为残疾人群体服务。 (四)残疾人服务文体宣传工作仍然不到位,需要加大力度开拓多元化宣传手段。我县开展了很多残疾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较高的知晓率,容易造成一定的误解,项目开始工程及结束阶段宣传不到位,不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宣传职责不明确,在宣传工作上往往忽视其重要性,且宣传工作比较琐碎,需要耐心与细心。因此

9、责任明确非常重要。 (五) 残疾人事业资金仍然不足,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尽管残联征收社会保障金,残联的工作项目多,服务范围广,办公设施及康复设施都需要很多资金,维护残疾人的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开拓多重资金渠道是当前我们的重要任务。资金充足了,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指标才可能更上一个台阶。 (六)农村残疾人生活仍然困难,需要提高基层工作水平。从上述调查表格中,我们发现农村残疾人工作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农村残疾人户数、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农村纳入低保的范围明显处于劣势。辖区内残疾人总人数共计1790人 ,纳入低保残疾人总人数只有900人,还有相当大比例的残疾人没有得到保障。农村与

10、城市享受低保的金额也有很大差距。城市每人每月可得到276元的救助,而农村每人一月只有166元的救助。农村未就业的绝对人数也很大。这些充分表明,当前农村残疾人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需要迫切提高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 三、打动我县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考 残疾人事业发展包涵三大相互联系的主体:残疾人工作人员、残疾人服务活动及残疾人群体。上面总结的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也是围绕这三大主体展开的调查思考,从中可以看出,残疾人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思想意识、专业化程度及反思能力;残疾人文体宣传服务、资金投入服务;以及各类残疾人群体生活就业状况都对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此,下面继续围绕这三大主体的主要问

11、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有所帮助。六项建议可以根据三大主体分为三个抓好、两个加大力度和一个结合。 (一)抓好残疾人工作人员思想理论水平学习工作,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理论上的指导,以人道主义、正常化及增能等理论为基础才能做好工作,残疾人弱势群体不仅需要正常化的生存环境、生活及工作能力上的增强以及人道主义关怀,残联工作更应该保障他们缺失的权利,残疾人工作者应该有这个觉悟与意识帮助残疾人补偿他们应有的权利,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基础是社会对残疾人缺陷负有的责任,应该具有使残疾人群体恢复的功能,使其融入与适应社会生活。经常性开展理论思想学习培训班,提高工作者的思想觉悟与理论

12、思维能力。 (二)抓好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培养大批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决策。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2008年6月全国第一次组织了社会工作师专业考试,对于残疾人事业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和科学方法。基层残疾人队伍特别是残疾人专职委员应该作为社会工

13、作者走上职业化道路。目前,王思斌教授把中国社会工作分为三类,即中国社会中所说的普通社会工作,由政府部门承担、服务于困难人群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和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士进行的社会工作。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属于行政性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而当前这种社会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残障康复服务机构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属于规定适用范围。很多地方残联已经开展了有益的探索,xx市残联建立了称之为量体裁衣的完整工作机制,培养一批专业化服务队伍。xx市出台了xx市社区残疾人工作管理办法,明确社区残疾人工作社会化。通过公开考试,175名残

14、疾人成为xx市第一批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走上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职业化岗位。根据社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县的残联工作应该考虑专业化、职业化问题,学习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发展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思考。 (三)抓好残疾人工作人员的反思能力训练,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工程的长效机制工作。残疾人工程的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系统思考,全面部署,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反思能力,做好项目开展的各项工作,同时注意环节的连接与程序的连续性,做好档案管理,积极开展工程讨论与思考活动,不断锻炼他们的反思、思考能力。 (四)加大宣传文体工作力度,扩大残联工作透明度。组织残疾人

15、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特殊艺术人才。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广泛宣传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楷模,感召全县人民奋发图强、创业致富、奉献社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荐本地区、本单位有关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优秀新闻作品参加评选。继续积极开办残疾人专题栏目,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结合残疾人重大节日,进行多角度、大规模宣传。进一步宣传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残

16、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体育人才的培养,适应新的残疾人体育运动竞赛规则,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为我县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加强对残疾人特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组织选拔优秀节目和作品参加省、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利用网站倾听残疾人心声,及时了解残疾人困苦,回答残疾人提出的疑问,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搞好宣传措施,1、及时宣传与实施项目紧密结合。把握好残疾人实施项目的进程,制作具体规划,做好宣传文体工作。2、发展多样化宣传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宣传残疾人服务项目,发挥宣传画、宣传单、知识手册、宣传栏、广播、电视与报纸等宣传手段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3

17、、设立专人宣传服务,明确责任。实行宣传问责制,设立专人负责,同时做好协调工作。 (五)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扩大残疾人福利服务覆盖面。残联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县残疾人工作众多项目与工程的实施都需要资金流通运转,物质投入是必要的,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是我县残联的重要工作,残疾人工作者应该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想法设法达成残疾人群体的愿望,真诚为他们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老龄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支持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职工、残疾青年、残疾妇女、残疾儿童和残疾老人的合法权益。红十字会、慈善协会慈善团体要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

18、动。企事业单位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适当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重点做好残疾老人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服务。做好社会捐赠,支持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六)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搞好农村残疾人服务。中央、省市已经相继制定了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们残联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把农村残疾人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做好农村调查工作,认真汇总信息,分析调查资料,发现寻找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不适应的突出问

19、题,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发展机制与体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把残疾人群体看做特殊群体,充分尊重他们的生活、教育、就业权利,发挥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总之,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及时的调研与分析是必要的,全面贯彻十七大以来中央关于重视民生工程的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调查与分析,及时总结梳理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不断反思,构建符合十七大精神、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机制。为以后的残疾人工作指明方向,残疾人事业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

20、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全面落实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速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栽培各种农作物以及取得植物性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供您参考! 为了调整优化全县种植业结构,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政协于六月十九日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在政协领导带领下,先后深入到东湾镇、五合乡、北滩乡、三滩乡、刘川乡进行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

21、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种植业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黄河上游,黄河流经11个乡镇、15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辖18个乡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4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3万人。国土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4.9万亩,其中水地50.05万亩,人均水耕地1.18亩。目前,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8.9万亩,其中小麦23.26万亩,水稻3.56万亩,玉米18.42万亩,糜谷2.83万亩,其它谷物2.61万亩,夏收豆类7.74万

22、亩,大豆0.72万亩,棉花0.15万亩,油料4.21万亩,枸杞4.88万亩,籽瓜10.5万亩,蔬菜25.8万亩(含洋芋),瓜类4.35万亩。 2018年粮食总产170477吨,均产220公斤/亩,蔬菜总产658925吨,蔬菜产值80786.84万元。农业总产值171291.6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33533.49万元,占77.96%,农业增加值102051.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9元。种植业仍是我县农民最基本的收入来源。根据县情,积极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近年来,全县围绕十一五规划提出

23、的一快两翻三提高的总体目标,极力推动三大产业、六大基地建设,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以经济作物和蔬菜为重点,引导农民发展高效产业,种植名、特、优、新品种,做大做强做优比较优势产业和产品,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业结构新思路、新格局,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经作种植逐渐扩大。一是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2018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4.69万亩,较2018年增加16.38万亩,增幅18.55%,年均增加2.3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77.46万亩,较2018年增加了10.48万亩,增幅15.6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1.29万亩,较

24、2018年增加2.57万亩,增幅29.47%;园林水果面积4.71万亩,较2018年增加1.48万亩,增幅45.82%。二是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渐趋合理。2018年粮食、经作(含蔬菜、水果、瓜类)、饲草面积比和夏秋作物比由2018年的74.11:25.02:0.87和49.73:50.27调整为70.39:27.61:2.00和26.16:73.84。粮食比重略有下降,经作、饲草比重增幅较快,分别达到34.41%和178.48%,夏秋作物调整中,秋粮增幅较大,压夏扩秋效果显著。三是经作内部结构变化大。通过经作结构的调整,初步形成了蔬菜(含地膜早熟洋芋)、籽瓜、枸杞、瓜类等四大特色产业格局。其

25、中:蔬菜、籽瓜、枸杞、瓜类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2018年的18.1:4.5:0.2:1.6提高到2018年的23.7:7.2:4.4:3.9,增幅分别为31.25%、57.74%、1846.23%和140.48%。调整力度最大的是蔬菜,2018年蔬菜面积较2018年增加了10.12万亩,发展速度最快的是枸杞,增幅1846%。 (二)特色农业产业壮大,优势农产品向区域化经济发展。一是全县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县蔬菜(含洋芋、复种等)种植面积达30.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达到5.18万亩,新发展蔬菜1.5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9.13%,万亩以上的蔬菜种植乡镇达到7个

26、,形成了以东湾、三滩为主的万亩茄子生产基地,以北湾为主的5千亩密刺黄瓜生产基地,以平堡为主的千亩反季节西甜瓜生产基地,以刘川为主的千亩洋葱生产基地,以东湾、乌兰为主的万亩辣椒生产基地,以及高扬程灌区10万亩早熟洋芋生产基地,乌兰河靖两千亩绿头萝卜基地和永新千亩大蒜基地等一乡一品和数乡一品的瓜菜专业化基地生产格局。二是实施和完成农业建设项目。2018年以来,我县申报实施农业项目31个,项目总投资3718.6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185.9万元,地方配套195.4万元,自筹1325.28万元。通过项目带动,温室蔬菜种植、枸杞栽培、旱作农业等一系列优势高效栽培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三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

27、,不断扩大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已建成长河食品、神农米业、白塔精淀粉、三农源脱水蔬菜、阳光蔬菜保鲜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个,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从业人员2300多人,投资规模1.8亿元,完成订单农业13.5万亩,带动农户4.45万户。目前枸杞、籽瓜深加工生产线项目正在积极申请立项。四是不断加快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进程,向标准化发展。已建成东湾大坝和刘川张滩两个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心示范区和北湾、平堡、乌兰、糜滩、五合、北滩等10个示范点。同时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突出抓好地方特色蔬菜产品的绿色食品资格和品牌的申报认定。我县生产的茄子、辣椒、洋葱、青刀豆、双孢菇等14种农产品先后获

28、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今年我县又被农业部列为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三)基地建设逐步加快,规模化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一是搞好30万亩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建设。2018蔬菜面积达到31万亩,其中无公害优质蔬菜生产面积达到28万亩。二是进行10万亩籽瓜基地建设。示范推广籽瓜栽培10.5万亩,完成高湾无公害籽瓜产地认定工作。三是狠抓5万亩枸杞基地建设。从宁夏农科院等地引进、繁育宁杞1、2、3号等优良品种,在北滩、五合、东升、靖安等乡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全县枸杞栽培达到4.88万亩。四是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示范面积稳中有升。2018年达到13.56万亩,其中洋芋种植8.5万亩。完成地膜覆盖14.28万

29、亩,示范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013万亩,2018年达到6.1万亩。 三、种植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思路明晰,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特色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和规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县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与其它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观念制约,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多年来,我们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做了许多工作,如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已经搞了十几年,但工作力度与其它先进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邻近省、县区也在逐步超越我们。加之受主观或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县种植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

30、大市场、大流通、高效益的产业发展观念更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停留在自产自销的经营状态。 (二)农作物品种不优,产品不能均衡上市。目前,我县种植业中以小麦、玉米、水稻、蔬菜、枸杞、瓜类为主,虽初具规模,但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种优势,品种过多和分散经营使我县无法形成农业(种植业)品牌,大大限制了有优势的特色产品的发展。各业务部门对各乡(镇)的区位、气候、温差等方面的特点研究还不够系统科学,栽培品种的搭配不尽合理,因地引种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从而造成了产品季节性断档、农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的现象。 (三)品牌意识淡薄,产品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我县生产的14种蔬菜产品先

31、后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但是至今没有在市场上打出一个响亮的品牌,产品知名度不高。二是种植业主要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经营单位小,产业化程度低,在规模实力、经营素质、资本运作以及对风险承担等方面处于劣势。三是分类、分散、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工作简单落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没有完全发挥出蔬菜产品的质量优势。 (四)重生产轻加工,种植业难以形成产业化。一是有些产业可以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没有配套的加工企业消化,只能出售原材料,形不成产业链,产业链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内部环节之间断档。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中介服务组织薄弱,不能有效吞吐当地的产品资源,对种植业带动不强,产销矛盾

32、比较突出。三是对蔬菜的保鲜、贮藏等环节缺乏科学规范,发展滞后。 (五)农业基础不牢,产业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有些产业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影响规模化生产,尤其是产业带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影响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二是没有充分的资金作产业投入,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自发投入差。三是由于政府财政吃紧,没有更多的资金作产业投入,项目建设滞后,要实现科学化管理、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信息化引导、市场化经营,有很大的困难和制约。 (六)流通服务滞后,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一是蔬菜运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够健全,市场信息不灵,直接影响种植业的发展。二是优势不优,特色不特,没有品牌效应,产品粗

33、糙、档次低,很难抢占市场。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没有充分地发挥我县的地缘优势,更没有走出省外找市场和看准市场调结构的超前意识,因此很难找到合作商家,订单产业也难以形成。 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通过对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深入调研,针对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农业产业思路。各级政府要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进一步拓宽发展种植业产业的新思路。一是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制定激励和奖励措施。同时还要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二是积极争取农产品开发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三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正

34、确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路,更新观念,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四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试验与推广应用力度,扩大生产经营领域,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发挥区域优势,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一是在沿黄自流灌区,大力推广日光温室等反季节蔬菜瓜类种植、优质水稻旱育稀植、小麦玉米带田等高产高效模式;在高扬程灌区,重点推广地膜早熟洋芋、枸杞栽培为主的高产高效特色模式化栽培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山区,重点普及抗旱品种,扩大中药材、砂坝地膜瓜类种植,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等抗旱模式。二是要在现有生产及产品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品布局,确立主导产品,引导群众规模化发展、标准化

35、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尽快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三是结合农业项目的实施,加大对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区域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解决好枸杞产业灌水的问题,为重点产业区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寻求蔬菜产业新的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支撑,调整优化蔬菜的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以品种调新、质量调高、结构调优、产业调整、产业链调长为重点,全面提升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各乡镇要根据区位特征进行科学论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产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大面积推广多茬种植技术,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区域性、季节性供求不平衡的问题,重点要研究找准反季节蔬菜种植时间差的问题。要在巩固目前蔬菜生

36、产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向优势领域延伸,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推广力度,引进科学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设备仪器,规范农药、种子经营市场。同时在蔬菜生产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和检测,实现蔬菜生产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拓展蔬菜产业新的发展空间。 (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培育和壮大一批市场开拓、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筹资融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使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有效解决农产品出路,拉动订单农业的规模生产,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三是加快农产品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尽快培育有较大能力的购销、贮运、保鲜能力的

37、流通企业,以流通促生产。四是加快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农农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新型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促进农产品的多项增值。五是要在周边地区建立外埠销售网点,鼓励一部分干部带资闯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以大市场、大营销、大流通促进产业的大发展。 (五)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要立足实际,两眼向外,紧紧盯住省内外大市场,创立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具有自己种植特色的新途径,打响自己的品牌。一要按照现代市场对蔬菜产品优质、营养、安全、特色的需求,加快推进优良品种的升级换代。二要充分发挥我县14种农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的名牌效应,提高靖

38、远农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三要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分级筛选、分类包装和按级论价。特别要在精品包装上下功夫,使我县农产品能够贴标上市,并做好品牌的广告宣传,推动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六)强化部门服务职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一是农业部门要加强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准确把握市场走向,帮助农民提高种植业生产的科学性、前瞻性,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网上农业。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咨询、科技示范、技术指导,及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民破解种植业生产中遇到的优质品种不高产、不抗病,高产品种不优质的问题。三是业务部门要建立一套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有效保障方案,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应急抗灾的能力。四是积

39、极组织农业种植带头人和能手外出学习考察,充分发挥农广校、党校、职业技校等阵地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人才。 生态环境决定着我们生活现状的好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生态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供您参考!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生态市建设现状,总结成绩和经验,揭示问题和矛盾,分析制约因素,研究思路及对策,确保2018年建成生态市目标的实现,根据市政协的统一安排,我们第二调研组在市政协领导的带领下,于三、四月份重点对我市丁堰、桃园、如城、搬经、高明、江安等镇的生态市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调研,并考察学习了山东省荣成市的生态市建设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40、一、我市生态市建设现状 (一)工作凸显亮点 1. 谋划及时,规划到位 早在,我市即开始着手谋划生态市建设的相关工作。市环保局成立了生态市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了生态市建设专题调研,形成了可行性报告。市政府委托苏州科技学院编制了如皋市生态市建设规划。规划围绕建成生态市的近、远期目标,明确了我市四大生态功能板块和六大生态建设主要领域,提出了32项重点工程,工程总投资达182.6亿元。在此基础上,各镇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对镇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了修编,并出台了生态保护子规划。如丁堰镇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编制的丁堰镇生态工业园规划就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组织完备,政策完善 自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以

41、来,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列入市六城同创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设生态市创建办公室和相应的工作班子。于此相应,各镇各责任部门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和工作组,我们视察调研的几个镇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创建村(社区)班子具体抓的创建工作格局。上下联通、职责分明、政令畅通、相互协调的生态市建设组织网络在我市很快建立。 为有效推进生态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建设生态如皋的决定,市人大专门作出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市的决议,将生态市建设列入了法制化轨道。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性政策措施,如关于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42、以奖代补实施细则、如皋市基层绿色创建考核奖励办法、如皋市镇级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以奖代补办法等。 3. 部署周密,宣传得力 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市生态市创建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不间断的宣传造势。各镇如桃园、丁堰、高明、江安等纷纷利用广播、过街横幅、宣传橱窗和举办专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全市上下形成了浓烈的生态市创建氛围。 4.责任明确,监管有效 我市将每项生态市建设指标、重点工程按责任部门和时间结点进行了细化分解,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任务列入了环保目标责任状。市纪检监察、市六城同创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进行督

43、查。各镇在创建过程中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督查方式。江安镇成立了老干部专项督查抽样组,对该镇的绿化造林工作进行专题督查。桃园镇整合城管、卫生、工商、环保、安全、建管等各个方面力量,对各项创建工作实行定期联合督查和管理。这些做法对巩固创建成果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 创建初显成效 1.抓住水字做文章,两大工程成效显著 一是水环境综合整治成绩优异。截止去年3月,我市境内3000多条各级河道全部得到整治,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河道整治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省市考核验收。在高明镇晓庄村、江安镇联络村等地出现的一批底清、面洁、线畅、坡绿、岸净的河道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河道整治的样板。 二是以水

44、为重点的镇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有14个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并进入调度或试运行阶段,全市镇级污水处理厂规模在1500-5000吨之间。其中搬经镇污水处理厂采用国内领先的全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妥善处理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栅渣垃圾、沉沙及污泥等污染物,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出现,真正达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 2.紧扣农字下功夫,生态三农 初具规模 一是田园整洁,农业生产环境优化,农副产品质量提高。在生态市和生态农业市等创建工作的推动下,结合新农村建设,我市着力推进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等农业现代化建设工程,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

45、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基地87个,面积83.62万亩,占可食用农产品面积的62.8%;已获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6个,a级以上绿色食品38个,有机食品5个。建成花木生产基地20万亩。位于如城镇顾庄生态园内的兰花园、蝴蝶兰园、钱长草坪、花木大世界等花木生产基地已成为我市生态旅游中的亮点。生态农业的建设,使全市农业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99.68%。 仅我市就新增大中型秸秆还田机械220多台(套)、小型秸秆还田机械1200多台(套),设立秸秆收购点36个,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50多万亩,约占稻麦面积的35%,秸秆综合利用率已接近90%。去年5月,南通市政府在我市丁堰镇召开了南通

46、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会上演示的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最新成果得到了省农机局及南通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家园美洁,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提升。目前全市农村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5万座,卫厕率达到83.03%。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4500多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农村村镇绿化率达到31.55%。与此同时,全市各镇(区)建设了垃圾中转站25座。户收集、 村集中、镇运转、市处理的收集处理机制及其长效管理机制正全面启动并不断完善。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桃园、长江、丁堰和高明等4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考核验收并已向国家环保部推荐,8个村(居)建成省级生态村,3个社

47、区建成省级绿色社区,54个村获得南通市级生态村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一)、环境优美镇创建有待进一步推进 1.创建任务任重道远。80%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得正式命名是建成生态市的基本条件之一。根据这一要求,我市必须有16个镇建成国家环境优美镇,而目前我市只有桃园等4个镇已经通过省级考核,还没有一个镇获得国家正式命名。 2.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农村水体污染不容忽视。部分乡镇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设施滞后,少数企业偷、漏排污现象仍时有发生,污染水体环境;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构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此外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将生活垃圾及污水随意倾倒,也在一定程

48、度上对农村水体造成了污染。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无害化处理率还较低。虽然目前市垃圾发电厂已建成投运,各镇也都兴建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了垃圾收集转运设备和保洁人员,但真正将生活垃圾全数收集、全数运至垃圾发电厂处置的镇还不多,有的镇仍然将收集到的生活垃圾就地就近填埋,其远离镇区的村组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则更低。三是畜禽养殖污染及秸秆焚烧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规模畜禽养殖的布局还不够合理,针对畜禽散养户的户用沼气工程尚未成型,夏秋季节的秸秆焚烧现象在部分镇仍较严重。 3.部分镇镇区布局欠合理,镇郊及村庄环境欠整洁。按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环境优美乡镇必须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但我市部分镇在镇区建设尤其是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上,缺乏科学规划,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居住区地点分散,建设缓慢,既损害了群众利益,也对镇容镇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此外,镇郊及村庄环境仍热存在脏乱差现象。如部分镇第一批改厕工作效果不佳,群众意见较大;少数镇整治过的河道又出现了坍塌及绿化带遭破坏现象,废弃农膜等白色污染物在某些村居的田间地头仍随处可见。 4.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滞后,管理欠缺,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