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历年光华考研初试经验合集.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346692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光华考研初试经验合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历年光华考研初试经验合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历年光华考研初试经验合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历年光华考研初试经验合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历年光华考研初试经验合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6年考研初试经验合集 -我的考研心得(by战斗在中亚)昨天看到名单出来了,才长舒了一口气。在光华人潜水两年,从这里拿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是反哺的时候了。十分同意02年清华建筑技术科学系毕业的那位仁兄的话:没有一套学习方法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但是贯穿于其中的战略战术有时候有共同点。我本科学的是工商管理,在一个不怎么好的学校里。大二的时候开始接触西方经济学,很感兴趣,看了很多经济学方面的书,我认为自己考上光华的最大优势,就是这个时期所积累起来的经济学基础,这使得我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不必在微观上用太多时间。更重要的,是一种经济学思维的培养。平时就很重视数学,我认为多学数学可以使人思维更加严谨。去年三月

2、是痛苦的一个月,我拿不定主意到底要考什么地方。四月份下定决心考光华金融。不久传出缩招的消息,痛苦了一阵以后依然选择光华。考光华是有很大风险的,录取比例是30:1。可是,认真备考的有多少?中途由于工作、出国而退出的有多少?有可能对你构成威胁的又有多少?所以不用怕,选定了就用尽全力去准备。我客观分析了一下,一般来说,考个四百分应该就可以了。只要数学和专业课拿下250,英语和政治拿下150,就可以了。所以,考光华应该不难。那么,数学在140左右我可以保证,专业课弄个120应该不难(我仔细分析了历年的专业课试题),英语75,政治75应该也可以达到。在分析之后,我就不再害怕了,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相信过

3、初试十拿九稳。数学:这里我没有什么经验,只有很多教训:1,在考前只顾做题,忽略了看书,不经意中忘了很多东西,结果有一个大题几乎一分没得(就是哪个要用施密特公式的线代题,我忘了那公式)。2,平时习惯了大把用草纸,没有想到考试的时候只有一张纸可以用,最后几个大题在没有草纸的情况下答的很心虚。3,平时做题都是在草纸上演算,再把答案标到题后,结果卷面很成问题。英语:我认为本质上就是个阅读理解题的问题。强烈推荐考试虫的阅读,很接近真题。珍惜那些题,把每次做题都当成考试。还有一个小心得,就是念真题。熟悉真题是很必要的,你可以知道哪些单词是常用的,也可以熟悉很多长句,难句。政治:我的政治分数不高,报了辅导班

4、,结果思想上有了惰性,嘿嘿。专业课:最好把除了期权之外的所有指定书认真读两遍,一定要认真做题,读十遍书不如做一遍题。充分利用光华人网站上的资源,很多好题,历年试题都有。一定要仔细分析历年试题!如果有条件,听听金融课,看看老师从哪些角度想问题。实不相瞒,真正准备起来我每天就平均学习6个小时左右,但个人认为效率高、策略得当。这6个小时下来,我头晕脑涨,有时抬起头来不知道自己坐在哪里。看上去好象轻松,其实不然。有时候和同学在外面腐败,突然就看到我放下筷子,低头沉思。高效率源于厚积薄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摸索着自学,读了很多的书,也做了很多无用功。准备过程中,数学我做了一百多套题,英语阅读我做了石春

5、珍、吴永林等四本书。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你不甘平庸,所以你可能会受到平庸者的奚落。不要放弃!你是一只鹰,不习惯像鸡一样在地上爬,因为你只适合在天上飞。没有一成不变的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但其本质是一样的。比如男女朋友的问题,有人说要找一个,有人说要保持独身。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让你心态平和,没有大的波动。再比如是自己学习还是集体学习,那要视你的具体情况而定,看你在哪种情况下效率最高。但是我建议吃苦,多读书,读好书。吃苦是一种财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聪明人,但能成事的很少。脑子反映速度只是一方面,一个小方面。只要能把智慧、策略、道德等组合起来提高综合素质,就能无坚不摧!战略

6、上藐视之,战术上重视之。其实该怎么样做一件事情,祖先早就告诉过我们了。中华文明灿烂悠久,其深邃需要我们每个人细心体会。东方文明是内敛的,而西方文明比较直接,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来说好象外国事物更容易接受。但我们祖先的东西其实是最好的。兄弟姐妹们,国家每培养一个大学生就要补贴10万元,你在大学做些什么不是你自己的绝对自由。没有边防战士用血换来了和平,我们很有可能已经成为炮灰。没有整个社会的安定繁荣,我们不可能休闲的骂食堂的破烂饭菜。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想想辍学的儿童和他们母亲的眼泪,然后就去战斗吧!之所以聊了很多与考研无关的东西,是因为我认为考研绝对不是个体力活,不是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就可以搞定的。

7、挖出“学习”这件事物内在的东西,才是大学生的使命所在。你看透了某些事情以后,再做其他事情,就如斩瓜切菜。数年磨一剑,剑锋所指,无坚不摧!加油吧!以后我会像师兄师姐一样关心这个网站,帮助更多的人。【原创】我的考研心得之战术版 (by 战斗在中亚)考研心得之战术篇(抓本质;做总结)看来同学们对于战术极为关切。我的意思还是那样。战略是重要的,战术是具体的。太具体了以至于我到现在还认为没有太大必要弄这个东西。当然,也许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建议大家去摸索适合自己的东西,多做总结。专业课:我从去年四月七号打定主意考光华,八号去海图买那7本参考书。回来之后分析了一下。期权期货那本书可以不看。Varian前辈的

8、经济学是入门读物,我也不看。周老师的书我早已看过。真正需要我下功夫的应该是金融学,证券投资,企业财务。事实上,在把这三本书通读了一遍之后我又发现那本证券投资的后半部分没有必要读。(确切的说,没有读不读的区分,只有是否要深究的区分)除去这些书内容上的重叠部分,需要读的东西属实不多(就应试而言)。现在我想想,好多过程是必须的,比如对金融学体系的迷茫。指定书介绍的都是传统金融学,其经典理论有:有效市场理论、APT模型、CAPM模型、B-S公式等等。它们的基石是有效市场理论。建议大家分析分析历年试题,再来个对号入座。当然,能抓住金融学结构必须对其有一定了解,要认真看书。整个金融学(单指很浅的来说)需要

9、记的公式我认为只有两个,二项式公式和BS公式,都是关于期权的。而且严格来讲这两个也不用死记,理解了就好多了。象一个关于外汇平价的公式,完全可以自己在考场上临时推。平老师的微观,有些数学推导过程不必深究,只需要做后面的题。网络上的答案有些地方是不对的,不必要求自己的答案与其完全一致。但是,自己做的每一步要经得起推敲,要有经济学依据。不光是专业课,数学也是的,每一步都要有依据。那本货币银行学我很喜欢。结合中国国情。我没有留专门的时间给它。在熄灯前看半小时,真是一种享受。英语:这是个硬工夫,我也花了很多时间。个人认为本质上是个阅读理解和作文的问题。我做了四本阅读理解,每天坚持花两个小时做一份。考试虫

10、的阅读确实不错。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买了考试虫的万能作文,读了一个月,最后用上了。政治:报了一个班,感觉不应把赌注全压给辅导班,风险太大了,呵呵。个人认为不用死记,如果都现在了还在考需要死记的东西,我就真的无语了。靠理解。其实有些东西我们认为它枯燥,只是由于我们不理解。比如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对立。我认为这个提法并不过时。隐藏在其背后的是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反应到如今的现实中,就是中国模式和中国古文明在国际上的围追堵截和突围。对不起,扯远了。政治考试中,客观题很重要,这个好象比主观题更能拉分。一定要引起注意。数学:呵呵,失数学者失天下。得数学者却不一定得天下。数学其实是个难啃的骨头,状态这个东西好

11、象很重要。我先看了陈老师的指南,感觉有点难。后弃之。去买了400题,觉得真好。做400题关键的不是能考多少分。而是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用答案所示的那种简便方法。我认为在作题中应该穿插着看书,比如每做十套就去翻翻书。学习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提高正确率,当然了,不小心错两个填空就要被拉下很远。我偏向用题海,每天都可以见到不一样的题。需要注意的是勤做总结,打个比方:期权定价用二项式公式的话指定书上用了三种方法,刚开始我不理解,干脆总结到一张纸上,某天突然醒悟,原来是同一套原理。每一个月回头审视一下自己的进度,看了哪些书,是否慢了,是否糙了。把专业课真题再翻出来看看哪儿还有欠缺。我学习的安排:早上做数学并对

12、答案;下午做英语并对答案;晚上专业课;前期没有政治的专门时间,累了就看政治,后期留在了下午英语之后的一个小时。除了每周那四节课需要去上,以及每周一次的保先,半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半年很快的。有很多东西是要自己摸索的,因为具体情况不一样嘛。比如我喜欢题海有人力求少而精。我喜欢在做题中查缺补漏,在做题中领会思想。有人喜欢先领会思想再做题。本质是一样的。大家加油啊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请其他考上的同学也积极写考经,因为很多东西是要在比较分析中才能得到的,比如抓某些本质。后来者需要这些,而且很急.本文属于 战斗在中亚 和 本站 共同所有,转载请注明我的考研心得(适合来年再战的人看) (By how)写的

13、不好,大家将就看吧。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02年清华建筑技术科学系毕业的,所以今年很多考上的同学在年龄上都应该是我的弟弟妹妹了。我和thomashj的经历有些相似,不过我是经历了申请这段过程的,所以看起来比他更惨。我也是去年考过一次光华的金融,但结果是惨败,我想就我两次考研过程之间的差异和得到的经验教训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所以我的文章应该适合于今年失利并且打算来年再搏一把的同学。对于目前还没考过研并且想要一次成功的同学,还是不要浪费时间看我这又臭又长的文章了,最好是去看看Hygiene等牛mm和牛dd们的文章吧。我去年的惨败,在战略上有两个原因,在战术上也有两个原因,这些原因都是我对比两年的情况

14、总结出来的,是被证实了的,所以就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战略上导致我去年惨败的第一个也是致命的错误,就是过分自信,没有全力以赴。已经考上的同学看我的文章不要笑话我,我知道考研的人很多都是很用功的,但是不少考不上的人很大一个问题就在于此,我就是写给这些人看的。实际上,如果单就前几年的专业课考卷所涉及的内容复习,我想很多同学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把那几份考卷答好的水平。但是考光华的很大一个难点,就是每年考题涉及的内容都不同。今年的考试内容你很熟,你觉得考题不难,不一定明年的考试内容你就能考好。复习的时候必须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复习范围(但是也不能主次不分,这一点,我将在下一段谈到),决不能完全按照上一年

15、的考卷复习,更不能只看一两份卷就小看考试的难度。毕竟你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能够发挥出来的和你以旁观者的身份想象的完全是两码事,甚至会相差很远。这还只是可能导致你不能全力以赴的一个原因,还有另外一个更普遍的原因,那就是考研是件苦差事,好几个月如一日的刻苦学习,很容易让人烦躁的。如果总是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开脱,只要有空就想消遣一下放松一下,最后很难有好结果。所以我想提一个建议,就是在复习的过程中,时刻给自己一个暗示:你还差的很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只有到了快要考试的最后几天,你才需要抛弃这种想法,而这个时候,你的充足的准备已经足够你自信的走进考场。战略上的第二个禁忌,就是没有重点。虽然如我前面

16、所说,光华每年的考题涉及内容都不一样,但是通过对前三年的考题的分析和对比,你自己会摸出某些规律,哪些东西它是一定不会考的,哪些东西是一定会考的,哪些东西又是有可能会考的。我去年就是因为对专业课一无所知,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最后是哪里都知道一点,但哪里都不是很精,这样不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分数还不高。刚才说的是知识点的重点,这只能靠自己的直觉去把握,没有确切的经验可循。我还想再提一提参考书的重点。版上很多地方可以找到参考书目,很多同学的经验总结里也都提到了,不过我的推荐书目跟其他同学的不尽相同,所以想再罗嗦一遍,供和我类似的同学参考。我的特点是善于深挖概念但不善于做题,就是说我通过看书可以保

17、证大部分题都会做,但我做题很慢。所以我从高中到现在一直都是擅长自学,但不擅长题海战术。别人都做完几本习题集了,我也许连一个单元都没有做完,而且很多时候是根本就厌烦做那么多题。如果你也是这样的,那么你可以考虑一下以下这几本书:微观经济学:朱善利微观经济学、平新乔微观经济十八讲财务管理学:刘力财务管理学、徐信忠金融学概论讲义证券投资学:曹凤岐等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曹凤岐 贾春新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姚长辉货币银行学、曹凤岐货币金融管理讲义金融工程:John Hull期权,期货与其他金融衍生产品另外还有一本值得一提的书,就是博迪的金融学,这本书绝对没有必要全看,但是里面关于CAPM和期权的部分还是应

18、该看一看的。我的这个书目单的意思是,就这几本就够了。对于跨专业考的同学,如果看这几本书的时候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参考一下其他同学提到的参考书目的相关内容,但我认为其他书都是做辅助理解之用,最后一轮复习只需要上面几本书。并且对于第一次跨专业考的同学,给你提一个比较功利的建议:货币银行学就不要看了,没有时间!留到复试之前再看吧。另外还要强调的一点是,我说不喜欢题海战术,不意味着一点题都不做。如果参考书目上的题目没有时间做,建议光华人网站上的历年考题(包括期中期末考试)最好还是做一做。我在战术上的第一个教训是关于数学复习的。我曾听过不少同学议论,说考试前一两个月还觉得数学很容易,打一百四五十分很轻松

19、,可是到考试的时候反倒觉得难了。我觉得这就是战术上的失误了。你在刚刚复习了一遍之后就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件事本身就容易让你对这门课掉以轻心,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定会不自觉的把时间多分配给你自己认为的弱项上,随着你在数学上花的时间减少,你肯定越来越不熟悉,甚至有的东西你都会忘掉,这样上考场,万一碰到哪道题目涉及的是自己已经不熟悉的内容,如果你又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场败仗恐怕就是在所难免的了。总结一下,我在数学备考中的两个关键的经验,第一,就是在临考前一定要保证考纲中不能有哪个概念或者公式不记得,甚至不应该有不熟悉的。如果你和我一样记性不好,我的经验就是,在考试前的两周内把书再仔细过一遍。

20、这个过程用古玩市场上的一个行话来形容,我觉得很合适,那就是“捡漏”。第二,就是万一在考试中碰到了你不太熟悉部分的内容或者是其他的不顺利,千万不要紧张。这句话看起来好像连小学生都知道,但是考光华的人想做到,真的不是容易的事。因为考光华的人在数学上对自己的分数期望都很高,基本上考试之前都希望自己打满分的。但这样就有一个隐患,万一考场上有什么意外发生,很可能就会造成你很大的情绪波动,而这种波动很可能就会导致你满盘皆输。现在我就要就我的这两条经验现身说法了。(下面一大段都是我的亲身经历,不感兴趣的同学就跳过去不用看了)我去年的惨败主要就是败在数学上,考试前我对自己过于自信,只在9月份看过一遍书,做过6

21、套模拟题,考前也没有再过一遍概念,结果到了考场上,我连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都记不清了,第一道大题6道填空题我只对了2道,其他的就更别说了。更不应该的是,我在刚发试卷时把整张试卷过了一下,结果发现最后一道大题考的是极大似然估计,而我当时连极大似然估计是什么都忘了。眼看着13分的大题就要丢了,一着急就干脆蒙了,整整半小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填空选择14道小题就没有一道会做的了。今年我吸取了去年的教训,考场上的感觉本来非常好,但是后来我又一次吃了心理素质的亏。我答完第一张卷的时候,鬼使神差的以为自己已经答完了所有的考题,不知道是因为整份考卷的最后四道大题都在第一张卷上,还是因为我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精神

22、不佳,总之是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开始洋洋得意的试图用不同方法解题从而完成“检查”的步骤了。好在上天还没有想要整死我,在临考试结束半小时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桌上零乱的草稿纸下面还隐藏着一张卷。当时的第一反应还是有点蒙,有点大势已去的感觉,但是突然想起去年的惨痛教训,我想今年无论如何也不能重蹈去年的覆辙了,于是就稳定了情绪,硬是在半小时之内把第二张卷上的4道大题做完了。但是后来网上有了答案之后,我发现第二张卷上的前两道最简单的计算题(一道是求二阶偏导数,一道是求绝对值的二重积分)我全都算错了。事实证明我又一次在意外发生时没有很好的调整好心态,所以这是我最想提醒后来者的经验教训。我在战术上的第二点经验是关

23、于政治复习的。本来我两次的政治分数都不高,按道理是没有资格在这里介绍政治复习的经验的。但是我今年比去年的分数高了12分,况且今年我的选择题只错了8分,我自认为实际水平已经有了大幅的提升,所以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的。呵呵,兜了一个大圈子,其实也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就是想说那本红宝书足矣,用不着这个宝典那个宝典的,本来我认为做题也是没什么用的,但是做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当你看理论看腻了,感觉眼睛看完根本不往脑子里去的时候,做做题可以帮助你记住那些不知所云的东东。还有一条,就是考试前一个月之内自己总结出一点经典的容易出选择题的知识点(主要是马经和邓论),一定要精,太多了就白总结了,你后来肯定

24、不想再看。在最后几天里,一定要把这些知识点再过一遍,否则上考场模棱两可的,像我这种倒霉的人肯定会选错的。不知不觉已经写了三千多字了,这么多字写的都是战略和战术问题,没有提到具体复习方法的问题。因为我认为考光华的人没有哪一个会没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即使别人用一种和你不同的方法学的或者考的比你好,你用了他的方法也未必可以学的或考的一样好。所以我想对刚刚经受了挫折的同学说:不要因为一次两次的挫折就失去自信,更不要盲目效仿已经考上的同学。毕竟我们都读了这么多年书,自己的学习方法都是自己多年来摸索出来的,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一定要相信自己,好好的总结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吸取别人的适合你的经验,切合自己

25、的实际作出理智的计划,成功就不远了!留给自己一些精彩我的考研体会 (by Aqua)半年了,紧张兮兮的考研生活就此告一段落,也该好好整理一下心情了。能在这里和将来也许会奋斗在同一片天地的师弟师妹们分享一点点东西,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先说说自己的情况吧,我的本科是在北大念的,主修物理,双学位数学。去年6月毕业的,迷茫了一阵之后9月底开始准备考研,目标是光华金融,几乎没有基本经济学知识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微观+统计的考试方式,因为完全没有时间看完金融的5本参考书,相反统计部分自己还有些基础。首先花了一个月时间泡在微观里面,把朱老师的书看了两遍,做了些课后题,其后趁热打铁的看掉了范的中微和平老师的十八

26、讲,算是对经济学比较有感觉了。随后用了几天把基本遗忘干净的数学重新拾了起来,虽然对证明之类的已经很没有感觉,但是应付计算已经不成问题了。11月初的时候雄心勃勃的定了一个精确到天的计划,本指望能复习三圈,可惜被政治耽搁掉了,终成一纸空文。整个11月和12月的一半时间,是在和政治课的死磕中度过的,当时效率低下并且一度失去耐心玩起了游戏。直到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候终于完成了这个浩大的工程,把政治的大纲解析看过一遍外加划过两遍。英语没有什么参考书可以看,就拿着真题慢慢做了,经受住最初的打击之后成绩回升比较快,于是长舒了一口气。临考之前最后一个月,把各门课的参考书大概再过了一遍,不过主旋律就是政治大纲和

27、英语真题了,就这么一直到了考试。流水账记过了,也该说说我对各门课的感觉了。这部分可能是大家最想看到的,可是不巧也是每个人差异最大的地方。其实不管怎么安排,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个人的情况:文科理科的同学准备起来,应届生和往届生的准备起来,甚至体力好的和体力差的同学准备起来,方法都不会一样。另一个关键是态度:究竟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来考,不仅决定了平时的努力程度,而且决定了临场的发挥,遇到特殊情况的处理。我最希望的,是当大家读到这些属于我自己感受的文字的时候,问问自己它们是否适合你,也欢迎你们把它们当作反面教材:)政治:这部分是比较头疼的,基本上也是没什么懒可以偷的。官方的参考书就是大纲和大纲解析,这

28、是最权威的参考资料了。我个人对模拟题辅导班之类的没兴趣,动辄上千道的模拟题放在面前,任是谁都不会有兴趣啃的,何必硬着头皮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即使真的有所谓的内部信息,获得它的成本是不是也超过了自己的所得呢?更进一步,如果看熟了官方的参考书,还是对某些所谓模拟题完全没有思路,这样的题目也不可能在真正的考试中出现。所以踏踏实实的看书才是正道,有价值的题目无非就是历年真题而已。多比较一下官方给的答案和自己给出的答案有什么不同,进步就会比较快了。注意02还是03好像改过一次大纲,之前的真题如果不会,也不必斤斤计较。英语:阅读是当然的重点,其实到最后大家的正确率都应该差不多了,差异可能就在阅读速度上。在

29、这里省下的10分钟放到写作里,文章的水平就能提高一个档次。关于写作提高的方法无非是平时多练习,模版里压出来的作文是不会好看的。当然为了节省平时大量练习作文的时间,作文相差的这五六分也不是不能放弃,但这只是不得已为之的下策。数学:这部分我的经历对大家可能没什么帮助,复习过程基本上就是在吃老本。但是有一点教训,平时做真题,在草稿纸上一个半小时搞定,满以为考场上至少也会留下四五十分钟检查一遍了。可是真正临场的时候,不打草稿直接往卷子上码字,每个步骤都不敢省略,一边心算一边注意措词,答完卷子仅余下十五分钟左右。当天的发挥很不好,用最快的时间检查了大部分题目,查出来两道填空一道大题有问题。心里当时就有些

30、乱,好不容易把它们改过来就收卷了。等出了考场找了个小教室坐下来,花了几分钟把剩下的题目回忆了一下,发现还有一道大题算错了。比较遗憾,呵呵。专业课:说起专业课,我个人感觉时间很紧张。还好吸取了数学的教训,专业课考试的时候伏案疾书,眼睛偶尔离开试卷休息一下也是落到手表上看时间,步骤写的很细,答完的时候就剩十分钟,哗哗十页纸被我填满了。当然步骤写得简单一点的话时间不会这么紧,但是怕改卷严,还是很小心的写步骤。微观花了接近两个小时,统计一个小时,有问题的那道题目端详了五分钟就放过去了,最后其他题目都做完的时候回头来改了题目做。微观的题目并不难,院里指定的两本参考书已经够用,但是为了做题的熟练起见还是应

31、该做做十八讲的课后题。当时准备的时候也买了些比较深的书,由于时间有限最后也没翻。统计的题目其实就是数三概率统计的强化版,加深考了几个概念,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在不允许用计算器的情形下用了些小技巧解了个复杂的方程而已。金融部分还是留待其他同学介绍经验了,我也只是个门外汉。就我个人而言,复习时间的分配大体上政治40%,微观30%,英语20%,数学10%。看书的时间在80%以上,做题的比例很小,应当不到20%。个人认为题目无非是拿来练手的,主要集中在考试前练习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如果遇到题目不会做,那是看书的问题而不是做题的问题,应当做的事情是继续看书而不是继续做题;如果拿到一个题目,一眼看过去会做了,这

32、道题目就没有必要再详细做。还有一点要说的,如果发现自己的答案和书上的或者其他来源的答案不同,或者不同意书上的解法并有自己的理由,那么相信自己的结论吧。很多书里的答案,并不像书本正文那样会经过严格的检查,况且有些书本正文中都有很多错误如果这都不相信自己,考试的时候怎么会对自己的解题有信心?落笔无悔,每一个字应当都是怀着信心而不是怀着侥幸写出来的(政治除外)。上面一分析,其实工作量并不大了,题目可以少做很多,无非是看看书,权当是和先辈们精神对话。余出来的时间多补一补弱项吧,我就是基本花在政治上面了。当然我每天可以拿出来学习的时间很多,准备初试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也没有把自己整的太狼狈。放松的时候就看

33、看Friends,冲冲澡,做做饭,实在憋得慌一样拉出朋友们打球玩游戏。总之准备过程不光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一定要好好优待自己。舍不得放松自己的话,效率是高不起来的。最后一点想说的,就是一定不要指望考前的两三天突击记忆些什么东西。如果你花了挺长时间准备考试的话,考前两天绝对是情绪最浮躁和思路最混乱的两天,想学进东西甚至死记硬背点什么都是很困难的。当然如果定力和心理素质够强,这个建议可以不作理会。有用的就说到这里,其实这时候最想和所有人分享的,是一种心情。怎么说呢,发觉大学时光倏忽逝去的时候,真的对自己很失望。一路顺风顺水的过着自己并不真正喜欢的生活,告诉自己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了。二十年华,应当也

34、必须是一个精彩的时光。所以才选择了自己不曾经历的一段生活,耐心的准备和静静的等待。周围的朋友们都很支持我,修过经济双学位的同学帮我找复习资料;同屋的室友为了让我安心看书,大半夜里扛着电视到客厅看球我想,这段经历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专业,更是自己对生活的一种体悟。原来,只要努力,无论在哪里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天空。怀疑过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意义有多大,不停的思考自己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也为两眼发懵看不进书而痛苦过,心爱的游戏不停的删删装装;更因为平时太喜欢通宵看书而倒不过时差,考试那两天加起来也只睡了5、6个小时可是这一切都过去了,变得微不足道不值一哂,留给自己可以珍藏的,是一种叫做长大的财富。考

35、研心得之北大奔放版 (by luckybullet)尽管觉得自己没什么太多可以说的,但还是讲几句,以作为对关心、帮助过我的朋友们的一个小小的回报吧。我是北大地质系的02级学生,应届。尽管面试很糟糕,还是上了。回顾半年多的考研历程,发现还是有几点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的。1,为什么考研,为什么考金融?这个问题看似最简单,实际上是诸位面临的种种问题中最难、最决定成败的。我所了解的考研未成功的朋友中,多半是因为突然发现自己考研的决定是错的,进而放弃或放松了努力从而失败的。我相信各位有志于报考光华的同学现在都能一口气说出自己的理由来,但是你们一定要想清楚这些理由、这些动机是否能支撑你们走过接下来的一年。根

36、据我的观察,如果一个人能一直坚信自己最初的决定的正确性,那么那个决定就确实是正确的。2,凭什么脱颖而出?北大的录取比例之低各位有目共睹,你凭什么考上呢?豪情壮志的人到处都是,可是豪情壮志谁都有,考试中拼的是实力,你的实力比别人强在什么地方,或者说在明年考研时将比别人强在什么地方?只要你现在能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恭喜你,你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光华,如果你在明年考试时仍能以相同的答案回答这两个问题,那么你考上的概率为1。至于复习方案,我并不推荐自己的,因为我的方案很特殊,我之所以写出来,是因为其中有很多失败之处可供各位参考借鉴。我考研是因为自己没参加高考。本来凭自己的双学位和本科成绩,保北大的研是没

37、问题的,但是一来觉得没经历过大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二来自己又很喜欢金融,所以就考光华了。当时确实在中心、光华和中文系之中犹豫了一段时间(我很喜欢中文),后来发现中心学金融的老师中牛人没光华多,所以把中心排除了,后来发现考光华成功的概率比考中文大一点,所以就考光华了。接下来就是复习,我布局阶段的构想是凭借数学和专业课的优势考上,政治和外语,那都是浮云,想靠这两门课考上,不是没可能,但是成本太高。后来就是看书,政治我几乎都是赌博式复习,我把考研三分之一的精力、超过一半财力放到了政治上,陈先奎的资料150页书我全背了,结果你们也知道,我记得考完政治当天未名bbs上有个网友发帖子说“今年陈派惨遭灭

38、门”,我回帖子说“我就是陈派首席弟子”。政治71,很惨。建议各位复习时还是要循规蹈矩,我觉得生命在于奔放,可是成功在于该猥琐时猥琐。英语我觉得还是平时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是王道。这次考试英语分低得出乎我意料,67,惨字都不足以形容这个分数。其实我平时做模拟题时都能考到近80,这次主要是作文出了bug,我大作文的标题中居然都有个语法错误,再加上我那字写得连自己都不想看第二遍,考出这个成绩真实罪有应得。各位复习英语时还是培养语感,具体看哪些书可问英语高分考生。数学,我基础还行,复习也是奔放式的用陈文登大叔的三套书,陈大叔的15套模拟题我平均考140左右,但只有一次考满分,说明我的数学并非无懈可击,

39、果不其然,考试发挥不好,145。专业课我考的经济学和金融学,几乎没怎么复习,指定的七本书重点看了jhon hull的那本,那本书写得真的很赞,尽管知道对考试没什么用,我考研期间还是看了3遍,包括后面的鞅过程那几章,没办法,忍不住,考完了以后又看了一遍。那本body的金融学花两天翻了翻,不建议看,浪费时间,货币银行翻了翻,不建议多看,证券投资大一时自学过,建议没读过的朋友看2遍以上,重点看前几章的capm、apt那些模型,财务管理双学位学过所以没怎么复习,重点大家都很清楚,在mm理论及运用和公司投融资分析,建议看三遍以上,辅之以myers的那本书上的相应部分,hull那本书太赞了,再次推荐,不过

40、好像考得不深,大家看到13章左右就差不多了。微观经济学我学得很深,我用的winston等三个牛人的教材,后来听光华的师姐说光华研究生也用的这本教材,而且他们学得很浅,所以各位有时间可以看看那本书,我花了两年时间学完第一部分(共五个部分),发现自己对经济学的理解至少提高了两个层次,好书!不过应考的话,平老的十八讲就差不多了,我复习时把十八讲后的习题做了一遍,没啥问题,倒是发现中心某位研究生编的十八讲答案错误一大堆。后来专业课考了142,和预想的差不多,其实考试没结束我就知道了。考试时只有一道题没把握,就是货币银行那题,平时根本没记货币乘数公式,考场临时推导的,当时就知道推错了,估计就那一题扣了些

41、分。还有太湖那道题假设确实不符合实际,但其实只需要按原题的错误假设往下做就行了。回想整个考研过程,挺辛苦的,但发现只要宏观战略对了,尤其是把那两个问题回答好了,就会发现考研是个正确的决定。【原创】平凡人,考研路-我的考研心得 (by mofei)名单下来,确定自己能上,感觉还不错!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是中财的应届生,本科学的是国民经济管理,但成绩一般。04年10月想到考研,05年3月开始准备,考光华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本科没学好,想系统学点东西,顺便挑战一下自己;二是很早就想上光华,一直未能如愿。以下是我各科复习的历程:政治,85。本科学的是文科,自信基础不错,没有花太多时间。7月大纲解析(推荐

42、)出来时,就风风火火的去买了一本,大概看了一遍就放了。10月初感觉不复习来不及了,就把解析又看了三遍,同时在犯困时又做了任汝芬的序列二,感觉还不错。然后,就看了考试分析(很不错),还做了陈先逵的题(感觉是骗子)。到了12月份,开始看了一下真题(考试分析所附的),觉得还好,顺便提一下,考前晚上睡不着,又翻了一下,结果考场上碰到了一道几乎相同的多选,两道类似,应该是幸运吧!二十天二十题出来时,我就复印了一份,一直背到考前一周,还是没背完。最后两周又把大纲解析看了一遍,还是觉得很不错。考完后对答案,发现客观题全对,大概是大纲解析看得比较细的结果吧!数学,150。数学基础还好,而且我又用了很多时间,觉

43、得要是考140以下就对不起我了。整个考研复习就是从数学开始的,五月份之前我全部看的是数学,后来一直到11月底,我还是坚持每天上午做数学。一开始做数学是为了练技术,后面主要是为了找状态,找自信。3月3号,陈老师的指南出来就买了,一边做,一边看教材,到四月底就看两遍了。五一放假,我发现了李永乐老师的线代讲义,七天狂做了三遍(从早到晚基本没停过),做完后就再也没有遇到过线代难题了。暑假开始,上文登班,条件挺恶劣,不过黄先开老师讲的真不错,受益匪浅。8月到9月,一边看文登的笔记,一边做真题(从数一到数四),感觉很好。9月底,发现李永乐老师的全书也还好,但时间来不及了,就随便翻了一周。接着400题出来了

44、,每天一套,我把它做了三遍,一开始三个小时完成才120分,后来两个小时,没有什么错的了。然后是超越135,结合着又把文登的笔记看了一遍,用了两周。11月我又把真题拿来看了两遍,觉得准备的差不多了!12月份忙着看政治,我把数学给忘了,幸好12月底,发现做题经常错,有的知识点还忘了,又把文登笔记和以前做过的题给过了一遍。考试时觉得很顺,一直到做完没遇到障碍,惊诧才过了90分钟,还怀疑是少发卷子了。于是就反反复复检查了四遍。第一遍就检查出两道填空,一道大题算错了。到第四遍时还是发现了一个错误,幸好发现了。考试时,我一共向老师申请了四张草稿纸,老师很好,没说什么就给我了。总结一下我所用的数学书:指南(

45、3遍),线代讲义(4遍)文登笔记(5遍),数一真题(3遍)数二真题(2遍),数三真题(4遍),数四(1遍),400题(3遍),超越135(2遍)。英语,77。幸运,主要是运气,到现在我都不相信自己能考那么多!我大学期间就没怎么学过英语,6级第一次53分,第二次很勉强,正在准备第三次。05年3月份,我开始觉得我的考研成败在英语,就报了个新东方周末班,上的时候兴致很高,后来觉得用处不大。期间,听老师的话,找出20多篇真题阅读,和女友一起反复背了不少遍,可背完不久还是忘了。上完课后,由于做数学,就把英语给忘了。大概是7月买了石的220,还看了新概念4,还好!然后是做真题,我也不知看了多少遍,反正看的

46、很熟了。9月,我又把英语给忽视了。10月想到练翻译、写作文,觉得翻译还凑合,阅读能力不错,又看真题学到不少技术。作文就不行了,基本写不出来,看了不少书,还是写不出来,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考试前。考试时可能是逼的,我用80分钟一句一句把作文给凑出来了,保证没有低级错误。专业课,110。光华的专业课较难,我到现在都还畏惧!在前二十名中,我查了一下,我的专业课最低,但我用的时间绝对不少,每天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看专业课的书、做题。四月初,我向师兄请教经验,主要是专业课的经验,对我帮助很大。师兄向我推荐了不少本书,可回来后只记得两本了,一本是齐寅锋教授的公司财务学,一本是博迪的金融学。前一本我在四月到六月

47、看了3遍,后一本我到复试时才知道是本好书。我专业课的复习大体有以下几点:一、关于听课。师兄向我推荐了平老师的微观经济学,我去听了几节,觉得很好,可每次要花很长时间往返,而且还要坐在窗户上,觉得成本大、效率不高,就没听了。去年是张圣平老师讲金融学,我总共去了两次,第一次改上曹老师的货银了,第二次老师病了,停课!二、关于看书。去年考试时,我才感觉到指定教材的重要性,要仔细看。比如那个货币乘数题,我们期末考试考过,教材上写得也很清楚,我也觉得自己会,可就是没写出来。此外还可参考一下,Sharp的投资学,平新桥老师的十八讲,那本高微 及微观经济理论(尼科尔森,好像是这名字)。我觉得除了指定教材要认真看外,其他的书可以以理论为大纲,总共也就那些东东(至于哪些理论,可以参考05级hygiene师姐在初试交流会上讲的ppt,我看了很多遍,非常经典)。三、关于做题。考光华,肯定要做题,而且要做很多题。金融学的题光华人上有很多,我就不重复了。8月份开始做题,听师兄说北大经济中心的题不错,我就把它论(四、关于考试。考试时,一开始做微观时觉得挺顺,到第五题,发现题有点不对,放弃了。第七题,我也有些困难。金融学部分因为没让用计算器,只完整做完一道,有些题只把基本思想写了。专业课考的不好,除了基础不好外,还有个原因就是考试时看到很多题做不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