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安徽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32975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8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安徽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安徽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安徽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安徽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安徽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 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the wheat head blight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 / 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9 - 15 发布 2017 - 10 - 15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 DB34/T 2957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植保

2、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单位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桐城市植保植检站、凤台县植保植检站、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黄秋云、夏风、邱坤、姚卫平、陈春秋、韦刚、孙友武、邓斌、柏新盛、宋爱颖、马晓静、岳伟、时雨、马克双、吴怀刚。 DB34/T 29572017 1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赤霉病测报术语和定义、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菌源调查、病情调查、预测方法、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与预测预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系统调查 为了解本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消长动态,按

3、规定的方法进行定点、定时调查。 2.2 大田普查 为了解本地区小麦赤霉病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 2.3 子囊壳带菌率 带子囊壳菌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例。 2.4 子囊壳成熟度 以显微镜视野内大多数孢子的成熟度为定级依据,共分四级: 0 级:子囊壳形成,但无子囊和子囊孢子; 级:子囊期,压破只见棍棒状和菊花状簇生子囊,未见子囊孢子; 级:子囊孢子期,子囊孢子分隔清楚,或子囊内有明显可辨分隔的孢子; 级:子囊孢子释放期,子囊壳体积大,易压碎,内有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壳表面常有灰色或粉红色粉末。 2.5 子囊壳成熟度指数 各级成熟子囊壳的病残体数占镜检病残体总数的加权平均值。 按公

4、式(1)计算: DB34/T 29572017 2 1003)(NmNDm . (1) 式中: D 子囊壳成熟度指数; m 子囊壳成熟度级别; Nm 各级子囊壳成熟度对应的病残体数(株); N 镜检病残体总数(株)。 2.6 病穗率 按公式(2)计算: I()=100ZP . (2) 式中: I 病穗率(); P 发病穗数; Z 调查总穗数。 2.7 病粒率 按公式(3)计算: I()=100ZP . (3) 式中: I 病粒率(); P 发病粒数; Z 调查总粒数。 2.8 严重度 严重度指小麦穗部发病的程度,用分级法表示,共分五级: 0 级:无病; 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 1/4 以下;

5、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 1/41/2; 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 1/23/4; 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 3/4 以上。 2.9 病情指数 病害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 DB34/T 29572017 3 按式(4)计算: 1004)(HihIi . (4) 式中: I 病情指数; i 病情严重度各级值; hi 各级严重度对应病穗数; H 调查总穗数。 3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以当地病情稳定期病穗率为主要指标、参考发病面积比率确定。 发生程度划分为 5 级,即轻发生(1 级)、偏轻发生(2 级)、中等发生(3 级)、偏重发生(4 级)、大发生

6、(5 级),各级指标见表1。 表1 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级 别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发生程度 轻发生 偏轻发生 中等发生 偏重发生 大发生 病穗率(,X) X3 3X10 10X20 20X30 X30 发生面积比率(,Y) Y70 Y30 Y30 Y30 Y30 4 菌源调查 4.1 子囊壳带菌率调查 4.1.1 调查时间 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始穗期各调查 1 次。 4.1.2 调查类型田 选择当地水稻 - 小麦、玉米 - 小麦轮作等不同茬口、不同生育期 35 块田作为调查田,并估算该类型田在当地所占面积比率。 4.1.3 调查方法 针对赤霉病菌在本地区的主要越

7、冬场所,分别检查水稻稻桩、玉米秸秆等带菌情况,每次每块田随机取样 50 丛(株),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 的表A.1。 4.2 子囊壳成熟度调查 4.2.1 调查时间 子囊壳成熟度调查可结合带菌率调查同时开展,在始穗期根据子囊壳成熟度适当增加调查频次。 4.2.2 调查方法 DB34/T 29572017 4 从带菌的病残体中取一株子囊壳较多的病残体, 每类型田的总取样数应 10 株以上, 带回室内镜检。每株挑取不同部位的子囊壳(包含里层和外层),放在有水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压碎子囊壳镜检,检查结果记入附录A 的表A.2。 4.3 空中孢子调查 用孢子捕捉器捕捉子囊孢子(含分生孢子),以空中

8、孢子的相对浮游量来表示菌源量的多少(有条件的站点可作此项调查)。 4.3.1 孢子捕捉器的设置 孢子捕捉器在麦田设置高度为 1.2 m。捕捉器臂长 15 cm17 cm,转臂至地面高度为 1.5 m,微型电动机转速为 1500 r/min。 4.3.2 黏孢载玻片 采用厚度为 1 mm1.5 mm 的载玻片,安装在转臂上呈 45 度角,在回旋迎风上均匀涂上白凡士林薄膜。 4.3.3 捕捉时间和管理 自小麦孕穗期起连续捕捉 20 d30 d,傍晚放载玻片,次日早晨收载玻片。 4.3.4 镜检和记载 镜检时在玻片中央滴一小滴无菌水,盖上 18 mm18 mm 盖玻片,用 1010 倍带十字推进器的

9、生物显微镜计算盖玻片下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数量。 镜检结果记入附录A 的表A.3。 5 病情调查 5.1 系统调查 5.1.1 调查时间 从抽穗始期开始,每日调查,始见病穗后,每 3 d 调查 1 次,至病情稳定时止。 5.1.2 调查田块 根据当地小麦品种布局,选择有代表性品种 23 个,分不同生育进度共选定 6 块麦田作为系统调查田,系统调查田面积不小于 667m2。 5.1.3 调查方法 在已发病的田块随机固定 500 穗,调查病穗数和严重度。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 的表A.4。 5.2 大田普查 5.2.1 调查时间 当地小麦主栽品种乳熟期和蜡熟期调查,共调查 2 次。 5.2.2 调查田

10、块 DB34/T 29572017 5 根据小麦品种布局,选择不同茬口、生育期类型田调查,普查总数不少于 60 块田,其中应包括一定数量的未防治田块。 5.2.3 调查方法 每块田随机 5 点取样,每点查 100 穗,发生轻的田块适当增加取样点数,调查病穗率、病粒率和病情指数记入附录A 的表A.5。 6 预测方法 6.1 长期预测 根据当年小麦品种、菌源量、生育期及长势,结合 3 月5 月气象预报,经专家会商综合分析,在小麦抽穗前 1 个月作出当年赤霉病发生程度和面积的预测。 6.2 中期预测 6.2.1 气象指标 抽穗至乳熟期间平均气温 15以上的雨日数比常年偏多 40以上时预测为大流行,

11、接近常年预测为中等流行,比常年偏少 40以上时预测为轻发生。 6.2.2 菌量指标 在孢子释放高峰期, 空中孢子捕捉量显著多于常年则为大流行年份。 株带菌率抽穗前 2左右为中等流行指标,高于 4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指标。 6.3 短期预报和校正预报 主要依据抽穗后 10 d 内的气象条件。 6.3.1 短期天气预报 若抽穗扬花期平均气温 15以上,且有 3 d 以上连阴雨,或抽穗后 10 d 内累计雨日数 5 d 以上,有大流行风险。 6.3.2 菌源及病情 若扬花期子囊壳成熟度指数高,空中孢子密度大,系统调查病穗率逐次递增大于两个百分点,则病情将加重流行。 7 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 7.1 测报

12、资料收集 实施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需收集下列有关资料: a) 当地小麦主要品种及其面积,主栽品种生育期、对赤霉病抗性和栽培管理等资料。 b) 当地历年子囊壳带菌率、 最终发病程度、 发生面积和平均病穗率、 平均病粒率、 平均病情指数。 c) 当地气象台(站)3 月5 月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 d) 模式报表资料收集整理(见附录 A 表 A.6、A.7)。 DB34/T 29572017 6 7.2 测报资料汇总 7.2.1 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统计 统计当年小麦赤霉病拔节期、孕穗期、蜡熟期的带菌率、病穗率和病指等。(见附录B 表B.1) 7.2.2 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情况统计 收集汇总当

13、年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 发生程度、 防治面积、 防治措施和用药情况等, 总结发生特点,并进行原因分析。(见附录B 表B.2) DB34/T 29572017 7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小麦赤霉病 ( 年) 测报点 地 址 (北纬: 东经: 海拔: ) 测报员 ( 年) 测报点 地 址 (北纬: 东经: 海拔: ) 测报员 DB34/T 29572017 8 表A.1 小麦赤霉病田间病残体带菌率调查表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类型田 调查株数(株) 带菌总株数 (株) 株带菌率() 该类型田面积比率() 加权平均株带菌率() 备注 表A.2 子囊壳成熟度调查表

14、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类型田 镜检株数(株) 镜检子囊壳数(个) 子囊壳成熟度(株) 子囊壳成熟度指数 备注 0 表A.3 小麦赤霉病菌空中捕捉记载表 调查 日期 设置 地点 周围类型田 子囊孢子 (个) 分生孢子 (个) 当日 累计(个) 取片前24 h 天气情况玻片 1 玻片 2玻片 1玻片 2平均 合计 表A.4 小麦赤霉病病情系统调查记载表 调查日期 调查 地点 类型田 品种 生育期 调查 穗数 (个)病穗数(个)病穗率()病情分级穗数 (个) 病情 指数 备注0 表A.5 小麦赤霉病病情普查记载表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类型田 品种 生育期调查 穗数 (个) 病穗数(个)病穗率()病

15、情分级穗数 (个) 病情 指数 调查 总粒 数 病粒数 病粒率()0 DB34/T 29572017 9 表A.6 稻麦轮作区小麦赤霉病模式报表 序号 调 查 内 容 调查结果 1 调查日期(月/日) 2 稻桩株带菌率() 3 子囊壳成熟度指数 4 空中子囊孢子捕捉累计数(个) 5 菌源量相当于何种发生等级(级) 6 中、高感病品种面积占播种面积比率() 7 气温稳定通过 15的日期(月/日) 8 预计 4 月上旬雨日数(d)、雨量(mm) 9 预计 4 月中旬雨日数(d)、雨量(mm) 10 预计 4 月下旬雨日数(d)、雨量(mm) 11 预计小麦抽穗盛期(月/日月/日) 12 预计发生程

16、度(级) 13 预计发生面积(hm2) 表A.7 玉米小麦轮作小麦赤霉病模式报表 序号 调 查 内 容 调查结果 1 调查日期(月/日) 2 玉米株带菌率() 3 子囊壳成熟度指数 4 空中子囊孢子捕捉累计数(个) 5 菌源量相当于何种发生等级(级) 6 中、高感病品种面积占播种面积比率() 7 气温稳定通过 15的日期(月/日) 8 预计 4 月上旬雨日数(d)、雨量(mm) 9 预计 4 月中旬雨日数(d)、雨量(mm) 10 预计 4 月下旬雨日数(d)、雨量(mm) 11 预计小麦抽穗盛期(月/日月/日) 12 预计发生程度(级) 13 预计发生面积(hm2) DB34/T 29572

17、017 10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统计表 表B.1 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统计表 地区 小麦 种植 面积 (公顷) 拔节期 孕穗期 蜡熟期 发生 程度 (级) 病穗率3的面积占总面积比例 () 备注 平均株带菌率() 子囊壳成熟度 平均株带菌率() 子囊壳成熟度平均病穗率() 平均病粒率()平均病指 注1:拔节期调查时间:沿淮地区为 3 月 20 日;江淮中南部为 3 月 15 日;沿江、江南为 3 月 10 日;孕穗期调查时间:沿淮地区为 4 月 15 日;江淮中南部为 4 月 10 日;沿江、江南为 4 月 15 日。 注2:备注中注明主要发病品种若干名称。 表B.2 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统计表 类型田 小麦 播种面积(公顷) 发 生 面 积 (公顷) 防 治 面 积 (公顷) 成 灾 面 积 (公顷) 发 生 程 度 挽回损失 (吨) 实际损失 (吨) 稻茬麦 旱茬麦 合计 简述发生概况和特点: 注:成灾面积:产量损失 30以上的面积。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