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车联网白皮书(2023年).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318258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联网白皮书(2023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车联网白皮书(2023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车联网白皮书(2023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车联网白皮书(2023年).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车联网白皮书(2023年).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车联网白皮书车联网白皮书(2022023 3 年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12月No.202317前言前言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正经历从“改变能源供给模式”向“改变车辆驾驶主导权”演进,智能网联促使汽车产品升级为新型智能终端,推进汽车、信息通信、交通运输跨产业链融合变革以及数字经济新价值链构建。美欧日韩发布战略规划、鼓励技术创新、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等多举措抢占智能网联协同发展制高点。我国持续加强技术攻关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明确提出“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产业生态”,智能网联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共识并落地实践。本白皮书聚焦 2023 年涌现的新热点、新趋势、新业态,重点关注我

2、国智能网联汽车载体、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体系、数据要素价值三大方面的发展。一是把握好“应用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双向奔赴,分析汽车整车产品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两个领域的智能网联进程,研判跨行业相互激励、融合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生态合作变革。二是总结新型基础设施部署进展及技术迭代演进趋势,提炼具备先导特色、规模化前景的典型应用场景,进一步探讨“建设-运营”的价值闭环模式以及城市级辐射效应。三是首次以数据要素价值为锚点,梳理“业务贯通-数智决策-流通赋能”的多次多维车联网数据要素类型及应用场景,总结凝练保障“人-车-路-云”数据要素价值安全释放的技术手段与管理运营举措。最后,本白皮书从“企业融

3、合、行业协同、区域共用”三个层面提出持续深化智能网联协同发展战略的举措建议。目录目录一、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洞察.1(一)国际主要国家多举措抢占智能网联协同发展战略制高点.1(二)我国智能网联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共识并落地实践.6二、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与业态创新.9(一)整车产品加速竞逐“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功能升级.10(二)应用需求驱动技术架构升级,跨产业链研发呈强耦合趋势.12(三)智能网联协同促进汽车产业生态变革发展.17三、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与模式演进.19(一)路侧感知走向成熟,车路融合提升规模应用服务能力.19(二)网络赋能持续增强,服务能力向精细化多元化演进.23(三)云

4、平台规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商业化应用加速孵化.29(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建设-运营”闭环模式持续深化.33四、车联网数据要素价值及模式探索.37(一)多次多维挖掘车联网数据要素价值.37(二)新技术促进车联网数据要素价值释放.42(三)数据安全管理和运营交易体系逐步完善.45五、总结和展望.49(一)强化跨企业业务布局融合.50(二)强化跨行业生态发展协同.51(三)强化跨区域部署运营共用.51图 目 录图 目 录图 1融合算法由单点融合走向跨域融合.22图 2高级别自动驾驶网络架构图.25图 3车联网多级多业务云平台架构图.31图 4车联网运营和服务模式.36图 5车联网数据的三

5、次价值释放.37图 6Catena-X 的碳足迹追踪应用示例.42表 目 录表 目 录表 1 5G 现网支持不同类型车联网业务测试性能.27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1一、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洞察(一)国际主要国家多举措抢占智能网联协同发展战略制高点(一)国际主要国家多举措抢占智能网联协同发展战略制高点1.自动驾驶商用受到普遍重视,网联通信技术应用加速美国批准自动驾驶商用,提出加速车联网部署计划。2023 年,美国交通部发布无人驾驶汽车乘客保护规定政策文件明确无人驾驶汽车配置要求,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批准谷歌 Waymo 等在旧金山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收费服务,机动车辆管理局批准梅赛德斯-奔驰汽车

6、自动驾驶系统在车速不超过 64km/h 的条件下在加州湾区等指定高速公路上行驶。2023 年 4 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通过车联网 5.9GHz 频谱分配方案,两批 5.9GHz 频段部署蜂窝车联网的豁免频率申请获得批复,申请成员包括了犹他州和弗吉尼亚州等多个州交通管理部门、福特和奥迪等车厂、哈曼等设备制造商和密歇根大学等高等院校。2023 年 10 月,美国交通部发布加速车联网部署计划草案1,提出 2024-2034 年期间将推动 6 家车企、20 款量产车型搭载 5.9GHz C-V2X 通信技术,支持网联驾驶安全类应用。欧盟完善自动驾驶商用配套举措,多国开展 5G/C-V2X 网联通信技

7、术验证示范。欧盟在小批量自动驾驶车辆型式认证法规基础上,持续开展无限制批量的车辆型式认证;欧盟修订自动紧急呼叫系统1来源:https:/www.its.dot.gov/research_areas/emerging_tech/htm/ITS_V2X_CommunicationSummit.htm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2法规,要求系统软硬件(包括车载设备和紧急呼叫中心设备)适配4G/5G 网络要求,持续推进汽车强制安装联网设备。在“地平线欧洲”等科技政策框架下,德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多国在境内和跨境地区开展基于 5G/C-V2X 网联自动驾驶的技术验证、应用示范,推动网联自动驾驶车辆

8、产业化。日韩政策法规明确自动驾驶发展计划,网联通信技术将纳入新车评价规定。2023 年 4 月,日本道路交通法修正案正式实施,推动 L4 级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条件下提供出行服务和无人快递业务。同年 5 月,日本在公共测试道路开启了 L4 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2022 年 9 月,韩国发布汽车产业全球三强战略,明确发展自动驾驶及移动出行新产业核心战略,并发布出行方式革新路线图,明确到 2027 年实现具备 L4 级自动驾驶功能的乘用车商用,到 2035 年新车自动驾驶功能普及率达到 50%以上2。2023 年 9 月,韩国交通部拟投资 1 千亿韩元,用于建立城市级自动驾驶应用创新实验室,开展自动

9、驾驶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V2X 通信技术纳入新车评价程序,2023 年 2 月,韩国发布 汽车安全度测试和评价规定,规定了 V2X 通信设备试验和评价方法,包含支持前向碰撞预警、红绿灯提示等 10 种应用场景,计划于 2024 年 1 月实施。2023 年 12月,韩联社消息称,韩国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C-ITS)决定使用LTE-V2X 直连通信技术作为唯一车联网通信方式。2来源:http:/www.molit.go.kr/USR/NEWS/m_71/dtl.jsp?id=95087208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32.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赋能价值凸显,规模化部署计划启动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不

10、仅能够加速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升级,满足人车互动需求,提升汽车安全,降低燃油车能耗等,为用户提供智能、安全、节能、舒适的综合驾乘体验;还可以通过车辆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交互,助力应对交通拥堵、能源压力、污染物和碳排放等多重挑战,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和赋能价值凸显,得到全球普遍关注。美国拟加强全国范围车联网部署,推进一致性服务。2023 年 4月,美国智能交通系统生态的十大组织向美国交通部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车联网的计划,拟在 10 年内实现美国跨地域的车联网一致服务。2023 年 10 月,美国交通部发布加速车联网部署计划草案和 4000 万美元投资公告3,

11、计划在 10 年内实现高速公路车联网应用全覆盖,75 个大城市 80%的信号灯路口联网,全国 75%的路口部署C-V2X 设备,50 个州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互联互通。欧洲持续加强自动驾驶基础设施部署研究,推进大规模示范应用。欧洲先后在“地平线 2020”“地平线欧洲”等科技政策框架下设立近百项专项开展面向网联自动驾驶的无线通信、数字基础设施等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促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实现大规模部署。2021-2022 年设立“为网联自动驾驶部署扩大和评估物理和数3来源:https:/www.its.dot.gov/research_areas/emerging_tech/htm/ITS_V2

12、X_CommunicationSummit.htm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4字基础设施”“物理和数字基础设施的连通性和协同为网联自动驾驶建立信任和可持续性”等 18 个网联、协作和自动驾驶出行相关项目,总投资达 1.8 亿欧元。此外,网联、协作和自动驾驶伙伴关系发布战略研究与创新议程,制定了网联、协作和自动驾驶推进计划,分三个阶段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各国建设大规模示范应用项目,并将连通各地开展综合大规模应用示范。日韩面向自动驾驶和交通系统能力升级,积极部署路侧基础设施。日本发布实现和普及自动驾驶的行动方针 5.0,提出推广智能化基础设施以支持 L4 级自动驾驶落地,计划 2025 年在

13、50 个地点实现多个区域、多种类型车辆的无人自动驾驶服务。截至 2023年10 月,已在高速公路等道路部署4000 余台联网路侧设备,超1000万车辆搭载新型联网终端设备4,实现道路拥堵信息提醒、最佳出行路线等应用。韩国交通部公开信息显示,2021 年至 2027 年,韩国将投入 1.1 万亿韩元用以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研发和相关基础设施部署。首尔宣布 2023 年至 2026 年将持续投入 6600 万美元用于智慧交通相关建设,计划通过部署城市级的合作式智能交通系统和协作式自动驾驶业务,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3.汽车加速向第三生活空间转变,新业态激活数字消费新市场4来源:https:/www.g

14、o-etc.jp/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5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打通了汽车与人、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数据边界,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加速人、车、路、云之间的连接,带来更多的移动连接数和数据流量需求。与此同时,车企积极构建车载硬件与软件服务结合生态,通过车内短距通信支持手机-车机互联,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优化人车交互,通过端云结合汇聚海量内容与应用。新技术与车载交互结合多场景无缝切换体验,推动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地图导航、移动出行、车内影音娱乐等智能应用的迅速发展,汽车已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成为继手机之后规模最大的“新型智能终端”,加速向第三生活空间

15、转变,拓展从智能出行到智慧生活的新场景,催生“超级 VIP 影院”“移动办公空间”等车载信息消费新业态。美欧等国家地区在数字经济大战略下,积极鼓励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提升技术竞争力,构建创新产业生态系统。美国特斯拉公司基于强大的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导航、音乐播放、语音助手和自动驾驶等功能集成上车,开启智能座舱信息娱乐新生态;谷歌公司推出直接基于车载硬件运行的操作系统和平台 Android Automotive产品,其可接管车内从中控屏幕到仪表盘的所有屏幕,覆盖信息、娱乐、空调操控等更加全面的功能。欧洲奔驰、宝马、奥迪等汽车厂商正积极投入智能座舱研发升级,奔驰E级车智能座舱升级换代,将搭载“Tik

16、Tok”“愤怒的小鸟”“Zoom”等影音娱乐和工作生活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6应用软件,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场景”功能;宝马发布下一代 BMW iDrive 操作系统,全面升级人车交互界面,首次提出全景视域桥概念,可在无需使用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通过混合现实技术享受沉浸式的车内体验,计划于 2025 年实现量产。(二)我国智能网联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共识并落地实践(二)我国智能网联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共识并落地实践我国开启高级别自动驾驶准入试点,多举措助推 5G/C-V2X 网联通信技术商用。自动驾驶配套政策与标准体系持续完善。2023 年6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构建车能路

17、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2023 年 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具备量产条件的搭载 L3 和 L4 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准入试点,并且获得准入的汽车产品可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加快自动驾驶功能量产商用。在此基础上,2023 年 12 月,交通运输部印发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聚焦应用场景、自动驾驶运输经营者、运输车辆、人员配备、安全保障、监督管理等影响运输安全的核心要素,明确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运输经营活动的基本要求。自然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

18、部分别发布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 版)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7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 版),持续构建支撑汽车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地方政府探索自动驾驶立法权,开启自动驾驶商用示范。深圳、上海等地积极探索自动驾驶立法权,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武汉、北京等地开启 L4 级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营。多举措助推车辆 5G/C-V2X 网联规模商用。2023 年 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湖北(襄阳)、浙江(德清)、广西(柳州)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2023 年 10 月,发布关于推进 5G 轻量化

19、(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持续推进车联网规模化应用。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营运车辆网联与 AEBS 融合系统,联合产业界开展基于 C-V2X 通信技术的 II 型 AEBS 系统的试验验证。2023 年7 月,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发布,提出优先开展基于 LTE-V2X 的信息辅助类技术标准制定。2023 年 9 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2024 版(征求意见稿)发布,首次将 C-V2X 支持应用功能纳入测评范围。我国持续加强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规模领跑全球。截至 2023 年 10 月,我国 5G 基站累计达到 321

20、.5 万个5。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路侧通信单元部署数量均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3 年10 月,全国部署车联网路侧通信单元超85005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https:/ 年)8套6,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 2000 套。2023 年 9 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公路工程设施支持自动驾驶技术指南,通过适度提升公路基础设施的智能水平,更好地支持车辆在公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我国已有 30 余个城市和高速公路路段启动车联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无锡、天津、重庆等 7 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北京、上海、合肥等 16 个“双智”试点城市相继发布扩大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建设规划,呈现从单一区

21、县(单一高速路段)部署向多区县(多高速路段)部署乃至市级全域(全路段)部署的发展趋势,如无锡、苏州等已经形成多区协同部署、市级平台统筹的建设模式;“车联网1 号高速”(即 G2 京沪高速)津京塘段、山东段、江苏段等多段路线完成 710 公里路段的网联化改造。我国积极促进以汽车为载体的数字消费新经济发展。政府持续加强政策引导,2023 年,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引导企业加快 5G 信息通信、车路协同、智

22、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开发更多适合消费者的服务功能,促进汽车消费,壮大数字消费。产业打造汽车数字消费新生态,一汽、长安、上汽、蔚来、理想等汽车厂商,腾讯、百度、阿里等互6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9联网公司,中国移动、华为等通信企业纷纷围绕智能座舱展开生态布局。同时,多方合力提升普通用户对车联网的认知度和体验感。百度地图、腾讯地图在无锡、成都、北京亦庄等地开通网联信号机数据互通,实现更精准的红绿灯信息推送服务。武汉、淄博、无锡、柳州、成都等多个车联网运营主体开发专用出行应用程序或将相关功能集成到城市便民应用程序,通过语音助手、地图导航、个性化音频内容

23、等交互方式向司乘用户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和辅助驾驶提醒。Warm Car 共享汽车在柳州实现应用程序内集成红绿灯信息推送。在智能化、网联化双轮驱动下,我国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核心能力升级、“路-网-云”新型基础设施构建和基于车联网数据的数字经济新价值链进行布局。本白皮书将聚焦 2023 年涌现的新热点、新趋势、新业态,重点关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载体,分析研判其产品、技术、生态发展情况及趋势;总结新型基础设施部署进展及技术迭代演进趋势,探讨建设运营模式;提炼车联网数据要素价值,探索数据技术手段及运营举措。二、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与业态创新伴随着人工智能、5G/C-V2X、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汽车产

24、业的加速融合创新,整车产品智能化、网联化能力持续升级,智能网联汽车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新型智能终端。与此同时,汽车产业积极拥抱这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产业链深度协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10同、价值链不断延伸,带动形成跨行业相互激励、融合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生态合作。(一)整车产品加速竞逐“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功能升级(一)整车产品加速竞逐“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功能升级整车产品与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两方面的功能升级。在供给侧,汽车厂商加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研发;在需求侧,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功能日益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主要考量因素。“智

25、能驾驶”功能现阶段仍以辅助驾驶为主,“城区领航”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成为当前高端车型竞争焦点。辅助驾驶功能实现规模应用。通过车端传感器、计算平台、操作系统等软硬件设备,运行各类智能驾驶算法,可实现诸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导航辅助驾驶等不同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在不同程度帮助驾驶员缓解驾驶疲劳,并不断向自动驾驶汽车演进。2023 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 42.4%7。全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辅助等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已经规模化成熟应用。以“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和“城区领航辅助驾驶”为代表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加速量产应用,小鹏、问界、阿维塔、蔚来、理想等车

26、型相继在 2023 年前后推出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消费者7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11接受度不断提升,随着装机量不断提升,领航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成本有望持续下降,并向更低价格区间的车型加速渗透。“智能驾驶”渐进式演进路线愈加清晰,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赋能作用凸显。渐进式演进路线有望成为主机厂和科技公司的共同选择。目前,众多高端 L2 量产车型已经配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大算力芯片等硬件,与 L4 级自动驾驶示范车型硬件配置已十分接近,并基于 L2 级驾驶自动化功能运行条件,不断迭代升级算法,向 L3、L4 级驾驶自动化运行条件探索突破,小马智行、百度等从

27、L4 级切入自动驾驶研发的科技公司也在陆续推出 L2 量产方案。时空融合、大模型等新技术被引入自动驾驶。“BEV+Transformer”8时空融合技术可将二维图像和传感器信息综合转化为三维向量空间,支持多传感器信息的特征级融合以及时序信息融入,在车端实现高精度局部地图的实时构建,降低自动驾驶对高精度地图的强依赖,目前小鹏、理想、华为、蔚来、比亚迪、极越等企业均在积极跟进并逐步上车。特斯拉、小鹏、华为、理想等企业也在积极投入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自动驾驶算法研发,探索从传感器感知输入、直接产生车辆输出控制的端到端模型,自动驾驶行业或迎来“奇点时刻”。“智能座舱”功能现阶段以更加便捷的车内人机交互和

28、驾乘舒适体验为主。通过配置车载显示屏、液晶仪表盘、车内摄像头、增8来源:BEV 全称 Birds Eye-View(鸟瞰图),Transformer 是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机器学习模型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12强现实抬头显示、车载通信终端、高保真音响、座舱域控制器等硬件以及车载操作系统、车机应用软件、驾驶员监测系统、语音识别系统等软件,智能座舱可以实现多模态人机交互、音视频播放、车机应用软件、驾驶员疲劳监测、个性化舒适配置等娱乐类、舒适类功能服务。小鹏 G9、蔚来 ET7、理想 L9、问界 M5 等智能座舱产品通过引入车机大屏、多屏联动、车机互联、高级音响、AR/VR 等技术,为用户提供

29、智能化、沉浸式车机交互体验。伴随智能硬件、新材料、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舱领域的不断创新,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情感交互、无缝连接的手车互联、车内沉浸式音视听服务、个性化服务配置等功能有望加速成熟。百度、阿里、华为、腾讯、科大讯飞等纷纷推出语言大模型,已在吉利、智己、问界等车型量产应用,为用户提供更自然的对话体验、生成式的交互界面和更个性化的出行服务建议。(二)应用需求驱动技术架构升级,跨产业链研发呈强耦合趋势(二)应用需求驱动技术架构升级,跨产业链研发呈强耦合趋势在整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体系中,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集中化演进和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升级奠定了整车智能网联功能的开发基础,“智能驾驶”

30、和“智能座舱”两大功能需求牵引“高性能计算平台-操作系统-功能软件”技术开发架构不断升级迭代。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异构分布式”到“分域集中式”发展,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13未来将进一步演进至“中央集中式”。现阶段行业已实现分域集中式架构,通过域集成减少单一功能电控单元的分散部署,提升功能开发和软件更新效率。当前车企主要采用按功能集成或按空间整合两种分域架构。功能域集成架构主要按照座舱域、车身控制域、整车控制域、自动驾驶域进行集成,国内广汽、上汽、吉利、长城、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车企普遍采用功能域集成路线,从分布式向功能域控或域融合的架构发展。特斯拉采用空间域集成路线,按照前部、左

31、部、右部空间对区域内电控单元及相关部件进行集成,并采用中央计算单元对三个域进行集中控制,中央计算单元集成了自动驾驶、信息娱乐、远程通信等计算需求。伴随更高性能车载计算芯片和车用操作系统的能力演进,整车电子电器架构将进一步加速迈向中央集中式架构。整车软件架构从面向信号的软件架构向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转变,支撑实现“计算能力共用、软件分层解耦”的开发理念。开放式、松耦合的服务架构打破了传统控制单元的黑盒式部署,可以将应用程序分解为独立于硬件和操作系统、特定的功能组件或服务。通过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程序接口,组件或服务可支持灵活访问、调用、组合、持续功能扩展和更新。例如,当前众多品牌车型推出“一键进入休憩

32、模式”功能,革新了传统架构下单一功能单一控制的模式,通过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将空调、车窗、音响、座椅调节、氛围灯等单一功能通过调用的方式实现逻辑组合,实现基于场景的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14一键功能联动。以“舱行泊一体”为代表的智驾域和智舱域加速融合,车载计算平台方案差异化布局。华为推出系列智能驾驶 MDC 计算平台,自研 ARM 处理器、AI 处理器、图像处理器、存储处理器等整套片上系统,自研操作系统、软件栈、中间件等软件核心组件,支持AutoSAR、POSIX 标准生态,已在问界、阿维达、极狐阿尔法等车型量产应用。特斯拉自研 FSD 车载计算机,搭载两颗自研 FSD 芯片、3 个 A

33、I 神经网络处理器,自研基于 Linux 的操作系统,支持自动驾驶算法运算。蔚来汽车采用自研 ADAM 计算平台,嵌入四颗NVIDIA Orin X 芯片,支持基础辅助驾驶、高速和城区领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智驾功能。高通、地平线等公司推出面向“舱驾融合”的芯片方案,德赛西威、亿咖通、纵目科技等国内供应商陆续推出“行泊一体”计算平台。面向差异化整车产品需求,产业界正在探索更多参数配置的车载计算平台方案产品。更多企业致力于通过基于“视觉为主”路线实现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数据闭环”支撑智驾能力演进速度。L2 级以下辅助驾驶主要采用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的组合配置方案。而在领航辅助驾驶为代表的 L2+功

34、能中,存在“多传感器融合”和“视觉为主”不同技术路线,多传感器融合路线主张以激光雷达为主导,配合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代表企业包括蔚来、理想、阿维塔等。视觉为主路线倾向于更多采用摄像头降低硬件布设成本,通过加强算法优化提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15升以视觉为主的感知性能,代表企业如特斯拉,问界、小鹏等积极跟进视觉为主的技术路线,希望在领航辅助驾驶等功能中实现降本方案部署。现阶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仍以独立的车控操作系统或车载操作系统为主,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有望成为下阶段发展趋势。在用于智能驾驶的车控操作系统方面,企业主要基于 QNX 或 Linux 内核以及 ROS、AdaptiveAUTOS

35、AR 中间件开发,例如特斯拉基于 Linux内核自研车控操作系统、大众基于 Linux 内核和 Adaptive Autosar自研车控操作系统、上汽集团部分采用阿里 OS 基于 Linux 内核和AdaptiveAutosar 的自研操作系统。在用于座舱娱乐的车载操作系统方面,企业主要基于 QNX、Linux、Android 开发,华为基于 Linux内核自研鸿蒙操作系统,小米基于 Linux 内核自研澎湃操作系统,国内企业有望以自主操作系统掀起座舱应用生态浪潮,逐步实现整车全域打通并与智能手机等终端形成生态协同。5G 蜂窝和 C-V2X 直连通信渗透率加速提升,网联融合辅助驾驶功能有望成熟

36、落地。“4G 蜂窝通信+蓝牙+WiFi”方案主要支持车内手机与车机互联、组件互联以及车云互联,4G 模组及终端产品不断成熟,联友、东软、华为等厂商市场份额处于头部序列。伴随移远、华为、中兴、中信科智联、广和通、Autotalks 等 5G 车载通信模组、C-V2X 直连通信模组的规模化降本效应,5G 和 C-V2X 直连通信方案有望在新车中不断提升渗透率,支撑更高速率、低时延需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16求的车联网应用,以及低时延、高可靠的直连通信安全效率应用。2023年1-10月,国内乘用车新车市场车联网前装标配1301.24万辆,同比增长 23.69%,搭载率 77.78%。其中,前装

37、配备 5G 车联网 131.99万辆(含选装),同比增长 245.61%,搭载率 7.88%;前装配备C-V2X24.19 万辆,同比增长 97.31%,搭载率 1.45%9。同时,基于C-V2X 直连通信和 ADAS 融合的辅助驾驶功能有望加速成熟落地。根据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2024 版测试规范,在高速度差且存在遮挡情况下的前向车辆避撞、交叉路口有遮挡情况下的车辆避撞、闯红灯预警三项功能测试中,基于 C-V2X 车与车、车与路直连通信的解决方案,有望弥补基于单车传感器在遮挡情况下无法及时识别和采取制动的不足,助力车辆取得更高分数评价。中信科智联、博世等企业联合车企研究车联网 C

38、-V2X 与单车智能功能融合,在无锡验证了协作式自适应巡航、协作式匝道汇入等 11 项基于C-V2X 直连通信的 L2+辅助驾驶功能。IMT-2020(5G)推进组组织研究并发布C-V2X 与单车智能融合功能及应用,研究网联融合应用功能场景。9来源:高工智能汽车统计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17(三)智能网联协同促进汽车产业生态变革发展(三)智能网联协同促进汽车产业生态变革发展伴随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能力升级,赋予汽车在传统交通工具之上,承载提升大众消费者出行安全和体验、赋能垂直行业用户降本增效的新时代使命。这不仅带来了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从链状到网状的生态变革,还催生了汽车生态与数字生态、交通运

39、输生态的深度融合。网联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加速融合支撑车辆智能驾驶功能。2023 年 9 月,汽车、通信、交通、公安、测绘、住建等行业的十四家学会、联盟、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基于 C-V2X 的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路线图,路线图从智能化网联化融合的维度提出车路云一体化提醒预警、车路云一体化的辅助驾驶(C-ADAS)、车路云一体化的自动驾驶(C-ADS)三个发展阶段。提出到 2025 年,网联提醒预警功能进入规模化应用,具备融合感知的 C-ADAS 功能开始实现量产应用,在试点地区 C-ADS 功能实现示范。新注册车辆网联渗透率达 80%;到 2028 年,网联提醒预警功能基本普及,C-ADAS功能实

40、现规模化应用,C-ADS 功能实现量产应用。并对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云平台、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测试评价等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关键组成部分提出分阶段建设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汽车智能化网联化需求推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软件服务能力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18演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在车端实时应用、云端实时服务、研发端支持供给方面,需要无线通信、云服务、算力的必要支持,包括满足音视频上下行大带宽、辅助驾驶低时延高可靠、多制式无缝切换的无线通信网络需求,满足远程信息服务、整车软件在线升级、高精地图实时更新、自动驾驶数据回传的多级云计算服务需求,以及满足自动驾驶算法训练、大模型算法训练的算

41、力设施需求等。伴随整车架构集成化、分层解耦趋势,智能网联汽车愈加趋近大型“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应用、VR/AR/MR 应用的重要载体,乘用车新车前装标配中控娱乐系统渗透率超过 90%10,各类音视频娱乐、生活办公应用程序日益成为消费者每日必需。一汽红旗、东风岚图、长安、长城、吉利、上汽智己等众多车企与互联网厂商合作,开启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赋能车载语音、行车助手等交互应用。蔚来、理想推出车载 AR 眼镜,奥迪 e-tron 推出车载 VR 系统,提高沉浸式驾驶体验。互联网生态、人工智能生态、混合现实生态的繁荣发展,将是催动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创新、产品升级的重要外

42、部激励。物流、出行、城市管理的新需求亦驱动智能网联汽车持续演进升级。在物流运输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有助于提升管理效能、提升行驶安全、降低运维成本。例如,通过搭载驾驶员疲劳监测、危险状况提醒等智能网联功能,有助于司机提升行驶安全,减少风险事10来源: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统计(2023 年 1-6 月)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19故发生。通过搭载辅助驾驶功能,有助于缓解驾驶员疲劳,减少备用司机,从而大幅节省车辆运营成本。在共享出行方面,无人接驳、景区观光旅游等封闭园区无人驾驶应用已经在多地落地应用并积极探索商业模式,武汉、重庆、上海、北京等地已经启动全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试点。在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方面

43、,智能网联汽车感知到的路况和路边信息,对城市和交通治理具备潜在应用价值,例如通过车端感知支持检测发现道路抛洒、缺陷路段、故障交管设施、故障路灯设施等。三、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与模式演进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包含了路侧感知系统、通信网络及车联网平台。路侧感知系统和车联网平台,能够提供泛在精准的数据来源、高效融合的计算分析和灵活开放的接口服务,支撑实现用户服务体验一致的车联网应用服务。通信网络通过部署 5G 蜂窝网络、C-V2X直连通信网络和骨干网、承载网等有线网络,遵循标准化的通信协议、数据接口和统一语义体系,支撑“人-车-路-云”要素之间互联互通和数据交互融合。(一)路侧感知走向成熟,车路融

44、合提升规模应用服务能力(一)路侧感知走向成熟,车路融合提升规模应用服务能力路侧感知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已可部分满足车联网应用需求。随着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路侧感知单点位感知能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20力可基本满足大多数车联网应用场景。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广西柳州、浙江德清、江苏无锡等车联网先导区多个点位、不同供应商、不同位置的测算数据显示,在部署了路侧感知系统的路口路段,约有 70%的面积可达到 1.5 米以内的定位精度,90%的面积可达到 5 米以内的定位精度,可实现对交通数据感知与统计、驾驶员提醒等车路协同应用的有效支撑。路侧感知系统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路侧感知系统涉及

45、到通信、汽车、交通以及市政等多方面交叉与协作。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牵头完成行业标准 车路协同 路侧感知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的报批稿,已应用于多地基础设施建设与验收;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组织发布了路侧感知系统相关团标。另外,面向路侧感知系统与单车系统的融合需求,路侧感知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标准与要求正在开展预研。路侧感知产业已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如电信运营商通过联通智网科技、中移智行、天翼交通等专业公司作为集成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服务,通过网络侧边缘云计算扩展路侧感知单元的处理能力。算法提供商如商汤建立了子公司绝影,提供路

46、云平台等智能路侧感知产品以及车路协同云平台,支撑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自动驾驶和交通决策及控制。华为、海康、大华等传统安防设备商已通过整合提升计算资源,形成了以视觉、毫米波雷达为主的路侧感知系统解决方案。算法与设备提供商、互联网科技企业、电信运营商等角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21色组成了路侧感知系统的产业链上下游,为路侧感知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土壤。路侧感知系统向一体化、融合化发展。路侧传感器作为路侧感知系统的信息收集与获取最前端,是整体系统的性能基石。路侧感知传感器不断引入新型技术,提升感知性能。同时,路侧感知系统展现出与车载感知技术方案的趋同发展趋势,融合感知方案已形成

47、行业基础共识,异构传感器一体化融合,进一步降低部署成本。在单一传感器方面,4D 毫米波雷达崭露头角。毫米波雷达作为传统交通参数与交通事件检测的核心设备,其检测精准度、气候适应性以及部署成本经过了多年的验证。但传统毫米波雷达也存在分辨率较低,无法分辨垂直方向目标的问题。4D 毫米波雷达通过多芯级联、虚拟合成孔径等技术,大幅提升了毫米波雷达的分辨率,达到“点云成像”的效果。惠尔视、德冠隆等企业相继推出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传感器整合方面,多传感器一体机集成逐渐成为主流方案。将多种感知传感器集成封装进同一设备,在提升设备的稳定性的同时,可降低实际部署与制造成本。同时,传统一体化集成方向主要集中在雷达

48、与视觉传感器上,而路侧感知技术的最新市场发展则向着多光谱、多焦距等方向发展。华为于 2023 年 3 月推出双目雷视流量事件一体机,通过长短焦镜头接力,将视频与雷达感知融合,实现隧道全范围雷视感知。卓视智通 2023 年 4 月推出自研双光谱系列产品,通过红外热成像及可见光视频双光谱视频采集,融合毫米波车联网白皮书(2023 年)22雷达交通分析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且不受天气状态的干扰,覆盖范围大。先进融合算法提升跨域感知能力。路侧感知系统在满足单点位感知性能后,继续攻关车-路数据融合感知、路端跨域感知共享等感知融合问题。当前车端感知算法的迭代升级也给路侧感知带来了新思

49、路,产业展现了将路侧感知系统算法与车侧感知向架构趋同融合的尝试,如图 1 所示。2023 年 1 月,百度发布了 UniBEV 车路一体解决方案,集成了车端多相机、多传感器的在线建图、动态障碍物感知,以及路侧视角下的多路口多传感器融合等任务。路侧感知采用与车端相似的 BEV+Transfomer 技术栈,首先可增强路端跨域融合能力,解决跳变跟踪等数据处理问题;其次,BEV 感知方案降低了不同视角、不同传感器之间的转换壁垒,通过统一车-路感知架构,有望通过路端采集的数据辅助车端感知算法的训练,同时推进车-路融合感知应用进程。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图 1 融合算法由单点融合走向跨域融合车联网白皮

50、书(2023 年)23(二)网络赋能持续增强,服务能力向精细化多元化演进(二)网络赋能持续增强,服务能力向精细化多元化演进车联网网络服务能力走向精细,提供多元化供给能力。包括LTE-V2X、5G 等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可与光纤网络深度融合,形成多网融合的交通信息通信网络,提供广覆盖、低时延、高可靠、大带宽的网络通信服务。龙拱港部署光纤网络作为岸桥远程控制数据传输的传输回路,同时采用 5G 专网进行网络备份;港口内的无人集卡通过 5G 专网实现远程遥控驾驶,依托 LTE-V2X 网络在内外集卡混行的道路上实现碰撞预警等应用。矿区内基于 5G 专网的无人矿卡与洒水、维修等保障车辆的调度与管控,和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