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党员基层素质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为核心,深入开展以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的科技素质培训以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努力开创农村党员教育和科普工作新局面,为保证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发挥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8年科技素质培训的目标任务是:发挥党校、农干院、人才培训中心、乡镇党校、职校、技校、
2、就业培训指导中心、教育中心等培训阵地的作用,合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因地制宜、积极有效地开展市(县)、镇两级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全市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培训人数为20万人次。通过科技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教育,培养一批农村生产技术骨干、科技致富能手,造就一支紧跟时代步伐,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能致富,并能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高素质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队伍。 二、主要工作任务 (二)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大力开展科技素质培训。坚持培训、示范、普及、服务相结合,在突出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的同时,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其他内容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
3、来,通过素质教育和创建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等途径,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素质,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服务作用。 坚持培训与认证、使用相结合,积极创建条件促使培训工作与党员管理、干部考核,以及实施绿色证书制度、职业技能鉴定、持证上岗用工制度、推行农业劳动用工准入制度相衔接,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超前性和权威性。 (三)根据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和当地的生产特点,开展普及型实用技术培训和相应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党员和基层干部掌握适用于本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努力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对经过培训已成为农民技术员、具备中高级(含技师)职业资格人员继续
4、开展专业证书培训,培训一批能帮助和带领农民走向市场的农副产品经纪人和农业技术经纪人,提高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档次。 (四)开展 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 创建活动。2018年全市创建命名10个市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更好地发挥示范基地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头作用,推动全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责任编辑:)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的贯彻和体现,也是全面检验和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新世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塑造最终成
5、功与否与毕业前的教育实习有着极大的关联。为使教育实习能顺利进行,以下是我个人提出教育实习计划:一、实习目标:1.把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中和运用于学校教育的教学实际。2.开展教育调查,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探索教育规律,积累和总结中学教育改革的经验。3、在教育实习中要虚心学习原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迅速熟悉教学过程,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完成规定教学任务。通过教育实习使自己对中学信息技术新课表教学规律有初步了解,受到教学工作的初步锻炼。4、通过教育实习,密切与社会联系,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加强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社会交际、对新环境的适应开拓等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教育
6、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身为一个教育事业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快适应工作及社会的需要。二、实习内容:1每周听至少三节以上的课,做好每一次记录。 2根据我校教育处拟定的题目,结合教育实习的情况,开展一次专题调查活动,写出调查报告。3每周至少写一篇实习心得,做好教学反思工作。4.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三、实习时间(责任编辑:) 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探讨 文章作者:afeiv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7日11:5 摘要:目前,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差,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管重点不突出,忽视监管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约束机制,监管环境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协调。针对加入w
7、t0后银行风险变化的新特点必须及时转变监管理念,转移监管重心,强化市场约束的监管作用,培育健康的银行监管环境,建立有效的银行监管协调机制,尽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一)银行监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监管重点不突出 重市场准入监管,轻持续性监管。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监管过分注重市场准入监管(即监管的第一阶段),而缺乏对银行具体业务的跟踪监控,对金融创新工具的监管尤为不足。首先,对当前银行业普遍开展的“银证通”、“一柜通”等金融创新,如何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监管,如何与国内其他监管当局协调配合,都缺乏深入研究并形成有效的监管制度。其次,在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上,缺乏一揽子的退出规定,各种退出形
8、式也缺乏具体的操作程序,已有的机构退出案例不少最终还是以中央银行再贷款为代价才得以实施,这不仅弱化了市场惩戒的约束机制,且金融机构容易形成道德风险,因为这样作的结果会给他们造成即使遇到金融风险也会受到中央银行保护的错觉,其审慎经营动机弱化,助长其追逐高风险经营的冲动,最终会形成较大的经营风险,无法确保央行监管的有效性。 重合规性监管,轻风险监管。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重点在机构经营的合规性方面。如:主要监管金融机构的业务操作流程、业务范围是否合规,倘若总行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则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更加困难等。我国中央银行过去一直把监管重点放在合规性方面,这种方法市场敏感度较低,不能及时全面反映银行风险
9、,相应的监管措施也滞后于市场发展。而风险性监管在识别、度量银行风险的基础上,按照审慎监管原则,提出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的监管措施。有效的监管系统应该能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能应对所有潜在的金融风险,及时、果断地处理风险事件,限制风险在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蔓延和进一步扩散。 重外部监管,轻内部控制。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是商业银行内部为完成既定的目标和风险防范,对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内控制度包括: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措施、合理的授权、有效的内部稽核制度、预警预报系统和应急应变措施。虽然我国央行已经颁布了关于加强
10、内控机制的指引,在监管中更加注意对银行管理水平的评估,治理结构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在国有银行产权监护人功能缺失的情况下,难以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管理作用,监管当局的风险监管要求未能转化成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监管措施干扰了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如,对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实行审批制,实际上是越俎代庖。商业银行只要满足相应的监管制度,不违背监管原则,完全可以由其自主决定设立分支机构。央行从防范风险角度出发,对商业银行开展新业务和金融创新持审慎态度,即便最终获得批准,时间周期也很长,该项新业务可能已经不适应发展要求。这类过度监管行为压抑了银行
11、的创新动力,使得原本就不活跃的国内金融创新受到阻滞,银行经营空间越来越狭窄。 重人治,轻法治。从多年来的银行监管实践看,我国银行监管中行政性管理色彩非常浓厚,这无论是在监管理念还是在监管方式上都十分明显,其特征类似于上级对下级的单向被动式的、直接的管理,如上面已提到的注重机构的市场准入和合规性监管正是其表现。在这种监管方式下,容易引起被监管者的抵触,出现被监管者想方设法逃避监管、钻政策空子等行为,从而严重影响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由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历史形成的低水平市场监管手段与高程度的行政监管手段,金融监管法律基础环境发展严重滞后。虽然目前已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法为核心,商业银行法为基础
12、,各种银行监管规章制度相配套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但是,现行监管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且银行监管法律涵盖范围窄,与综合监管趋势不相适应。所以,现行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已经无法满足银、证、保逐渐渗透,加入wto后银行业对外开放以及监管标准国际化趋势的需要。 2忽视银行监管的成本效益分析 我国的银行监管往往没有注重成本效益的分析,导致成本较高,有效性欠佳。我国现有监管机构人数众多,人力成本较高,且容易发生道德风险,加大了对监管人员的再监督成本;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规章中有许多内容重复,监管部门任意、重复要求监管对象报送材料和数据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上监管部门办事程序繁琐,明显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监管
13、成本;对现场检查没有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也没有事前安排的规范的定期检查,往往是每一次现场检查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可结果却并不理想。由于很多时候还会影响到被监管机构的正常经营,因此,还会受到它们的抵触,监管效果可想而知。 3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约束机制 市场约束是银行监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息披露制度、社会中介机构、社会公众等。信息披露是对银行实施监管的重要环节,因为银行的信息充分、准确、及时、连续的披露出来,便于投资者或债权人在信息真实、可比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也就是在各个企业之间进行选择。这无疑有利于金融市场的高效运转,以及市场各参与者实施有效的监督,发挥市场的约束
14、作用。规范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机构等)能替监管当局承担一部分监管工作,这既节省了部分人力资本,又可充分利用它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客观上金融机构又接受了它们的监督,无疑会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的有效性。而社会公众的选择行为关乎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会时时关注其自身在社会公众中的声誉。这会抑制其冒险冲动(尽管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金融行业的特点决定冒险行为往往不可避免),减少由于过分追求高利润而带来的风险。而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对金融机构的声誉有相当大的影响。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水平能够胜任监管工作要求的几乎风毛麟
15、角;普通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普遍不强;信用评级机构无权威性可言;信息披露制度刚刚起步。导致市场约束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4监管环境不健全 健全的银行监管环境应该是一个社会的绝大多数经济主体都以诚实守信为价值取向,法制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等。只有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完善的、合适的(即与本国国情相适应)银行监管体系,才可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否则,仅靠监管当局或银行系统的力量远远不够,因为上述各因素不是由监管当局所能控制的,而它们又是影响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如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是我国近几年银行监管的重要目标之一,也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能否提高,甚至是其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但因我国社会信用环境破坏严重,企业逃废债务以及借兼并、破产之名逃废债务的现象屡禁不止;尽管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但违规违法行为仍不断出现。这些已严重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效益,同时也影响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其次,我国现行监管法律覆盖范围狭窄,已不能适应加入wto后金融创新和中、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需要。同时,不少监管法律修订滞后、监管主体法定权责不明、法律条文过于原则、执法环境差强人意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提高。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