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行业趋势报告:2022年度特别报告.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94526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7.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行业趋势报告:2022年度特别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国行业趋势报告:2022年度特别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国行业趋势报告:2022年度特别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国行业趋势报告:2022年度特别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国行业趋势报告:2022年度特别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预见 2022Foresight 2022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2022年度特别报告在变化中力求稳步可持续增长Preface序言中国正在与世界脱钩吗?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地缘政治关系变得更加复杂,高科技领域的紧张态势也在不断升级,巨大的不确定性让中国经济的增长承受了压力。2021 年里,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对抗与脱钩仍在继续。美国新任总统拜登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强硬路线。欧盟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保护其成员国不受外来直接投资政策的相关冲击,并且更重视保护与建设欧盟内部市场。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则继续推动“双循环”战略,强调内向性的经济增长,并且在驱动增长的同时保

2、护国家主权。然而在全球贸易领域,中国反倒是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各国之间仍然深度互相依赖。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二十个年头。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贸易体系的重要一员。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出口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3.5%。在 2020 年,中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共得到了15 个缔约方的正式签署。中国将对该地区的贸易拥有更大的影响力。由于疫情严重干扰了世界贸易,中国成为了全球各国更为倚重的制造与出口引擎。在 2021 年的前十一个月里,中国出口的货物金额

3、总量较 2020 年增长了约 24%;其中针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分别较 2020 年增长了 21%、25%和22。2021 年的进口总量较 2020 年也增长了约 25%,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国旺盛的能源和原材料(煤、原油、铁矿石)以及农业食品需求(粮食)。2021 年底,全球刚刚踏上了恢复之路,但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出现却让复苏的势头戛然而止。在短期内,中国仍然会因为其强大的制造实力而占据优势。然而,随着大宗商品的价格和海运费用不断上涨,以及其他制造强国的陆续开放,中国不能将增长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出口之上。在 GDP 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中国需要国内消费与投资增长来替代处在不确定性阴影笼罩下的出口

4、,接棒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能够自给自足么?中国采取了以内需推动增长的策略。这一转变引发了国际上的很多注意与讨论,热议中国是否能成为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疫情也同样让很多其他经济体更重视保护经济主权。例如欧盟在 5 月份更新了 欧洲产业战略(European Industrial Strategy)以加强欧盟这个单一市场的韧性。该文件强调了14 个产业,包括出行-运输-汽车,航空与防务,可再生能源与电子等等。中国充分发挥了自己内需强大和产业链完整的优势,通过过去几年的工业现代化进程,在几个新产业里实现了弯道超车。这些无可否认的突破发生在很多领域,包括 5G、电动汽车、能源存储、光伏与风力发电设备

5、、特高压输电和航天肆虐全球近两年的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了巨变。在此期间,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都领先于世界,并且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显著的进步,例如科技实力、产业链的完整性、改革与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态文明等。变化总是会带来争议。作为全球领先的经济体,中国在过去几年里在战略和政治方面发生了很多调整,在国际上引发了很多讨论,其中也不乏对中国的偏见。Foresight2022设备。中国不仅在这些领域的市场份额领先全球,还突破了很多技术瓶颈,实现了高水平的独立自主。即使在更为前沿的领域,中国也在快速加强竞争力,在技术竞争中处于领跑位置。引起全球瞩目的量子计算竞赛是中国的优先突破方向之一。现在全

6、球最强大的两台量子计算机(祖冲之和九章 2.0)都是由中国研发的。此外,中国也是太空探索的领先国家之一。在 2021 年,中国发射了天宫太空站的核心舱,先后派出两批六名航天员进驻太空站;预计将在 2022年完成太空站的建设,准备在太空站完成 1000 项科学实验。中国还和俄罗斯共同宣布了联合建造月球基地的计划,拟议中的基地将被称为“国际月球研究站”(International Lunar Research Station)。除了科学与探索之外,这一项目还会催生全新的技术与产业,尝试开发月球资源,为其他探月与火星探测任务打下基础。尽管如此,中国仍然在很多关键领域处在落后位置。这包括半导体、工业软

7、件、工业自动化、新材料、航空设备、生物医药等。例如,中国是全球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的最大消费市场,但集成电路的本土化生产仍然落后于进度。工业机器人也处于类似的局面:以安装数量来统计的话,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高度依赖进口或外国设计的产品。这一现象在汽车制造与电子工业等高级工业机器人领域尤其突出。最重要的是,中国亟需提升本土创新实力创新是中国现在特别缺乏的增长驱动力,全要素生产率对 GDP 增长的贡献一直在降低。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提高生产力与价值将决定中国经济的转型能否成功,是否能让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是否落后?中国现在是全球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者

8、,排放量相当于全球总量的 30%;国际上常有声音批评中国行动不力。虽然全球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开始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但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仍然在上升。然而,中国并没有消极对待气候变化。恰恰相反,中国正在成为全球领导者之一。它的决定正在影响全球其他国家的政策。在 2020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意味着中国将仅用 30 年时间实现从碳排放的峰值降至碳中和,这远远短于欧洲(70 年)和北美(50 年)的类似宣示。中国的这一庄重宣布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在 2021 年,中国已经做出了一些至关重

9、要的改变,打出了从规定到技术的一套“组合拳”来实现“脱碳”。氢能源作为前沿科技也被写入了“十四五”规划,位列六大未来产业之一。中国已经启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批纳入的 2000 多家企业均为发电企业。在政策方面,中国发布了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的系统性举措将指导关键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和石化行业等。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和商业格局的改变比政府的动作更快。许多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国企业已经受到了重要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大的压力,正在加速转型。面向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正在成为企业的竞争力之一。低廉的生产成本优势曾经帮助中国快速扩大出口。然而,随

10、着全球各国逐渐开始启动碳税机制,贸易的优势正在从低生产成本的企业/地区/国家转移至综合总体成本较低的地方。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起“气候兼容性生产力”(carbon adjusted productivity)。减少碳排放的能力将不再是与企业无关的外部性因素,而正在日益成为创新的驱动力,能让企业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最后同样重要的是,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国际合作。它需要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每一位个人都深度参与进来,推动绿色与低碳发展,一同解决迫在眉睫的威胁。戴璞Denis Depoux罗兰贝格 全球管委会联席总裁中国市场对外资是否仍具吸引力?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新

11、常态”,经济正在从中高速增长转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复杂的外部环境也对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商务部的“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显示,预计 2021 年至 2025 年的五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FDI)将为 7000 亿美元。然而,疫情发生后全球却对中国投下了加持信任票。全球其他地区的经济不断经受挑战,但中国的经济却一直稳健恢复。在产业链的完整性、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营商环境等方面,中国还进一步体现出了综合竞争优势。2016 年至 2020 年,中国每年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以 3%的幅度递增。然而在 2021 年前 10 个月里,中国吸引到的外资达到了9432 亿人民币,较一年前大涨了17.

12、8%。中国政府不断强调追求“高水平对外开放”。在第四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和 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推动制度型开放。具体举措包括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为重大外资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持等。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在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共同开发等诸多领域仍然有大量的机遇。中国正在同时经历几项战略性的转变,包括“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改革”和“脱碳”。在国内,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因为内需不足、供应受限和预期不振而承受压力。在国际上,宏观环境也在变得更为复杂。因此,2021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

13、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我们可以期待政府会出台更多稳增长的举措,包括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改变一定会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准备,直面挑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对未来充满信心。罗兰贝格愿与广大客户一同携手,在中国与全球的市场上追求长期增长。Contents目录0308121620243036424854606670768084889296100104序言汽车工业产品与服务化工与材料能源交通运输与物流航空航天制造消费品与零售数字化文化娱乐与体育旅游高科技与互联网医药与健康服务金融服务房地产政府与公共投资与并购企业运营与绩效提升新一代制造业活力组织可持续

14、发展和气候行动 智慧出行98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汽车Automotive2021年伊始,罗兰贝格提出了后疫情时代下“变革升级与格局重塑”将成为这一“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主基调,也预测了汽车产业的整体销量复苏。尽管由于全球芯片短缺,中国市场亦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能源、新技术的加速渗透。2021年或将成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拐点里程碑,2022年,我们期待产业颠覆式趋势的进一步突破和全产业链创新的全面开花。1110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 趋势01 趋势04 趋势02 趋势05 趋势03 趋势06 趋势07“缺芯”敲响警钟,中国

15、汽车产业加快向技术驱动转型自 2020 年下半年以来,芯片短缺问题持续困扰着全球汽车行业,中国市场也不例外。如今,汽车芯片短缺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而放眼未来,汽车芯片持续小范围的短缺将成为常态。芯片短缺给整车企业带来了产量的损失,也给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自疫情以来,全球整体供应链并不稳定,对于汽车这一高度依赖全球市场的复杂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安全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话题。中国汽车产业已开始采取行动,各大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等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期在中国实现一定程度的内循环,加快国产替代。预计 2022 年,随着智能化产品的不断落地与车辆智能网联功能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中国汽车产业

16、将加快向技术驱动转型,整车企业将深化对芯片等行业的布局,提升供应链深度,创造新的生态合作模式。政策监管下的行业格局新探索过去几年中,共享出行行业先后经历了行业爆发期的补贴大战、巨头垄断期的相对稳定以及疫情期间的短暂需求低谷。随着政策监管的调整升级,共享出行市场格局也再掀涟漪,预期将进入稳定增长的新阶段。2021 年,政策监管对于国计民生和平台数据安全的关注持续趋严,将进一步促使网约车企业更加关注运营效率提升及合规化运营改善。在政策调整和滴滴审查事件契机下,聚合出行平台自 2021年年中开始加速发力,进一步丰富了出行市场的供给结构,为中小平台发展提供了不少破局机会,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出行方式

17、选择。在滴滴政策靴子逐步落地后,2022 年的竞争环境将更为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头部企业垄断地位下降和保障司乘权益的大背景下,未来的出行市场格局将更加电气化与智能化形成正反馈,智能电动车爆发在即2021 年,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飙升,新能源已然成为汽车行业的确定性趋势。更重要的是,在众多主机厂的持续努力下,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不断提升,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推动逐步向消费拉动转型。在此过程中,智能电动车概念与产品的落地功不可没。作为更适合智能化的载体,在造车新势力等整车企业的持续教育下,新能源车因其较高智能化的印象深入人心,电气化与智能化形成正向反馈,助力消

18、费者对智能电动车产品的印象持续深化。预计 2022年,随着智能电动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结合消费者产品体验后的口碑传播,智能电动车概念将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企业产品竞争的主要战场,智能电动车将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各车企也必将使出浑身解数,通过性价比、差异化配置、亮点服务等一系列组合拳争夺市场份额,开启一场硬碰硬的智能电动车产品大战。零部件企业持续修炼内功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大,叠加疫情影响,逆全球化思潮仍处于上升态势。在此情境下,全球本地化趋势愈发明显,全球零部件企业纷纷探索一定区域的特定供应链战略。这对中国市场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得益于中国疫情控制较为稳定,中国市场率先反弹,结合中

19、国消费者对于新科技、新产品的接受度冠绝全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全球零部件巨头纷纷越发重视中国市场,不断加强中国市场的研发能力,以期获得更短的市场反应时间。与此同时,不少跨界玩家也入局汽车供应链生态中,在助力汽车新四化的同时,获取汽车市场丰厚利润。而传统零部件企业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因此,我们预计在市场鲶鱼的影响下,汽车零部件企业在 2022 年将持续修炼内功,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布局新技术,以特定技术突破吸引更多优质客户,稳固市场地位。自主车企混动技术成果落地,混动车型将多点开花面对碳中和“3060 目标”,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碳中和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日之功,

20、也非仅仅依靠纯电动汽车即可轻易实现的目标。伴随着国家对节能汽车路线图的明确、双积分政策的调整,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企业对于新能源产品动力类型的选择也愈发明朗。混动作为目前重要的过渡性动力路线,在未来几十年中仍然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长期以来,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在混动路线上积累了大量优势,欧美车企依靠成熟的供应链与燃油车积累,也逐步加码混动车型的投放。而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持续研发,在 2021 年也逐步显现出可喜的成果,混动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甚至赢得了部分领域的领先。预计 2022 年,随着混动技术的发展和市场时机的成熟,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引领,投

21、放更多更有竞争力的混动车型,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进一步巩固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在混动产品上的竞争优势。后市场再发展2021 年,汽车后市场波澜再起,独立后市场领头玩家们如新康众、途虎等纷纷再融资以拓展市场,资本的加入将进一步助推行业头部玩家采取更多的动作以革新自身商业模式,促进汽车后市场的服务标准化提升与整体市场的进一步升级。同时,2021 年持续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对后市场的发展正对汽车后市场服务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新能源化对后市场维保技术能力提出新要求,未来能够把控电池检测诊断能力、核心部件供应链等能力制高点的玩家将更有机会在新能源后市场的角逐中胜出。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

22、的提升,承接中小规模新能源品牌的售后服务也将成为后市场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车的新零售销售模式,对消费者原先对售后服务的理解产生了颠覆,套餐式销售、体验式服务等一系列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也为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21 年,我们看到诸多头部玩家纷纷进入加速布局阶段,预计 2022 年将延续此态势,汽车后市场将接受新能源车爆发带来的“大考”,使得市场格局产生更加快速和复杂的变化。商用车网联化发展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商用车车联网渗透率已达到 90%以上。然而,目前商用车车联网发展主要以法规强制要求的 GPS 监测等为主,对于司机更好的赋能、货物全流程的跟踪以及取代传统人力方

23、式的智能规划等都尚处于较低的渗透水平,整体行业发展深度依然不足。另一方面,需求端物流行业对于效率、安全、智能的需求不断提升,技术端 AI 规划、无人驾驶等关键技术加速发展。在未来 3-5 年,商用车智能网联将快速向新阶段进发,实现从货主到 3PL 再到物流车队的链路“全连通”,调度及路径规划“全智能”,行业细分针对方案“全垂直”。趋势08全新皮卡文化涌现受限牌影响,中国皮卡市场长期受制于城郊搬运等工具类用途,长期销量不足 50 万台。然而,随着 Z世代用户群体出现,其对汽车产品的需求不再是出行工具,而是体验式场景化的伙伴。我们认为,中国皮卡市场有望在未来五年迎来翻倍的增长,而其中主要增长板块并

24、非原来的工具类产品,而是乘用化、可延展、面向户外文化的全新皮卡品类。乘用化皮卡的发展将进一步将车辆与生活紧密结合,并将带动一系列改装件、场景专用件、附件的发展,并通过智能移动互联实现 1+12 的用户体验。多元,安全体验将更受关注,使用场景也将更为丰富。同时,汽车产业在智能技术的持续创新也将不断对共享出行进行赋能,Robotaxi 的商业化之路也将提速。1312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工业产品与服务Industrial Products&Services2021年,疫情后经济复苏和出口利好带动回升的制造业,却在下半年遭遇了“能耗双控”和“拉闸限电”的冲击。展望2022,

25、虽然“碳中和”的大幕下制造业分化竞争压力加剧,本土消费力仍然预示着中国制造业的长期光明前景。随着制造业企业“价值链、精益化、创新力”三重竞争力的不断加强,我们相信,2022年将是中国制造业走向高质量、走向绿色发展、走向国际一流的佳音前奏。1514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 趋势01 趋势04 趋势02 趋势05 趋势032022年制造业将继续面对双控的压力,双碳战略的推进将持续扩大影响力能耗双控跨年常态化有序开展,调控手段逐步市场化:随着跨年进入新周期和煤炭供给压力缓解,2022 年能耗双控将有序开展,预计不会重现 2021 年的紧张态势,但持续性压力下企业节能减排重要性

26、日益提升;同时,随着电价改革和碳交易将能源成本逐步向消费端传导,市场化调控手段将发挥更大作用。多个高耗能行业需 2025 年前碳达峰:随着中央碳达峰碳中和总体部署亮相,预计多个高耗能产业将在 2025 年前碳达峰,包括钢铁行业、电解铝行业等,2025 年后将面临较大的碳减排压力;2022 年-2025 年,高耗能行业需抓紧窗口期实现自身低碳发展转型,重在电气化、能源结构变革和能效提升。新的双高产能建设落地日益困难:各地将持续严控新的双高项目审批,企业一方面需要审视投资选址和可落地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审视投资的产品结构,加强单位能耗的附加值。2022年企业优胜劣汰趋势逐步明显,行业整合持续加速高质

27、量发展是突破经济增长和环境制约难题的关键,客观上导致企业在此阶段加速优胜劣汰:中国的产业结构、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面临三重相互制约的挑战,解锁关键在于技术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环境与竞争因素叠加下,明年行业将加速优胜劣汰、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技术领先、低排放、低成本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行业加速整合形成龙头企业主导格局:随着外部压力和政策引导,以大宗产品为代表的制造业将进一步加速整合、优化产能。中小企业需在细分市场“拔尖”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在以成本为导向的大宗产品中竞争优势逐渐消亡,一方面要从区域市场中通过质量、品牌形成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从细分市场、特有的运营模式(多品类/小批量 C2M)

28、找到竞争的护城河。2022年双循环驱动共同支撑中国制造业发展共同富裕与内需升级、支撑中国制造业长期发展: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庄严承诺下,中国内需体系仍有强劲动力;城镇化和消费升级、未来本土定制化产品服务的需求,都为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提供长期发展支撑。全球供应链危机压力持续、外循环短期仍然坚挺:全球疫情尚未结束,全球供应链危机及伴随的原材料涨价趋势将持续,短期内外循环对制造业仍有较强支撑;中长期随着海外供需逐步恢复平衡,外贸出口增长将有所放缓。站在企业角度:制造业企业需构建价值链、精益化、创新力三层次竞争力,以在转型大潮中生存与胜出优化价值链和产能布局,提升资源配置竞争力: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

29、景下,制造业企业首先要着眼价值链优化布局,并通过上下游合作提升灵活性;同时,顺应区域局势优化产能布局,并重构供应链体系提升多元化和安全性。精益化提升运营竞争力,成为市场整合者或细分领域领跑者:中国制造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仍有巨大提升空间,随着行业加速优胜劣汰,主营业务竞争加剧,率先实现管理精益化的企业将整合市场、领跑行业。以数字化为支撑,助力业务和运营升级:当下,企业需首先通过“由点及面”的数字化优化提升运营效能;同时,以数字化新产品研发、数字化营销和商业模式重塑新的能力;长期来看,制造业企业要与互联网企业结合,构建制造业数字化运营模式和云平台,进一步能力外化、带动行业升级。需尽早谋划长期内在竞

30、争力创新与人才:制造业企业需要尽快对研发体系及运作模式进行全面升级,提升创新资源配置与转化效率;未来制造业所需的高级与复合技能人才已呈现短缺迹象,企业需长线布局储备一支高效、应变、具备数字化技能的人才团队。除利润率外,更关注净资产收益率 ROE 和业务组合管理:相比过去的单一业务经营,制造业企业面对未来是长期发展、多元业务、多变转型,资本的投入和退出管理变得更为重要;相比利润率,制造业企业也需关注净资产收益率 ROE 和业务组合管理,以实现多层次的价值增长。2022年制造业持续加强本土产业链投资建设产业链现代化要求提升、推升本土制造业投资:随着制造业补链强链、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高端制造有望获

31、得更大投资机遇,尤其是针对基础零部件/材料/软件/工艺/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和投资将进一步受到鼓励。投资为导向的跨国企业加强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全球 COVID 情境下中国的制造行业增长依然强劲,中国制造业投资吸引跨国资本进入,为制造业发展注入外来动力。1716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化工与材料Chemicals&Materials全球来看,2022年的化工产业仍将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格局。在我国,新兴的“双碳”趋势与严格的“双控”政策深刻影响化工产业,企业将持续推出包括运营提升、产品迭代等在内的一些列供给侧改革举措;同时,在此浪潮下各大化工基地也将不断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砥

32、砺前行。1918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 趋势01 趋势04 趋势02 趋势05 趋势03化工资产并购稳中有进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化工产业受到冲击相对较小,经济复苏期间化工资产并购活动渐趋活跃。以终端应用为驱动、与低碳、智能等大趋势相匹配的新工艺、新配方将受到并购方持续追捧,尤其是拥有领先技术的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例如,杜邦(Dupont)并购莱尔德高性能材料(Laird Performance Materials),赛拉尼斯(Celanese)并购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的热塑性硫化橡胶(TPV)业务,Synthos 并购盛禧奥(Trinseo)的合成橡胶业务

33、,等等。展望 2022 年,以应用技术研发突破为导向的企业,将成为全球化工领域兼并收购的主流方向之一;其中也将不乏可供国内企业开展跨境并购的优质标的。关键技术逐步突破,国产替代不断向好国家针对技术“卡脖子”的应对、经济“双循环”政策、关键原材料断供事件以及企业自发的竞争动力等因素持续驱动国内化工产业自主技术的发展。当前,中国化工与材料企业正加速国产替代进程,积极推动领先技术自主研发、供应链重塑、替代性产品筛选等,目前亟待实现医用材料(如中硼硅药用玻璃)、新能源材料(如铝塑膜)、高端高分子材料(如尼龙 66 上游的己二腈)等的自主生产与供应,持续提升国产替代化水平。“双碳”趋势推动化工产业供给侧

34、改革今年以来,我国掀起的“双碳”热潮对国内化工产业发展形成深远影响。例如,监管政策方面,石化与化工作为国家明确的两个首批高耗能行业,预计将于“十四五”期间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业内企业的碳成本落地呼之欲出;下游客户方面,整车企业、包材企业等对供应链低碳化、绿色化提出要求,倒逼上游化工与材料企业为保持长期竞争力而启动脱碳进程。实际上,化工企业实现低碳发展需要进行一场系统性的供给侧改革:一方面,针对现有生产运营,加强绿电供应(如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生产电气化以及节能降耗,优化工艺、最大化碳原子利用;另一方面,颠覆对传统石化基原料的依赖,发展生物基、可循环的新型低碳产品(如三聚环保二/三代

35、生物柴油生产/研发项目)是长期更值得关注的可持续道路。化工基地持续高质量发展我国化工产业基地不断进行高质量发展。上游石化基地朝着规模大型化、炼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大连长兴岛基地、唐山曹妃甸基地、中海油惠州炼化、江苏连云港基地、上海漕泾基地、浙江宁波基地、福建古雷基地、广东惠州基地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但长期达产扩产、做大做强的趋势明确。此外,山东裕龙岛基地成为整合山东地炼、优化小散格局的一大标杆项目。下游化工基地发展走上新台阶,领先基地纷纷从数量驱动转变为质量驱动,部分基地积极开展国际一流对标。未来,高端化、差异化的产业布局,产供销与产学研集聚辐射,基建完备、智慧创新、绿色低碳的园区特色是化工基地

36、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能耗“双控”倒逼企业修炼运营内功我国对高能耗企业提出“双控”要求已有十余年,今年“碳中和”热潮强化了这一政策的落地执行,进而成为夏末秋初多地“双限”的原因之一。未来,能耗“双控”将持续对企业造成生产运营压力,这不单单是对能耗水平的控制要求,更是对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产品布局的系统性要求。未来,“双控”政策驱动企业提升运营水平的作用将逐步凸显,化工企业有待进一步修炼内功、向运营要效益,通过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等一些列优化举措,做到真正应对“双控”挑战。2120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能源Energy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是我国双碳工

37、作的核心内涵。2022年将是进一步细化顶层规划,推动具体行业、具体地区路径设计的关键年份。如何在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高效,并保持价格竞争力,是我国双碳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认为政策的开放与技术的突破仍是核心的驱动力,也将是新的一年里市场关注的重点。2322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 趋势01 趋势04 趋势02 趋势05 趋势03 趋势06 趋势07煤炭及火电:升级提效攻坚年煤炭减量化的节奏需考虑新能源实际出力增长,清洁高效利用将在 2022 年重新获得大量关注,智能化采矿技术,大型煤气化、煤制甲醇、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成为重要途径。火电增量监管政策

38、将出现较大区域差异,一些面临较大减排压力的发达地区或严限新增火电项目,甚至包括热电联产,而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以及存在外送新能源配套需求的区域,仍有严控下的新增机组空间。针对煤电的节能及灵活性深化是 2022 年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在降低机组最小稳定出力,提升爬坡速率以及缩短热启停的时间方面。电力交易:绿电交易迎契机电力市场方面,我们重点关注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市场化主体(储能、灵活负荷整合商等)在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试点规模的扩大及在其他省份的试点铺开。随着绿电采购需求的增长,近期负荷中心的省内试点规模将难以满足需求,同时绿证存在供应瓶颈、直接投资面临进入壁垒,我们认为跨省绿电交易和海风发展将成为满

39、足上述需求的关键。浙江在大力鼓励绿电交易、跨省交易方面的进展值得持续跟踪。在用户侧,工商业大用户对电力交易的重视程度将显著提升,将其与自身的运营策略充分结合,并更加实质性地参与其中。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来自交易平台和第三方机构的辅导协助。明年一般工商业用户参与电力交易的规模相对有限,且仅通过售电公司,但我们关注中期内售电公司市场格局的变化,尤其是握有电源或需求的两类代表售电公司的角逐。交易安排方面,我们重点关注广东市场在 2022 年进入现货交易全年连续结算试运行,在“边运行、边完善”模式下,其交易规则的滚动修编将为其他省市提供重要经验。新能源:乘风逐光正当时大基地仍将贡献风光装机的大部分增量。我

40、们预计各大电力集团将根据地方根基(主要来自过往火电和风光开发积累),积极深化与各新能源资源大省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明确其大基地区域战略。这些战略也将影响整县光伏项目的分配和推进。全国已经有近 700 个整县光伏试点项目,我们预计在推进初期该模式仍将面临落地挑战,2022 年的工作重点将是项目的跟踪评估、改进指导。围绕分布式光伏开展的商业模式创新有望获得更多的地方补贴,从而实现经济性提升。海上风电产业链打造及项目开发将成为沿海省份(尤其是开发进度相对落后的山东、广西等省)的 2022 年年度重点工作,各省能源平台公司将更加积极地投入项目投建,并以合作引资为主的方式强化本省产业链。另外,我们关注主管

41、部门在明年进一步厘清小水电绿色发展的具体方式,制定更加因地制宜的指导方针以兑现其低碳价值。高灵活性的水电与风光结合的高比例外送基地示范是我们近期的重点关注,其有望为低碳能源互补解决消纳问题提供重要借鉴。工商业能源服务:终端诉求渐成熟在能耗和排放目标控制和工商业销售电价市场化的双重驱动下,2022 年有望成为综合能源服务的破局之年。一方面,在碳足迹分析、双碳目标制定以及减碳行动计划成为高耗能企业“规定动作”的趋势下,工商业、尤其是高耗能企业将具有更强的动机实施节能提效,减碳相关的节能服务有望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用户对成熟可靠的分布式电源诉求更加迫切,其中屋顶光伏、储能设施和微电网的融合将加速,政

42、策方面的瓶颈在市场倒逼下有望实现突破,此外今年河北省规模化调峰辅助服务的成功试点也为新一年需求侧响应的进一步市场化做出了有益尝试。新型电力系统:多元融合助双碳今年的电荒更加凸显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的一年监管部门及电网企业应更加系统地明确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具体举措和路径,其中电网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储能配套的建设及电力交易的完善将成为主要抓手。为实现更柔性更可靠的源网荷储互动,电网企业将需要同能源企业、设备商及终端用户通力合作,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如智能调控巡检等服务。尤其是配网端,将成为短期内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战场。天然气:市场改革待突破双碳背景下,天然气未来在

43、中国能源版图的角色与定位需要监管部门的进一步明确,这对于能源安全与产业链健康发展都有极大的意义。过去一年的国际气价上涨与居民气价倒挂更加暴露现有价格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2022 年将进入气价机制改革的深水区,尤其在上下游联动、居民与非居民联动方面亟待突破。国家管网体系的正式运转,极大程度上扩大了气源的选择,2022 年下游用户的直购与代采模式将在目前的增长局面上进一步常态化。然而国际气价的波动仍将持续,更加市场化的定价必然带来更专业的风险防控需求,如何利用即将上市的 LNG 期货工具做好套保和对冲,将是天然气企业穿越市场周期的关键。生物质能源:多措并举促减排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一,未

44、来占比仍将稳步上升,成为风光之外的重要补充。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积累之后,2022 年是生物质能源市场化的关键节点,将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竞争性配置项目资源的程度将深化,补贴进一步退坡让项目经济性评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同时新建项目也将愈发注重生物质能的因地制宜,多元化和高附加值利用,通过市场化机制尝试在有机固废“收集、储存、运输、处理、能源消纳”等全链条环节补偿其社会和环保效益。2524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交通运输与物流Transportation&Logistics 回顾2021年,全球疫情进入新常态化,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双碳”政策持续推进,驱动交通运输与物流行

45、业进一步深化变革。面临国际国内新形势变化,围绕交通运输部在“十四五”中规划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驱动,交通运输与物流行业加速推进精益化运营变革和模式创新实现提质增效,并且探索新业务增长点以实现动能转换。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交通运输与物流行业将会围绕疫情常态化、高质量发展、内外双循环及碳中和战略四大主题,持续变革发展。2726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疫情常态化:疫情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产生持续影响,但影响范围和程度正在逐渐缓解。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正推动着交运行业自身经营的柔性化、供应链体系的柔性化以及产品创新 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后,已逐渐步入新常态,

46、发展模式从粗放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从规模导向过渡到效益导向。在此背景下,交运物流行业也呈现出“规模整合”、“科技赋能”、“资产盘活”、“并购扩张”四大特点 趋势01 趋势04 趋势02 趋势05 趋势03 趋势06柔性化经营模式: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驱动航空等交运业采取更具灵活性、柔性的经营模式,立足内部数字化能力快速应对需求端的动态变化疫情反复造成市场需求端波动加剧。在此背景之下,航空、航运等刚性较强的交运行业,需要采取更具灵活性的经营模式。一方面,从资产角度来看,航空业正在推动机队采购方式的多元化,通过更多采用经营性租赁、湿租等方式,控制资产投入,并随时应对需求骤减;另一方面,在

47、运营层面,基于当日订座率等数据进行实时的机队和机组调配,采取“客改货”的短期应对举措,以最大化提升运营效率。柔性化经营模式要求企业通过对市场变化的精准捕捉,动态地调整运营策略和方式,对企业内部数字化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因此,对于航空、航运等受疫情波动影响较大的交运行业,数字化转型将会加速。规模整合:受政策和市场双重因素驱动,交运物流行业的整合加速,集中度的提升和规模化的形成或有助于提升物流行业的经营效率从国家层面看,在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有属性的交运物流资产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存量整合,特别是涉及到仓储、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行业。以最新组建的中国物流集团为例,495 万方仓库和 3

48、00 万辆货运车辆的整合体现了政府通过整合强化原有资源配置效率、释放协同效率空间、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的核心目标。从地方层面,云南、四川、湖北、浙江等地相继推进交运物流领域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整合资源禀赋、打造产业集团。与此同时,经历了高速成长期的中国物流业将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由此引发的市场化整合趋势也愈演愈烈,各物流细分行业在汰弱留强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集中度提升态势。以快运为代表的物流运输市场为例,随着渠道变革、产业升级、客户对线上线下一盘货及全国一张网需求越来越强,头部玩家的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而非头部玩家面临被整合或被出清的发展危机。因而企业应深度思考核心竞争能力的构建,以在

49、整合大潮中脱颖而出。柔性化供应链体系:疫情加速了供应链模式的变革,推动供应链体系的柔性化,包括供应链渠道格局的“集中式”到“多中心”,以及“推式”供应链到“拉式”供应链,对物流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冠疫情发生后,对全球产业链稳定和供应链畅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中供应链的断链风险使跨国企业在追求市场原则、力求资源配置最优的同时,对供应链的韧性投以更多关注。提高成本不再依赖单一供应来源,分散风险实现供应链的多样化,平衡效益与供应链安全成为部分企业的选择。同时,疫情导致的需求不确定性,加快了制造类企业向以用户需求驱动为导向的反向生产模式即 C2M模式(Customer-to Man

50、ufacturer)的转变。在 C2M 模式下,工厂根据需求设计、采购、生产、发货,以应对“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要求。相应地,中国物流企业由物流服务向供应链服务的转型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物流企业站在供应链甚至产业链的宏观视角审视消费端和生产端供应链为企业的产品、服务能力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科技赋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趋成熟推动物流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终端客户的需求升级叠加核心竞争力构建的要求倒逼物流企业纷纷落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物流技术,并体现在从采购、仓储、到运输、配送的各个供应链环节,以及从销售、客服到企业后台的各个职能体系。由此,越来越多的物流巨头开始通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