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单元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百花园”组成。课文前面的导航提示,简要介绍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注意事项。四篇课文都是人物故事。张衡写的是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不相信鬼神,认真思考,大胆研究,经过细心的考察和分析,终于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的故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教育学生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捞铁牛写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让学生读后懂得要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刻舟求剑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
2、把宝剑掉进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记号,准备等船靠岸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成语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揠苗助长讲一个种田人为了让禾苗长得快,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禾苗最后全枯死的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要按事物的发展规律,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课文写的是英国人布斯看到扫地机扫地时会扬起灰尘,想要发明一种不扬起灰尘的扫地机,回到家后经过反复试验也没有成功,后来受到他妈妈的启发,反过来试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吸尘器的事。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鼓励学生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介绍
3、自己熟悉的事物。2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3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寓言故事中含着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4 指导学生认识字词的方法。学会自己积累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勤思考。学会说话要有条理。学会自己搜集资料,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5 朗读课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2 引导学生真正了解怀丙是怎
4、样把铁牛打捞出来的,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并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3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布斯刻苦钻研的精神。理解“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的意思。难点:1 教育学生大胆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2 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3 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4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布斯刻苦钻研的精神。理解“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的意思。四、教学措施:1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
5、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2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3 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4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
6、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五、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六、课时划分:预习9、10课,1课时。学习第9课1课时,学习第10课1课时。预习11、12课,1课时。学习11课1课时,学习第12课时1课时。语文百花园三4课时。测试讲评2课时。合计12课时。第 课时教学内容:检查学生第 课、第 课的预习情况。预习要求: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课本上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它读好。2、通过再次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简介的话概括课文大意。3、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4、其他作业:第
7、 课 第 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指导学生预习。(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 课。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交流其他作业: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 课。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三、检查学生预习笔记,分小组批改。四、作业。课下朗读这两篇课文。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张衡教材分析
8、:本文写的是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不相信鬼神,认真思考,大胆研究,经过细心的考察和分析,终于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的故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教育学生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录、铜、坛、凸、洛、骗、廷、卓、贡;要求会写的字有:杰、吉、征、兆、记、录、研、究、析、仪、状、酒、坛、贡、献;要求掌握的词语有:杰出、吉利、征兆、记录、研究、分析、仪器、形状、酒坛、贡献。3.鼓励学生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读
9、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课文重点: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张衡是怎么发明地动仪的。感情朗读训练点:第14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你想对张衡说些什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小黑板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张衡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展示成果。出示地动仪图片。问:这是什么?是谁发明的?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明了地动仪的?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就知道了。(板书课题。)(1)读生字。(2)读课文。(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1 范读或录音朗读,正
10、字正音。2 学生默读课文,任务:(1)张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明地动仪的?用横线画出。(2)地动仪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读后小组讨论,指名说。)(3)地动仪发明后,人们对他的看法是怎样的?学生读后回答。(4)张衡发明地动仪有什么作用?(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段学习课文。第一段。指名读第一段,说一说杰出的意思。第二段。指名读第二段。这一段写了什么?地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怎样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第三段。当时的人们是怎么看地震的。会怎么做。张衡是怎么看地震的,他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你觉得当时的人们会怎样对张衡说。张衡会怎么做。第四段。指名读这一段,说一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
11、写地动仪样子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整体,后部分。在介绍部分时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介绍的。下面我们替张衡来介绍一下,先介绍样子,在介绍作用。你觉得当时的人们会怎么对张衡说。学习剩余的部分。发生了地震,人们没有震感,人们会怎么对张衡说。有人骑着快马,来报告时,会如何报告,人们又会怎么对张衡说。下面我们来看看,地动仪有什么意义。齐读最后一段。学习第4自然段,来介绍一下自己喜爱的小物件。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四、质疑、释疑。五、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齐读。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4.指名在班上说说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5.
12、教师指导书写。六、限时作业。配套练习。配套练习板书设计:张衡相信科学多动脑,勤动手(生字条)第3课时教学内容:捞铁牛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进了河底的淤泥里,和尚怀丙主动提出打捞铁牛;再讲怀丙做了哪些打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是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的。全文可分为四部分。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
13、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捞、拴、陷、丙、潜、绳、绑、铲;要求会写的字有:府、拴、陷、修、笨、尚、性、舱、划、稳、料、跨、绳、绑、拖;要求掌握的词语有:河中府、拴浮桥、陷在、重修、笨重、和尚、水性、船舱、划(船)、停稳、木料、跨在、绳子、绑在、拖上岸。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真正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出来的,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并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难点: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课文重点: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出来的感情朗读训练点:读说结合训练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小黑板学生准备:在家做水
14、的浮力的实验教学过程:一、展示成果。(1)读生字。(2)读课文。(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小组讨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2.汇报归纳,教师随堂点拨,指导朗读。(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默读课文,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着重理解捞铁牛的过程,感知怀丙对水的浮力的利用。朗读时,抓住重点词语,把这些词语突出出来。怀丙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15、。(3)学习第3自然段。着重理解打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朗读时,抓住表示准备工作的一些动词,这些词要读重音。如“潜到、摸清、准备、装满、划到、拴、搭、绑”。(4)学习5、6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再读课文,并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感情,再读给自己的学习小伙伴听。2.有感情地朗读。3.有感情地范读全文,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意境。现代打捞水底沉物有什么方法?四、质疑、释疑。五、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学生提出难记的生字。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5.指名在班上说说
16、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6.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六、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捞铁牛四项准备工作打捞上岸(生字条)第4课时教学内容:检查学生第 课、第 课的预习情况。预习要求: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课本上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它读好。2、通过再次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简介的话概括课文大意。3、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4、其他作业:第 课 第 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指导学生预习。(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 课。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交流其他
17、作业: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 课。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三、检查学生预习笔记,分小组批改。四、作业。课下朗读这两篇课文。第5课时教学内容:寓言两则教材分析:本课有两个寓言故事,一个是刻舟求剑,一个是揠苗助长。“刻舟求剑”讲的是有个人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落入江中的宝剑,批评他不按情况的变化去处理问题。“揠苗助长”讲的是有个人希望庄稼快长就把禾苗往上拔,批评他不按
18、自然规律处理问题。两个故事告诉读者,做事一定要注意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寓言故事中含着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催、竭;要求会写的字有:寓、刻、剑、掏、舷、催、捞、盼、疲、竭;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寓言、刻舟求剑、掏出、船舷、盼望、精疲力竭。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词语,理解寓意难点:理解寓意课文重点:读懂两则寓意感情朗读训练点:读说结合训练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学过程:一、展示成果。(1)读生字。(2)读课文。(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
19、要写了什么?)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刻舟求剑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本段。学习“宝剑”一词:结合“剑”字的“刂”旁理解词意。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图想象这个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的。(移动“宝剑”,演示掉进江里的情景。)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指导朗读:读出意外、惋惜的语气。2.学习第2自然段。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哪些地方跟课文不一样,用笔划下来,然后说一说。(“一点儿”和“船舷”的“舷”字。)这两个词能省去吗?(不能。“一点儿”强调那个人很不着急的样子。“船舷”指船两侧的边(结合贴图理解),讲清了那个人
20、拿小刀刻记号的具体位置。)指导朗读:语速稍慢,拖长音,强调出那人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样子。第二句是个长句,划出停顿号,练习朗读。3.学习第3自然段。别人看到了,是怎么说的?自读课文,然后用“别人认为:_”的句式说一说。(别人认为:宝剑掉进江中,就得马上停船打捞,不去捞剑,光顾着在船舷上刻记号,是没有用的。)别人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十分着急。)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为什么?分四人小组讨论、补充,并请代表汇报发言。(“催”说明他心里很急,说话又快又大声。“赶快”强调要快,不然就来不及了,捞不着了。句末的“ !”强调刻记号是没有用的,要马上捞。)指导朗读。用大声急促的语调,配合着急的表情读好句子。4.学
21、习第4自然段。别人那么着急,那个人仍然一点儿也不着急,课文用哪个词来形容?学习“不慌不忙”。(结合“慌”和“忙”的“忄”旁来理解词意。)用“不慌不忙”的语气练读那个人说的话。看看他想的是什么办法?根据回答板书。(板书:从这儿掉从这儿捞。)在画面上演示这种捞剑的方法,并看图讨论:a.“宝剑从这儿掉下去”一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江中。)b.师操作:移动“小船”至“岸边”。“我从这儿跳下去捞”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岸边。)c.这种方法能捞着宝剑吗?为什么?(在江中掉的宝剑却在岸边打捞,当然捞不着。)d.他的想法错在哪儿?(虽然记号还在,但船在动,捞剑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师归纳
22、出:情况变了,方法却不变,就办不好事情。)5.那么怎么做才能捞着宝剑呢?谁能将黑板上的画面重新移动一下,然后说一说?(只有立即停船,马上从掉宝剑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捞,才能捞着宝剑。)6、进一步领悟寓意。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却不明白。(贴头像特写图:画面上掉剑之人一脸困惑、失望之意。)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表演说话。)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寓言的寓意。揠苗助长1.释题:“揠”是拔,“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长”读zhng,不读chn。2.检查预习,扫读生字词。要求借助拼音拼读生字后自由读课文。提示几个生字的笔画和写
23、法。焦急筋疲力竭喘气枯死3.提难问疑。(1)指名提难问疑。a.“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b.揠苗助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c.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3)用下面的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就把禾苗,结果。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种田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2)指名回答,读句子。“他盼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法帮它们长。”(3)“盼望”是什么意思?“天天”“去看
24、”说明什么?“盼望”是殷切地期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既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行动作了铺垫。(4)“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形象地描绘出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我得想个办法帮助它们长。”这句话表明他下决心,要采取行动,再也不愿等下去了。同时这句话在第1自然段的结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5)指名读第2自然段。(6)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让学生读句子,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费尽心思苦想了好几天,到底想出了办法。(7)“筋疲力竭”说
25、明了什么?“筋疲力竭”是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联系课文内容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竭。”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8)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9)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5.细读悟道理。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1)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
26、,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2)学生口头归纳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3)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4)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四、质疑、释疑。五、指导书写。六、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刻舟求剑批评他不按情况的变化去处理问题揠苗助长批评他不按自然规律处理问题做事一
27、定要注意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生字条)第6课时教学内容: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教材分析:课文写的是英国人布斯看到扫地机扫地时会扬起灰尘,想要发明一种不扬起灰尘的扫地机,回到家后经过反复试验也没有成功,后来受到他妈妈的启发,反过来试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吸尘器的事。教学目标:1.辅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启发。2.通过教学培养和增进学生的自读自学课文的能力。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宁、怨、载、罢、沾、捷、悦。教学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布斯刻苦钻研的精神。2.理解“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的意思。难点: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布斯刻苦钻研的精神。2.理解“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28、”的意思。课文重点:感情朗读训练点:读说结合训练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学过程:一、展示成果。(1)读生字。(2)读课文。(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合作学习,细读课文1.细读全文。2.你通过自学,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弄懂的。(如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学讨论等。)3.你从文中了解到哪些东西?4.分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汇报。5.教师适当指导学生重点理解好如下问题:布斯为什么想发明扫地机?布斯的研制工作陷入困境的时候,妈妈说的哪句话对他有很大的启发?后来他又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再说说自己对“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29、这句话的体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布斯是怎样发明扫地机的。你从布斯发明扫地机这件事受到什么启发?做事要有决心,肯动脑筋。布斯“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的念头,说明了他善于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让学生再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思维拓展:布斯能发明扫地机,只要你有决心,你一样也可以发明东西的,请想想,你准备发明什么?四、质疑、释疑。五、限时作业。配套练习板书设计: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做事要有决心,肯动脑筋。善于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生字条)课题:语文百花园三教材分析:本次百花园安排了六项训练,包括多音字、反义词、句子积累、阅读、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等。通过这些练习,激发学生学
30、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字词的方法。2.学会自己积累名言警句。3.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勤思考。4.学会说话要有条理。5.学会自己搜集资料,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难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黑板学生准备:发明一种小物件教学时间:4第7课时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到语文百花园三去逛一逛吧。请大家到园里走一走,认真地瞧一瞧,相信我们一定又能学到很多新知识。二、学习第一题(“汉字真有趣”)1.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2.学
31、生讨论:意思不同,读音就不同。3.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4.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那个音。三、学习第二题(读词语,填写反义词)1.先读例字,让学生说出“喜欢”与“厌恶”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2.让学生说说每个词语的意思,互相讨论,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3.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越多越好。4.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教师评议。四、学习第三题(读读背背)1.让学生读古诗,熟读成诵。2.讨论古诗意思。“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劝学诗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写,劝勉好男儿趁年轻时
32、勤奋读书,免得老了追悔莫及。3.背诵古诗。五、学习第四题(“我的采集本”)1.借助字典自由朗读句子,要求读准确、读流利。2.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3.讨论、交流句子意思。(让学生大概理解意思即可。)4.背诵句子。5.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采集本,互相交流。六、布置作业根据本单元“能说会道”的要求,让学生回去想想自己的小发明。第8课时教学内容:阅读平台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百花园三”。二、讲授“阅读平台”1.让学生借助字典把文章读通,并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2.再读课文,汇报学习收获。3.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推荐学生汇报。4.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以下几个问题:毕升发明的活
33、字印刷术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它对以后书籍的印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你知道现在的书籍是怎样印刷出来的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再把它抄在你的采集本上。第三单元作文题目:第9课时一、习作要求:介绍自己的小发明二、习作指导:(一)、激趣引入:1、导语: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单元里认识了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了解了宋朝的和尚怀丙,利用巧妙的方法打捞陷在淤泥里的铁牛,英国的布斯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研究最终研制出吸尘器的故事。其实,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人类的许多梦想变成了现实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从没有停止对新事
34、物的向往,正是科学家们的这些奇思妙想,才有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发明。“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引发奇思妙想,发明了著名的牛顿定律;瓦特呢,看到水壶里的水烧开了,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来了,想到了水蒸汽的力量,发明了蒸汽机所以,数学家高斯说:“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自己的“奇思妙想”。2、理解题意“奇思妙想“(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2)审清题意,理解“奇思妙想”的意思。(3)简略地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3、介绍方法、内容。(1)如何有条理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物品。(2)依据学生发言,归纳小结:讲清自己想发明物品的名称可以介绍外形(包括形状、色彩、大小
35、等)可以介绍特有功能、用途可以抓一方面介绍,还可以把几方面结合起来介绍。(二)、小组交流,进行评议:课前同学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通过画画、模型等形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表现出来好,请举起你的作品!1、宣布评议条件:(1)讲的内容要符合要求,不要讲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的事物,要讲通过自己想象产生出来的想法。(2)讲的时候,说话清楚、有条理、内容比较具体,语句通顺,有意思。2、分合作小组交流,推选参与全班交流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1)小组依照顺序交流奇思妙想。(2)根据评选条件推选参与全班交流的同学。(三)、全班交流,评选“奇思妙想”之星。1、选择三名学生在全班交流。2、全班同学依据评议条
36、件评议。(1)这个同学哪里说的好?(2)你哪里还没有听明白,可以问问这个同学。(3)你能够帮助他修改一下讲的不清楚,语句不通顺的地方吗?(四)笔下生辉,介绍自己的一项发明:这几个同学们说的很好,还有很多同学也很想说,但时间不允许。可是自己的奇思妙想又很想让其他同学分享,怎么办呢?请打开我们作文本,把我们的想象用语言描绘出来吧!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奇思妙想,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同学中会成为未来的“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1.读本题“笔下生辉”部分。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3.与同学讨论一下,本次习作的范围是什么,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写作训练1.想想自己的小发明。2.给
37、你的小发明起个名字。3.你的小发明是用什么制成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它的用途或功能是什么?4.把你的小发明写下来。5.写完后,小组交流,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大家评一评,是否把小发明写清楚、写明白了,哪个地方可以修改。如果有词语用错了,大家互相纠正。6.教师选择有代表的习作在班中评讲。三、打草稿。四、初次评改:五、修改草稿。六、誊写。第10课时一、讲评:1、讲评学生作文的总体情况。2、回顾上次作文的习作要求。格式方面内容方面3、选择本次作文比较好的同学的作文,让这位学生大声读出。学生评价,说一下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努力?4、选择有共性问题的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学生评价这篇作文有什么问题?需要怎样修改?5、小组内修改自己的作文,二、再次修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