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化小说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里,它有多种称谓和提法,比如周作人所说的“抒情诗的小说”“随笔风的小说”,瞿世英、郁达夫所说的“散文小说”,郑伯奇所说的“随笔式的小说”,施蛰存所说的“随笔体的小说”,师陀所说的“散文体的小说”。到了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在小说的散文化与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等文章中正式将其命名为“散文化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小说创作始终有“散”的一脉存在,以小说的“散文化”特征闻名的作家主要有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他们的探索实验虽然
2、未构成现代小说的“主流”,但仍然是推进中国小说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小说史上,散文化小说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鲁迅先生的故乡社戏,然后是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人的作品。散文化小说再次走向前台,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思想解放的风潮和开放变革的时代语境推动着文学观念的刷新和写作规范的改变,以汪曾祺、钟阿城、何立伟、贾平凹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创作了不少带有散文化特征的中短篇小说,为小说界带来新鲜的气息。如汪曾祺的幽冥钟茶干近似随笔,受戒大淖记事则重“氛围”的营造而不刻意追求情节故事;贾平凹的短篇小说集商州初录在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中,以散文化的形式叙写商州的景致风光、风俗人情、历史
3、沿革;钟阿城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以干净冷峻的文字、短小的篇幅、散文化的倾向为突出特色;何立伟的小城无故事白色鸟则是“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的代表范例,等等。 简言之,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对此类小说的阅读,既要立足文体(小说),又要对其特质(散文化)有所关照。 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热衷于选择“散文化小说”,并依
4、据其特点命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散文化小说虽然在情节的复杂性、人物的典型性和宏大主题的关注上比不上传统小说,但却长于日常性主题的表达,这种小说叙述贴近生活,有着大量体验性内容,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小话语”“小叙事”,颇能传达创作主体内在的情感与体验,满足创作主体某种表达自我的需要,并体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从命题的便利上来说,命题者所需要的文本材料最好兼具小说与散文的主要特点。三是篇幅短小,文本字数在1500字左右,特别符合高考命题的字数需要,即使是节选部分也具有一般文章的整体性,命题者只需要对其稍微增删修饰即可。 笔者拟就近几年江苏语文卷小说文本阅读题
5、作一些简单梳理,从而总结出应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一、考情分析 近几年江苏省高考小说文本阅读题选择了以下题材:2008年选汪曾祺的侯银匠,写女儿出嫁前后侯银匠的心理状态,展现民俗民情;2010年选阿城的溜索,写商队溜索穿过山谷,展现边城人的生存状态;2011年选宗璞的这是你的战争,写国难当头两个学生不同的行为与选择;2012年选师陀的邮差先生,通过邮差的所见所闻所想展现小城人的生活情调;2016年选沈从文的会明,文本讲的是一个旧时代军队中的伙夫的事情,借他的视角讲述那个时代生命的卑微和老百姓对生活的基本诉求。这几篇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人
6、物虚化,甚至没有主要人物;意境丰富,有生活情调和诗一般的意蕴。 常见题型: 1.小说第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例:(2008年江蘇卷第12题)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2.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环境的特点。 例:(2012年江苏卷第11题)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3.文中写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形象。 例:(2012年江苏卷第13题)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4.本文写了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例:(2012年江苏卷第14题)本文
7、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5.文中多处写到,请说明这个内容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例:(2016年江苏卷第15题)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份) 二、解题技巧 江苏卷小说命题总体上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一)以文体为抓手 依托小说文体特征,要有“统合”意识。这类小说是江苏卷的首选。因为它与散文太相似了(
8、命题者多点明是小说体裁),但它毕竟是小说,所以还是按小说的阅读方法去读它。命题者会根据小说文本命题总体要求来命题,也就是说设置题目仍然会围绕小说三要素来命题。命题者一般会选择散文化小说与小说文本阅读的考点的“契合点”来命题。这样命题方式与一般小说相比,也只不过是大同小异而已。 小说答题有特殊的规律要求,就是一道题,往往要综合考虑情节、人物、环境、手法、主题等多个要素,因此需要有“统合”意识。鉴于江苏卷对小说阅读的高要求,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既要做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做文本局部
9、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意,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二)以特征为突破 散文化小说是作家在淡化了情节、人物和背景这三个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后,将散文抒情性的艺术审美特征和创作笔法渗透到小说创作中,形成的一种新的小说文体。 其文体特征有以下几点: 1.淡化情节。在“散文化”小说的展开中,少有冲突,缺少悬念。作家使小说呈现如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主张“不装饰,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让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贯、浸润在色调平淡的描述中。这些小说不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情节又与结构不可分割,散文化微型小说,不仅少有冲突,缺少悬念
10、,而且找不到“开端一发展一高潮结局”式的结构模式。自然也编织不出引人入胜的故事。体现在试卷的命制上,命题者会独辟蹊径,从淡化情节特征上来命题。如2012年考师陀的邮差先生第14题是这样命制的:作品叙述缓慢,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少有甚至没有概括情节结构类型的题目。 2.虚化人物。传统小说理论强调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散文诗化小说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淡化人物的脸谱化,呈现人物本真的原貌,其小说中的人物常常无主次之分。也正有此特点,2008年考汪曾祺的侯银匠这篇文章时第15题是这样命制的: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11、。 3.营造意境。在散文化的小说中,意境主要表现在气氛之中。所谓“气氛”,既包括作者的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散文化小说一大特点,即追求意境之美。成功的意境往往能使人物、景物和情感融会贯通,产生虚实相映的效果。沈从文是描写自然景物的高手,读他的作品就会使人感到强烈的意境之美。如边城中的自然景物描写用笔很浅很淡,但就是这种自然状态的描写,才会形成翠翠自然的形象。如同山间的日月一样明净,好似清澈的溪水那样柔美,宛若雨后的青竹一般富有生机。翠翠不仅是翠翠,她跟整个自然界是气脉相通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又如2010年阿城的溜索这篇小说,用大量篇幅描写峡谷
12、险峻气势,2011年这是你的战争则侧重自然景物的描写。而这个特点也分别体现在试题的命制上: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溜索)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这是你的战争) 4.突出情调。“散文化小说”的主旨往往比较含蓄,较多的是通过作者的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抗争)、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思考人的命运),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爱与恨、情与欲)、人性的复杂多变(鲜活的、动态的)等主旨。汪曾祺在谈及现代小说散文化的问题时曾指出:“所谓小说的散文化,即不是写人物的
13、部分,不是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有时只是一点点气氛。”如汪曾祺的小说并不十分注意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描写,而是着力于氛围的渲染,从而构成另一种情调。甚至有的作品把氛围的渲染作为整篇小说的结构中心,以至人物反倒成了点缀,陈四便是这样的代表作。全篇四千多字,作者竟用了三千多字来抒写迎神赛会的民俗风情,酿造出一股朴实粗犷的文化氛围,文章的后部分只用了几百字点出了踩高跷的陈四就在这种蒙昧的氛围中挨打、大病、卖灯等,人物被浸泡在这浓重的古风习俗之中。其实,这种淡化人物性格而着意氛围营造的方式反而更加浓化了人物的性格,丰富了作品的抒情容量令人油然而生怜悯、同情、伤感。情绪如何酝酿,氛围怎样营造,首要的便
14、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在试题上,如2010年阿城的溜索第14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根据以上特征,散文化小说命题的热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情节分析题:散文化的小说不会考查梳理、概括故事情节,而是抓住某段落或某段中的内容(或句子)要求分析它在全文情节中的作用,即重点考查小说情节的内在关联性。如2016年江苏卷第15题: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2.形象鉴赏题:小说形象有人物形象和物象两种,但重点是人物形象。而且几乎整个试题布局都围绕人物形象展开,充分体现了“文学就是人学”的理念。在人物形象考查方面,既注意整
15、体与局部相结合(所谓整体,就是结合全文对人物作整体分析或概括;所谓局部,就是结合文中一处人物描写去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情感、心理活动的分析),又注意直接与间接相结合(所谓直接,就是题干直接要求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所谓间接,就是借助文中其他题型,如情节分析题、物象题等来考查人物形象)。如2012年江苏卷第12题: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3.环境鉴赏题: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散文化小说特别钟情于自然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
16、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如在阿城的小说峡谷中,“峽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作家对“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同时,对“峡谷”的描写中还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典型例题如2011年江苏第14题: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4.文本意蕴探究题:散文化的小说探究题与散文探究题一样,都是基于
17、文本内不同角度和层面的探究;基于文本内的探究,多放在文本的思想、情感和主题的丰富意蕴方面。散文化小说突出情调的特点加大了学生阅读的难度,而偏偏又是命题者热衷的命题角度。因为情感、情调是最难把握的,说不清、道不明,小说中没有明确语句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情感取向,无明显褒贬,这些特点正适合命制“探究”类题型。但从近几年小说探究题来看,重点放在了小说的审美意蕴(即小说的艺术形式)上。如2016年江苏卷第16题: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三)以题干为关键 散文化小说命题比较灵活,没有模式化,这对审题与答题都有较高要求。如审题,要审好答题区间、角度和答题思路,对题于中的关键词语要琢磨、吃透其内涵。而答题则要紧扣要求,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如题目问原因不必答现象,问概括不必答分析。还要讲究答题条理,实现要点覆盖。如针对答题中的要点不全的问题,就要仔细考虑“点”从哪里来(从文本中来、从审题中来、从思考中来),要分点作答,不要将几个要点混在一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