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古代日本一、6世纪前的日本1、建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2、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二、大化改新3、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进行改革。4、概况: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5、内容:(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2)经济上: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B、国
2、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C、统一赋税。6、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三、武士和武士集团7、背景:(1)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2)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庄园制在地方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8、武士集团: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强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9、武士夺权: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其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
3、幕府统治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三朝,长达近700年。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10、幕府统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大权旁落。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11、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第12课阿拉伯帝国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1、背景:(1)6世纪末7世纪初,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2)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封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2、创立:穆罕默德阐述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4、。3、传播:最初在:麦加城传教;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4、统一:占领麦加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二、阿拉伯帝国5、版图: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6、影响:伴随着帝国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7、灭亡:1258年,西征的蒙古军队攻陷帝国首都巴格达,帝国灭亡。三、阿拉伯文化8、发展原因: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支付与译著同重量的黄金稿酬。9、表现: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改造了古代印度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由阿拉伯人创造;“西医”有很多是阿拉伯人的贡献;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10、影响: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