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物总复习高中生物总复习2018.122018.12必修必修三三稳态与环境稳态与环境内环境内环境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血浆血浆组织液组织液淋巴液淋巴液体体 液液占占2/32/3占占1/31/3第一章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血细胞血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组织液淋巴淋巴血浆血浆细胞名称总结各类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总结各类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特性: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特性:血浆血浆:90%以上是水以上是水,是蛋白质是蛋白质,10%是糖
2、类是糖类,无机盐类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代谢产物等组织液、淋巴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成分与血浆相近,但组织但组织 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特性特性:渗透压渗透压酸碱度酸碱度温度温度内环境成分内环境成分1.水水2.营养物质:氧气、血浆蛋白、无机营养物质:氧气、血浆蛋白、无机盐、葡萄糖等盐、葡萄糖等3.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尿酸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等4.细胞合成分泌物:激素、抗体等细胞合成分泌物:激素、抗体等 组组 织织 液液血浆血浆淋巴淋巴 外外界界环环境境中中的的物物质质食食 物物消化系统消化系统O2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皮肤、泌尿皮肤、泌尿系统尿素等系统
3、尿素等CO2 体体 内内 细细 胞胞内环境内环境二二.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媒介能量交换的媒介外外界界内环境内环境细胞细胞.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环境的相对稳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定的状态叫做稳态.稳态调节机制:稳态调节机制:神经神经-体液体液-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第二章第二章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ABCDE(一)(一)神经调节神经调
4、节(基本方式:反射)(基本方式:反射)思考思考: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的是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反射弧结构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反射弧结构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树突树突细胞体细胞体轴突轴突髓鞘髓鞘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末梢模式图模式图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动作电位)(动作电位)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时:外正内负刺激部位:外负内正刺激部位:外负
5、内正刺激刺激 兴奋兴奋产生产生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形成形成兴奋向前传导兴奋向前传导导致导致(静息电位)(静息电位)K+K+外流外流Na+Na+内流内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传导特点:双向传导传导特点:双向传导轴突轴突线粒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含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胞体膜或树突膜)(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小体突触小体ABCDEF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传导特点:单向传导传导特点:单向传导3.3.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最高级中枢)脑干脑干(调节呼吸、调节呼吸
6、、心跳等维持心跳等维持生命必要的生命必要的中枢中枢)小脑小脑(有维持身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体平衡的中枢中枢)枢中枢)脊髓脊髓(调节机体运动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的低级中枢)下丘脑下丘脑(调节体温、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的中内分泌的中枢枢)4.人脑的高级功能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运动运动性言性言语区语区听觉听觉性言性言语区语区视觉视觉性言性言语区语区书写书写性言性言语区语区失写症失写症运动失语症运动失语症失读症失读症听觉性失语症听觉性失语症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激素名称激素名称下丘脑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
7、垂体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肾上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卵巢卵巢雌性激素雌性激素性性腺腺睾丸睾丸雄性激素雄性激素甲状腺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激素促激素胰腺胰腺胰岛素胰岛素胸腺胸腺胸腺激素胸腺激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人体人体主要主要内分内分泌腺泌腺及其及其分泌分泌的激的激素素 (二二)激激素素调调节节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B B细胞细胞分泌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作用用A A细胞细胞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作用作用分泌分泌升血糖升血糖降血糖降血糖CO2+H2O+能量能量肝糖原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 脂肪、某些脂肪、某些氨基酸等氨基酸等 氧化分解氧化分解 合成合成 转变转变 血糖血糖0.81.2 g/L消化
8、消化,吸收吸收 分解分解 转化转化食物中食物中的糖类的糖类 肝糖原肝糖原 脂肪等脂肪等 非糖物质非糖物质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正常情况下)血糖降低血糖降低血糖升高血糖升高促进组织加速摄取、促进组织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胰胰岛岛B B细胞细胞胰胰岛岛A A细胞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血糖降低血糖降低如何呢如何呢?胰胰岛素和胰高血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糖素相互拮抗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量的稳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甲 状状 腺腺甲状腺激素增加甲状腺激
9、素增加细胞代谢加强细胞代谢加强甲甲状状腺腺激激素素分分泌泌的的分分级级调调节节示示意意图图垂垂 体体+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反反馈馈-寒冷、惊吓等刺寒冷、惊吓等刺激激下下 丘丘 脑脑激素调节的特点激素调节的特点1 1、都是微量和高效的有机物。、都是微量和高效的有机物。2 2、通过体液运输,是体液调节的主、通过体液运输,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要方式。3 3、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作用后被灭活,需体内不断产生维持激素作用后被灭活,需体内不断产生维持动态平衡动态平衡寒冷环境寒冷环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血流减少汗腺分泌
10、减少汗腺分泌减少肾上腺素和甲状腺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增加激素增加立毛肌收缩立毛肌收缩骨胳肌战栗骨胳肌战栗立毛肌舒张立毛肌舒张肝脏、肌肉等肝脏、肌肉等炎热环境炎热环境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血流增加,汗液分泌增加汗液分泌增加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传出神经传出神经传出神经体温恒定体温恒定体温恒定体温恒定冷觉感觉器兴奋冷觉感觉器兴奋温觉感觉器兴奋温觉感觉器兴奋散热减少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产热增加散热增加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产热减少体体温温调调节节体温调节体温调节机制:机制:神经神经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体温恒定原因体温恒定原因:产热量产热量=散热量散热量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
11、觉中枢体温感觉中枢: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饮水不足,饮水不足,失水过多,失水过多,食物过咸食物过咸饮水过多,饮水过多,盐分丢失过多盐分丢失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垂体垂体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尿量尿量尿量增加饮水增加饮水产生渴觉产生渴觉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人体水平衡的调节过程人体水平衡的调节过程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免疫疫系系统统免疫器官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12、淋巴细胞淋巴细胞T T细胞细胞B B细胞细胞(三)免疫调节(三)免疫调节组成组成组成组成类型类型类型类型第一道第一道第一道第一道第二道第二道第二道第二道第三道第三道第三道第三道皮肤和黏膜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如溶菌酶菌酶)和吞噬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疫细胞非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免疫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分分类类特点:特点
13、: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抗体: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体体液液免免疫疫过过程程抗原抗原吞噬细胞吞噬细胞T T细胞细胞B B细胞细胞浆细浆细胞胞记忆细记忆细胞胞抗体抗体抗体与抗原抗体与抗原结合结合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抗原抗原吞噬细胞吞噬细胞T T细胞细胞效应效应T T细细胞胞记忆细记忆细胞胞被抗原被抗原侵入的侵入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细胞与细胞与靶细胞紧靶细胞紧密接触密接触靶细胞破裂靶细胞破裂死亡抗原被死亡抗原被消灭消灭细胞免疫的过程细胞免疫的过程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 1)自身免
14、疫病)自身免疫病2 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3 3)免疫缺陷症等)免疫缺陷症等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概念:概念: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特点:特点:1)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2)2)、一般不具破坏性;、一般不具破坏性;3)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免疫缺陷症免疫缺陷症免疫缺陷症免疫缺陷症(如艾滋病等)(如艾滋病等)免疫系统受损可能会引发癌症吗?免疫系统受损可能会引发癌症吗?传播途径:传播途径:1)性行为传播)性行为传播2)血
15、液传播)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母婴传播第三章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生长素生长素化学本质化学本质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弯曲的部位弯曲的部位 产生的部位产生的部位 分布的部位分布的部位 运输的方向运输的方向 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尖端尖端尖端下部尖端下部分裂能力强的部位分裂能力强的部位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旺盛的部位极性运输极性运输胚芽鞘、芽、幼胚芽鞘、芽、幼叶、幼根叶、幼根非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成熟组织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尖端尖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根根芽芽茎茎1010108106104102(mol/L)抑抑制制促促进进0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
16、:两重性: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是不一样的;适浓度是不一样的;三者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是根芽茎。三者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是根芽茎。(2 2)针对三条曲线对比分析,可)针对三条曲线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得出:三者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三者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根根芽芽茎。茎。另:不同植物的敏感度不同另:不同植物的敏感度不同 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3 3)促进作用具有两重性体现)促进作用具有两重性体现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4 4)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利用生长素类
17、似物(如2,4 D)除草 a 用材乔木要保护其顶芽;b 果树、行道树、草莓、西瓜要在一定时期切断顶芽;c 棉花要适时摘心无籽果实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合成部位合成部位主要作用主要作用1.1.生长素生长素2.2.赤霉素赤霉素3.3.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4.4.脱落酸脱落酸5.5.乙烯乙烯未成熟的种子、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幼根和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萌发和果实发育 主要是根尖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分化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分化根冠、萎蔫的根冠、萎蔫的叶片叶片 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果实衰老和脱落促进叶、果实衰老和脱落 各
18、部位均可产生,各部位均可产生,成熟果实更多成熟果实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成熟 幼嫩的芽、叶和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发育中的种子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主要的植物激素种类和作用主要的植物激素种类和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打破人参打破人参马铃薯种子的休眠马铃薯种子的休眠促进芹菜促进芹菜芦苇的高产芦苇的高产加速凤梨加速凤梨柿子柿子番茄的果实成熟番茄的果实成熟促进甘薯促进甘薯葡萄的生根葡萄的生根对苹果对苹果鸭梨进行疏花疏果鸭梨进行疏花疏果-赤霉素类赤霉素类-赤霉素类赤霉素类-乙烯利乙烯利
19、-生长素类似物生长素类似物-生长素类似物生长素类似物第四章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种群和群落(一)种群(一)种群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2.2.种群数量特征:种群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预测种群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性别比例3.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样方法:多用于植物、某些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种群。多用于植物、某些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种群。A.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大小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大小 B.取样的
20、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C.取样的关键: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不能掺入主观因素。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不能掺入主观因素。边缘效应:样方边缘上的个体,一般而言,样方的顶边、边缘效应:样方边缘上的个体,一般而言,样方的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做统计。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做统计。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设某种群的总数为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则:N:M=n:m N=m(重捕中标志
21、数)(重捕中标志数)M(总标志数)总标志数)n(重捕个体数)(重捕个体数)Ak/2种群种群“J”型增长曲线型增长曲线产生条件:产生条件:理想状态理想状态食物充足,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有敌害等种群种群“S”型增长曲线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等有限的条件下,在食物(养料)和空间等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现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趋势。型增长趋势。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称为环境容纳量。(二)群落(二)群落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
22、区域中各种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物种群的集合。2.2.丰富度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3.3.种内和种间关系种内和种间关系 种内斗争: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种内斗争: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等发生的斗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等发生的斗争。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关系类型关系类型物种物种关系一般特征关系一般特征实例实例A BA B互利共生互利共生寄生寄生竞争竞争捕食捕食(“”表示有利,表示有利,“”表示有害)表示有害)彼此有利彼此
23、有利相互依存相互依存根瘤菌与大豆根瘤菌与大豆一方有利一方有利一方受害一方受害彼此抑制彼此抑制种群种群A得利得利种群种群B有害有害蛔虫和人蛔虫和人水稻和杂草水稻和杂草羊与草羊与草狼与羊狼与羊垂直结构:垂直分层垂直结构:垂直分层 植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植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 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栖息场所等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栖息场所等 水域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水域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氧量水平结构:水平镶嵌水平结构:水平镶嵌 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
24、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4.4.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5.5.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初生演替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裸岩、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裸岩、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
25、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第五章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自养生物)(自养生物)(异养)(异养)(异养)(异养)所有的动物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都是消费者吗?吗?所有的微生物都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吗?
26、是分解者吗?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主要成分主要成分必要成分必要成分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质和能量连接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两个重要环连接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两个重要环节是:节是:_和和_。1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 有有_条。条。2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 _,只属于次级消,只属于次级消 费者的生物是费者的生物是 _。3猫头鹰占有猫头鹰占有_个营养级。个营养级。4蟾蜍和蜘蛛的关系既是蟾蜍和蜘蛛的关系既是_,又是,又是_。5吃虫鸟与蟾蜍之间的关系是吃虫鸟与蟾蜍之间的关系是_。6吃虫鸟如果因某种原因而减少,则蟾蜍吃虫
27、鸟如果因某种原因而减少,则蟾蜍 的数量可能是的数量可能是_。5吃草籽鸟、昆虫吃草籽鸟、昆虫蜘蛛蜘蛛4捕食捕食竞争竞争竞争竞争增加增加猫头鹰猫头鹰吃虫鸟吃虫鸟蛇蛇吃草籽鸟吃草籽鸟蜘蛛蜘蛛蟾蜍蟾蜍昆虫昆虫草草二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的过程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什么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方开始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
28、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能开始的。能开始的。能开始的。3.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什么?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什么?除少数空间,均来自太阳能。除少数空间,均来自太阳能。4.4.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5.5.能量流动的渠道是?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传递效率:10%20%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利用率2.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持续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
29、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1.物质循环的概念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 C、H H、O O、N N、P P、S 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碳循环:、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的形式进行循环的。CO2(2 2)碳在生物群落中存在的形式)碳在生物群落中存在的形
30、式是是_。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碳的循环形式:碳的循环形式:CO2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无机环境无机环境呼呼吸吸作作用用光光合合作作用用(1 1)碳循环的形式:)碳循环的形式:(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3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4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2;COCO2 2和碳酸盐;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绿色植
31、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食物网 生物的呼吸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的燃烧 3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P103P103 信息的信息的种类种类举例举例来源来源1、生态系统中信息类型、生态系统中信息类型物理物理信息信息化学化学信息信息行为行为信息信息光、声、温度、湿光、声、温度、湿度、电磁等度、电磁等生物碱、有机酸等代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性外激素等谢产物,性外激素等生物的特殊行为特征生物的特殊行为特征无机环境、无机环境、生物生物生物生物四、生态系统中信息四、生态系统中信息无机环境、
32、无机环境、生物生物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个体层次: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个体层次: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种群层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种群层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态系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33、:关键词:抵抗干扰、保持稳定;关键词:抵抗干扰、保持稳定;原因:内部具有的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原因:内部具有的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影响自动调节能力大小的因素:影响自动调节能力大小的因素: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自动调节能力总有一定的限度。自动调节能力总有一定的限度。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关键词:遭到破坏、恢复稳定。关键词:遭到破坏、恢复稳定。原因:生态系统具有恢复自身稳定性的能力。原因:生态系统具有恢复自身稳定性的能力。1.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2.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3.3.酸雨酸雨4.4.水资源短
34、缺水资源短缺5.5.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6.6.海洋污染海洋污染7.7.生物多样性锐减生物多样性锐减1 1、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第六章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2 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圈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包括生物圈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因此,我们的保护因此,我们的保护也要从基因、物种和生也要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着手。态系统三个层次着手。生物多
35、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潜在使用价值:尚未不清楚的价值潜在使用价值:尚未不清楚的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间接使用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 直接使用价值:与人类有关的直接使用价值:与人类有关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人类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的污染环境的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外来物种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