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一城一云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白皮书.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76481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92 大小:9.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一城一云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白皮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2023一城一云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白皮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2023一城一云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白皮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2023一城一云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白皮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2023一城一云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白皮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前 言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同时提出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的要求。数字化、数据化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重要动能;作为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承载底座与支撑平台,具备全局性、一体化的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日趋凸显。数字政府是发展数

2、字经济和建设数字社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在数字中国建设中须充分发挥其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与此相适应,政务云也将逐渐延伸,面向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等领域提供数字化平台支撑,构建城市级云资源服务体系。从建设内涵上看,“一城一云”是以政务云为核心,面向政府治理、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等提供安全可信、长效运营的用户视角下“城市一朵云”服务;从技术架构上看,“一城一云”是综合运用云原生、分布式等先进技术、模式,构建城市云计算资源互联标准体系,搭建城市各级、各行业统筹的云资源管理服务能力,形成一体算力调度体系、协同数据治理体系、共性能力支撑体系以及统一应用生态市

3、场;从推进路径上看,“一城一云”的建设推进可分为资源整合、能力聚合、生态耦合、以评促建4大步骤,实现“一城一云”的算力韧性、平台赋能、应用繁荣和迭代演进,持续服务于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本白皮书从“一城一云”建设核心“政务云”着手,从城市数字基础设施能力需求与发展方向分析入手,进而提出“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体系架构以及落地路径,并通过城市实践阐释体系价值,希望能为各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带来借鉴和帮助。1来源: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1CONTENTS01“政务云”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1.1 建设历程回顾1.2 发展趋势研判1.3 问题挑战梳理02“一城一云”内

4、涵定义与框架模型2.1 既有相关概念梳理2.2“一城一云”内涵定义2.3“一城一云”特征阐述2.4 总体框架与核心能力2.5 技术参考架构2.6 生态体系架构03“一城一云”落地形态与推进路径3.1“一城一云”落地形态3.2“一城一云”推进路径04“一城一云”价值诠释与典型案例4.1 城市高质量发展体系4.2“一城一云”价值诠释4.3“一城一云”典型案例05“一城一云”趋势展望目录2“政务云”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3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22年06月23日,

5、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引领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数字政府建设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驱动作用;政务云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根基,也必将为城市整体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能力支撑。“一城一云”白皮书“政务云”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41.1建设历程回顾群雄逐鹿,基础设施快速建设 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展开 大部分省级、地级行政区已经建有或正在建设政务云 大部分业务应用实现“软层面”集约

6、促进了以往散落在各业务部门的数据联通川流入海,数据资源高效汇聚 云上系统构建更加迅捷、应用生态更加繁荣 政务云能力逐渐延申,服务于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等各城市领域百花齐放,业务应用敏捷创新政务云1.0政务云2.0政务云3.0政务云1.0:群雄逐鹿,基础设施快速建设2011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云计算服务优先”模式,鼓励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向云计算服务模式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迁移,拉开了中国“政务云”建设的序幕。之后国家各相关部委、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云计算能力建设,开始了以“基础资源集约建设”为主要特征的政务云1.0阶段。该阶段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展

7、开,各政务云服务商通过大量让利来“跑马圈地”,出现了“0元中标”、“一分钱中标”的情形。截至2017年,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港澳台)中,有30个省级行政区已经建有或正在建设(完成招标)政务云,占比超九成;在我国334个地级行政区中,有235个地级行政区已经建有或正在建设(完成招标)政务云,占比超七成。22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政务云发展白皮书(2018)“一城一云”白皮书“政务云”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534数据来源:广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数据来源:深圳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十四五”发展规划政务云2.0:川流入海,数据资源高效汇聚随着云基础能力的广泛构建,在201

8、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创新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鼓励应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改造已建应用系统。”“云优先”、“上云为常态、不上云为例外”等相关政策也成为各省市信息化相关规划的共性要求,以“信息系统迁移上云”为主要特征的“政务云2.0”阶段同步展开。该阶段主要实现大部分政务应用“软层面”的集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以往散落在各业务部门的数据联通,在扶贫、社会救助、综合治税等领域展现了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要价值。可以看到,作为全国信息基础设施的领先地区,广州市政务云服务平台已提供58项云资源服务,80%以上市级单位在云服务平台部署应用系统3;同

9、样,深圳市政务云平台也已为全市50余家单位400余个重要业务提供云服务保障支撑,六大基础数据库汇集数据总量累计超过285亿条,共发布8018类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数据总量达73亿条4。政务云3.0:百花齐放,业务应用敏捷创新2021年1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中提出“构建数网云一体融合的智能化政务云平台体系,具备集约共享的算力算法支撑能力,满足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需求。”以“云上业务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政务云3.0”阶段拉开帷幕。该阶段云上的系统构建更加迅捷、应用生态更加繁荣,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复杂系统高效迭代、平稳运行,这些都得益于

10、包括核心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中心等在内的云产业链上下游重要环节取得长足发展,微服务、容器、DevOps等技术被广泛应用,AI、大数据、即时通讯、GIS、视频等能力与云平台紧密集成。同时,不断提升的政务云能力也逐渐延申,服务于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等各城市领域。“一城一云”白皮书“政务云”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1.2.1 云资源集约化与云服务下沉化一体推进1.2发展趋势研判62021年1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提出:“加强区域优化布局、集约建设和节能增效。推进云网一体化建设发展,实现云计算资源和网络设施有机融合。”“构建具备周边环境感应能力和反馈回应

11、能力的边缘计算节点,提供低时延、高可靠、强安全边缘计算服务。”面向区域发展,2022年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县城。”“推行县城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与“公共服务一网通享”。随着“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通享”等智慧应用的建设下沉,基层计算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但受限于县城发展水平,以及落实算力设施集约化、绿色化的建设要求,市级政务云须面向周边区县提供一体化云计算服务,并在算力需求较高的区县适当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和微型数据中心。由此,既有“云+端”集中式架构将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

12、变;与此同时,在云数据中心之间、云边之间以及多边缘之间,具备高吞吐、低时延、敏捷连接特性的高效算力配套网络也将被建设部署。“一城一云”白皮书“政务云”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7随着“东数西算”战略的推进,聚焦区域内算力一体调度、供给,作为先进算力资源的富集地区,2022年6月1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的新型数据中心“算力浦江”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中提出:“提升公共算力服务水平。推动新型数据中心优先满足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基础和交叉学科研究等公共算力需求,鼓励相关云服务企业从实际算力需求出发建设公共算力服务平台,优化公共算力服务能力,鼓励推出算力共享、算力错峰等新业务模式进一步降低公共算力

13、成本,实现普惠包容算力。”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算力资源,随着数字政府建设对城市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引领作用的充分释放、逐步增强,政务云也必将向以“城市一朵云”为特征的区域一体化算力体系扩展、演进。一方面,以政务云为核心实现对其他行业算力资源的有机整合与统一调度;另一方面,城市一体化算力资源体系也将为教育、医疗、经济发展等提供低成本、广覆盖的公共算力服务,促进算力普惠应用。1.2.2 城市算力资源实现整合调度与普惠服务1.2.3 数据资源与人工智能在云平台充分融合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先行区,2021年6月3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构建开放共享的人工智能(

14、AI)基础平台,打造数字政府智能底座,为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提供人工智能(AI)公共服务。”2020年12月29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同样指出:“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数据中枢和应用中枢,支撑各部门构建业务应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与算力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与生产力,数据资源的价值更需要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度挖掘与释放。只有在云计算平台上实现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紧密融合,才能更好的赋能业务应用、实现创新发展。“一城一云”白皮书“政务云”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81.2.4 云上安全体系与生态兼容水平持续增强随着云计算平台成为城中华人民

15、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条例的发布从网络、数据、基础设施等层面对信息安全提出了全方位的保障要求。同时,2022年06月2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落实运营者主体责任”。市数字化转型的一体化能力底座,集信息安全态势感知、风险评估、通报预警、应急处置等能力于一体的云安全体系正在形成。基于云原生的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虚拟化安全等多种安全措施必将有效构建、广泛应用。同时,云计算芯片、存储芯片等关键技术以及云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软件也

16、将不断实现创新突破。以关键的芯片架构为例,2021年,应用非X86架构的政务云产品市场占比为15.3%;随着各级政府逐步采用鲲鹏等非X86架构的政务云产品,预计到2024年,非X86架构政务云产品市场占比将达30.7%5。5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1-2022年中国政务云市场研究年度报告“一城一云”白皮书“政务云”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1.3问题挑战梳理9由于安全可信的云基础设施在政务领域推进建设,兼容X86、MIPS、ARM、Alpha等架构的政务云产品被广泛部署;随着以政务云为核心的“城市一朵云”体系逐渐形成,“多元异构、一云多芯”的各类云基础设施必将对多级异构云平台间的互通、融合管理带来不小

17、挑战。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等,导致各类算力资源难以实现高效编排路由、作业分发以及应用迁移、需求适配。1面对各级各类云基础设施,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增大随着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数据资源呈现爆发式增长,业务间协同更加密切,需要更加强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特别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等精准防疫的政务应用广泛使用,个别地市暴露出政务云对瞬时高访问量、高并发的弹性支撑能力不足。政务云平台承载着大量的公共服务,一旦发生宕机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将是惊人的,因而需着力解决好上云系统平时低负载、业务高峰时又无法智能调集资源的问题。2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基础设施的韧性更须关注“一城一

18、云”白皮书“政务云”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10在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态势下,建设云上应用生态体系是大势所趋、需求所向,其中,数据要素高效治理是关键一环。城市的精细化治理、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民生的便捷化服务都需要各级各类跨部门、跨领域相关数据的充分汇聚、有效治理和按需使用。随着先进算力的充分构建、智能算法的迭代升级,在云上应用体系建设中,由于缺乏必需数据要素而带来的“无米下锅”的瓶颈制约将更为凸显;同时,全面数字化转型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也对数据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3缺乏数据的瓶颈效应更为凸显,数据治理要求更高目前我国政务云建设仍以硬件基础设施(IaaS层)为重,业务应用服务(SaaS层)与

19、应用支撑平台(PaaS层)相对薄弱,导致先进算力资源未能充分转换为面向用户业务场景的高效数字服务,与用户对于数字化应用的便捷获取、随需而变的使用要求形成了一定差距。反观全球政务云建设情况,应用支撑平台和业务应用服务规模占比正逐年提高;其中,2021年全球政务云市场IaaS层占比为28.1%、PaaS层占比为11.8%、SaaS层占比为32.7%,而我国政务云IaaS层市场比重达到了50.5%6。4亟需加快云上服务能力建设,释放云资源业务价值PaaS,11.8%Saas,32.7%IaaS,28.1%安全和运维,27.4%2021全球政务云市场产品结构PaaS,4.7%Saas,27.3%Iaa

20、S,50.5%安全和运维,17.5%2021中国政务云市场产品结构按销售额按销售额6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1-2022年中国政务云市场研究年度报告“一城一云”白皮书“政务云”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11在数字政府的建设过程中,不同部门、不同功能的数字化应用不断开发、部署,往往还会涉及不同发布渠道,给基层工作人员的应用服务获取带来了一些不便;同时,在数字政府对经济社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带动之下,中小企业数字应用开发对于通用能力组件的需求、市民服务应用发布对于认证下载渠道的需求,都要求在“城市一朵云”的基础上搭建云应用市场,以形成联接应用生态与使用客户的枢纽平台。政务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逐步趋缓,各地对于

21、全周期、多维度、一体化的云服务需求逐渐提升,除基本的稳定、安全运维要求外,在业务系统的上云咨询实施、数字政府甚至数字城市的规划建设、数字产业的吸引培育、数字人才的培训引进等方面均产生了相关服务要求,更加全面、长效的运营服务至关重要。5支持用户服务便捷获取,云应用市场有待建立完善6从建设驱动走向运营驱动,须满足全周期服务诉求方案赋能人才培训建设实施咨询规划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安全运维运营策略“一城一云”白皮书“政务云”建设历程与发展趋势12小结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云服务能力的提升,从“群雄逐鹿”到“川流入海”,面向政务行业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数据资源得到高效汇聚,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已

22、完成政务云部署,“百花齐放”的“云上”数字政府体系正在逐步构建,并进一步赋能、引领城市经济社会的整体数字化转型。面向新阶段,国家、省市先后对政务云发展提出新要求、明确新规范,在“东数西算”、“城镇化建设”、“总体安全观”等政策指引下,在城市精细化治理、数智化能力搭建等需求牵引下,各地市云计算资源在集约建设、运营的同时,也需将云计算服务能力向周边区县延申、向城市经济社会领域外溢,实现全域算力的统一调度与普惠应用,构建“城市一朵云”;并加强云平台的数智赋能、安全管控,夯实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支撑底座。与此同时,面对政务云的普及、拓展以及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对于基础设施能力的韧性挑战,提升城市云基础设施

23、的整合管理统一调度能力、增强云计算资源的高可用高可靠水平、加强数据归集治理、加速云上应用场景构建、促进云应用市场繁荣、获取全周期运营服务等已成为政务云当前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挑战。为此,我们有必要构建更加安全、易用且满足不同场景、地域、用户使用需要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打造“城市一朵云”,将以政务云为核心的统一城市算力更好的转化为治理力、生产力以及民生幸福的驱动力。“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13随着数字政府建设对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引领作用不断发挥,构建以政务云为核心的“城市一朵云”、打造城市智能集约的基础平台支撑体系,将成为城市整体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未来“城市一朵云”的建设运营

24、不仅需要完成技术更新,也需要实现发展模式创新与应用领域谋新。为此,我们提出“一城一云”的系统理念,全面支撑城市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一城一云”白皮书“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142.1既有相关概念梳理在当前政务云以及云计算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出现了分布式云、云原生等先进技术、模式,是“一城一云”理念得以提出并落地的重要保证与关键构成;同时,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发展方面,衍生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城市数字化转型等相关建设内容、发展方向,为“一城一云”理念价值的彰显提供了有益参考与借鉴。在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总体规范 第1部分:术语和定义(GB/T 34078

25、.1-2017)中定义,“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ElectronicGovernment Common Platfor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是指:政务云在中国信通院的中国政务云发展白皮书(2018年)中,政务云是指:政务云是云计算技术在政府行业中的应用,具体来说是指运用云计算技术,统筹使用政府已有的机房、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支撑、信息数据等资源,发挥云计算虚拟化、高可靠性、高通用性、高可扩展性以及快速、按需、弹性服务等特征,为政府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系统、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综合服务的平台,从而实现基于政务云的政府办公和政

26、务服务。“由政府部门主导,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实施,通过虚拟化等云计算技术,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程序功能、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服务,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办公协同的电子政务综合性服务云平台,提供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的云计算服务。”“一城一云”白皮书“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15分布式云中国信通院的分布式云发展白皮书(2020年)中,提出:云原生“分布式云或分布式云计算,是云计算从单一数据中心部署向不同物理位置多数据中心部署、从中心化架构向分布式架构扩展的新模式。”“分布式云一般根据部署位置的不同、基础设施规模的大小、服务能力的强弱等要素,分为

27、三个业务形态:中心云、区域云和边缘云。”“中心云构建在传统的中心化云计算架构之上,部署在传统数据中心之中,提供全方面的云计算服务;区域云位于中心云和边缘云之间,一般按照需求部署在省会级数据中心之中,主要作用是为中心云和边缘云之间进行有效配置;边缘云与中心云相对应,是构筑在靠近事物和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处,提供可弹性扩展的云服务能力的云计算模式,并能够支持与中心云协同。”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对于云原生的定义为:“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云原生的代表技术包括

28、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API。这些技术能够构建容错性好、易于管理和便于观察的松耦合系统。结合可靠的自动化手段,云原生技术使工程师能够轻松地对系统作出频繁和可预测的重大变更。”“一城一云”白皮书“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16城市数字化转型在城市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指南(SCIE 0072021,T/SZS4042-2021)中给出的定义为:数字孪生城市在广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给出的名词解释中,数字孪生城市是指: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城建”)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号)中首次提出:“基于

29、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台”、“智慧社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层面的应用,通过构建城市物理世界、网络虚拟空间的一一对应、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复杂巨系统,在网络空间再造一个与之匹配、对应的孪生城市,实现城市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城市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形成物理维度上的实体世界和信息维度上的虚拟世界同生共存、虚实交融的城市发展格局。”“围绕数字中国建设,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

30、、数字化认知,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的理念、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进行全局性、系统性、革命性重塑,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促进城市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市民高品质生活”。“一城一云”白皮书“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172.2“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一城一云”是以政务云为核心,运用云原生、分布式等先进技术、模式,构建城市云计算资源互联标准体系,搭建城市各级、各行业统筹的云资源管理服务能力,形成一体算力调度体系、协同数据治理体系、共性能力支撑体系以及统一应用生态市场,面向政府治理、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等提供安全可信、长效运营的用户视角下“城市一朵云”服务。“一城一云

31、”是对城市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能力的整体构想与建设理念,从资源集约到应用集约,从建设到运营,打造更具韧性和普惠的城市公共数字底座,全面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在政府治理方面,通过提供具备高韧性与高弹性的数字底座,支撑政务管理与服务应用全时在线;通过提供高效安全的数据汇聚、治理能力,让城市治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在产业发展方面,“一城一云”提供更加普惠的公共算力、更加敏捷的共性算法,让“上云用数赋智”对于传统企业更加易得、易用,助力产业数字化;借助更加丰富的应用生态,聚集更多优质的伙伴资源,形成本地数字应用供给体系,助力数字产业化。在社会服务方面,打通数据壁垒、促进业务协同,推进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广泛

32、应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助力政务服务“一网办、掌上办”;同时,推动线上教育、“互联网+”医疗、信息消费等数字服务应用搭建更加迅捷、迭代更加敏捷,充分赋能高质均衡服务。“一城一云”白皮书“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182.3“一城一云”特征阐述一体化云,集约共享数据要素,潜能激活应用现代化价值导向一云多芯,安全可信SRE&运营,可靠保障超算/智算,普惠泛在一体化云,集约共享“一城一云”以打造资源集约型、服务共享型的城市公共数字底座为建设思路,建设以政务云为核心,综合云原生和分布式等先进技术,以“集约统筹、按需分配、弹性伸缩”为原则的城市一体化云计算资源互联体系,开展包含政务云、行业

33、云、公有云等的一朵“城市云”统一纳管,推进边缘云节点、内容分发网络等基础设施向区县的下沉部署,加速业务向“城市云”迁移进程,扩大网络范围和安全边界,破解互联互通难、异构管理难以及资源调度难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算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绿色节能水平。数据要素,潜能激活“一城一云”在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之外,也通过“城市云”上普惠的公共算力和敏捷的共性算法提供全景数字化服务,推动城市治理从“聚数”向“用数”迈进。借助城市一朵云的“数智”服务能力,为各行业应用开发提供便利可取的共性能力支撑,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汇聚、治理与高效共享、有序开发,推进数据资源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宏观

34、决策等领域充分应用。“一城一云”关键特征“一城一云”白皮书“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19SRE&运营,可靠保障“一城一云”聚焦云资源充分利用、关键业务运行安全和云价值长效发挥,通过SRE运维提供面向云计算环境下技术侧和用户侧的变化下的资源规划、网络设计、流程优化、安全保障等可靠运维服务;同时提供云运营支撑服务体系,具备面向数字城市建设、数字产业发展等从资源运营到平台运营、应用运营的全方位、全周期运营服务,进一步促进城市各领域“上云、用云、用好云”。超算/智算,普惠泛在“一城一云”面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数字城市服务场景,通过政务大模型、人工智能(AI)应用等形式提供泛在“智算”算

35、力服务;推动“超算”服务从资源交付形式走向任务交付,实现算力资源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促进气象建模、石油勘探等场景下“超算”服务的普惠化。推进“智算”与“超算”算力的融合调度,有效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获取普惠、经济的算力资源,高效服务业务应用高峰期的资源弹性获取、流量自动转发,进一步提高城市算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绿色节能水平。应用现代化,价值导向“一城一云”以业务价值为指引,通过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组织流程、用户体验的现代化支撑应用现代化建设,围绕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构建城市应用体系,通过应用分发市场,将不同单位、不同功能的应用聚合在“城市云”之上,引导各类机构从“买资产”向“买

36、服务”转变,简化采购流程、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业务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为城市提供全面的应用创新服务。一云多芯,安全可信“一城一云”应用一云多芯的技术架构,通过屏蔽底层异构芯片的差异,提供统一的云计算环境和管理方式,在核心芯片、基础硬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环节,充分使用安全可信技术与产品,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稳固的数字化云底座。“一城一云”通过云原生技术与分布式云的融合,构建具备本地备份、同城双活以及异地容灾等体系能力的高可用“城市云”平台,实现多云的应用治理及应用的高可用容灾,有效保障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降低系统故障和数据丢失风险;采用一体化云安全措施,保证虚拟机

37、、云平台、网络边界等的安全运行,为数字化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内生安全云服务。“一城一云”白皮书“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2.4总体框架与核心能力20以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战略目标,结合各地方项目实践,我们提出,“一城一云”的“3+1”总体框架:“3”代表“一城一云”的三阶能力,分别是支撑能力、业务能力和配套能力;“1”代表“一城一云”的运营服务能力。四大能力有机协同,共同促进城市系统性数字化转型。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业务的发展创新、配套的丰富完善,“一城一云”总体框架将持续演进,不断强化对城市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促进、赋能作用。集约的数字底座全面的场景应用有利的发展环境“支撑能力”

38、数字化转型“业务能力”数字化转型“配套能力”数字化转型城市数字化转型”3阶能力”运营服务能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一城一云”总体框架与能力构成政府治理社会服务产业发展价值彰显持续提升标准制度组织资金善政惠民兴业云原生2.0 X 分布式平台支撑深层促进“一城一云”总体框架与核心能力构成“一城一云”白皮书“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21业务能力:包含“善政、惠民、兴业”等城市数字化转型各应用场景。一方面利用“支撑能力”实现业务应用的快速构建、敏捷迭代,形成一体化应用市场;另一方面面向“配套能力”彰显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的业务价值,促进形成更具吸引力、承载力的数字化发展环境。配套能力:包括“标准、制度、

39、组织、资金”等数字化发展环境。通过发展环境的优化、完善,为支撑能力的建设和提升赋以深层保障和促进。运营服务能力:通过资源运营、平台运营、应用运营等全周期、全方位的持续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水平。资源运营涉及云平台顶层设计、上云咨询与云迁移服务等,平台运营涉及产品与服务设计、数据资源治理与集成等,应用运营涉及解决方案咨询、行业厂商适配等。支撑能力:由“云原生2.0 X 分布式云”构成,通过集约的数字底座为业务场景应用建设提供基础平台支撑。“云原生2.0 X 分布式云”形成“云-边-端”架构,统筹城市云资源区县下沉、一体调度,实现“资源高效、极致体验、万物互联、应用敏捷、业务智能、安全可信、行业使能”

40、,让数据流通更好的促进业务协同、技术升级更好的赋能业务创新。“一城一云”白皮书“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2.5技术参考架构“一城一云”依托“113N”体系,利用云原生及分布式云技术,打造更加敏捷、更具韧性的“云原生城市一朵云”;构建“1个生态中心”,形成城市云应用分发平台,支持共建城市数字化转型新生态;通过安全保障体系、运维运营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打造“3大支撑体系”,保证“一城一云”有序建设、持续生长;借助“N个生态应用”,聚合行业伙伴,建设“善政、惠民、兴业”智慧应用,助力城市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22“一城一云”技术参考架构数字内容生产线云渲染引擎实时音视频云会议云桌面数据

41、治理生产线云原生数据湖数据湖治理中心可信数据库云数据仓库AI开发生产线AI大模型知识计算AI求解器软件开发生产线全场景微服务云原生 DevSecOps开发者桌面应用魔方万物互联IoT数据分析IoT行业生态工作台IoT设备接入IoT边缘容器可信数据库微服务平台IoT视频 技术即服务资源高效分布式云原生云原生服务中心云容器引擎云容器实例安全可信数据加密云防火墙Web应用防火墙企业主机安全云主机云网络块储存对象存储文件存储 基础设施即服务基础架构分布式云操作系统软硬协同系统政务云可信云公有云行业云区县云 行业使能云办公集成工作台云消息云地图云搜索云空间企业工作台政务aPaaS公路aPaaS煤矿aPa

42、aS金融aPaaS电力aPaaS 经验即服务一切皆服务(云原生 X 分布式云)本地应用市场一站集成测试平台城市应用生态中心安全保障体系运维运营体系标准规范体系3支 撑 体 系城市1朵云1生 态 中 心便民医疗政务服务智慧社区在线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医保工业互联网精准招商一站式企服人才培养智慧环保智慧城管智慧供暖智慧综治智慧农业森林防火善政惠民兴业N生 态 应 用“一城一云”白皮书“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23城市数字化转型在国内经过数年发展,在行业内部已经积累了众多实践经验和落地实践。但随着各地城市数字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城市云架构和方式对业务快速创新、规模持续扩大、复杂度和智能化升级的核

43、心诉求逐渐“力不从心”。在传统模式下,城市云建设重在建设资源,政务应用系统与资源缺少协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公共模块和资源难以共享;资源供给粗犷,运营与管控能力薄弱,资源利用率低;边界不清晰,应用缺少统一标准,应用系统故障定界困难。云原生作为新一代云计算的技术内核,通过容器、微服务、DevOps、服务网格、Serverless等核心技术方案解决了应用的标准化封装与交付、应用间的标准化交互问题,统一了云上应用的底层语言,充分剥离复杂底层环境对上层应用的影响,使基础设施具备业务全局化可视可管、资源精细化运维运营、能力标准化共享互通等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数字城市业务的多元化水平,为数字城市各参与方和相关环

44、节注入新的价值。云原生城市一朵云“一城一云”白皮书“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24利用分布式技术,打造云核心架构,实现政务云、可信云、区县云、行业云等的软硬协同、多云治理和边云协同,搭建高效能、高可靠的泛在计算平台,并支持一键式部署、可感知应用的智能化调度、全方位监控与运维。利用云原生技术,打造“一切皆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技术即服务、经验即服务),实现各类业务应用“生于云、长于云、立而不破”。其中,基础设施即服务,让业务全球可达围绕计算、网络、存储、大数据、数据库、AI等领域进行全栈创新,打造一致体验的分布式云原生基础设施,让用户不必再构建厚重的数据中心,让开发者不必再耗费精力在计算、存

45、储资源的构建、获取上。同时,通过安全云脑,把AI融入云原生安全体系,提升检测能力和运营效率,让安全更智能。最终实现云主机、云网络、块存储等IaaS能力的“资源高效、安全可信”。技术即服务,让创新触手可及从万物的联接、孪生到协同,以万物互联新范式为技术基础,实现低成本、广覆盖,并提供支撑万物抽象建模、沟通协作的平台和标准,把实体物变成智能世界中可识别、可协作的数字孪生。同时,将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编译器、编解码、算法等根技术整合打造为四大云原生技术生产线,让应用、数据、模型经验和数字内容的呈现和交互有机结合,支撑用户业务的持续创新和快速发展。通过容器、数据库、微服务平台等PaaS新技术、

46、新生产线构建新生产方式,快速获取新能力、创造新价值,最终实现“万物互联、极致体验、业务智能、应用敏捷”。“一城一云”白皮书“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25数字内容生产线:让各行业可以便捷地在云上生产数字内容、开发3D应用,打造虚拟演唱会、虚拟展会、办公协作、工业数字孪生等各种元宇宙应用场景,让海量用户在其中实时无缝沟通。数据治理生产线:一站式实现从数据入湖、数据准备、数据质量、到数据应用等全流程的数据治理,同时融合智能化模型算法,帮助用户更高效地管理和使用数据,释放数据价值。AI开发生产线:屏蔽底层软硬件的差异,实现AI应用的一次开发、全场景部署,将跨平台开发适配周期缩短80%,将推理性能提

47、升210倍,让AI开发更加简单高效。软件开发生产线:提供云上服务和云API的快速连接服务,让开发更便捷;支持智能代码搜索和全量代码补全功能,让开发更高效;提供开放的插件标准和插件市场,让生态更开放。经验即服务,让优秀得以复制增强基础 aPaaS 能力,开放办公、消息、地图、搜索、空间等五个数字业务根引擎;并且将行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和创新,沉淀在云上变成可被调用的云服务,让开发者不必重复造轮子。通过面向工业、汽车出行、零售、医疗健康、互动媒体、新闻资讯等垂直行业,提供 aPaaS 场景化云服务,最终实现“行业使能”。1个生态中心搭建城市应用生态中心,建设政务云专区市场以及城市本地市场,结合城市本地

48、生态,实现公有云、本地政务云等生态协同,带动产业发展;同时,打通本地应用一站式集成设计、验证和分发部署,有效提升应用创新效率。“一城一云”白皮书“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26N个生态应用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善政、惠民、兴业”三大领域,聚合城市一朵云“一切皆服务”与城市应用生态中心能力,聚力业务创新,完成业务需求的快速响应以及业务应用的敏捷开发迭代、便捷获取使用。3大支撑体系形成“安全保障体系、运维运营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完善“一城一云”整体能力,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持续、健康发展。运维运营体系:提供一站式全栈运维服务,确保应用、数据安全可信,让用户从繁琐的基础支撑平台维护中解放出来、聚焦核

49、心业务;针对业务、用户、产品、数据、质量以及品牌等全周期管理运营需求,提供快速响应、贴身服务式持续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围绕“一城一云”能力建设、应用支撑、运维运营等制定相应标准规范,构建科学、高效的“一城一云”发展环境。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安全资源池与云上安全服务体系,涵盖安全中心、主机安全、网页防篡改、数据加密服务、数据库安全审计、安全管理检测与响应等多种服务能力;组建专业安全服务团队,提供安全专家服务;形成“事前预警、事中防护、事后追溯”的安全监测机制,全方位保障云上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卓越的运营运维体系既是“一城一云”长效稳定运行的基石,也是“一城一云”服务导向理念的重要锚点。一是着重数字

50、技术运营平台的持续优化,围绕服务运营、数据运营、以及基础设施运营等核心运营内容,开展运营体系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为城市一朵云快速发展提供稳定、可靠、高效的“工具性”服务保障。二是探索多方合作运营模式的迭代构建,明确城市一朵云建设运营各方的主体责任,分工明确,权责清晰。三是推进城市本地化运营人才队伍建设,以用促建,依建提效,本地化的运营助力城市特色化一朵云建设。四是完善城市一朵云建设运营情况考核指标建设,以服务成果、服务质量为导向开展考核,为科学评价建设效果、运营情况等提供重要依据,有效提升“一城一云”整体运营效能。“一城一云”白皮书“一城一云”内涵定义与框架模型27可信云我国政务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