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台州市黄岩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汪荣金,目录,项目一,走进零件测量,项目二,零件线性尺寸的测量,项目三,零件几何误差的测量,项目四,螺纹的测量,项目五,典型零件的综合检测,项目六,零件的质量控制,项目七,零件的精密测量,目标:理解含义,学会部分量具,学会或理解测量方法,项目一,走进零件测量,任务一,轴套零件的测量,任务二,表面粗糙度的检定,任务三,认识互换性,【,学习目标,】,1.,对零件测量有感性认识,知道零件测量一般步骤,2.,了解互换性、加工误差、标准及标准化,3.,会识读及标注图样中的表面结构要求(表面粗糙度),4.,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及常用量具常识。,5.,了解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掌握比较法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任务一,轴套零件的测量,一,.,测量概念及测量的一般步骤,二,.,测量的种类,三,.,量具的种类、选用及保养常识,工作情境,公司的质量检验员或质检部主任、生产加工的班组长及车间主任,需要对已加工完成的工件进行测量;公司的生产加工人员,也需要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对工件进行测量,思考:什么是测量?用什么测?怎么测?,一、测量的概念,一件制造完成后的产品是否满足设计的几何精度要求,通常有以下,3,种判断方式,1.,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包含,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四个要素。,2.,测试:,是指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也可以理解为,试验,和,测量,的全过程。,3.,检验:,是判断被测物理量,是否合格,的过程,不要求测出具体值。,测量技术包括,测量,和,检验,两个方面的内容,测量的四个要素,测量对象,:,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面积、形状、高度、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几何误差等,计量单位:,米制为基本单位,,机械常用,mm,,工厂还有,“,丝(,0.01mm,),”,或,“,道,”,测量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性,误差大则精度低,,精度,和,误差,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数据获得方式,直接,测量,用测量仪器或仪表直接读出待测量量值的测量(,千分尺测直径,),间接测量,测量后通过计算获得所需量值(,游标卡尺测两孔中心距,),比较方式,绝对测量,被测量值直接由量仪刻度尺上读数表示,(游标卡尺测长度、中心距),相对测量,由量仪读出的是被测的量相对于标准量值的差值,(,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接触形式,接触测量,量具或量仪的测量头与被测表面直接接触,非接触测量,量具或量仪的测量头不与被测表面接触,(,用光切法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同时测量参数的数目,综合测量,被测件相关的各个参数合成一个综合参数来进行测量,(,螺纹量规检测螺纹,),单项测量,被测件的各个参数分别单独测量,测量对工艺过程所起的作用,主动测量,加工过程中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直接用来控制工件的加工精度,(,预防和杜绝不合格品的产生,),被动测量,加工完毕后后进行测量,以确定工件的参数值,(只能发现和挑出不合格品),测量时工件的运动情况,静态测量,测量时被测件静止不动,动态测量,测量时,被测件不停地运动,测量头与被测件有相对运动,(同轴度测量),二、,测量方法,课堂练习,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绝对测量,相对测量,接触测量,非接触测量,综合测量,单项测量,主动测量,被动测量,静态测量,动态测量,三、量具,标准量具,指用作测量或检定标准的量具。如量块、步距规、多面棱体、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等。,极限量规,指专门测量器具。如螺纹通止规(塞规与环规)。,通用测量器具,千分尺、游标卡尺等。,检验夹具,V,型块、心轴等。,测量器具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量具的标称值:标注在量具上的量值,-,1cm,2.,刻度间距(刻度间隔):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1mm,(,0.98mm,),3.,分度值(刻度值):最小一格代表的数值,-,0.02mm,4.,示值范围:计量器具所指示的起始值到终止值之间的范围,-,0-150mm,5,、测量范围:计量器具能够测量尺寸的最小值与最大值,0-150mm,6,、量程:测量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差,150,测量器具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练习,1.,量具的,标称值,:标注在量具上的量值,2.,刻度间距,(刻度间隔):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3.,分度值,(刻度值):最小一格代表的数值,4.,示值范围,:计量器具所指示的起始值到终止值之间的范围,5,、,测量范围,:计量器具能够测量尺寸的最小值与最大值,6,、,量程,:测量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差,1.,0.01mm,2.,1mm,3.,0.01mm,4.,0-3mm,5.,0-3mm,6.,3mm,1.,1mm,2.,1mm,3.,0.01mm,4.,0-25mm,25-50,5.,0-25mm,25-50,6.,25mm,测量器具的选择,主要考虑被测工件的精度要求,其次考虑尺寸大小、结构形状、材料与被测表面的位置,同时也要考虑工件批量、生产方式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绝对测量要求量具的测量范围大于被测量的量的大小,但不要相差太大;比较测量要求量具的示值范围大于被测件的参数公差,精度要求高时,选择灵敏度高、回程误差小的高精度量具,薄型、软质、易变形的工件,选测量力小的量具,粗糙表面不得用精密量具测量,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用通用量具;大批量生产优先用专用量具,量具的保养,1.,在机床上测量零件时,要等零件完全停稳后才能进行,2.,测量前把量具的测量面和零件的被测量表面都擦拭干净,3.,精密量具不可测量锻、铸件毛坯或带有研磨剂的表面,4,.,量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可和刀具、工具堆放在一起,以免碰伤,5,.,量具不能打工具使用,如划线、敲打、玩耍等,6.,精密测量在,20,情况下测量。室温下,零件工具温度要一致,7.,量具不能放在热源附近,以免受热变形失去精度,8.,精密量具不要放在磁场附近,以免量具有磁感,9.,紧密量具不正常,如表面不平、有毛刺、有锈斑、不灵活、刻度不准、变形,送计量站检修,10.,量具使用后应擦干净,涂防锈油,放专用盒子,干燥地方,11.,精密量具应定期检定和保养,零件测量的六步骤,1.,识读零件图,2.,确定测量项目,3.,选择测量器具与方法,4.,检测,5.,处理测量数据,6.,判断零件合格性,测量项目,30,公称尺寸,A,/mm,60,40,30,最大极限尺寸/,mm,60,40.039,30.2,最小极限尺寸/,mm,59.97,40,29.8,上偏差/,mm,0,+0.039,+0.2,下偏差/,mm,-0.030,0,-0.2,尺寸公差,/mm,0.030,0.039,0.4,量具及规格,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游标卡尺,测量部位(次数),外圆柱面不同位置,5,次,内圆柱面不同位置,5,次,不同位置,5,次,两端面,数据处理,取平均值,取平均值,取平均值,备注,剔除错误数据,剔除错误数据,剔除错误数据,(,2,)形位公差项目,即,60,圆柱面对基准,A,(,40,的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t,为,0.025mm,,也就是,60,圆柱面绕,40,的轴线做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圆跳动量均不得大于,0.025mm,。,即所有表面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m,。,(3),表面粗糙度项目,表面粗糙度样板,比较法,任务二,表面粗糙度的检定,工作情境,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配合、耐磨性、抗蚀性、密封性、疲劳强度、接触刚度、振动和噪声等有显著影响,与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有密切相关,学习目标,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参数,标注及识读,检测方法,1.,定义:,表面粗糙度是评定表面结构的参数,是指加工后零件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即表面微观的不平度,放大后的工件截面,/,表面粗糙度及轮廓,2.,常用评定参数: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和轮廓最大高度,Rz,3.,表面粗糙度识读,a,:表面结构的单一要求,包括表面结构参数代号、数值等。,位置,a,和,b,处标注两个或多个表面结构要求,c,:标注加工方法,如铣、车,d,:标注加工纹理和方向,e,:标注加工余量,(,2,)表面结构符号、代号,(,3,)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中的标注,4.,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测量表面粗糙度时,可用各种表面粗糙度仪直接测量表面粗糙度各参数,也可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以视觉法或触觉法检测。,1.,样块比较法,:,目测,Ra2.5,放大镜,Ra0.32-0.5,适合生产现场,2.,显微镜比较法,:,Ra0.32,将被测面和比较块靠一起用显微镜观察,检验是否合格,不能测出具体值,3.,电动轮廓仪比较法,:,Ra0.025-6.3,触针式仪器,使用在计量室或便携式可用在生产现场,4.,光切显微镜测量法,:,Rz0.8-100,方法比较繁,适用于计量室,检测先采用,目测检查,再,比较检查,若比较块不能判定,用,仪器检查,任务三,认识互换性,工作情境:,互换性在工业及日常生活中到处能遇到。如机器丢了一个螺钉,可以按同规格装上一个,灯泡坏了,可以换个新的,学习目标:,互换性的概念、分类、作用、实现手段,加工误差的种类,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作用,互换性的概念,互换性是指从大批量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要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便可直接安装到机器所在部位上去,并能完全符合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技术特性。,2.,互换性的作用,(,1,)设计方面:最大限度使用标准件、通用件,(,2,)制造方面: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3,)使用维修方面:减少维修时间和费用,3.,互换性分类,(,1,)按互换程度: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2,)对于标准部件:外互换和内互换,(,3,)按互换目的:装配互换和功能互换,4.,互换性的实现,现代生产的特点是品种多、规模大、分工细和协作多。为了实现互换性,零部件按公差制造。零件在机械加工时,由于机床,-,工具,-,辅具工艺系统的误差、刀具的磨损、机床的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件在加工后总会产生一些误差。,加工误差就几何量来讲,分为以下四种,(,1,)尺寸误差:零,件在,加工后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之间的差值,(,2,)几何形状误差:由于机床、刀具等的几何形状误差及其相对运动的不协调,使光滑表面在加工中产生了误差。,(,3,)相互位置误差:实际位置与理想位置的偏差,(,4,)表面粗糙度,标准与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世界范围有国际标准(,ISO,)和区域性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