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2,讲物态改变,考向探究,考向探究,考点聚焦,考点聚焦,真题回顾,真题回顾,第1页,考点,1,温度及温度计,考点聚焦,第,12,讲,物态改变,温度,概念:在宏观上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物理量,惯用字母t表示;在微观上是表示分子无规则运动猛烈程度物理量,物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猛烈。惯用单位:_,符号是_,把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要求为0,沸水温度要求为100,考点聚焦,摄氏度,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2页,第,12,讲,物态改变,温度计,原理:惯用温度计是依据_规律制成。,使用方法,液体热胀冷缩,考点聚焦,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3页,第,12,讲,物态改变,温度计,使用方法,使用前,选择_适当温度计;看清_,以确保读数正确,测量液体温度,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若在探究水沸腾特点试验中温度计碰到了容器底,则读数将偏大;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液面相平(测体温时使用体温计可取出来读数,使用前后要向下甩);图乙中温度计示数为_。注意读数时要观察液柱在“0”上还是“0”下,量程,分度值,考点聚焦,85,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4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常见温度估测,人洗澡时最正确水温约为40;人正常体温约为37;教室内感觉比较舒适温度约为23;冰箱冷藏室温度普通为48;酷热夏天,太阳下摸起来烫手石头,温度一定高于37;考场室温为2530,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5页,考点,2,物态改变,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熔化,物质由_变为_过程,叫作熔化;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晶体熔化时温度,叫作_;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_,温度_。,常见晶体有海波、冰、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常见非晶体有蜡、松香、玻璃、沥青等,熔化图像以下:,固态,液态,熔点,吸热,不变,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6页,第,12,讲,物态改变,凝固,物质由_变为_过程,叫作凝固;晶体有固定凝固温度,晶体凝固时温度,叫作凝固点;同一个晶体熔点和凝固点_;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_,温度_。晶体和非晶体凝固图像以下:,液态,固,态,相同,放热,不变,考点聚焦,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7页,第,12,讲,物态改变,汽化,物质由_变为_过程,叫作汽化;汽化过程需要_热,只在液体_进行汽化现象,叫作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_;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_;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_,表面,快,快,快,液态,气态,吸,考点聚焦,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8页,第,12,讲,物态改变,汽化,沸腾是在液体_和_同时进行猛烈汽化现象;沸腾时温度叫作_,液体温度抵达沸点时连续吸热、温度_;沸点受大气压强影响,大气压强越低,沸点越低,表面,沸点,不变,内部,考点聚焦,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9页,第,12,讲,物态改变,液化,物质由_变为_过程,叫作液化;液化过程需要_热;液化方式有_温度或_体积。常见液化现象有:植物上露珠,清晨白雾,冰棍冒“白气”等,考点聚焦,气态,液态,放,降低,压缩,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10页,第,12,讲,物态改变,升华,物质由_直接变成_现象,叫作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热。常见升华现象有:冬天,冰冻衣服晾干;用久了灯丝变细;樟脑丸一段时间后变小等,考点聚焦,固态,气态,吸,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11页,第,12,讲,物态改变,凝华,物质由_直接变成_现象,叫作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热。常见凝华现象有:霜,雾,凇,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等,考点聚焦,气态,固态,放,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12页,第,12,讲,物态改变,三态,六改变,考点聚焦,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13页,探究,1,温度计、体温计,考向探究,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例,1【,兰州,】,对于水银体温计认识,以下说法正确是,(,),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原理,C,读数时能够离开人体,D,能够不采取任何办法进行连续测量,C,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14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解析 体温计1 之间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为0.1,体温计分度值是0.1,故A错误。体温计工作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故B错误。因为体温计特殊结构(有缩口),它是能离开人体读数,故C正确。依据体温计特点,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故不能不采取任何办法而进行连续测量,故D错误。,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15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变式,1,如图,12,1,所表示,图甲温度为,_,,图乙温度为,_,。,图,12,1,22,22,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16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变式,2,小明同学设计一个温度计如图,12,2,所表示,瓶中装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依据,_,规律制成;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右移动,说明温度,_(,选填“升高”或“降低”,),了,为了提升此温度计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办法是,_(,写出一条即可,),。,图,12,2,气体热胀冷缩,降低,弯管再细一点,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17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解析 气体温度计是依据气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空气受热膨胀挤压上方液柱,液柱就会向左运动,故液柱向右移动,说明温度降低了;弯管再细一点,瓶子再大些且气体再多些,弯管内液体尽可能少些等都能够提升此温度计灵敏度。,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18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探究,2,物态改变识别和吸、放热判断,例,2【,绵阳,】,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像雪一样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快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以下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物态改变说法,正确是,(,),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A,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19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解析 二氧化碳变成干冰,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故A正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故B错误。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故C错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20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变式,1【,威海,】,以下关于物态改变实例中属于熔化是,(,),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A,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21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变式,2,如图,12,3,所表示四个情景中,其物态改变过程需要吸热是,(,),图,12,3,B,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22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解析 冬天户外人呼出“白气”,是嘴中呼出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湿裤子晾干,是水变成水蒸气过程,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正确。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熔化石蜡倒入模具中,是液态变成固态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23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探究,3,物态改变相关图像问题,例,3【,岳阳,】,如图,12,4,所表示,由冰熔化曲线可知,(,),图,12,4,A,冰是非晶体,B,冰熔点为,0,C,冰熔化过程经历了,5 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连续升高,B,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24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解析 冰是晶体,故A错误。冰熔点为0,故B正确。由题图知,冰熔化过程是指25 min,经历了3 min,故C错误。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25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变式,1【,泰安,】,如图,12,5,所表示四幅图像中能反应晶体凝固特点是,(,),图,12,5,D,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26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变式,2,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12,6,中图线,a,所表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增加水质量;,图,12,6,增加水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以上两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关系图线分别对应图中,_,和,_,。,(,均选填“,a”“b”“c”,或“,d”),c,d,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27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解析 仅增加水质量,水温度升高速度减慢,但沸点不变,所以应为c;增加水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水温度升高速度减慢,沸点降低,所以应为d。,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28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试验突破,考点归纳,1,试验测量工具:温度计和停表等。,2,温度计使用及读数。,3,器材组装次序:先下后上。,4,试验中使用固体粉末,这么能够使固体受热更均匀;温度计玻璃泡要与固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试管壁或底。,5,使用水浴法加热优点:确保固体受热均匀;使被加热物质迟缓受热,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改变规律。,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29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6,试管在水中位置:使被加热固体浸没在水中,试管不能接触到烧杯侧壁和底部。,7,绘制熔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并分析图像,判断物质状态及吸、放热情况。,8,绘制温度,时间图像作用: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依据图像中有没有水平线;确定晶体熔点。,9,熔化过程中温度、内能及热量改变:晶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非晶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10,熔化前后曲线倾斜程度不一样原因:同种物质,状态不一样,比热容不一样。,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30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例,1【,兰州改编,】,在探究冰熔化过程试验中,某试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1),试验中需要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加热时需要不停观察冰,_,改变。,(2),本试验成功关键是确保冰,_,,为此需要采取水浴法加热。,(3),试验中,每隔,0.5 min,统计一次温度计示数,第,0.5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2,7,乙所表示,其读数是,_,。,停表,物态,受热均匀并迟缓吸热,4,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31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4),试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改变图像如图丙所表示,由图可知:冰熔点是,_,,冰熔化特点是,_,。,0,冰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32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试验拓展,】,(5),试验器材应,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组装;试管在水中位置为,_,;冰在第,2 min,是,_,状态。,(6),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够使物质均匀受热,而且物质温度升高,_(,选填“快”或“慢”,),,便于统计各个时刻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操作是,_,。若冰块较大,对试验影响是,_,。,自下而上,使冰浸没在水中,试管不能接触到烧杯侧壁和底部,固液共存,慢,不停搅拌冰块,大块物体不易均匀受热,造成测量出来温度有误差,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33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7),对比发觉,在受热条件相同情况下,冰熔化后升温速度比熔化前升温速度减慢了,其主要原因是,_,。,(8),当试管里冰全部变成水后,继续加热,试管里水会沸腾吗?,_(,选填“会”或“不会”,),,原因是,_,_,水比热容较大,不会,水沸腾后吸热但温度不变,试管里水到达沸点后,烧杯中水也到达沸点并开始沸腾,此时试管中水温与烧杯中水温相等,不能继续吸热,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34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突破,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改变特点,考点归纳,1,试验设备组装次序:自下而上。,2,温度计使用和读数,注意温度计玻璃泡不能触碰烧杯底和烧杯壁。,3,烧杯口产生“白气”原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4,烧杯上面纸盖作用:预防加热时热量散失,造成加热时间过长。,5,盖上留有小孔目标:假如加是厚纸板,会使烧杯内气压升高,从而提升水沸点,影响试验结果,留小孔能够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35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6,沸腾前后气泡特点:沸腾前气泡较少,在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沸腾后出现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7,撤去酒精灯后水没有立刻停顿沸腾原因:石棉网温度高于水沸点,使水继续吸热。,8,分析试验数据,绘制,(,设计,),沸腾时温度,时间图像,(,表格,),,并分析得出水沸腾时特点,即连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保持不变温度所对应数值即为水沸点。,9,沸点与气压关系:水沸点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是,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10,缩短试验时间:降低水质量或提升水初温或加盖纸板。,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36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例,2【,聊城改编,】,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改变特点”试验中:,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37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1),安装试验器材时,应按照,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次序进行。,(2),如图,12,8,乙所表示为加热一段时间之后温度计示数,则此时水温度为,_,。,(3),当水温靠近,90,时,每隔,1,min,统计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改变关系图像,(,如图丙所表示,),,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特点是,_,;,本试验中水沸点为,_,,出现这一结果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自下而上,84,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97,小于,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38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试验拓展,】,(4),试验中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采取办法是,_(,写出一条即可,),。试验中,小梦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情况不一样,如图,12,9,甲、乙所表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是图,_,。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图,12,9,降低水质量,甲,小水滴,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39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5),小梦和小阳两组同学使用相同试验器材试验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改变图像如图丙所表示,分析图像可知,,_(,选填“小梦”或“小阳”,),组水先沸腾,原因是,_,。,(6),小阳在统计不一样时刻温度时,(,以下表,),,记错了一个试验数据,你认为错误试验数据是,_,,你这么判断理论依据是,_,。,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7,97,95,97,97,小梦,小梦组水质量较小(或小阳组水质量较大),95,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40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7),试验完成,小梦撤去酒精灯后发觉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石棉网温度高于水沸点,使水继续吸热,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41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真题回顾,考点,1,温度计使用和读数,【,安徽,3,题,2,分,】,小明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示数如图,12,10,所表示,则他体温为,_,图,12,10,36.5,解析 题图中体温计示数位于36 与37 之间,体温计分度值为0.1,液柱对准第5小格,故体温计示数为36.5。,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42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考点,2,物态改变识别和吸、放热判断,1,【,安徽,2,题,2,分,】,商场里保洁员在拖过地后,惯用风扇对着地面吹,这么做目标是经过加紧空气流动来加紧,_(,填物态改变名称,),,使地面尽快变干。,2,【,安徽,1(1),题,2,分,】,自去年冬天以来,安徽省出现比较严重旱情,相关部门利用干冰升华时,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特点进行了人工降雨。,汽化,吸收,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43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3,【,安徽,11,题,3,分,】,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B,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44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解析 干冰是一个非常轻易升华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热,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造成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冰晶,故C选项正确。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故D选项正确。,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45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4,【,安徽,11,题,3,分,】,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觉浴室墙壁上镜子很快含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楚。这个过程发生物态改变是,(,),A,热水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镜面上水滴汽化,B,热水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凝华,冰晶熔化和水滴汽化,C,热水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凝华,镜面上冰晶升华,D,热水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凝华,镜面上冰晶熔化和水滴汽化,A,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46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5,【,安徽,11,题,3,分,】,如图,12,11,所表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温度低于,0,,试验时易拉罐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试验和现象分析,正确是,(,),图,12,11,A,盐使冰熔点低于,0,,白霜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熔点高于,0,,白霜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熔点低于,0,,白霜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熔点高于,0,,白霜生成是凝固现象,A,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47页,第,12,讲,物态改变,考点聚焦,解析 往冰中加盐,使冰中掺入杂质,降低冰熔点;同时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易拉罐底部形成白霜。,考向探究,真题回顾,第48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