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22.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66357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142 大小:5.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2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2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2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2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2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 年,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反复冲击、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等严峻挑战,中国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作为、应变克难,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坚决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提升金融管理服务水平,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 年 4 月、12 月分别降准 0.25 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 1 万亿元。提前完成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 1.13 万亿元,相当于全面降准约 0.5

2、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降0.15个、0.35个百分点,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2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 11.8%、9.6%、11.1%,保持较高水平。综合施策稳定预期,把握好内外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有力支撑稳经济大盘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外汇局出台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3条措施。调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信贷额度 8 000 亿元,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基础设施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和补充投资资本金。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支持比例由

3、1%提高至 2%。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四季度存续的普惠小微贷款减息 1 个百分点。建立金融服务小微行长致辞23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2022 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接近 24万亿元,授信户数超过 5 600 万户。创设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交通物流、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加力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家外资银行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碳减排支持工具带动 2022 年碳减排超 1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全力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出台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6 条措施。将房企纳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

4、箭”)范围,保持重点融资渠道稳定。推出 3 500 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设立 2 000 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保交楼配套融资支持。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实际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效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稳妥化解重点企业集团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趋于收敛。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过渡期如期结束。推动稳妥处置金交所、“伪金交所”风险,规范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发展。加快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积极发挥存款保险功能。行长致辞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框

5、架。完成首次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发布 2022 年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实施附加监管规定。拟订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依法批设中信金控、北京金控、招商金控等三家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支持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占比均创新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权重升至12.28%。启动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推动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债券登记结算系统互联互通。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

6、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深入推进金融国际合作中国人民银行参与设计并加入国际清算银行(BIS)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积极参与中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 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工作。发布并推动实施新版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4金融法治和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金融立法修法取得积极进展,金融稳定法(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金融业综合统计执行统一标准。绿色、普惠、科创等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高质量推进。支付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支付减费让利政策落地见效。境内全球法人识别编

7、码(LEI)实现金融机构法人全覆盖。数字人民币试点拓展至 17 个省(区、市),北京冬奥会场景试点圆满完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征信链”有序推进。洗钱犯罪惩治力度持续加大。中国第四轮反洗钱互评估整改工作持续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不断完善。2023 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人民银行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

8、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行长致辞5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易 纲6注:本年报披露的是 2022 年末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层。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郭树清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层7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张青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委员曲吉山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宣昌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潘功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刘国强8中国人民银行机构设置总行司局直属企事业单位驻外机构上海总部各部门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地(市)中心支行县支行办公厅(党委办公室)金融委

9、办公室秘书局条法司研究局货币政策司宏观审慎管理局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调查统计司支付结算司科技司货币金银局(保卫局)国库局国际司(港澳台办公室)征信管理局反洗钱局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会计财务司内审司(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事司(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群工部)参事室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 24211114102053171 761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组织机构数量(个)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内设部门10注:本年报披露的是 2022 年末中国人民银行机构设置。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管理部(党委办公室)公开市场操作部金融市场管理部金融稳定部调查统计研究部国际部金融服务一部金融服务二部外汇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党

10、委组织宣传部)纪检监察办公室(内审部)跨境人民币业务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部现场检查部杭州中心支行福州中心支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厦门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国家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内设部门及下辖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机构设置11天津分行 石家庄中心支行太原中心支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沈阳分行 长春中心支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大连市中心支行 南京分行 合肥中心支行济南分行 郑州中心支行青岛市中心支行武汉分行 南昌中心支行长沙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及下辖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广州分行 南宁中心支行海口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成都分行 贵阳中心

11、支行昆明中心支行拉萨中心支行西安分行 兰州中心支行西宁中心支行银川中心支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营业管理部重庆营业管理部12目 录 1 国际经济金融形势 3 中国宏观经济 6 中国金融运行 9 货币政策 11 宏观审慎政策 13 信贷政策 16 金融法治 19 金融稳定 21 金融市场 25 人民币国际化 27 外汇管理 30 会计财务 32 支付体系 34 货币发行与管理 36 经理国库 39 金融科技 42 征信管理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45 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 47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49 国际金融合作及全球经济治理 51 与港澳地区金融合作及与台湾地区民间金融合作 53 人力资源 55 内部审

12、计2 56 调查统计 59 区域金融改革试点 61 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 64 政府信息公开与中央银行沟通 67 附录一:统计资料 67 宏观经济指标(年末余额)68 宏观经济指标(增长率)69 社会融资规模 72 主要金融指标(年末余额)72 主要金融指标(增长率)73 货币与银行统计 90 利率 92 金融市场统计 95 国库与国债统计 98 汇率与国际收支统计103 人民币国际化统计104 2021 年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107 2021 年中国资金流量分析110 附录二:2022 年大事记118 附录三:2022 年规章、重要政策性文件表124 附录四:2022 年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

13、会新闻稿1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2022 年,全球经济面临一系列严重冲击,新冠疫情跌宕反复,俄乌冲突威胁粮食和能源安全,美欧对俄实施大规模制裁冲击国际金融、能源和贸易格局,全球通胀持续高位,各经济体央行快速加息,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经济增长动能弱化。美国全年 GDP 增长 2.1%,不及上年增速 5.9%的一半,11 月和 12 月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别为 49 和 48.4,持续处于收缩区间。欧元区 GDP 增长 3.5%,显著低于上年的 5.3%,第三、第四季度 GDP 环比折年率分别为 1

14、.5%和-0.1%,较第二季度的 3.6%明显放缓。日本 GDP 增长 1.1%,增速低于上年的2.1%,总产出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a。通胀出现见顶迹象,但仍处高位。12 月,美国 CPI 同比上涨 6.5%,较 6 月峰值的 9.1%明显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欧元区 CPI 同比上涨9.2%,连续两个月下降。日本 CPI 同比上涨 4%,创 41 年新高。本轮全球高通胀成因复杂,具有较强黏性。一是疫情以来主要经济体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并推出空前的财政刺激政策,全球流动性大幅扩张,为本轮通胀埋下伏笔。二是疫情冲击下的全球供给“瓶颈”问题,因俄乌冲突升级进一步加剧,能源、农产品、金属等大宗商品

15、供给a 本年报所引用外部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短缺,价格普遍上涨,经全球供应链向中下游行业广泛传导。三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工资增速较快,服务通胀韧性较强,存在工资通胀螺旋上升的现象。主要发达经济体劳动力市场出现分化。美欧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依然严峻。12 月,美国和欧元区失业率分别为3.5%和6.7%,均处历史低位,但全年美国劳动参与率在 62.1%62.4%波动,始终未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12 月职位空缺数环比增长6.7%至1101万,创2021年7月以来最大增幅,欧元区第三季度职位空缺率为 3.1%,也处历史高位。12 月,日本失业率为 2.3%,基本

16、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劳动参与率保持稳定,未出现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受俄乌冲突、通胀持续高位和主要经济体央行快速加息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剧烈。俄乌冲突爆发后,能源、金属、农产品价格飙升。国际油价 3 月达到高点后有所回落,但总体仍高于上年。2022年,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分别上涨 10.5%和 6.7%,玉米和小麦价格分别上涨2.8%和 14.4%。随着通胀升温和各经济体央行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全球衰退预期升温,铜价下跌214.6%。黄金走势平缓,现货黄金小幅下跌 0.3%。股市震荡下行。由于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和市场流动性的担忧增加,避险情

17、绪上升,股票等风险资产一度遭到抛售。9 月末,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欧元区 STOXX50 指数均较 1 月初的高点下跌超过 20%,已满足熊市的技术标准。第四季度,随着通胀出现触顶迹象,市场悲观情绪有所缓解,上述两大股指有所反弹,分别上涨 15.4%和 14.3%,全年分别累计下跌 8.8%和 11.7%。日经 225 指数全年累计下跌 9.37%。英国富时 100指数年末收于 7 452 点,与年初基本持平。主要发达经济体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由于高通胀和货币政策加快收紧,主要发达经济体债市面临抛售,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年末,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 3.88%、2.51%、3

18、.8%和 0.45%,较上年末分别上升 2.36个、2.72 个、2.79 个和 0.37 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在大规模减税以刺激经济的“迷你预算案”公布后,英国国债市场大幅波动,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上升,一度突破 4.5%。苏纳克政府上台后扭转了前任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国债收益率有所回落。汇市大幅波动。美元大幅升值,美元指数一度突破 114,12 月回落至 103106。欧元对美元汇率跌破等值后回升至 1.07 左右,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 150,均创 20 年来新低。日本 9 月 22日开展 24 年来首次支持日元汇率的外汇干预,并于 12 月 20 日将 10 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

19、目标浮动区间从 0.25%上调至 0.5%,日元汇率年末升至接近130的水平。英镑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03,创 1971 年来最低水平,年末回升至 1.21,但较年初仍下跌约 10%。不少亚洲新兴市场消耗外汇储备开展外汇干预并被迫加息。国际经济金融展望通胀回落速度不及预期。第四季度,由于能源价格下行和供应链改善,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总体有所回落,但主要发达经济体劳动力供给不足仍未解决,工资增速难以快速回落,服务通胀韧性较强。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不敢轻易结束加息,利率可能将在高位停留更久。金融稳定风险上升。硅谷银行倒闭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动并产生了广泛的溢出效应。短期看,经营不善是硅谷银行倒闭的直接

20、原因,但硅谷银行并非孤例,也反映出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随着美联储快速加息,许多银行证券资产出现巨额账面亏损。二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利率上升,非金融企业持续面临资金短缺、借贷成本上升的困境,银行存款持续流出。三是监管不足,美国中小银行面临较为宽松的监管环境,一旦出险,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将在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艰难权衡。若继续加息,可能弱化增长动能。若暂缓加息,有可能导致高通胀持续时间延长,对全球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产生深刻影响。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影响全球经济秩序。俄乌冲突前景不明,冲突升级风险仍存,西方继续对俄实施大规模制裁,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仍可能遭受冲击。美欧在实施制裁过程中泛化

21、国家安全概念,在全球推行价值观贸易和小圈子合作,破坏原有国际分工模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朝着区域化、本土化的方向加速重塑。3中国宏观经济中国宏观经济2022 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冠疫情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党中央、国务院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靠前实施既定政策举措,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增长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1.0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3.0%,各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 4.8%、0.4%、3.9%和 2.9%。分产业看,

22、第一产业增加值 8.83 万亿元,同比增长 4.1%;第二产业增加值 48.32 万亿元,同比增长 3.8%;第三产业增加值 63.87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从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看,第一产业为 7.3%,比上年提高 0.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为 39.9%,比上年提高 0.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为 52.8%,比上年下降 0.7 个百分点。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约为10.5%、47.7%和 41.8%,第二产业贡献率比上年提高 8.8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比上年降低12.9 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加快,企业利润下滑2022 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40.16

23、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 8.40 万亿元,比上年下降 4.0%。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 15 574 亿元,比上年增长 48.6%;制造业利润64 150 亿元,同比下降 1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 4 315 亿元,同比增长41.8%。2022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 6.09%,比上年降低 0.64 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在 41

24、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1 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9 个行业下降,1个行业由盈转亏。4投资成为增长主要动力,外需贡献略有下降2022 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0.1%,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5 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7.96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4.9%。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 万亿元,增长5.1%。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 1.43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0.2%;第二产业投资 18.40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3%;第三产业投资 37.38 万亿元,同比增长 3.0%。房地产开发投资 13.29 万亿元,同比下降 10.0%

25、。最 终 消 费 支 出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为32.8%,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0 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97 万亿元,比上年下降 0.2%。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38.04 万亿元,同比下降 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5.93 万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 39.58 万亿元,同比增长 0.5%;餐饮收入额4.39 万亿元,同比下降 6.3%。全年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 13.79 万亿元,同比增长 4.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11.96 万亿元,同比增长 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 27.2%,比上年提高 2

26、.7 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1%,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0.5 个百分点。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42.07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7.7%。其中,出口 23.97 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进口 18.10 万亿元,同比增长 4.3%。进出口相抵,全年贸易顺差 5.86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1.53 万亿元。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 13.83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9.4%。其中,出口7.89 万亿元,增长 20.0%;进口 5.95 万亿元,增长 18.7%。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价格涨幅回落2022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2.

27、0%,涨幅比上年扩大 1.1 个百分点,各季度同比分别上涨 1.1%、2.3%、2.6%和 1.8%。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2.8%,而上年为下降1.4%;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1.8%,涨幅比上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 2.7%,涨幅比上年提高 1.8 个百分点;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年回落 0.1 个百分点。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 CPI 同比上涨 0.9%,涨幅比上年提高 0.1 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4.1%,涨幅比上年回落4.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同比分别上涨8.7%、6.8%和2.5%,第四季度同比下

28、降 1.1%。分类别看,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 1.5%,涨幅比上年扩大 1.1 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9%,涨幅比上年回落5.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同比上涨 6.1%,涨幅比上年回落 4.9 个百分点,各季度同比分别上涨 11.3%、9.5%、4.4%和持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乡民民收入差距缩小2022 年,城镇新增就业 1 206 万人,比上年少增 63 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 883 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 2.9%,增速比上年回落 5.2 个百分点。其中

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9 283 元,实际5中国宏观经济增长 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 133 元,实际增长 4.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 2.45,比上年缩小 0.05。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支出增速提高2022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37 万亿元,同比增长0.6%,增速比上年放缓10.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49 万亿元,同比增长 3.8%,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4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 10.88 万亿元,同比下降 2.1%,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53.4%。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 16.67 万亿元,同比下降3.5

30、%,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81.8%;非税收入 3.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4%,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18.2%。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 4.2 万亿元。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6.06 万亿元,同比增长 6.1%,增速比上年提高 5.8 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 3.56 万亿元,同比增长 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2.50 万亿元,增长 6.4%。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财力支撑,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宏观经济展望经济将运行在合理区间。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外部

31、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需求不足的矛盾仍较突出,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不稳,稳就业任务艰巨。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较多,一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暴露。但同时要看到,各地区、各部门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

32、险。这些因素将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物价形势总体稳定。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和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生产供给恢复,总需求回暖,市场供需趋于基本平衡,叠加稳健货币政策推动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为物价平稳奠定了基础。总体来看,受猪肉价格回落、服务价格回升等因素综合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将温和上涨,全年呈“U”形走势,年中或阶段性偏低,下半年将逐步向合理水平回归。受国内能源价格高位走弱、输入性通胀压力减轻和上年高基数影响,生产者价格指数预期前低后高,全年均值维持低位。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保持稳就业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政府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并加大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突出稳

33、存量、扩增量、保重点,有力有效实施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更大程度调动企业用人积极性,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进一步稳定政策性岗位规模,多渠道拓宽就业空间。对失业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分类予以帮扶。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强化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等支持,推动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总体来看,全年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6中国金融运行2022 年,中国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34、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广义货币供应量 M2合理增长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 266.4万亿元,同比增长 11.8%。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 67.2 万亿元,同比增长 3.7%。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 10.4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3%。全年现金净投放 1.39 万亿元,同比多投放 7 33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344.22 万亿元,同比增长 9.6%。全年增量累计为 32.01 万亿元,比上年多增 6 694 亿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民币贷款保持合理增长。二是政府债券同比多增,企业债券同比少增。三是表外融资同

35、比少减。四是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同比多减,贷款核销基本持平。金融机构贷款较快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 2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比年初增加20.6万亿元,同比多增 4 969 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 214.0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1%,比年初增加 21.3 万亿元,同比多增 1.4 万亿元。全年四个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分别为 8.3 万亿元、5.3 万亿元、4.4 万亿元和 3.2 万亿元,季度增量占比分别为 39.1%、25.1%、20.7%和15.1%,比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2 年末,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

36、款比年初增加11.1万亿元,在全部企(事)业贷款中占比为 64.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36.7%,比全部贷款增速高 25.6 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3.8%,比全部贷款增速高 12.7 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 5 652 万户,同比增长 26.8%。7中国金融运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26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比年初增加25.9万亿元,同比多增 5.6 万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58.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3%,比年初增加 26.3万亿元,同比多增 6.6 万亿元。外币存款余额为 8 539 亿美元,比年

37、初减少 1 430 亿美元,同比多减 2 507 亿美元。货币市场利率继续下行12 月,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 1.26%,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 1.41%,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 76 个和 68 个基点。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间利率债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11%,低于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30个基点。年末隔夜和 7 天期 Shibor 分别为 1.96%和 2.22%,同比分别下降 17 个和 5 个基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再创有统计以来新低年末,1 年期和 5 年期以上 LPR 分别为 3.65%和 4.30%,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 0.15 个和 0.35 个百分点。12 月,

38、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14%,同比下降 0.62 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57%,同比下降 0.62 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3.97%,同比下降 0.60 个百分点。国债收益率大体持稳,债券发行利率总体平稳年末,1 年期、3 年期、5 年期、7 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 2.10%、2.40%、2.64%、2.82%、2.84%,较上年末分别下行 15 个、5 个基点和上行 4 个、4 个、6 个基点。期限利差走扩,1 年期和 10 年期国债利差为 74 个基点,较上年末扩大 21 个基点。12 月,财政部 10 年期国债的发行利率为 2.83%,较上年

39、同期上升 1 个基点;国开行发行的 10 年期金融债收益率为 3.00%,较上年同期下降 2 个基点;主体评级 AAA 级的企业发行的一年期短期融资券平均利率为 3.85%,较上年同期上升 81 个基点。主要债券指数同比上涨,股票指数回落年末,中债国债总指数为 213.72,同比上涨3.44%;中债新综合全价指数为 122.12,同比上涨0.51%;银行间债券总指数报收于 221.52,同比上涨 3.4%。上证综合指数收于 3 089 点,比上年末下降 551 点,降幅为 15.1%;深证成分指数收于 11 016 点,比上年末下降 3841 点,降幅为 25.9%;创业板指数收于2 347点

40、,比上年末下降976点,降幅为 29.4%。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全年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有所贬值。年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 98.67,较上年末贬值 3.7%;参考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报 96.08,较上年末贬值 4.3%。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2021 年末至 2022 年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贬值2.9%和 7.9%;2005 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 2022 年 12 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8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44.2%和45.6%。2022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

41、间价为 6.9646 元,较上年末贬值 8.5%,2005 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累计升值 18.8%。2022 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化波动率为 6.4%。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格局全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 4 019 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 2.2%,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其中,货物贸易顺差较上年增长 19%,体现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较强优势和韧性;服务贸易逆差收窄 9%,主要是计算机信息服务、知识产权、商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贸易收入增长较快,居民跨境出行有序恢复带动旅行支出有所增加但仍明显低于疫情前水平。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 2 110 亿美元,与经常账户顺差形成自主平衡

42、格局。其中,直接投资延续顺差格局,主要是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保持一定规模,体现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健、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对国际长期资本的吸引力。经常账户顺差、外商来华投资等涉外资金来源的总体规模保持较高水平,主要转换为境内企业、银行等市场主体的境外资产,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证券投资等,因交易形成的储备资产小幅增加。在国际收支总体平衡的格局下,全年外汇储备余额稳定在 3.1 万亿美元左右。年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继续处于较高水平,对外净资产为 2.53 万亿美元,较 2021 年末增长近 16%。9货币政策货币政策2022 年,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43、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主动作为、靠前发力,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功能,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根据宏观形势变化靠前发力,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投放流动性。4 月、12 月两次降准各 0.25 个百分点,合计释放长期流动性超1 万亿元。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 1.13 万亿元,为全社会提供的新增可用资金规模相当于全面降准约 0.5 个百分点的力度。灵活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行,

44、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提供了适宜的流动性环境。连续召开由主要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全系统、政策性银行一把手参加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和开发性银行发挥支柱作用,在审慎经营前提下,按市场化原则增加贷款投放。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 7 399 亿元,用好用足 8 000 亿元新增信贷额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导向作用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及时接续转换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将普惠小微贷款

45、支持工具的激励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 2%,持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对普惠小微贷款、收费公路贷款阶段性减息。设立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支持金融机构向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发放保交楼贷款。10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成果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推动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全年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均下行 20 个基点,引导1 年期和 5 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行15 个、35 个基点。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

46、制,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存款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放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注重预期引导,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总的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有力支持经济回稳向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为党的二十大

47、胜利召开创造了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货币政策展望2023 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搞好跨周期调节,既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

48、匹配,助力实现促消费、扩投资、带就业的综合效应。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推动消费有力复苏,增强经济增长潜能。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撬动有效投资。三是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密切关注通胀走势变化,支持能源和粮食等保供稳价,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四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

49、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优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五是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风险防范,稳步推动重点企业集团、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化解,保持金融体系总体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11宏观审慎政策宏观审慎政策2022 年,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继续推动重点领域宏观审慎政策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统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明确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评估办法;不断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体系,依法开展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工作。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2022 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变化,把握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

50、管理的执行力度和节奏,完善过渡期安排,支持符合集中度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更好满足合理住房信贷需求。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支持力度。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2022 年 7 月 8 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就 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评估办法明确了中国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评估方法、评估范围、评估流程和工作分工,将资产规模排名前 10 位的保险集团公司、人身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纳入参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