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加 考 内 容,文言文阅读,第1页,【,考点解析,】,“要求对一段课外文言材料全部或部分断句,并回答相关问题。”,高考选取断句材料普通为,议论类短文,,断句6处,每处1分。简单题2题,每小题2分,考查平时积累,难度较大。,第2页,年江苏,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 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 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 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 或 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轻重之权:量度轻重标准,实际就是指货币价值标准。轻重,即以轻易重,,管子,有,轻重,七篇,论管仲在齐国造货币、通有没有方法和理论,所以轻重就是指货币;权,量物重秤锤、砝码。引伸为标准。,徼:同邀,求、取、截取。,齐桓公采取管仲计策,统一货币,从山海事业中求取财富,以朝会诸侯,利用区区齐国成就了霸主威名。魏国任用李克,充分利用地力,发展农业生产,成了强国。从此以后,在战国时期天下相互争夺,以诡诈武力为贵,轻视仁义道德,以富有之道为先,以推让等礼仪为后。所以百姓中间富有积财产上亿计,而贫穷糟糠之食尚不能满足;诸侯国强大或至并吞诸小国而使诸侯称臣,弱小者有至于断绝祭奠而亡国。延续到秦,终于使海内统一。,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其它两种。(,2,分)用原文中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经济办法,不超出,15,个字。(,2,分),表、世家 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尽地力,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第3页,第4页,(,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文言断句,】,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横 素 波 而 傍 流 干 青 云 而 直 上 语 时 事 则 指 而 可 想 论 怀 抱 则 旷 而 且 真 自 非 大 贤 笃 志 与 道 污 隆 孰 能 如 此 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一样时。,(,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自 非:,倘若不是,。,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2.,萧统主持编纂诗文总集是什么,?(2,分,),3.,用原文中词句概括作者敬慕陶渊明原因,不超出,10,个字。,(2,分,),第5页,3.,用原文中词句概括作者敬慕陶渊明原因,不超出,10,个字。,(2,分,),【,规范答案,】,文章不群,大贤笃志。(前一点也可答,“,辞采精拔,”,,后一点也可答,“,与道污隆,”,),第6页,(,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 班 固 不 讥 文 帝 之 远 贤 痛 贾 生 之 不 用 但 谓 其 天 年 早 终 且 谊 以 失 志 忧 伤 而 横 夭 岂 曰 天 年 乎 则 固 之 善 志 逮 与,春秋,褒 贬 万 一 矣,。,(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2,说说文中班固与欧阳修对贾谊之死不一样论断。,(2,分,),3,何谓“春秋笔法”,?(2,分,),第7页,附,【,译文,】,所以贾谊经过长沙时作了一篇赋来祭吊投身于汨罗江中屈原,而太史企业马迁作传记时将贾谊传记放在屈原传记后面,明确表示他像屈原一样忠诚却遭到了放逐。不过班固没有讥讽汉文帝疏远贤臣做法,没有痛惜贾谊不被重用境况,只说他自然寿数到了而早逝。况且贾谊无法实现大志以致忧伤而突然夭折,怎么能说自然寿数到了呢?那么班固善于统计史实笔法,大约和孔子修写,春秋,用笔波折而意含褒贬笔法相比,差异有一万倍了。,第8页,【,规范答案,】,班固,认为是,“,天年早终,”,,即即使死得早,但属自然死亡。,欧阳修,认为是,“,失志忧伤而横夭,”,,即无法实现大志,抑郁忧伤而早逝。,第9页,“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一个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是,孔子,首创一个文章写法。,即在文章记叙中表现出作者思想倾向,而不是经过议论性文辞表示出来。,它作为我国历史叙述一个传统,起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春秋,。孔子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看法,但却经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词汇选取和材料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示了作者主观看法。这种做法被中国古代传统所褒扬。,关于“春秋笔法”含义,在所提供阅读文段中也相关键词提醒,如文末最终一句“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暗示,春秋,中笔法以褒贬自现,而班固所撰史书不及其万分之一。,第10页,2.,萧统主持编纂诗文总集是什么,?(2,分,),萧统,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于天监元年十一月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死后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主持编纂,文选,又称,昭明文选,。,【,规范答案,】,文选,(或,昭明文选,),第11页,【,规范答案,】,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以后称,用笔波折而意含褒贬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第12页,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联络。,),第三步,:,总结“规律”,巧妙断句。,断句步骤:,第13页,“,两找四明一依据”断句法,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当代汉语一样,在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普通也经常做句子主语和宾语。所以碰到,名词或代词做主语时,普通能够在它前面断开;看到名词或代词做宾语时,普通能够在它后面断开,。,需要注意是,,在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第14页,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认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鸿门宴,),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shu),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认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第15页,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部分断句。(,5,分,),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第16页,行为良善而能去除自我炫耀心念,到那里会不受喜爱呢!”,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第17页,规律二:,(1),句首语气词:,如“,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惯用于句首相对独立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句末语气词:,如,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有些惯用在句首,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不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能够断句;,(4),常在句首,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能够帮助断句。,第18页,一:明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 常惯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普通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第19页,二:明修辞,定句读,顶真、,排比、对偶、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第20页,(,1,)顶真,比如:“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认为宝也,/,故敢献之。”,(,2,)排偶,比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3,)重复,第21页,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汝 心 之 固,/,固 不 可 彻,/,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虽 我 之 死,/,有 子 存 焉,/,子 又 生 孙,/,孙 又 生 子,/,子 又 有 子,/,子 又 有 孙,/,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第22页,三、,明语法,定句读,结组成份是句子基本构架,是了解句子基础,分清句子主、谓、宾、定、状、补是文言文断句最主要依据,留心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23页,四,.,明文史,定句读,文言文中文史知识,包含人物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断句也会有所帮助。,【,例,】,汉 六 年 正 月 封 功 臣 良 未 尝 有 战 斗 功 高 帝 曰 运 筹 策 帷 帐 中 决 胜 千 里 外 子 房 功 也 自 择 齐 三 万 户 良 曰 始 臣 起 下 邳 与 上 会 留 此 天 以 臣 授 陛 下 陛 下 用 臣 计 幸 而 时 中 臣 愿 封 留 足 矣 不 敢 当 三 万 户 乃 封 张 良 为 留 侯 与 萧 何 等 俱 封。,(,史记,留侯世家,),第24页,【,断句标志,】,时间,:汉六年正月。,历史人物,:良,=,子房,=,张良,高帝,萧何。,官职,:三万户、侯。,历史地名,:下邳、留。这段文言文中,包括古代文化常识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如能借助这些常识来了解,断句便轻易许多。,答案:,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第25页,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败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取我计策,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第26页,一、依总分,定句读,与当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形式,我们自然能够据此进行断句。,第27页,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第28页,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一.明,对话、引文定句读,。,二.明修辞,定句读。,小结:“两找四明一依据”,实际操作中要综合利用,三.,明语法,定句读,四.明文史,定句读。,依总分,定句读,第29页,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络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觉。,惯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普通中间关键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依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书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重复练。,第30页,(,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骃、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 专 门 之 攻 习 犹 未 达 古 人 之 精 微 况 泛 览 所 及 爱 憎 由 己 耶 夫 不 传 者 有 部 目 空 存 之 慨 其 传 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节选自,文史通义,),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第31页,附,【,译文,】,欧阳修曾叹息,七略,四部,(,七略,四部都是图书分类目录,),,很多书只有书名,而书已经失传。他由此感叹人们不幸,难过于文章不可依赖,然而读,史记,汉书,这么历史著作,哪怕是像徐广、裴骃、服虔、应劭这么有名学者所加注释,无法领会司马迁、班固原意情况也有十之四五。像这么专修精深学者,也未能全了解古人精妙,何况只是泛泛读一下而已呢?爱恨都是自己体会。对于那些无法传世书,令人感叹仅存书目存世;对于那些流传至今著作,又有揣测含义失真烦恼,所以说这是有爱有恨,爱憎不一缘故。,第32页,【,文学文化常识,】,2,“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通常指哪四类,?(2,分,),“,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四部”源于“四库”,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规范答案,】,经、史、子、集。,第33页,【,文学文化常识,】,3,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哪位学者,?(2,分,),章学诚(章实斋)。,第34页,一、高考题组,(,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馀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观足下所为文百馀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第35页,附,【,译文,】,观阅您所写一百多篇文章,全都是先想好文章主旨大意然后再斟酌词句,主旨又都是仰慕古人崇尚仁义文章,假如您一直用这么方法去写文章,在文章中利用您才华学问,那么以前作家学者也不是不能超越。古时候人怀才不遇,就把志向寄寓在文章中,希望自己文章在后世得到认可。自两汉以来,大富大贵人有很多,但现在看来,有谁能像司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那么名传千古呢?这些人莫非也仅仅追求在当初声名吗?,第36页,2.,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要素。,答:,_,_,意气、辞句、学问。,第37页,【,解析,】,先了解文段大致意思,再筛选提取,“,好文章所必须具备要素,”,。,“,三个词,”,说明是三个不一样方面、相互不能替换关键点。原文中第一句,“,观足下所为文百馀篇,”,总起全段;,“,慕古而尚仁义者,”,一句是对前一句,“,先意气而后辞句,”,深入解释;,“,则古作者不为难到,”,是最终结果,中间,“,为之不已,”,是说要坚持不懈,而,“,资以学问,”,中,“,资,”,有,“,借助,”,意思,很显著是对,“,意气,”“,辞句,”,补充。,答案:,意气、辞句、学问。,第38页,3.,文中所举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作者,?,答:,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情况。文中列举了五位汉代作家:司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考生依据在平时学习中积累文学常识可知,说苑,新序,作者是刘向。,答案:,刘向,第39页,(,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6,处)。,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 非 颇 谬 于 圣 人 论 大 道 则 先 黄 老 而 后 六 经 序 游 侠,则 退 处 士 而 进 奸 雄 述 货 殖 则 崇 势 利 而 羞 贫 贱 此 其 弊 也 予 按 此 正 是 迁 之 微 意。,(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第40页,附,【,译文,】,班固评论司马迁写,史记,:,“,它是非标准大大背离了圣人是非标准。叙述主要学说,先讲黄帝、老子,后讲六经;叙述,游侠列传,,贬低隐士,突出奸雄;撰写,货殖列传,,推崇势利,藐视贫贱。这就是,史记,弊端(见事不明地方)啊。,”,据我考证,这正是司马迁精妙专心。,第41页,2,“黄老”和“六经”分别指先秦时期哪两个学派,?,答:,_,参考答案:,道家学派 儒家学派,第42页,3.,写出这段文字提到,史记,中两个篇名。,参考答案:,游侠列传,货殖列传,第43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