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专题二十 开放性试题,中考化学,(福建专用),第1页,1.,(湖北武汉,7,3分)氧化物、酸、碱、盐都属于化合物。甲、乙、丙、丁、M是初中化学,常见化合物,其中甲、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一样类别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化合物。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表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转化关系)。以下推论,错误,是,(),A.若甲是碳酸钙,则能够用水判别乙和丙,B.若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甲能够是氧化铜,C.若丙是碳酸钠,则甲与丁溶液混合能够得到黄色溶液,D.若丁是氢氧化钠,则甲能够经过中和反应转化为M,好题精练,第2页,答案,D若甲是碳酸钙,属于盐,M也属于盐,由碳酸钙生成盐可知M可能为氯化钙,故丁可能,为盐酸,盐酸属于酸,则乙和丙分别为氧化物和碱中一个,由乙能够转化为丙,乙、丙均能转,化为M可知,乙是氧化钙,丙为氢氧化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能够用水判别,故A正确;若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乙为氢氧化钙,假设甲为氧化铜,依据氧化铜能与酸反应性质,可推知丁,可能为盐酸或硫酸,则丙只能是盐,因为乙能够转化为丙,丙能与酸反应,所以丙可能为碳酸钙,氧化铜能与酸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钙与酸反应、碳酸钙与酸反应也能生成水,假设成立,故B正,确;若丙为碳酸钠,假设甲与丁溶液混合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则甲可能是氧化铁,丁溶液为稀盐,酸或稀硫酸,乙只能为碱,如氢氧化钠,氧化铁、氢氧化钠、碳酸钠与酸反应都能生成水,M为,水,M与甲(氧化铁)属于同类别化合物,假设成立,故C正确;若丁是氢氧化钠,假设甲能够经过中,和反应转化为M,则甲只能是酸,M为盐或水,与甲不属于同类别化合物,假设不成立,故D错误。,解题关键,掌握氧化物、酸、碱、盐中常见化合物化学性质和各物质间转化关系并能,灵活利用是解答本题关键。,第3页,2.,(重庆B,14,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惯用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是,(),A.人血液呈碱性,则人体液都呈碱性,B.NaCl溶液能够导电,则全部液体都能导电,C.KNO,3,溶液无色透明,无色透明液体都是溶液,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能使石蕊变红溶液都是酸性溶液,答案,D人体液有呈酸性,A项错误;只有存在自由移动阴、阳离子溶液才含有导,电性,如酒精溶于水形成溶液就不能导电,B项错误;无色透明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无,色透明液体,但不是溶液,C项错误;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能使石蕊变红溶液都是酸性溶,液,D项正确。,第4页,3.,(江西南昌,10,1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惯用方法,以下总结规律正确是,(),A.含氧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化学反应伴伴随能量改变,C.带电粒子都是离子,D.酸、碱、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答案,B含氧化合物不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故不一定是氧化物,A项错误;化学反应常伴,伴随能量改变,B项正确;质子带正电荷,不属于离子,C项错误;盐酸、硫酸、硝酸中没有金属元,素,一水合氨、氯化铵中也没有金属元素,D项错误。,第5页,4.,(新疆乌鲁木齐,10,2分)右图中A、B、甲、乙、丙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纯净物,其中甲、乙、丙物质类别相同,甲、丙和足量A,溶液反应能生成相同生成物。A、B均含两种元素,其混合物有挥发,性,挥发出气体能使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丙中含氧45.3%,被,广泛应用于玻璃、纺织生产等。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对应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以下推断,错误,是,(),A.甲、乙、丙均属于盐类,B.丙和A溶液发生是复分解反应,C.甲,乙转化经过一步反应也可实现,D.甲和丙都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第6页,答案,D丙可用于玻璃、纺织生产等,且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45.3%,说明丙是碳酸,钠;A、B均含有两种元素,且二者混合物含有挥发性,而且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A、B,两种物质一个是氯化氢,一个是水,二者混合物是盐酸;甲、丙与足量A溶液反应生成相同,生成物,说明甲是碳酸氢钠,同时也能推出A为氯化氢,B是水;甲、乙、丙三种物质属于同类,物质,而且丙能反应生成乙,说明乙是难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钙等。依据以上推断,能够断定,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盐类,A正确;盐酸与碳酸钠发生反应是复分解反应,B正确;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能生成碳酸钙沉淀,C正确;碳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但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D错误。,第7页,5.,(湖南衡阳,30,3分)现有生活中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和醋醋溶液。,请用三种不一样方法判别(不要求写出详细操作过程和试验现象)。,(1),。,(2),。,(3),。,答案,(3分)(1)通入二氧化碳,(2)滴入石蕊试液,(3)加入碳酸钠溶液(合理都能够),解析,氢氧化钙属于碱,醋酸属于酸,要判别这两种物质,就要加入某种物质产生两种不一样现,象。(1)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醋酸不反应,故能够经过通,入二氧化碳来进行判别;(2)滴入石蕊试液,氢氧化钙溶液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醋酸溶液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能够经过滴入石蕊试液来进行判别;(3)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醋酸反应产生气泡,二者现象不一样,故能够经过加入碳酸钠,溶液来进行判别。,第8页,6.,(广东,19,4分)(1)做试验时要严格恪守试验室规则。请写出下列图这些同学做化学试验时,违规行为(写三点):,。,(2)化学知识能够识别和揭露伪科学。现有摘录广告语:“本矿泉水绝不含化学物质;pH=,7.3,呈弱碱性,能平衡人体内酸碱度,让人体处于弱碱性环境。”该广告科学性错误是(写一,点):,。,第9页,答案,(4分)(1)在试验室吃食物;加热物质时没有专心观察加热仪器;手持试管加热;在试验室,追逐嬉戏;用湿手插接电源;衣服放在试验桌上(写其中三点,3分),(2)水由化学元素组成,也是化学物质(或即使吃进弱碱性物质也会被胃酸中和)(1分),解析,(1)试验室规则包含:不在试验室吃东西,不在试验室打闹,不能湿手插接电源等。(2)矿,泉水中含有水、呈碱性物质等,它们均属于化学物质,故“本矿泉水绝不含化学物质”说,法是错误。,第10页,7.,(山西,26,3分)酷热夏天,在家中能够自制汽水来解暑消热。,【准备材料】1.5 g小苏打、1.5 g柠檬酸、蔗糖、果汁、凉开水、500 mL饮料瓶,【配制流程】,(1)以下是制汽水操作或现象相关问题,请选择或进行解答,。,.步骤中为何要用凉开水制汽水?,.步骤旋紧瓶盖后,为何汽水中气泡会由多变少直至不再冒出?,(2)制汽水时,小苏打中HC,与柠檬酸溶液中H,+,反应生成气体是,。为,证实柠檬酸溶液中有H,+,能够选择以下物质中,进行验证(填字母,符合题意选项,都选)。,a.镁带b.铜片c.食盐d.鸡蛋壳e.石蕊溶液,第11页,答案,(1)答案一:凉开水温度较低,CO,2,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答案二:旋紧瓶盖后,瓶内压强增大,所以增大了CO,2,溶解度,(2)CO,2,(二氧化碳)ade,解析,(1)气体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随压强增大而增大。,(2)H,+,与HC,反应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在提供五种物质中,a、d、e都能与酸反应,表现,出显著现象,所以能够证实氢离子存在。,第12页,8.,(辽宁沈阳,17,7分)从硅氧化物能够制取硅单质,主要化学反应以下:,粗硅制取SiO,2,+2C,Si+2CO,石英砂焦炭 粗硅,由粗硅制纯硅(惯用方法):,Si(粗)+2Cl,2,SiCl,4,四氯化硅,SiCl,4,+2H,2,Si(纯)+4HCl,(1)依据上述信息,请补全制取纯硅简易流程图:,(2)依据已经有知识和上述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完成置换反应通式:,单质()+化合物(),单质()+,第13页,单质(),单质(),对应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各一例),A,金属,非金属,Fe+2HCl FeCl,2,+H,2,B,金属,金属,单质()为Cu,C,D,金属,H,2,+CuO Cu+H,2,O,填写下表:,第14页,答案,(1)四氯化硅(或SiCl,4,),(2)化合物()(或化合物),单质(),单质(),对应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各一例),A,B,Cu+2AgNO3 2Ag+Cu(NO3)2,(其它合理答案均可),C,非金属,非金属,SiO2+2C Si+2CO,(其它合理答案均可),D,非金属,第15页,解析,(1)依据由粗硅制纯硅惯用方法:Si(粗)+2Cl,2,SiCl,4,SiCl,4,+2H,2,Si(纯)+4HCl可,知,应填四氯化硅(或SiCl,4,)。,(2)置换反应是一个单质和一个化合物生成另一个单质和另一个化合物反应。B中,由,一个金属制取另一个金属,可利用较活泼金属把相对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中,依据其它三组情况可知,应是非金属置换非金属,比如题目中粗硅制取:SiO,2,+2C,Si+2CO;D中,从举例子可看出,单质()是H,2,属于非金属。,第16页,教师专用题组,1.,(天津,15,2分)以下说法正确是,(),A.等质量CO和CO,2,CO和CO,2,中氧元素质量比为1114,B.等质量Al和Mg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H,2,质量相等,C.等质量NaHCO,3,和Mg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质量相等,D.等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为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显中性,第17页,答案,ACA项,设CO和CO,2,质量均为,n,则CO和CO,2,中氧元素质量比为(,n,)(,n,)=,=1114,A正确。B项,设铝和镁质量,均为,m,则铝、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质量分别为,、,B错误。C项,NaHCO,3,、,MgCO,3,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二者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关系式为NaHCO,3,CO,2,、,MgCO,3,CO,2,故等质量碳酸氢钠、碳酸镁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C正确。D项,NaOH、HCl质量相等,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下,溶液呈酸性,D错误。,第18页,2.,(江苏镇江,18,2分)烧杯中盛有BaCl,2,和HCl混合溶液100.0 g,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Na,2,CO,3,溶液,烧杯中溶液质量与滴加溶液质量关系以下列图所表示。以下说法正,确是,(),A.,ab,段产生白色沉淀,B.,bc,段溶液质量增加86.3 g,C.,c,点对应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7.5%,D.向,d,点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第19页,答案,BD氯化钡与HCl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当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ab,段应产生气泡,A错误。,bc,段表示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反应碳酸钠溶液质量为212.0 g-106.0 g=106.0 g,设生成碳酸钡质,量为,x,。,Na,2,CO,3,+BaCl,2,BaCO,3,+2NaCl,106197,106.0 g,10.0%,x,=,x,=19.7 g,bc,段溶液增加质量为106.0 g-19.7 g=86.3 g,B正确。,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等于加,入碳酸钠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即212.0 g,10%,=9.2 g,生成氯化钠质量为,=23.4 g。,第20页,设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44,106.0 g,10.0%,y,=,y,=4.4 g,c,点溶液质量为100.0 g+212.0 g-4.4 g-19.7 g=287.9 g,c,点对应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8.1%,C错误。,d,点表示碳酸钠溶液过量,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正确。,第21页,3.,(辽宁沈阳,19,8分)观察是学习化学主要方法。我们能够利用自己感官,也能够借助,仪器经过试验,观察物质及其改变条件、现象和结果。,观察与思索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观察与思索二:在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过程中O,2,体积分数测定,试验1: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某同学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体积,分数。(以下列图所表示),第22页,观察试验结果图,初始时O,2,体积分数是,%,蜡烛熄灭时O,2,体积分数是,%。,试验2:相同试验条件下,某同学另取一瓶混有空气O,2,进行测定(初始时O,2,体积分数是30%)。,结合已经有信息,合理猜测:蜡烛熄灭时O,2,体积分数(与试验1相比较)。,请写出两种不一样情况并分别说明理由。,【温馨提醒:试验操作合理,蜡烛相同且量足够,忽略仪器误差】,猜测1及理由:,;,猜测2及理由:,。,第23页,答案,观察与思索一:,(1)颜色、状态(其它合理答案均可),(2)明亮火焰,烛芯周围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其它合理答案均可),(3)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其它合理答案均可),观察与思索二:,20.716(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猜测1及理由:等于16%,由图可知,当氧气体积分数为16%时蜡烛可能就会熄灭(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猜测2及理由:小于16%,初始时氧气体积分数变大,造成燃烧猛烈,放热多,温度不易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值可能大于14%(其它合理答案均可),解析,观察与思索一:,(1)做试验时要学会观察与统计,试验前应观察物质颜色、状态等;(2)试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试验现象,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火焰,烛芯周围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3)试验后要观察生成,物颜色、状态等,蜡烛燃烧熄灭后有一股“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观察与思索二:,由题图可知初始时氧气体积分数为20.7%。,第24页,4.,(江苏镇江,30,14分)当前,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铁广泛应用,1.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2.,铁与铬(Cr)、镍(Ni)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为原料可制作,耐酸防护服材料。以上叙述中不包括,(选填序号)。,A.合金 B.无机非金属材料,C.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3.某品牌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铁元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第25页,(二)铁锈成份探究,1.下列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三个试验,最先观察到铁锈是,(选填序号)。,2.铁生锈主要过程为:Fe,Fe(OH),2,Fe(OH),3,Fe,2,O,3,x,H,2,O,次要过程为:Fe,FeCO,3,写出FeFe(OH),2,反应化学方程式,。,第26页,3.铁锈组分确实定,某铁锈成份为Fe,2,O,3,x,H,2,O和FeCO,3,。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称取此铁锈样品25.4 g,在科研人,员指导下,用下列图装置进行试验。,【查阅资料】Fe,2,O,3,x,H,2,O失去结晶水温度为110,FeCO,3,在282 分解为FeO和CO,2,。,温度高于500 时铁氧化物才能被CO还原。,(1)装配好试验装置后,首先要,。,(2)装置A中反应为:H,2,C,2,O,4,(草酸),CO+CO,2,+H,2,O。经过B、C装置可得到干燥、,纯净CO气体,洗气瓶B中应盛放,(选填序号)。,a.浓硫酸b.澄清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第27页,(3)现控制D装置中温度为300 对铁锈进行热分解,直至D装置中剩下固体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冷却后装置E增重3.6 g,装置F增重2.2 g。,则样品中FeCO,3,质量,m,(FeCO,3,)=,g,x,=,。,(4)若缺乏G装置,测得,m,(FeCO,3,),(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x,值,会,。,(三)炼铁过程探究,1.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份Fe,2,O,3,)炼铁主要原理化学方程式,。,【查阅资料】用CO还原Fe,2,O,3,炼铁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阶段1:3Fe,2,O,3,+CO,2Fe,3,O,4,+CO,2,阶段2:Fe,3,O,4,+CO,3FeO+CO,2,阶段3:FeO+CO,Fe+CO,2,第28页,2.,将上述300 热分解后D装置中剩下固体继续分阶段升温,进行CO还原铁氧化物炼铁,过程探究。加热时测定D中剩下固体质量随温度改变曲线以下列图所表示。图中,M,点对应,a,=,。,第29页,答案,(共14分,除最终一空2分外,其余每空1分),(一)铁广泛应用,1.Fe+CuSO,4,FeSO,4,+Cu(或其它可溶性铜盐与铁反应),2.B,3.Fe+2HCl,FeCl,2,+H,2,(二)铁锈成份探究,1.C,2.2Fe+O,2,+2H,2,O,2Fe(OH),2,3.(1)检验装置气密性,(2)c,(3)5.82,(4)偏大偏大,(三)炼铁过程探究,1.Fe,2,O,3,+3CO,2Fe+3CO,2,2.18.0(或18),第30页,解析,(一)1.“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指铁放在可溶性铜盐水溶液中可置换出铜,化学方程,式能够为Fe+CuSO,4,Cu+FeSO,4,。,2.不锈钢是合金,聚乙烯纤维是合成材料,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制作耐酸防护服材料是,复合材料,没有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3.胃酸主要成份是盐酸,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二)1.铁生锈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在酸和盐溶液环境中能加紧铁生锈速率,A,中铁与水、氧气接触能生锈;B中铁只与水接触,不与氧气接触,不易生锈;C中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同时在盐溶液中,所以C最先生锈。,2.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2Fe+O,2,+2H,2,O,2Fe(OH),2,。,第31页,3.(1)试验装置连接好后,首先要检验装置气密性,预防装置漏气造成误差。,(2)A中出来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要先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再干燥气体,故选c。,(3)控制D装置中温度为300,此时Fe,2,O,3,x,H,2,O失去结晶水,FeCO,3,分解生成FeO和CO,2,装置F,增加质量为碳酸亚铁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设碳酸亚铁质量为,y,。,FeCO,3,FeO+CO,2,11644,y,2.2 g,=,y,=5.8 g,装置 E增加质量为结晶水质量,则,Fe,2,O,3,x,H,2,O,Fe,2,O,3,+,x,H,2,O,160+18,x,18,x,25.4 g-5.8 g 3.6 g,=,解得,x,=2。,第32页,(4)若没有G装置,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F装置被吸收,使代入计算式中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依据二氧化碳质量求出碳酸亚铁质量会偏大;样品总质量一定,Fe,2,O,3,x,H,2,O,质量会偏小,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求出,x,值会偏大。,(三)1.工业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性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2.D装置内剩下固体质量为25.4 g-3.6 g-2.2 g=19.6 g;温度升高到500 时一氧化碳才和铁,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M,点对应固体为氧化亚铁,即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转化成氧化亚,铁和碳酸亚铁分解生成氧化亚铁。氧化铁质量为25.4 g-5.8 g-3.6 g=16.0 g;碳酸亚铁分解,生成氧化亚铁质量为5.8 g-2.2 g=3.6 g;,由阶段1、2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3Fe,2,O,3,2Fe,3,O,4,6FeO,3,160 6,72,16.0 g,m,(FeO),=,m,(FeO)=14.4 g,a,=14.4 g+3.6 g=18.0 g。,第33页,5.,(贵州遵义,17,7分)FeCl,3,溶液能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某小组拟在相同浓度,FeCl,3,溶液催化下,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写出本试验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取相同体积、不一样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于锥形瓶中,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FeCl,3,溶液,如图观察到,就能够粗略判断,得出试验结果。,为深入判断上述试验结论准确性,利用上图,小刚同学进行了以下试验方案设计。,.方案一在不一样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搜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第34页,方案二在不一样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方案二试验测量结果:,表中,x,=,y,=,;,试验结论:经过测量,若,V,1,V,2,(填“”“=”或“”),说明,。,物理量,试验,序号,30%H2O2溶液体积(mL),2%FeCl3溶液体积(mL),加入H2O体积,(mL),反应时间(min),生成O2体积,(mL),1,5,x,20,5,V,1,2,10,3,15,y,V,2,答案,2H,2,O,2,2H,2,O+O,2,.量筒内产生气泡速率快慢(或量筒内液面下降快慢等),.方案二相同时间内搜集气体体积35,试验结论: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其分解速率越慢),第35页,解析,该试验反应方程式是过氧化氢在FeCl,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向相同体积、不一样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中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氯化铁溶液后,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速率快慢或量筒内液面下降快慢来粗略判断过氧化氢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要准确判断反应速率快慢,还可测定单位时间或相同时间内搜集到气体体积多少。,设计试验时,要注意控制单一变量,两次试验中其它条件都相同时,只有过氧化氢浓度不相,等,所以在表格中,作催化剂氯化铁溶液体积均为3 mL,即,x,=3;反应时间均为5分钟,即,y,=,5。相同条件下,若,V,1,V,2,说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其分解速率越慢。,第3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