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基础-中医生命观.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635200 上传时间:2025-11-1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665.50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中医生命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医基础-中医生命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内容提示:,中医生命观的主要思想,要求:,理解中医生命观的现实意义,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生命观,,是指对生命问题的根本看法,是医学家必须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因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就是生命过程,中医学在对人的生命客体的探索中,明确地反对种种对生命问题的迷信说法,认识到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从而在关于生命的最基本问题上作出了唯物主义的回答,中医生命观,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科学家估计,人身上有,1,亿亿个细胞,有,10,亿亿个微生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本身就是细胞和微生物的复合体,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生命之持续有赖于自我生克胜复,生命的基本特征就是恒动不止,既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也不是杂乱无规律的恒动,而是在生长壮老已的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生克胜复的基本形式。,生克,即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具有自我调控机制的系统,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胜复,指生命过程中的相互关联的各方存在着互相更迭为胜的规律,在生理情况下,一方的相对亢进达到一定程度时,(,胜,),,往往会趋于低落,一方的相对不足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可趋于回升,(,复,),生命之持续有赖于自我生克胜复,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恒动过程中的自我生克胜复,在运动中维持着生命体的稳定状态,并使生命体始终处于新陈代谢过程,生命之持续有赖于自我生克胜复,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生命是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过程,生命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可粗略地分为生、长、壮、老、已几大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点,灵枢,天年,就以十岁为单位,描述了健康机体一生的发展变化,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十岁、廿岁,机体生长发育:“血气始盛,肌肉方长”,三、四十岁时人的机能和精力最为旺盛:“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四十岁前后,机能也出现了趋于衰减的先兆,“腠理始疏,荣华颓落”,五十岁及其之后,衰老过程加速:“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九十岁之后,机体己非常虚弱,常处于老态龙钟状态,“故言善误”,进一步发展下去,便可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生命是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生命活动与先、后天的关系,生命活动正常与否,体质是否强健,与出生前和出生后的诸多因素有关,这些概称为先、后天,先天,-,先天禀赋,主要与父母有关:父母的强壮羸弱、胎儿孕育的足月与否,分娩是否顺利等,中医学:“婴儿初生先两肾,未有此身,先有两肾”,肾主藏精,肾精又是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物质基础,故曰“先天之本在肾”,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李中梓,医宗必读,生命活动与先、后天的关系,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生命过程是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维持旺盛的生机、健康的躯体,就必须有良好的先天禀赋和健全的消化功能,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先,),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乎人生者不小,景岳全书,:,生命活动与先、后天的关系,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自身积极而合理的摄调,加强后天之本,脾胃的功能,可以有所弥补先天之本的不足,而脾胃的调补,主要可通过健康、合理的饮食及摄身行为,对于不良体质的改善及慢性虚损性疾病的调治,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生命活动与先、后天的关系,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生命活动中的形神观,最广含义上,形指物质,神指运动,形神关系就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层含义,形可指机体,神可指生命机能,形神问题就是探讨机体与生命机能的关系,第三层含义,形可指肉体,神可指精神,形神观就是对于肉体和精神关系的看法,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形具则神生,形神合一而为人,形质神用,神可御形,形神联系的普遍性和特异性,生命活动中的形神观,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形具则神生,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苟子,天论,:,“,形具则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肯定了精神心理产生于形体物质及机能活动之上,正确地把握了形神间的先后主次关系,体现出唯物的形神一元观,生命活动中的形神观,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形神合一而为人,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人的生命活动是由脏腑气血与精神情感密切联系,综合而成的。形神相得,合而为人。,将精神情感活动看作是生命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生命活动中的形神观,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认为,“,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人方泰然长寿,故强调,“,形与神俱,”,张介宾:,“,人身血气为本,精神为用,合是四者以奉生,而性命周全矣,”,强调,“,形神相即,”,生命活动中的形神观,形神合一而为人,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形质神用,神可御形,金,刘守真:,“,形质神用,”,,形体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理活动是形体的功能表现,类经,:,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强调:,未有形气衰而神能王,(,旺,),者,亦未有神既散而形独存者,生命活动中的形神观,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神灭论,南北朝,范缜在驳斥精神不死、灵魂不灭等谬论时,形象地喻之为刀之刃利,指出,“,神用形质,”,形质神用,神可御形,生命活动中的形神观,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学家重视形神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素问,脉要精微论,王冰注:,“,藏安则神守,神守则身强,”,中医善于运用精神情志疗法,形质神用,神可御形,生命活动中的形神观,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形神联系的普遍性和特异性,精神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等形体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王冰注:,“,喜怒之所生,皆生于气,”,,,“,气和则神安,”,脾胃论,:,“,血亡则七神何依,?,”,道藏精华录,七部语要,:,“,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生命活动中的形神观,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形神之间还存在某些特异性联系:心理过程或情志活动与某些脏腑的关系特别密切,如情志而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与喜、肝与怒、肺与忧、肾与恐、脾与思等都有着特殊的对应关系,这些关系既体现在生理方面,更体现在病理的相互波及、相互影响上,形神联系的普遍性和特异性,生命活动中的形神观,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府不和则留为痈,灵枢,脉度,形神联系的普遍性和特异性,生命活动中的形神观,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总结:,中医生命观的几个层次内容,中医生命观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课件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