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科技,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世界领先,戏曲、书法、绘画,艺术,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创造,中华特色,专题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33,【考点,1,】、古代中国科技成就,考纲:,四大创造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贡献。,2/33,四大创造,外传,创造过程,项目,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侯纸”,隋唐,:,创造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15,世纪传入欧洲,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药武器广泛利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西欧,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3/33,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推进了欧洲火药武器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 一击,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进步也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发展。,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觉时代。,大大推进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总之,四大创造,促进,近代欧洲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造纸术:,火 药:,指南针:,印刷术:,四大创造影响,4/33,材料:鲁迅在,电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1,、鲁迅揭露了当初中国社会什么问题?,2,、古代科技在近代西欧和中国不一样用途说明了什么?,答:,1,、旧中国愚昧落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进社会进步作用。,2,、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妨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妨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增加;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进步。,5/33,通信卫星,地球被数百万太空垃圾包围,秦山核电站,原子弹爆炸,6/33,材料:科学不但刷新了我们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经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即使掌握了更高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历程,两组图片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怎样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根基”?怎样应对这种“潜在危险”?,(,1,)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2,),科技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3,),在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理念下深入提升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等。,7/33,【反思】,16,世纪以后,中国为何没能产生近代科学?“四大创造”在中国和西方不一样效果说明了什么问题?,1,、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封建制度,妨碍了科学发展。,(,2,)详细原因:,经济上,:自给自足,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科学技术进步。,(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物质基础和动力),政治上:,不停强化专制政权对科技束缚越来越严重。,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科技本身:“,重人文,轻自然;,重,经验总结,轻理论概括和抽象”,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发展,2,、说明,: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作用发挥。,8/33,【考点,2,】、充满魅力书画和戏曲艺术,考纲:,汉字、绘画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基本特征。京剧等剧种产生与发展。,9/33,“,图画文字”(六千多年前)符号化 汉字,(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汉字起源及演变过程:,(,1,)汉字起源:,(,2,)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趋势:由繁到简),10/33,书法艺术,特 征,发 展,楷书,草书,行书,书法艺术特征、发展简表,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榜样化字体,实用价值较强,楷书始于东汉。魏晋有钟繇和王羲之;初唐欧阳询、盛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笔画简约,勾连不停;,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审美价值较强。,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盛唐张旭、怀素,具楷书规矩和草书放纵,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雅俗共赏。,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演变,书体完全成熟。,王羲之、唐代颜真卿、宋代苏轼,11/33,甲骨文,因为是刀刻,所以其,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同时字体结构,长短,大小都没有,定势,。,12/33,小篆,小篆,也叫秦篆,是秦统一六国后实施“书同文”政策,在全国推行标准字体。小篆主要特点是:笔画比大篆,简化,,以柔婉、圆转线条构形;形体呈,竖长方形,,整齐、匀称;偏旁写法、部位安排有定。,13/33,隶书,隶书把大小篆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改变了篆书狭长字体,,结构,上呈,横长竖短,,,字形,变得,扁宽,。,14/33,楷书,行书,15/33,草书,唐 张旭,古诗四帖,16/33,时间,特点及地位,代表,远古,起源,战国,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彩陶画,萌芽,成熟(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帛画,绘画理论,推进绘画发展,特点:以形写神,顾恺之,吸收外来格调,展、阎、吴,敦煌壁画,宫廷画、风俗画,画学兴起,张择端,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王冕、徐渭、郑板桥,中国画:,写意画,17/33,中国戏曲发展历程:,原始,歌舞,-,起源,春秋战国,优伶,-,出现专业艺人,宋代,南戏,元,杂剧,-,推向,成熟,明朝,地方戏曲,-,昆曲,发展,清朝,京剧,-,国粹,18/33,中国古代戏曲盛衰规律和从中得到启示,?,(,1,)社会经济发展(基础);,(,2,)详细社会政治环境推进(保障);,(,3,)适应人们文化生活需要(动力)。,(,1,)形式僵化,不及时改革演出形式;,(,2,)脱离广大群众;,兴盛原因:,衰落原因:,1,、戏曲是大众化、生活化文学(世俗化文学),,不能脱离群众需要,。,2,、要,不停进行,艺术形式,创新,,满足广大人民需要,。,历史启示,19/33,考点,3,、辉煌灿烂文学,考纲:,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成就;中国古代不一样时期文学特色。,20/33,辉煌灿烂文学,诗经,内容:聚集,_,到,_,_,诗歌,,分为风、雅、颂,特点:,地位:,_,主要标志;奠定古典文学,_,主义,基础,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特点:,楚言楚地;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地位:,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一首抒情诗,汉,特点:半诗半文综合文体,西汉:恢宏、奇丽、夸大、华美,东汉:抒情、字句平浅、意境清新,代表:,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赵壹,刺世疾邪赋,西周,春秋中期,先秦,赋,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主义,诗歌形成,现实,21/33,辉煌灿烂文学,诗经,楚辞,唐,先秦,诗,汉,赋,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山水诗:,孟浩然、王维,出色代表:,李白和杜甫,中唐:,晚唐:,杜牧、李商隐,高适、岑参,白居易,反应民生疾苦,前期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诗歌反应社会现实,含有强烈责任感。,22/33,辉煌灿烂文学,诗经,楚辞,宋,词,先秦,汉,赋,唐,诗,北宋:,婉约派:,柳永,豪放派:,苏轼,两宋之交:,李清照,南宋:,辛弃疾,陆 游,元,曲,关汉卿,马致远,句子长短参差,又称“长短句”,,便于愈加灵活自如地抒发感情,,并可配乐演唱。,散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23/33,辉煌灿烂文学,诗经,楚辞,宋,先秦,词,汉,赋,唐,诗,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小说发展经过哪些主要阶段?,魏晋南北朝,兴起,唐代,传奇,宋代,话本,明清时期,蓬勃发展,(新阶段,;,奠定基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逐步平民化(通俗化),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24/33,【总结】原理:一定时期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反应,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情况,为文化发展提供,社会环境。,请依据原理,分析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历史背景,1,、唐诗繁荣原因:,经济:经济繁荣,政治:政治清明、国家统一、政策开明、中外交流频繁,文化:科举制促进,25/33,2,、宋词繁荣原因:,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政治:社会矛盾尖锐(词更能抒发感情),3,、明清小说繁荣原因:,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深入扩大,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加深(文人对社会不满),26/33,【典例,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汴京梁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经常营业到三更。,岳麓版教材必修,经济成长历程,(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主要特点。,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文化功效增强。,27/33,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2),材料二表达了中华民族怎样民族性格?,重视气节和德操,强调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28/33,材料三:,(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特点,。,据材料一,、,二分析出现这一特点原因,。,特点:,文人山水画从重视写实变为重视意境;描绘民间风情风俗画盛行。,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重视内心涵养。,29/33,【典例,2,】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1,)材料一反应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应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喜爱。(,2,分),特征,:大一统。(,1,分),30/33,材料二,北宋都城汴京、南宋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词作便经过各种路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主要原因。(,2,分),原因,:城市(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数量增加(或民间娱乐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任答,2,点,共,2,分),31/33,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认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新原因。(,5,分),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收(读者群包含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出儒佛道三教。(,2,分),原因:,君主专制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3,分),32/33,(,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3,分),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步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步世俗化、通俗化)。(,1,分),认识,:文学体裁要愈加适应社会大众需要;一定时期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反应。(,2,分),33/3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