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1.,食物中毒的定义,过去解释一般认为:,凡是由于经口进食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含有致病菌,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以及动植物天然毒素食物而引起,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的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但是它不包括:已知传染病、食物过敏、暴饮暴食所致的急性胃肠炎;也不包括食品污染引起的慢性的、潜在性的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1994,年卫生部颁发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1994,)标准中首次从技术上和法律上明确了食物中毒的的定义:,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把误食列为食物中毒的范围,使概念更完善、确切。,2.,食物中毒的特征,中毒者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共同的中毒食物,未食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潜伏期短,发病急,夏秋季高发,相同疾病,症状类似,病程短,食物中毒的分类(,按病原分,),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原因不明性,4.,造成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的原因,采样不及时、不全面,用药,中毒单位为了推卸责任,破坏中毒现场,报告不及时,5.,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1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于,二九年七月二十日,施行。,江苏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试行),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6.,食物中毒事件处理原则,工作依据:,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调查处理办法(1999年),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8,南通疾控中心,食物中毒处理原则,及时处理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按照卫生部,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总则,1,、对中毒者采取紧急处理,停止食用中毒食品,组织医疗机构救治病人,采取病人的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以备检验。,2,、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封存并控制可疑食品,控制加工的工具容器和场所,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收回已售出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9,南通疾控中心,食物中毒处理原则,3,、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控制和消毒处理,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容器、用具,并进行清洗消毒,彻底清洁、消毒,接触过中毒食品的餐具、容器、用具以及冰箱等。可以用煮沸方法,煮沸时间不少于,5,分钟。,10,南通疾控中心,食物中毒处理原则,4,、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食物中毒事故调查处理办法,11,南通疾控中心,7.,食物中毒事件的分级,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人数达到,30,人及以上时,或造成严重影响时,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理,具体分级如下:,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或食物中毒发生在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食物中毒事件的分级,较大食物中毒事件(,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或食物中毒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食物中毒事件的分级,一般食物中毒事件(,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对影响特别重大的食物中毒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后可确定为特别重大食物中毒事件(,I,级)。省卫生行政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特殊环境和场所的食物中毒事件分级标准进行调整和补充。,8.,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响应原则,特别重大食物中毒事件(,I,级)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级)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响应原则,较大食物中毒事件(,级)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一般食物中毒事件(,级)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参与下级管辖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响应,必要时,也可将直接管辖的食物中毒事件指定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9.,报告时限和程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食物中毒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时限和程序,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并指定机构进行网络直报。,报告时限和程序,发生特别重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二、,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程序和内容,(一)接报,建立首接负责制,由接报人作好详细记录,包括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了解事件属性,填写食物中毒来,电话来访接报记录表,。,内容必须包括:记录具体时间,记录人姓名,报告、举报或投诉的具体时间,报告、举报或投诉人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和联系电话(,2,个以上),可疑肇事单位名称、地址,可疑食物,感染或中毒发生地,发病时间,发病者人数、症状体征、就诊单位等,并作复诉以核对记录,要按工作规定和程序报告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并作具体记录。,告知报告、举报或投诉人员立即保护现场、保留食物和临床样品(用清洁塑料袋采集临床样品并扎紧袋口并标注姓名、性别和时间),组织人员赶赴现场了解继续基本情况,保护现场,持续与疾控中心调查人员保持联系,(二)现场工作内容,由于地理因素,我们到达现场时间肯定比疾控中心调查人员到达现场时间早,在这个时间差里,我们可以为事件的调查处理、查明原因提供帮助,(二)现场工作内容,A.,保护现场:如果我们到达现场时,现场的剩饭、剩菜还没有处理,餐具、炊具、砧板、抹布等都还没有清洗,立即让相关人员将这些东西保持原状,留待疾控中心人员到现场采样;对于厨师、服务员等相关人员,尽量要求他们不要离开,以便接受调查和采样。(粪便样和手样、咽拭子等),(二)现场工作内容,B.,跟踪病人,保留病人样本:病人发生吐泻时,注意保留吐泻物;每人的吐泻物分别用一个容器保留下来,在未用药之前的吐泻物对检测病原体很有意义。同理,在医院如果医生要采集病人的粪便等样品,可以要求多采一份,这样既便于我们及时得到病人样本,又不影响病人治疗。,(二)现场工作内容,C.,索取菜单: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过程中,菜单很重要,如果拿到菜单,复印,2,份,留待疾控中心调查人员到现场后进一步调查使用。,菜谱对于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至关重要,可遗憾的是许多人未引起重视。,(二)现场工作内容,在无法取得供餐单位的菜谱时,必须向聚餐组织者(如导游)、进食者(病人和未发病者)调查形成完整的菜谱再行调查,未拿到菜谱就调查往往会导致调查资料的失真、偏倚而无法通过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揭示可疑菜肴。,(二)现场工作内容,D.,个案调查:个案调查主要由疾控中心调查人员完成,但如果我们有时间,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一部分个案调查任务,这对及时完成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很重要。,(,三)个案调查,应对患者逐一进行认真全面的调查,并填写中心统一印制的,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对个案调查表上的所有项目均作详细记录,调查完毕后应请被调查者在个案调查表上签字认可。,注意:对最早发病和症状较重的病人进行重点调查(这些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就餐情况往往最典型,对分析致病因子最有意义)。,对每项症状和体征进行仔细询问和记录,要注意对诉说的主观症状真实性的分析判断,应避免诱导性的询问,多收集客观的表现。,应特别注意是否出现特殊临床表现,如指甲口唇青紫、阵发性抽搐等。,若中毒餐次不清则需结合临床症状,对,72,小时内进餐食品进行调查。根据病人的主要症状确定重点询问的餐次:,恶心呕吐,发病前数个小时所有吃的食物;,腹痛腹泻,前,20,个小时内的进餐食品;,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前,1,餐。,还要考虑是否存在食物之外的其他可能与发病有关的暴露因素,以确定或排除非食源性疾病。,呕吐次数一定要,填写清楚!,发病时间,填写准确、详细!,所有空格均应填满,,有的打“”,没有的打“,”,电话号码很重要,为,今后进,一步核实病情、,随访需要。,就餐的时间、,场所非常重要,,与判断共餐史、,确定潜伏期密切相关!,诱导性“食物中毒”特点,1 多见于低龄的学生群体以及护送、料理发病者的部分脆弱人群;,2 通常有偶发生活事件(一日常生活事件)被认为与最先观察到的个别病例或出现某些异常情况的人有关,并被人们接受和普遍认同,从而经精神诱发所致;,3 被诱导者通常缺乏正确识别相关因素(诱导因素)的能力,在被诱发或暗示的作用条件下,可以自觉或非自觉地感受到某些诱导综合症的存在;,4 临床表现以非特异性的、主观感觉异常如腹痛、腹部不适、恶心等为主要特征;,5,往往缺少客观的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验指标,不符合各类食物中毒临床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强调调查注意事项,1)注意调查技巧,要建立与病人或家庭的融洽关系,态度热情、耐心、友善、负责,对于不配合的人(尤其是未发病者)要转达急迫的心情,并强调对他们的调查对于事件的定性、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有积极作用,对于拒绝接受调查的发病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则要告知他们不要在向对方索赔不成或不满意时再来寻求公共卫生机构的支持,根据询问对象的情况,确定调查方式,并注意做到随机应变,提问要简短扼要,使被问者能够以他们自己的叙述方式描述自己的发病情况和认为与发病有关的食品和事件,注意千万不要以提问的方式暗示或误导回答。,两位调查人员共同调查,以免遗漏询问内容,调查结束后要请被调查者将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交首席调查员审核,在首席调查员审核无误、没有其他特别问题要询问的情况下才可让被调查者离开,不要忘了道谢,2)注意偏倚问题,要尽可能调查所有进食者,避免人为制造选择偏倚和调查偏倚,在重大食物中毒爆发时,要作好第二次针对性调查的准备,但要注意进食者记忆偏倚的问题,调查必须由公共卫生机构进行,不允许委托供食单位的人员(包括医务人员)等调查,对可疑的自述发病者也要进行证据学审查,以确保资料的可靠性,避免出现由此导致的调查偏倚,同时也避免证据有效性等方面的质疑,3)注意调查时机,对食物中毒病人的全面调查,如时间许可,不一定在发病期间,尤其要注意在病人剧烈发病时不宜立即进行详尽的问卷调查,而应在病情稳定之后,调查进食菜肴时要誊清菜谱供进食者选择,尽可能不要未拿到菜谱就仓促调查,对于腹泻和呕吐,必须追踪调查首次腹泻、呕吐后,24,小时内的总次数,切忌以调查时的次数作为每天(,24,小时)的腹泻和呕吐次数,以免在确定,“,病例定义,”,时造成被动,4)注意规范填写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调查表必须完整,内容不得缺项,记录一定要正确,要不折不扣地体现被调查人的反映情况,不能夹杂调查人员的主观推测或想象,对于被调查人记不清的项目,应在该处栏填上“记不清”三字,以示已调查,否则会缺项,即等同于调查人员未调查,在正式调查前由首席调查员召集全体调查人员对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说和强调。这在有不同单位的调查人员共同调查之时尤显重要,中毒现场的处理,根据不同的性质,指导中毒单位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细菌性、真菌性中毒食物的餐具、工(用)具、容器、设备等物品用,1%2%,碱水煮沸或用有效氯,100mg/L,进行檫拭、浸泡消毒;,对接触化学性中毒食物的工(用)具、容器、设备等物品用碱水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来清除污染或销毁。,常见,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1,)鱼类组织胺:,53h(54,h,),(,2,)河豚鱼:,1045,(,103h,),(,3,)葡萄球菌肠毒素:,24h,(,0.57h,),(,4,)副溶血性弧菌:,1018h,(,230h,);,(,5,)腊样芽孢杆菌:,致吐性毒素,0.52h,(,6h,),致泻性毒素,1012h,(,616h,),(,6,)沙门氏菌:,1214h,(,448h,),平均潜伏期意义:是确诊标准之一;用于估计事故发生发展态势;决定调查起点餐次;确定采取防治措施的时间范围,并考核防治措施效果。,依据潜伏期可分为,4,类食物中毒,1h,(可能是化学性),17h,(可能是金葡菌或腊样芽孢杆菌),814h,(可能是细菌性),15h,(其他因素),对患者的急救:催吐、洗胃;对症治疗;特效治,疗,蔬菜有机磷农药污染中毒:用阿托品和解磷定等,砒霜中毒: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等特效 解毒药,亚硝酸盐中毒和肠原性青紫病中毒:,1%,口服或注射美兰,(亚甲兰),河豚鱼中毒:催吐、洗胃、导泻、对症治疗、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早期用,L-,半胱氨酸盐酸盐静脉滴注解毒,毒菇中毒:洗胃、灌肠、输液、维持酸碱平衡保肝、支持,疗法,可给巯基类解毒药(早期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不宜二巯基丙醇),氰甙类中毒:吸入亚硝酸异戊酯、静脉注射硝酸钠及,硫代硫酸钠,谢 谢 大 家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