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钣金件加工检验通用标准.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611089 上传时间:2025-1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7.54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钣金件加工检验通用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钣金件加工检验通用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目的 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查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 合用范围 本标准合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查,与图纸和技术文献同步使用。当有冲突时,以技术图纸和客户规定为准。 3. 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标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 13级执行 GB/T1800.3 - 1998 极限与配合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 - 1999 极限与配合 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1804 - 2023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 GB/T1184–1996 形位公差 未注公差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4. 原材料及辅料检查标准 4.1 金属材料 4.1.1材质料厚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材质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4.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4.1.3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规定执行,没注明标准规定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4.2 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4.2.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4.2.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规定,重要尺寸零缺陷。 4.2.3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规定。 4.3 管件方通、圆通 4.3.1材质料厚及质量应符合国标,材质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4.3.2外观:表面无绣迹、无变形、撞伤、刮痕,整批来料拉丝、色泽一致性良好。 4.3.3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规定执行,没注明标准规定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5. 工序质量检查标准 5.1 冲裁(数冲)检查标准 l 对有也许导致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打磨解决去除毛刺。 l 冲切过程中产生的接刀痕:必须符合安全(不划伤手)和零件尺寸公差,一般不大于板厚的10%~20%,数控冲咬出的孔、异形孔、圆角必须修整平滑。 l 图纸中未明确标明之尖角(除特别注明外)均为R1.5 mm。 l 冲裁加工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l 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 ≤ 5% t(t为板厚)。 l 划伤、刀痕:以用手触摸不刮手为合格,应≤ 0.1 mm。 l 冲裁尺寸符合技术图纸规定,平面度公差规定见表一。 附表一、平面度公差规定   表面尺寸(mm) 变形尺寸(mm)  3以下 ±0.2以下  大于3小于30   ±0.3以下  大于30小于315   ±0.5以下  大于315小于1000   ±1.0以下  大于1000小于2023   ±1.5以下  大于2023小于3150   ±2.0以下 5.2 折弯检查标准 5.2.1 毛刺:折弯后挤出毛刺高L≤10% t (t为板厚)。除特别注明外,折弯内圆角为R1.0 mm 。 5.2.2 压印:看得到有折痕,但用手触摸感觉不到(可与限度样板相比较),折弯过程产生产的 接刀痕深度控制在0.30 mm 以内。 5.2.3 折弯变形标准按照《 表 二 》及《 表 三 》。 【附表二:对角线公差规定】 对角线尺寸(mm) 对角线的尺寸差(mm)  300以下   ±0.3以下  大于300小于600   ±0.6以下  大于600小于900   ±0.9以下  大于900小于1200   ±1.2以下  大于1200小于1500   ±1.5以下  大于1500小于1800   ±1.8以下  大于1800小于2100   ±2.1以下  大于2100小于2400   ±2.4以下  大于2400小于2700   ±2.7以下 5.2.4折弯方向、尺寸与图纸一致。 5.3 钣金加工件检查标准 5.3.1 尺寸:尺寸按图纸规定检查,尺寸公差见表三。 【附表三:尺寸公差规定】   标准尺寸  尺寸公差(mm)  3以下 ±0.2  大于3小于300   ±0.3  大于300小于500  ±0.5  大于500小于1000   ±1.0  大于1000小于2023   ±1.5  大于2023小于3150   ±2.0 5.3.2 压铆件 压铆螺母(柱)、压铆螺钉、涨铆螺母(柱)、拉铆螺母等,压上零部件后,螺纹不得变形(螺母或螺钉能自由进出,顺畅无卡滞现象),压铆件应与板面相平,不允许凸起或凹进(手感触摸应平滑),压铆件与板面垂直,压铆后压铆区无变形、猪嘴现象,拉包的高度、壁厚应均匀一致,顶部不应有毛刺。 5.3.3 焊接 5.3.3.1焊缝应牢固、均匀,不得有虚焊、裂纹、未焊透、焊穿、豁口、咬边等缺陷。焊缝长度、 高度不均不允许超过长度、高度规定的10%。 5.3.3.2 焊点规定:焊点长度8~12mm,两焊点之间的距离150±15mm,焊点位置要对称,上 下位置要统一。如加工图纸上对焊点有特殊规定,按图纸执行或按客户规定。 5.3.3.3点焊间距小于50mm,焊点直径小于φ5,焊点布置均匀, 焊点上压痕深度不超过板材 实际厚度15%,且焊接后不能留有明显的焊疤。 5.3.3.4焊接后非焊接部位不允许有被焊渣、电弧损伤现象,表面焊渣、飞溅物需清除干净。 5.3.3.5 焊接后,零件外表面应无夹渣、气孔、焊瘤、凸起、凹陷等缺陷,内表面的缺陷应不明 显及不影响装配。门板、面板等重要零件还应去除焊后应力,防止工件变形。 5.3.3.6焊接零件外表面应磨平,若为喷粉件、电镀件,焊后打磨粗糙度为3.2~6.3µm,喷漆 件为6.3~12.5µm。 5.4 焊缝、焊点表面打磨 5.4.1打磨时磨痕不能过深,用直尺量度基本平整,板材厚度小于1.20mm时按:A级表面凹坑深 度不得大于0.10mm,B级表面凹坑深度不得大于0.30mm,用手指刮有轻微凹入感,板材厚 度大于1.20mm时按:凹坑深度不得大于板厚的0.20mm。 5.4.2打磨抛光后A级表面粗糙度达成3.2 µm,B级表面粗糙度达成6.3 µm,用手指刮无轻微凹 入感觉。如图纸有特殊规定,则以图纸规定为准。 5.4.3 A级面表面抛光面积控制在以焊点为中心,半径为30mm圆的范围内,B级面表面抛光面积 控制在以焊点为中心,半径为50mm圆的范围内。 5.4.4在不规定圆角情况下,封角焊转角处打磨要棱角分明,成直角,并轻微倒钝,一般情况R≤2,抛光面积不宜过大;焊接须牢固,无松脱现象,焊渣必须去除干净。 5.5 压铆螺钉处表面打磨 5.5.1打磨后工件表面平面度规定为≤ 0.3 mm/m,用手摸感觉有轻微内陷状,但不能过深,其凹坑深度不得大于0.20 mm,不允许有比工件表面高的凸点,用手摸无触手感觉。 5.5.2打磨面积一般以压铆螺钉为中心,半径为30 mm的圆范围内。 5.6 整体结构、外观规定 5.6.1 外形尺寸未作特别规定的按IT13级执行。机柜应方正无歪斜扭曲现象,机柜六个主面 的垂直度、直线度(不直度)采用对角线法测量。(参照公差范围见表二) 5.6.2 机柜、门、侧门、底座等零件应垂直,其垂直度采用对角线法测量,按(公差范围表二)机柜、门、侧门、底座等大平面的平面度公差应满足(公差范围表三)。 5.6.3 门、面板的安装对正及间隙规定:同一批机柜相同地方的间隙差值小于0.4 mm。门应启动灵活,在启动范围内不允许与机柜四周产生磨擦与干涉,不应有碰撞、刮漆现象。 5.6.4 机柜稳定性规定 机柜装配后必须有可靠的稳定性,不允许由于振动或其它外界作用力而翻倒。检查方法:使机柜倾斜10°,机柜不翻倒。在振动或其它外界作用力下,机柜不应有零部件松脱现象,不应有异常的嚓嚓作响及摇动声。 5.6.5 机柜安全性规定 机柜外表面与人身可触及部分的棱边等部位要倒纯及去除毛刺,对有也许导致伤害的外露尖角、棱边、粗糙表面,在表面喷涂前要去除毛刺。机柜接地规定导电部分应无锈斑,导电性良好。 6. 喷涂外观检查标准 6.1 喷涂前工件表面解决规定: 需进行脱脂、除锈、磷化、清洗等解决。 6.2 工件表面无水印或残留的清洗液。 6.3 无油污、灰尘、纤维等会影响喷涂表面质量或附着力的不良现象。 6.4其他检查规定详见《喷涂/丝印检查标准》。 6.5压铆螺母、螺钉、螺纹孔经喷涂后的允收条件,须保证螺杆、螺母、攻丝孔经喷涂后螺纹良 好,装配顺利为合格。测试标准:以下扭力、推力压测试压铆件不松动不脱落为。 钣材材质 冷轧板与热轧板 201/304 螺纹规格 M3 M4 M5 M6 M8 M10 扭力标准 ≥ 6 kgf/cm ≥ 12 kgf/cm ≥ 27 kgf/cm ≥ 49 kgf/cm ≥ 60 kgf/cm ≥ 100 kgf/cm 推力规定 ≥ 6 kg ≥ 12 kg ≥ 27 kg ≥ 49 kg ≥ 60 kg ≥ 100 kg 7. 电镀外观检查标准 7.1电镀解决 部分派件采用热镀锌解决,电镀标准按国标或客户规定执行。48小时盐雾实验后无辐射剥落现象。 7.2电镀件外观检查验收标准 光源标准、附着力检测、质量等级分类等与《喷涂/丝印产品检查作业指引》相同。 8. 丝印检查标准 8.1颜色 颜色与标准色板比较在色差范围内。色彩印刷应当有足够的遮盖力,以反射光观看,看不清底漆的色彩和底材本色为准,印刷字符及图案的边沿需清楚分隔。 8.2缺陷 色斑,夹杂物,色斑的长度不大于1.0 mm,不许聚集,两处色斑至少相距50 mm以上。不允许有文字、图案不清楚,字体不端正,拖墨,漏印,错位,重叠,少墨等不良现象。 8.3附着力参照喷涂附着力检查方法《喷涂/丝印产品检查作业指引》 9.0 装配通用检查标准 9.1装配通用规定 9.1.1总装规定 ●装配应保证实物与装配图一致。 ●所有的材料、零部件、标准件的更改代替必须经设计批准。 ●提交装配的所有材料、机械和电器零部件、外购件均应符合现行标准和设计规定及有效 期规定。 ●不允许在装配过程中对被装配件二次加工,导致任何损坏和减少其性能。 9.1.2机械装配的一般规定 ●机械零部件装配前必须清洁,进行清洁解决后,对活动零件应重新干燥和润滑,对非金 属材料的部件,清洗所有溶剂不应影响零件表面质量和导致形变。 ●相同的机械零部件应具有互换性,允许装配过程中按工艺文献的规定进行修配调整。 ●只有在图纸有规定期才允许对外购件进行补充加工。机械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不允许产 生裂纹、凹陷、压伤等也许影响设备性能的其它操作。因装配因素导致涂复层有局部损 伤时,应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 ●弹性零件(如弹簧、簧片、卡圈等)装配时不允许超过特性限度的最大负荷而导致永久 性变形。 ●有锁紧定位装置的零部件,在调整完毕后应锁紧;锁紧时,变化不应超过允许范围。 ●对规定完全固定的结构应当装配牢固,不允许有歪斜、摆动、转动、位移等现象。 ●各种橡胶、毛毡及其它非金属材料衬垫均应紧贴装配部件,不允许有裂纹或皱折。 ●经氧化或氮化解决的钢制件,装配前应采用防锈措施。 ●机械安装完毕后,不允许有残留金属屑及其它杂物。 9.1.3对可拆卸连接的装配规定 各可拆卸连接(螺钉、螺栓、销等)均应连接可靠,拆卸方便,无坏丝滑牙现象。螺钉装配后端面平齐与工件基面,末端突出部分不超过4圈牙纹; 10. 包装规定: 10.1必须牢固可靠,符合“三防”与长途运送规定; 10.2其它按客户规定执行; 10.3 随货文献齐全,符合国家及对方口岸规定。 【表四: A级面外观标准】 A级面: 产品或零件处在客人必须观测或经常可观测到的部位; NO 缺陷种类 规格值 面积限度 检查工具 100以下 100-300 300以上 1 磨伤、擦伤、划伤 长10,宽0.1以下 1 2 3 游标尺、点测规、线测规 卷尺 长10,宽0.15以下 0 1 2 长15,宽0.1以下 0 0 1 宽0.15以上 0 0 0 2 异物 0.3以下 1 2 3 游标尺 点测规 0.4以下 0 1 2 0.5以下 0 0 0 3 凹凸 φ0.3以下 1 2 3 游标尺 点测规 φ0.5以下 0 1 2 φ0.5以上 0 0 0 4 黑色、白点、其它色点 0.3以下 1 2 3 游标尺 点测规 0.4以下 0 1 2 0.4以上 0 0 0 5 折痕 长2,宽0.2以下 2 3 4 游标尺 长4,宽0.2以下 1 2 3 长5以上 0 1 2 宽0.2以上 0 0 0 6 毛边 1.本体不超过0.1以上 游标尺 2.印刷部位应无此现象 3.配合孔与手可触及部分不可有毛刺 7 光泽 按设计图纸指定,不可有不均现象 目测 8 油渍 不可有 目测 9 目视文字 文字应清楚可观,不可断缺(剥落限度为0.12以内) 目测 10 耐热性 温度60℃,2小时耐热实验不能起浮、龟裂、溶解、收缩 目测 【表五:B级面外观标准】 B 级 面:仅次于A级面, 产品或零件处在客人偶尔观测但属醒目的可观测到部位。 NO. 缺陷种类 规格值 面积限度 检查工具 100以下 100-300 300以上 1 磨伤、擦伤、划伤 长10,宽0.1以下 2 3 4 游标尺、点测规、线测规 卷尺 长10,宽0.15以下 1 2 3 长20,宽0.1以下 0 1 2 宽0.15以上,0.25以下 0 1 2 2 异物 0.3以下 2 3 4 游标尺 点测规 0.4以下 1 2 3 0.4以上,0.8以下 0 1 2 3 凹凸 φ0.3以下 2 3 4 游标尺、点测规 φ0.5以下 1 2 3 φ0.5以上,φ1以下 0 1 2 0.4以下 1 2 3 0.4以上,1以下 0 1 2 4 黑色、白点、其它色点 0.3以下 2 3 4 游标尺、点测规 0.4以下 1 2 3 0.4以上,1以下 0 1 2 长4,宽0.2以下 2 3 4 长5以上,20以下 1 2 3 5 折痕 长2,宽0.2以下 3 4 5 游标尺 长4,宽0.2以下 2 3 4 长5以上,20以下 1 2 3 宽0.2以上,1.5以下 1 2 3 6 毛边 1.本体不超过0.1以上 目测,游标卡尺 2.印刷部位应无此现象 3.配合孔与手可触及部分不可有毛刺 7 色泽 按设计图纸指定,不可有不均现象 目测 8 油渍 不可有 9 目视文字 文字应鲜明可观,不可断缺(剥落限度为0.12以内) 目测 四周文字倾斜度±0.75° 色调应在上下限内 文字位置及倾斜限度+0.2以内 10 耐热性 温度60℃,2小时耐热实验不能起浮、龟裂、溶解、收缩 目测 【表六:C级面外观标准】 C级面:次于B级面,产品或零件处在客人偶尔观测但属不醒目的可观测到部位。 NO. 缺陷种类 规格值 面积限度 检查工具 100以下 100-300 300以上 1 磨伤、擦伤、划伤 长20,宽0.1以下 2 3 4 游标尺、点测规、线测规、卷尺 长20,宽0.15以下 1 2 3 长20以上宽0.1以下 0 1 2 宽0.15以上 0 1 2 2 异物 0.3以下 2 3 4 游标尺、点测规 0.4以下 1 2 3 0.4以上 0 1 2 3 凹凸 φ0.3以下 2 3 4 游标尺、点测规 φ0.5以下 1 2 3 φ0.5以上 0 1 2 4 黑色、白点、其它色点 0.3以下 2 3 4 游标尺、点测规 0.4以下 1 2 3 0.4以上 0 1 2 5 折痕 长2,宽0.2以下 3 4 5 目测,游标卡尺 长4,宽0.2以下 2 3 4 长5以上,20以下 1 2 3 宽0.2以上 1 2 3 6 毛边 1.只要不伤害手,就允许存在 目测,游标卡尺 2.印刷部位应无此现象 3.配合孔与手可触及部分不可有毛刺 7 染色解决 只要附着力达成规定,允许有杂色存在 目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