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宜春電大教育管理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
教學实行意見要點()(學生必讀)
各县(市)電大工作站、各教學點:
集中实践环节教學是教學计划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锻练學生实践能力,培养學生整体素质,提高學生毕业後的工作适应能力,使學生到达培养目的的重要教學环节,為保证集中实践环节教學工作质量,组织实行好本专业(本科)的集中实践环节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实行意見,各县(市)试點電大应充足认识集中实践教學环节的重要性,切实抓好集中实践教學环节。
一、社會调查的内容和考核措施
1、选題
學生联络自已身边的管理問題,分别在學校管理、小区教育管理和社會公共部门与教育管理有关领域的范围内,选择详细的具有現实意义的研究課題。
2、社會调查汇报撰写
學生应独立完毕社會调查汇报的撰写。其内容包括:社會调查的題目、参与時间、地點、方式、调查對象、调查過程、调查中发現的問題、调查搜集到的重要材料及其分析、研究結论及自已的收获与學习体會等。
社會调查汇报字数不少于3000字。
3、 上交材料
(1)、调查汇报正稿(抄写在统一购置的稿紙上,也可打印夹在统一购置的稿紙中)
(2)、调查搜集到的重要材料
4、社會调查的成绩评估
(1)、实践單位給出实习意見,实习指导教師給出实习评語。
(2)、指导教師采用百分制形式給出初评成绩。
(3)、宜春電大采用百分制形式給出复审成绩。
(4)、省级電大验收,中央電大抽查、终审。
二、、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与答辩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规定
1、选題
毕业论文选題范围: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課程与教學問題研究和現代教育管理专題研究,不要全班都写一种研究方向。附录二列出了毕业论文推荐选題,學生可根据自已的实际状况,合适调整後选用。假如學生覺得這些选題和自已的研究愛好、工作实际有较大距离,也可以自行拟订选題,經指导教師审定後再投入撰写。
2、毕业论文的撰写
毕业论文应具有學术文体的一般特性,应做到观點新奇、明确,材料翔实、有力,构造完整、严谨,語言精确通顺。网文(抄袭网上内容超過三分之一)和字数不合格(正文字数少于5000)的论文一律不及格,學生撰写论文時一定要防止,仟萬不要存侥幸心理。
3、毕业论文的指导
指导教師要指导學生對的选題和编制写作提纲;审阅學生的论文草稿;進行學生写作過程中的阶段性指导(应不少于3次),并作出详细的指导记录;鉴别并纠正抄袭、抄袭等造假行為(指导教師一定要在网上搜索,經审查是网文的,要扣发指导费),督促學生准時完毕毕业论文的写作;
4、格式规定
毕业论文重要格式内容包括:開題汇报、目录、论文題目、摘要、关键詞、正文、参照文献(5篇以上)等,参見附录一。
5.篇幅和装订规定
毕业论文篇幅為5000-10000字,统一格式、封面(教學班统一到宜春電大购置),统一使用A4紙打印、装订。
6、上交材料
(1)、论文正稿(用A4紙打印一式三份文字稿)
(2)、電子文稿(必须将正稿以word格式存入软盘,原始稿為A4紙打印稿的要将草稿和二稿以word格式存入软盘)
(3)、论文写作原稿(至少要草稿和二稿,可以是手写稿,也可為A4紙打印稿)
(二)毕业论文答辩的规定
1、所有完毕毕业论文撰写的學生,原则上都要参与毕业论文答辩;组织全体毕业生参与答辩确有困难的電大,可抽取部分论文進行答辩,但申請學士學位的毕业生和论文初评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學生,必须参与毕业论文的答辩。部分答辩(保证随机抽取且不少于總毕业生人数的30%)的電大,须由省级電大提出申請,报請中央電大教务处同意;學生规定参与答辩,所在學校应予許可。
2.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為:
(1)答辩教師审阅参与答辩的學生毕业论文;
(2)答辩主持人宣布答辩程序和规定,确定答辩人抽取方案;
(3)答辩人用10-15分钟简介毕业论文工作概况及论文的重要内容;
(4)答辩教師在答辩人所研究問題的范围内提出3-5個有关問題,由答辩人答辩,以审查判断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和答辩人的研究水平;
(5)答辩教師對答辩人的状况進行當場點评,經合议做出答辩评語,給出答辩成绩。
(三)毕业论文的成绩评估
1、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指导教師以百分制給出初评成绩。對抄袭造假(尤其注意防止出現网文)或文字材料未到达基本规定者,按不及格处理。
2、答辩結束後,由答辩主持人组织答辩教師對學生答辩過程進行评议,以百分制給出最终答辩成绩。
3、宜春電大對毕业论文進行初审,以百分制給出初审成绩。
4、江西電大對每篇毕业论文進行审查,以百分制給出终审成绩。
5、中央電大對毕业论文進行抽查。
凡毕业论文成绩未达60分或规定重做者,可根据所在试點教學點实践教學安排计划,在學籍有效期内重新進行。
附录一: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编写格式、装订规定
附录二: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推荐选題
附录三: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開題汇报、中文摘要写作指导
附录一: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编写格式、装订规定
毕业论文按如下格式编写:
1.封面(封一)
2.開題汇报(第一页)
3.论文目录(第二页)
4.论文主体(第三页開始)
主標題——3#字黑体,居中;
副標題——小3#字黑体,居中;
中文摘要,一般為200中文左右,用5号宋体。
关键詞:一般每篇论文应选用3~5個詞作為关键詞。
正文(5000字以上)——宋体5#字;
参照文献(5個以上)——楷体4#字;
附录二: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推荐选題
阐明:這裏提供的选題只是参照性的和指导性的,各地可以根据學生的实际状况,合适调整後选用。假如學生覺得這些选題和自已的研究愛好、工作实际有较大距离,也可以自行拟订选題,經指导教師审定後再投入撰写。
一、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1.试论受教育者、學生和學习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络
2.试论學校文化的构成要素
3.试论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4.试论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关系
5.科學主义教育思想對目前教育的启示
6.构造主义教育思想對目前教育的启示
7.试论教育增進個人的身心发展
8.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与基础教育的培养目的
9.目前基础教育課程(××學科)改革之我見
10.××學科學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
11.××年级學生的职业生涯指导
13.××年级學生的心理征询与指导
14.××年级學生的休闲指导
15.現代社會小學生家長的素责問題研究
16.現代社會中學生家長的素责問題研究
17.教師职业专业化之我見
18.“教師教育”和“師范教育”辨析
19.试论“尊重學生”
20.學生的個性差异和差异教學
二、課程与教學問題研究
1 试论課程与教學的辨证关系
2 建构主义在課程改革中的应用
3 新課程的价值观對××學科教學的影响
4 課程设计要素的实例分析
5 課程设计模式的实例分析
6 校本課程设计的实例分析
7 行為目的与我校的課程实践分析
8 生成性目的在教師課堂教學设计中的运用
9 体現性目的在活動課教學中的实用价值分析
10.新課程中综合实践活動的实例分析
11.实行新課程的重要影响原因分析
12.××实例分析:一种理想的課程实行方略
13.三级課程管理在當地(本校)的实践探索
14.变化中央集权型課程管理模式後的問題与出路
15.校本課程開发增進學校发展的实例分析
16.××學校課堂教學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7.综合运用教學手段的实际效果分析
18.××學校教學管理對于教師教學艺术水平提高的影响
21.××小學三级评估指標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22.××中學三级评估指標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23.试论评价對被评者心理的影响
24.問卷调查法和访談调查法的比较研究
25.试论學生评价中不一样的评价观
26.××學校學生评价方案研究
27.试论班主任的素质构造和评价原则
28.××學科課堂教學评价研究
三、現代教育管理专題研究
1.试论教育的公益性問題
2.试论教育的平等性問題
3.试论學生受教育权的保护
4.试论家庭教育权的实行問題
5.试论學校与學生的法律关系問題
6.试论教師与學生的法律关系問題
7.试论學生隐私权的保护
8.试论學生申诉制度的意义
9.學校监护责任問題
10.學校行政权力之我見
11.试论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問題
12.有关择校問題的认识
13.试论學校的民事责任問題
14.试论教師的科研权問題
15.试论學校捐赠問題
16.试论學校融资問題
17.试论學校事故的处理問題
18.试论學生課业承担過重問題
19.试论學校义务劳動問題
20.试论教師聘任問題
21.试论學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問題
22.试论拖欠教師工资問題
23.试论教師体罚學生問題
24.试论學生保险問題
25.政府职能转换對學校管理的影响
26.非政府公共组织對教育的影响力分析
27.应用公共政策执行的有关理论分析某一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問題和方略
28.论中央政府应當加大對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
29.公共组织发展的趋势對教育组织发展的影响
30.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精神對學校教師管理的影响
31.信息技术對學校管理(教育)的影响
32.××學校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33.绩效管理理念在學校管理中的应用
34.顾客满意原则對學校管理的启示
35.從行為科學看學校德育的整体优化
36.构建學校學习型组织的系统思索
37.运用组织再造理论提高學校整体素质
38.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理在學校管理中的运用
39.儒家管理思想對學校德育的启示
40.中外初期管理思想的比较与借鉴
41.管子的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中的科學运用
42.泰勒的心理革命与构建友好的學校管理模式
43.科學发展观与學校人本管理研究
44.知识管理理论對學校管理的启示
45.我国現今教育經费筹措方式的比较与借鉴
46.“名校開办民校”办學模式的經济价值取向分析
47.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的分担問題
48.我国初等教育投入的政策选择及国际比较
49.教育资源挥霍現象透析
50.對學校教育經费使用效率的分析
51.從“谋”与“断”分离的角度看教育筹划与教育决策
52.從公平与效率角度审阅我国重點校的教育經费的分派
53.我国民办學校在收费方面处理“公益”与“效率”的矛盾的可行性研究
54.民办學校收费原则的“政府定价”的後果分析
55.“一费制”政策实行現实状况的研究与分析
56.国外校本管理体制改革与中国現代學校制度建设之异同比较
57.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基本格局与政策讨论
58.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的责任限定問題
59.教育在人力资源開发与配置中的作用
60.教育經费投入的地区性差异分析
61.個人教育投资的社會价值和個人价值
62.市場經济中學校筹资行為分析
63.中小學遠程教育教學实效性研究
64.學校和小区互動与共变研究
65.试论學习型组织理论在學校管理中的应用
66.论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學校中的应用
67.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學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8.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引入中小學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
69.试论╳╳學校提高教學质量的保障措施
70.试论學校師资队伍建设与學校办學质量
71.╳╳學校的办學特色研究
72.试论民办學校教育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73.试论學校领导应有的素质
74.试论校長非权力性影响力在學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75.校長的法律意识研究
76.校長的教育资源意识研究
77.校長的教育筹划意识研究
78.中小學校長管理風格的研究
79.试论农村教師队伍管理的难點与對策
80.中小學青年教師工作压力成因及對策分析
81.农村代課教師問題研究
82.╳╳學校教師鼓励方式的探讨
83.╳╳學校教師继续教育需求的個案研究
84.╳╳學校综合实践活動課師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85.╳╳學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机制研究
86.╳╳學校有形资产管理的研究
87.╳╳學校硬件设施建设研究
88.╳╳學校和╳╳學校硬件设施的比较研究
附录三: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開題汇报、中文摘要写作指导
一、毕业论文開題汇报写作指导
開題汇报应包括如下四個部分:
1、 本課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兼述国内外研究現实状况及选題的意义)
2、 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措施(措施、途径、目的)
3、 本研究課題估计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4、 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使用單位以及与其效益
開題汇报举例:
我国教育現代化区域发展模式与试验研究
課題设计论证
一、本課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兼述国内外研究現实状况及选題的意义)
本世纪上半叶,我国進入加速現代化建设并于2050年基本实現現代化的关键時期。目前和此後一定期期甚至较長的历史阶段,我国經济、社會发展仍然展現經典二元构造,都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經济社會发展水平往往跨越几种經济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决定了我国現代化推進的分地区、分阶段、分类型特性,离開了各個地区、各個方面的現代化就談不上国家整体的現代化,為了加紧現代化進程,我国政府做出了“加紧国民經济和社會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動工业化”,“积极稳妥地推進城镇化”,以及实行“西部大開发战略”等一系列战略决策,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著新的形势、任务和规定。現代化建设需要現代化的教育来支撑,而实現教育的現代化,需要從发展战略尤其是從实践探索的角度,對教育現代化的任务、進程、模式以及机制等進行研究与筹划。
教育現代化研究属于发展研究领域,波及到教育发展的诸多問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发达地区率先開始了有关我国教育現代化問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综观国内教育現代化的研究和实践,体現出如下几方面的特點:一是有关老式文化与教育現代化的关系研究;二是以教育目的、价值观、功能观等為主題的教育現代化研究;三是有关教育現代化的历史研究;四是部分地区推進教育現代化工程的实践探索等等。不過,這些研究和实践還存在某些局限性之处:一是借用社會學的現代化研究模式,對教育現代化的特殊性重视不够,即缺乏對教育現代化本质的深入探讨,没有形成成熟的分析教育現代化問題的理论框架;二是多数研究侧重于教育史,尤其是教育发展史研究;三是理论研究侧重于范围的注释和历史发展的研究,实践探索则重要進行教育現代化工程的实行,两者均有所進展,但理论研究過度地集中在术語、定义和形式的辩识上而缺乏实际意义,對于教育現代化進程的動态特性和模式探索没有重大的突破,從区域发展模式与实践亲密結合的角度進行深层次的探索研究還拾分欠缺。各地正在实行的教育現代化工程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检查。
本課題拟在“九五”国家重點課題“不一样地区教育現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不一样类型的地区進行试验,运用发展战略和社會试验的理论措施研究我国教育現代化問題,深入探索我国教育現代化的区域推進模式和规律,從而增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转化為决策的可操作性,并防止微观研究的面太窄的問題,大大丰富教育現代化研究的理论与措施。
二、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措施(措施、途径、目的)
(一)課題研究的重要内容
“九五”期间,“不一样地区教育現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課題,從我国教育現代化的肇始,社會現代化与教育現代化的关系,以及經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會知识化、劳動力市場化等等不一样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我国整体教育的現代化建设的构思与途径。在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拾五”期间,教育現代化发展模式与试验研究,拟從如下几种方面進行:
1、教育現代化发展阶段及目的体系研究
本专題通過国家現代化发展与教育現代化关系以及現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的关系研究,分析我国二拾一世纪上半叶經济、科技、社會、人口和文化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背景,尤其是經济构造战略性调整、信息化带動工业化和加入WTO等重大战略對教育現代化产生的影响,研究教育現代化的发展阶段,构建教育現代化的指標体系,确定不一样阶段的任务。
2、区域教育現代化的推進模式研究
本研究运用教育区划的理论与措施,通過调查分析不一样地区教育发展的区域性特性包括发展程度、构造体系、教育模式等,研究不一样地区教育現代化的发展進程、目的任务和实現条件,并提出教育現代化的区域推進方略。
3、不一样地区教育現代化的试验研究.
选择經济社會发展水平、产业經济构造和社會文化类型不一样的地区,進行宏观和微观相結合的研究,探讨教育現代化的内部和外部原因,研究教育发展与經济社會发展以及教育内部多种原因三者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关系,提出适合不一样地区的教育現代化实現模式。
4、教育現代化推進的保障机制研究
实現教育的現代化,波及經济、政治、文化以及体制等诸多原因,需要一系列制度变革和文化变异,既要研究教育投入,也要研究体系改革和制度创新,更要研究社會文化心理的变化,提出与教育現代化相适应的配套措施。
5、信息化带動教育現代化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對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构造、布局等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引起教育型态的转变。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對于我国运用後发优势实現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构建二拾一世纪現代化的教育体系,形成學习化社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发展問題,有助于增進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构造与形式的愈加多样化,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二)課題研究的重要措施
本課題研究将综合运用战略规划、区域經济學、社會學、未来學、比较教育學等多种學科的分析措施和手段,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绪,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区域试验相結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結合,综合研究与专題研究相結合。采用文献调研、记录数据分析、专題研讨、抽样問卷调查、個别访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和专家征询等措施,选择不一样地区進行试验研究,保证課題的科學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三、本研究課題估计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本課題拟在理论上实現的重要突破:综合应用現代化理论,区域科學和經济社會发展理论的成果,形成不一样区域教育現代化发展模式框架。建立起教育現代化以及不一样地区教育現代化实現程度的衡量指標体系;探索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有效机制,提出实現教育現代化的有效手段。
2、本課題拟在实践上实現的重要突破:教育現代化研究是一项实证性研究,課題组将本著理论先行,科研领路,重视实践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在认真總結各地開展教育現代化实践經验的基础上,构建和提出不一样地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有效模式和政策提议,以推進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四、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使用單位以及与其效益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将以政策汇报、论文、专著等形式出現,其中,政策汇报重要供政府决策部门参照。由于本課題具有的宏观政策研究的基本属性,其应用价值将重要体目前研究成果可以尽快转化為政府决策上,教育現代化发展战略的政策、提议将直接指导和规范各级各类教育的实践活動。通過這项研究,不停推進我国宏观教育决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增進与教育政策、区域教育发展战略有关的學科建设和研究队伍建设
二、毕业论文中文摘要写作指导
中文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說,应以第三人称陈說。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讀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括与论文同等量的重要信息,供讀者确定有無必要阅讀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阐明研究工作目的、试验研究措施、成果和最终止论等,而重點是成果和結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語和非法定的计量單位。
摘要页置于題名页後。
.关键詞:关键詞是為了文献標引工作從论文中选用出来用以表达全文主題内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术語。一般每篇论文应选用3~5個詞作為关键詞。
关键詞间用逗号分隔,最终一种詞後不打標點符号。以明显的字符排在同种語言摘要的下方。如有也許,尽量用《汉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规范詞。
关键詞一般另起一行,紧接在摘要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