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早产儿脑损伤防治专家共识,近二十年来,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有了显著提高,但其神经系统伤残不但没有减少反呈增加趋势,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国内外迄今尚无统一、规范的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和防治方案供临床医师参照应用,从而使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治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背景、目的与意义,为此,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新生儿专家,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内、也是国际上第一个“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以期规范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从而达到提高治愈率和减少远期伤残的目的。,背景、目的与意义,概 念,早产儿脑损伤,(brain injury in premature infants,BIPI),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和出生后的各种病理因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脑缺血或,/,和出血性损害,可在临床上出现脑损伤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导致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患儿死亡。,包括:,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与早产儿脑病;,生发基质出血,-,脑室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出血或缺血性脑梗死,;,出血后脑室扩张与脑积水,。,常见病理类型,诊 断 依 据,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诊断:,1.,病史:,有可引起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临床表现;,3.,影像学检查,;,4.,脑功能监测,;,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损害,。,一、病 史,可引起脑损伤的高危因素,:,脑缺氧缺血与血流动力学紊乱,:严重宫内窘迫与出生时窒息、高或低碳酸血症、循环衰竭,/,休克、低血压,/,高血压,/,血压异常波动、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严重脱水、低体温、宫内生长受限、严重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等。,病 史,感染与炎症反应,:绒毛膜羊膜炎、宫内感染、出生后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血液系统疾病,:出凝血异常、中,-,重度贫血、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血症、抗凝血酶缺乏、纤溶酶原缺乏等。,病 史,产科高危因素,:血栓或羊水栓塞、孕母合并症,/,并发症及不良嗜好(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严重贫血、吸烟、吸毒)、异常分娩史(急诊剖宫产、胎盘早剥、产钳,/,胎头吸引助产、肩难产、急产、滞产)等。,临,床,表,现,可有,以下临床表现,:,中枢性呼吸暂停、抑制状态、心动过缓、低血压、高血压或血压波动、意识改变、惊厥、颅内压增高、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等,。,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三、,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头颅,B,超与,MRI,;,头颅,CT,不推荐用于新生儿,/,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头 颅,B,超,脑水肿,:弥漫性脑实质回声增强;侧脑室显著变窄呈裂隙状或消失;脑结构模糊及脑动脉搏动减弱。,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早期病变部位呈粗糙、球形或大范围的回声增强区,回声应高于脉络丛;随后脑实质回声可转为相对正常;但病程进展,原回声增强部位可形成多发性小囊肿(多囊脑软化);以后小的囊肿可消失而遗留脑室扩大或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囊腔,并可与侧脑室相通形成穿通性脑囊肿。,头 颅,B,超,脑梗死,:脑实质内单侧或双侧、非对称性回声增强区及脑水肿形成的肿块效应;随病情进展,病变区可呈边界清楚的,“,球形,”,、,“,三角扇形,”,或,“,楔形,”,强回声。,室管膜下出血,:室管膜下区域的中,高度强回声光团。脑室内出血:单侧或双侧脑室内的强回声团块,出血可以占据侧脑室的一部分或充满整个侧脑室。,头 颅,B,超,脑实质出血,:脑实质内的局灶性、团块状强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增强区,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晰,单个或多发;出血量较大时可引起脑中线结构移位,吸收后可形成囊腔或空洞。,要 求,颅脑超声检查,需,在生后,24,小时内、,3,天和,7,天各做一次,以后每周复查,1,次直至出院;,必要时可随时检测,:,如机械通气治疗、,DIC,、重度窒息、病情突然恶化或明显加重时。,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上排:生后,1,周,脑超声显示脑室周围强回声反射;下排:生后,3,周,超声显示形成多囊脑软化。,故:强调动态观察的重要性。,头颅,MRI,检查,常规,MRI,:,白质非出血性损伤早期,T1WI,表现为白质区域的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后期为,T1WI,信号消失或低信号或白质容积减少,,T2WI,为高信号或表现为弥漫性过度高信号,严重者有脑室形态改变。,头颅,MRI,检查,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MRI-DWI,),:,早期表现为高信号(,1-2,周内),晚期为低信号或等信号。,建 议,:,颅脑,MRI,在生后,414,天做首次检查,纠正胎龄,3640,周或出院前做第二次检查,此时的,MRI,检查对判断脑发育和评估预后价值较大。,为什么不使用头颅,CT,2005,年第八版及,2011,年第九版,Averys Diseases of the Newborn,均明确指出:由于头颅,CT,不能敏感反应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因此,对诊断新生儿脑病是没有帮助的。,射线损伤:一次头颅,CT,的射线量是普通,x,-ray,胸片的,200-250,倍,由于严重的射线损伤,,可能影响未成熟脑的发育,(,El-Dib M,et al.Am J Perinatol,2010;27:803,)。,为什么不使用头颅,CT,对判断出血、脑室扩张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不如超声;对判断缺血性病变(如梗死:在脑缺血发病后关键的数小时内不能提示病变,至少在,12-24,小时后才开始显示缺血灶,,5-7,天时最清楚)及脑结构变化的敏感性和可靠性不如磁共振,对预后判断的价值也不大。,常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胎龄校正:局限性与不实用性。,生后,1,天头颅,CT,:未发现明显异常,生后,40,天头颅,MRI,:多发性脑软化灶、脑空洞、基底节病变及早期脑萎缩改变。,四、,脑功能监测,脑电图(,EEG,),:,分为急性期异常(,ASAs),和慢性期异常(,CSAs),两种,。,ASAs,的标准,:,连续性中断或,/,和背景活动振幅减低,。,CSAs,的标准,:,频谱紊乱,具体表现为:,波畸形伴或不伴额叶,100V,的正向尖波或枕叶,150V,的负向尖波;中央区,100V,的正向尖波。,建 议,:,EEG,至少需在生后,48,小时内(发现,ASAs,)和第,714,天(发现,CSAs,)各做一次,其中生后第,714,天的检测对判断神经系统预后有重要价值。,脑功能监测,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缺乏睡眠周期、窄带下界电压过低、窄带带宽加大、连续性低电压、癫痫样波形和爆发抑制等,。,建 议,:,aEEG,需在生后,1,周内检测。,五、,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损害,包 括:,遗传代谢紊乱引起的脑损害,;,低血糖脑病、胆红素脑病、宫内,TORCH,感染,所致脑损害;,生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不包括在内。,防,治,原,则,早产儿脑损伤一旦发生常无特效治疗,重在预防,应采取综合性防治原则。,避免和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如尽量减少各种穿刺、避免频繁的肺部物理治疗和吸引、检查和治疗集中进行等。,优化呼吸管理,合理使用机械通气,避免与呼吸机对抗;纠正缺氧和酸中毒,避免低或高碳酸血症,使,PaCO,2,维持在,35-50mmHg,之间(可接受的范围是,30-55mmHg,)。,防,治,原,则,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避免血压波动,以维持脑血流正常灌注和脑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电解质、血糖、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和最佳的营养状态。,置患儿于中性温度环境,维持体温正常,避免低体温。,防,治,原,则,监测凝血功能:使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维持在正常范围。,积极控制感染与炎症反应。,控制惊厥:有惊厥者首选苯巴比妥钠静脉注射,负荷量,1520mg/kg,,如惊厥未控制可每隔,510,分钟追加,5mg/kg,,直至总量达到,30mg/kg,。,24,小时后给维持量,每天,5mg/kg,分两次间隔,12,小时给予,疗程视病情而定。,防,治,原,则,严重脑室内出血致脑室显著扩张者,至少在随后的,4,周内,要常规监测头围大小、前囟变化和临床状态。可酌情选择以下治疗措施:,防,治,原,则,埋置皮下脑脊液存储器(,Ommaya reservoir,),:,当脑室内出血伴脑室进行性增宽时即可采用该方法。根据病情可每天抽取,12,次脑脊液,每次抽取脑脊液的量视病情而定(一般每次不少于,10ml,),注意无菌操作,每周复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1,次,当脑脊液性质正常、每次穿刺量少于,5ml,、脑室大小恢复正常且稳定,8,周后,可停止引流并取出存储器。每周至少复查一次颅脑超声以监测侧脑室大小的变化。,防,治,原,则,体外脑室引流系统,(,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system,),:融脑脊液引流、灌洗和溶纤治疗为一体,在严重脑室内出血发生后,于两侧脑室内各置入一根引流管,其中一根用于引流出脑室内的积血及脑脊液,另一根向侧脑室内注入人工脑脊液,(可用生理盐水代替,也可加入纤维蛋白溶解剂和抗生素),而达到治疗目的。引流量通常比注入量多,60100ml/24h,。疗程视病情而定(一般,27,天),当引流出的脑脊液颜色正常时即可停止。,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严重脑室扩张,上述方法无效者,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恢复期以康复治疗为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