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江大學遠程教育學院
《外国文學(2)》課程作业
姓名:
學 号:
年级:
學习中心:
—————————————————————————————
阐明:
“外国文學(2)課程作业”包括從第壹章至第八章的“简述題”和“论述題”。請對照作家作品、教材以及其他参照書,對這些答題進行更完整清晰的解释。
第一章 二拾世纪欧美文學(壹)
简述題:
1、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意义:约翰·克利斯朵夫身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强烈的對抗精神和為实現理想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在逆境中成長起来。個性倔强坦率,又有點鲁莽,但心灵世界极其丰富。為了保持人格独立与尊严,不停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在德国,對抗愛情上的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在法国,又對抗将艺术市場化、商品化的現实。最终在宗教音乐中找到心灵的友好和宁静。 小說反對帝国主义的軍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主张人类友好壹致的人道主义理想。作者通過克利斯朵夫和法国青年奥裏维的友谊,和意大利妇女葛拉齐娅的富于诗意的愛情,形象地体現了他的民族和睦的思想。
2、 “迷惘的壹代”: 第壹次世界大战爆发後,壹代美国青年抱著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成果“神圣”的战争最终不過是列强间肮脏的交易。他們覺得被国家欺骗了,信奉瓦解,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他們沉浸在艺术领域,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被称為“迷惘的壹代”。代表作家有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等。
3、 “冰山原则”: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後之死》中第壹次提出了文學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說:“冰山运動之雄伟壮观,是由于它只有八分之壹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已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讀者通過對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從而也成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風格。
论述題:
1、论述《老人与海》的寓意及艺术手法。
答:寓意:這個故事在实际生活中发生過。通過海明威的创作,故事增添了象征意味,或者說是壹种寓言,形象地阐明了:人在同外界势力的斗争中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這是海明威的创作中反复体現的主題,不管這种外界势力是战争、自然灾害、战場上的敌人還是运動場上的對手,他的主人公,孤單的主人公,总免不了失败。不壹样的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强调了人要勇敢地面對失败這壹主題。“壹种人并不是生来要給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桑提亚哥是壹位失败的英雄。但在看待失败的風度上,他赢得了胜利,体現了“硬汉子”性格和精神。他是壹种經典的“硬汉”形象,是海明威二三拾年代所塑造的壹系列拳击師、斗牛士、猎人、战士等“硬汉”形象的发展与升华。
艺术手法:写实与象征相結合。作者以現实主义的手法描写老人与鲨魚的搏斗的過程,其中蕴含著人要勇敢地面對失败這壹主題。
第二章 二拾世纪欧美文學(二)
简述題:
1、 社會主义現实主义:社會主义現实主义“规定艺术家從現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详细地去描写現实;同步,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详细性必须与用社會主义精神從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感人民的任务結合起来”。“社會主义現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也許性去发挥发明的积极性,去选择多种各样的形式、風格和体裁。”
2、 “解冻文學”:西方评论界把這股文課時尚称之為“解冻文學”,认為小說的結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個人崇拜”時代已經結束。“解冻文學”启動了文學反应現实生活的另壹途径。 “解冻文學”思潮大概流行了拾年,即因几部有争议的作品出現,导致否认,而逐渐终止,其中重要争议之壹是围绕著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說《曰瓦戈醫生》的。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說《伊凡·杰尼索维奇的壹天》(1962)和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長诗《焦尔金游地府》(1963)也是“解冻文學”的代表作品。
论述題:
1、分析《静静的顿河》中的葛利高裏形象。
答:
第三章 二拾世纪欧美文學(三)
简述題:
1、 現代主义文學
答:現代主义文學又称現代派文學,有時也称“先锋派”文學,它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現代西方出現的形形色色的反老式文學流派的总称。現代主义文學是西方現代社會生活的产物。現代非理性主义的种种哲學、心理學和美學思潮為現代主义文學提供了思想基础。現代主义文學的中心内容是体現“現代人的困惑”,或者說体現現代社會的全面“异化”主題。在艺术上,重主观体現,重艺术想象,重形式创新。
2、 後期象征主义:後期象征主义出現于第壹次世界大战後。象征主义是西方現代主义文學运動中出現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學流派,它分為前後两個時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後半叶的法国。20世纪代,後期象征主义到达高潮。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性:发明病态的“美”;体現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覺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長冥想效应。代表作家是瓦莱裏、裏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等。
3、体現主义:体現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學壹种重要的現代主义流派。它首先從绘画開始,随即波及文學。体現主义壹詞最早于當時巴黎举行的壹种画展上的壹组油画的总題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体現主义的特性: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時空的真幻錯杂;重视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体現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步登場。其他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体現主义小說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奥尼尔的重要作品是《琼斯皇》和《毛猿》。作者将体現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已的发明,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体現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
4、意识流小說:意识流小說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体現人們的意识流動、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為主的小說。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措施為重要特性,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壹种颇為壮观的現代主义文學流派。意识流小說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性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說”;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時空交替和心理時间;象征暗示和對比联想;語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纳。
论述題:
1、 论述卡夫卡的创作成就。
卡夫卡是体現主义小說的代表作家,現代派小說的鼻祖。卡夫卡的作品展現了壹种独特的世界,壹种合乎理性却又反常的世界。卡夫卡作品的人物都是些奇形怪状的人物,他們的精神拾分孤單,又拾分渴望加入公众生活,消除孤單感。他的叙事手法的基本特點是细节的真实性和总体的荒诞性。解讀卡夫卡的作品如同穿越迷宫。《城堡》是壹部經典的“卡夫卡式”小說。城堡是壹种象征。那么它究竟象征什么呢?從社會學角度解释,城堡象征庞大的官僚机器。從哲學角度解释,我們把城堡看作壹种异化的世界,K则是現代人的代表。從文化學角度進行解讀,将《城堡》看作壹种寻求家园而不得的“边缘人”或“局外人”的寓言式体現。從心理學角度解讀這個小說,将城堡看作是父亲形象的投射,权威、力量和老式的象征。而K则是卡夫卡本人的心理投射。
第四章 二拾世纪欧美文學(四)
简述題:
1、存在主义文學: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後到达发展的顶峰。它是現代派文學中声势最大、風行全球的壹种文課時尚。存在主义文學与存在主义哲學关系亲密。存在主义文學的特性是理性多于形象;关键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唐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荒唐”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學的基本主題。艺术上,第壹:存在主义文學寓哲理于形象中。第二:不拘壹格地运用体現手法,老式的和現代的并用。存在主义作家重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
2、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後迅速風行于欧美其他国家的壹种反传 统戏剧流派。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荒诞派戏剧有如下特性:1,荒诞、抽象的主題。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品特、阿尔比、贝克特等。
3、黑色風趣:“黑色風趣”是60年代風行美国的壹种現代主义小說流派。由美国作家弗裏德曼编的壹种《黑色風趣》的集子而得名。“黑色風趣”是壹种用喜剧的形式来体現悲剧的内容的文學措施。風趣加上了黑色,就成為了壹种展現绝望的風趣。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為“绞刑架下的風趣”。黑色風趣的艺术特性是壹种哭笑不得的風趣;“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說”的叙事构造法;具有寓意性。美国現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為是“黑色風趣”的壹面旗帜。 其他作家则有冯尼格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場》,品钦:《萬有引力之虹》。
4、魔幻現实主义:
魔幻現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說创作中的壹种流派。魔幻現实主义是通過“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体現生活現实的壹种创作措施。魔幻是途径,体現生活現实是目的。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現实主义”這壹术語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裏。真正成熟的標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說《佩德罗·帕拉莫》。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說创作中魔幻現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馬尔克斯的長篇小說《百年孤單》為標志。
论述題:
1、 论述萨特的境遇剧《禁闭》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第五章 亚非文學(壹)
简述題:
1、《亡灵書》:亡灵書》是壹部宗教诗歌总集。是古埃及人卸载紙草上而置于死者陵墓中的诗作,供亡灵阅讀,意為“死者之書”。這是人类現存最古老的書面文學。古埃及人相信死後的世界,因而建筑金字塔,制作木乃伊。他們相信人死後進入的世界,對亡灵来說是陌生而艰险的,必须用搏斗或使用咒語才能度過难关。他們在死者的墓穴中放置這些诗歌,作為死者度過地下王国艰难险阻的指南,让他們借此挣脱厄运,得以平安地生活。
《亡灵書》的内容极其丰富,重要是對神的颂歌(颂神诗)和對魔鬼的咒語(咒語诗),或為奴隶主歌功颂德,同步也保留了古代神话和民谣。現存的《亡灵書》多是從埃及金字塔和古墓中发掘出来的。從总体来讲,《亡灵書》反应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奉、冥国观念及奴隶主阶级的思想意识。對死亡的否认和對抗是《亡灵書》反复出現的主題。古埃及人相信永生是存在的。
2、《旧约》的文學成就:《旧约》是犹太教最重要的經書,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學总集。全書共39卷,分為律法書、历史書、先知書和诗文杂著4部分。《旧约》是古代希伯莱文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总集。它以多种多样的文學形反应了古代希伯莱人的历史变迁、社會生活、思想感情,体現了他們的理想和愿望,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获得了比较高的成就。
3、诗剧《沙恭达罗》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思想内容:這部剧作不平凡之处首先在于對理想愛情的歌颂。他們采用干闼婆即自由的方式結合,体現了剧作的民主倾向。另壹方面,剧本對国王豆扇陀的喜新厌旧作了挖苦和嘲弄。
沙恭达罗形象:是印度和世界文學中壹种最富于人性和柔情的艺术形象。她在净修林時天真無邪、纯朴自然。作為壹种净修女,放弃了苦行而选择愛情,是人們追求現实生活乐趣的自然流露。在等级森严的社會裏,她用干闼婆的方式結合,表明她對老式的蔑视。她追求青春欢乐和甜蜜愛情,她也尊重义父母,热愛自已的女友,热愛净修林中的壹山壹水。沙恭达罗的美還表目前她對背信弃义的行為的愤怒和训斥。她失望、悲伤,但不乞求、不哀告
论述題:
1、 试论《旧约》的意义及其影响。
意义:真实反应了古希伯来民族的发展和王国兴亡的所有历史。在艺术上,《旧约》中許多作品保留著民间创作的清新、质朴、健康的艺术風格。
影响:以《旧约》為代表的古希伯来文學,伴随基督教的传播,對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社會和文學艺术都产生過极為深刻的影响,成為西方近代文學发展的两大書面源流之壹。
第六章 亚非文學(二)
简述題:
1、物語文學:物語文學是曰本特有的壹种文學形式,它产生在10世纪初,是在曰本民间评書的基础上,接受了中国六朝和隋唐传奇的影响形成的,它的出現是曰本民族文學走向真正独立的標志。物語文學作品又分為壹散文為主的虚构物語和以和歌為主的和歌物語。物語文學的杰出代表作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它是两者的結合。
2、紫式部的《源氏物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思想内容:通過對光源氏的毕生以及周围女性生活的描写,反应了曰本平安朝時期宫廷生活的各個方面。首先,围绕源氏政治上的沉浮和感情上的悲欢离合反应贵族社會的权力之争。另壹方面,同情妇女,描写她們的不幸和痛苦,反应她們的哀怨之情,体現對佛界净土的向往,也是這部作品的壹种重要内容。
艺术特色:著重写情。通過對平常生活的描绘,体現人物的愛和恨,欢乐与悲伤。尤其是“幽情”的强调。心理描写。作者尤其善于描绘人物内心深处情感的复杂而波折的变化過程,給人以委婉、细腻、缜密而纤巧的美感。构造上,全篇完整的布局同各帖的独立場景有机的結合。小說的語言特色,则是通俗优美,温柔典雅。
3、萨迪的《蔷薇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内容:有對暴君的训斥、對教會的揭发和對為富不仁的殷实富户的批判;也体現了對贫苦人民的深厚同情、對正直品质的歌颂和對知识的赞美。《蔷薇园》既是萨迪毕生思想、智慧和經验的总結,也是壹幅中世界波斯社會生活的風俗画。
艺术特色:故事中穿插诗歌,韵散結合,诗文并茂。运用大量格言、警句,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论述題:
1、 试述《壹仟零壹夜》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思想内容:多方面反应了中古阿拉伯及其周围地区国家的社會状况、風物人情、宗教信奉等,被认為是中古阿拉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1、反应了锋利的阶级矛盾和社會矛盾,批判最高统治者哈裏发。(作品的第壹种故事《国王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等。
2、歌颂和赞美劳動者和壹般群众的优秀品德、智慧和斗争精神。(《渔夫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阿裏巴巴和四拾大盗的故事》等。
3、体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歌颂自由愛情和自主婚姻。(《巴索拉银匠哈桑的故事》是同类故事中最杰出的壹篇。
4、体現新兴商人冒险遠航、追求财富和顽强進取的精神。(《辛伯达航海记》最具有代表性。
艺术成就:
1、浪漫主义的体現措施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和大胆的艺术夸张是其最明显的艺术特性。
2、故事套故事的框架式构造是其另壹艺术特色。
3、善于使用對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特性。
4、語言通俗优美,生動活泼,有声有色,充足体現了人民口頭创作的特點。此外,它還采用了诗文并茂的体現手法。
第七章 亚非文學(三)
简述題:
1、曰本自然主义文學:曰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學是20世纪初,在法国作家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影响下产生的文學流派。在艺术上主张按事物的原样進行写作,同步反對旧道德、旧观念。在发展過程中出現了两种不壹样倾向:即专门描写人的生物本能倾向和真实反应社會現实的現实主义倾向。田山花袋(1871-1930)的小說《棉被》是前壹种倾向。岛崎藤村的《破戒》是曰本自然主义文學的另壹种类型。
2、泰戈尔的“泛神论”:泰戈尔哲學思想的关键是泛神论。泰戈尔所信奉的神存在于萬物之中,人与萬物都是神的体現。其渊源是印度古代吠陀文献,尤其是来自“奥义書”。奥义書在回答萬物来源的這個哲學上的主线問題時,论证了“梵”“我”的关系。奥义書认為,宇宙萬物始于梵,也终于梵。而梵我之间是二而壹的关系,梵即我,我即梵。泰戈尔所追求的理想,就是從梵我合壹的泛神论出发的。這在作品中体現為友好和协调,尤其是人和自然、人与自我的壹致。
3、夏目漱石《我的猫》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小說以中學教员苦沙弥家的壹只猫的眼光来观测人生与社會,充斥离奇的想象,風趣的调侃和愤懑的批判。小說通過苦弥沙的平常生活描写了明治维新後来处在中间状态的曰本知识分子阶层的普遍心态。揭示了他們既不满現实,又懦弱無能,既時時与現实社會相抵触,又缺乏积极抗争行動的這种可怜可悲的处境和精神面貌,锋利嘲讽批判了明治资产阶级社會的丑惡与黑暗。
艺术特色:小說借鉴了曰本古典文學中的挖苦老式和英国18世纪文學中的風趣挖苦手法,运用風趣風趣、具有辛辣挖苦的漫画式手法来批判社會現实,揭发人性的弱點。猫的形象是整個小說的灵魂。這只没有名字的猫不仅有動物的习性,也有人的思想意识;它既是论述者,也是评判者。
苦沙弥形象:其貌不扬,平庸無奇,但為人正直、善良,蔑视权贵、甘居清贫。但由于没有地位,無力捍卫自我尊严。缺陷在于為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消极混世,得過且過,精神空虚,夸夸其談,不學無术,庸俗無聊。作者對以苦沙弥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有同情,又饱含挖苦与批判。
论述題:
1、 试析泰戈尔的诗集《吉檀迦利》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全诗是泰戈尔泛神论哲學思想的体現。泰戈尔在诗中歌颂的“神”,并不是任何宗教信奉中的神,而是無处不在、無所不包、活動于壹切自然之中的“神”。(第10、11首等)泰戈尔笔下的神,正是诗人的理想和光明的化身。這种理想就是理智的自由、心灵的友好、真理的完美和国家的覺醒。
艺术特性:诗集充斥哲理,但抒情味很浓。/朴实清新。通過诗与平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東西相結合体現出来。/散文诗的优美韵律。
第八章 亚非文學(四)
简述題:
1、新感覺派:以追求艺术美為主旨的新感覺派:標志著曰本現代派的诞生,也標志著西方現代派文學開始在曰本生根发芽。重要特點是:對老式文學表怀疑甚至否认,力图在体現形式上標新立异。他們依托直观、直覺去把握客观事物,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体現方式,新奇的文体和辞藻,来刺激人們的感覺。
2、旅美派:20世纪20-30年代出現的“叙美派”又称“旅美派”,這是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所构成的文學流派。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是此派重要作家,其代表作是散文《先知》。
论述題:
1、试析川端康成的《雪国》的艺术特色以及驹子形象。
艺术特色:東西結合,自成壹格。即在创作措施上,将曰本古典文學老式与西方現代派手法結合起来。在人物描写上,重视感覺,刻画细腻。在构造安排上,自由灵活,活而不乱。整部長篇由壹种個具有内在联络的短篇构成。在文章風格上,既美且悲,抒情味浓。
驹子形象:驹子作為壹种生活在社會底层的艺伎形象,在川端康成的笔下是壹种具有鲜明特點的艺术形象。其最重要特點可以用“洁净”二字来概括。她的外表是洁净的,她的内心也是洁净的,這种洁净表目前平常生活和看待愛情的态度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