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模块四 世界古代史,第1页,第,18,讲 上古人类文明,第2页,考点,1,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产生与传输,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自然地理环境,金字塔,古代埃及金字塔,位置:,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实质:,是权力象征,埃及法老陵墓,是古代埃及文明象征,是当初人们高超建筑艺术和独特审美情趣表达,。,第3页,第4页,(胡夫)强迫全部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建造用了金字塔是用磨光石块,极其准确地砌筑而成。,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第5页,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建立奴隶制小国古巴比伦。是人类最早奴隶制国家,并有了先进铸造技术。,古巴比伦,第6页,空中花园,古巴比伦象形文字,第7页,汉谟拉比,制订者,:汉谟拉比。,性质:,维护奴隶主利益。,评价:,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成文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象征。,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上半部,,石碑上浮雕右边为太阳神,左边为汉谟拉比。雕像表明太阳神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魔标和魔环。,汉谟拉比法典,石碑,第8页,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形成:,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过程中形成,社会逐步形成四个不一样等级。,内容:,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特点:,等级森严,不一样等级从事不一样职业,不一样等级不得通婚。,影响:,激化了当初社会矛盾,对以后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妨碍了印度社会发展。,第9页,印度“种姓”制度,等级名称,社会组员,权利和义务,婆罗门,Brahman,祭司贵族,掌握宗教祭奠神权,刹帝利,Ksatriya,国王、武士、官吏,掌握国家军事、行政权,吠舍,Vaisya,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首陀罗,Sudra,被征服者,贫困失去土地者,几乎无权利,受剥削、压迫,从事低贱劳动,第10页,教义:,佛教基本教义是“四谛”(谛是真理意思),“八正道”,“六道轮回”等等,。,四谛:,苦谛 集谛 灭谛 道谛,人生老病死都是苦,苦原因是因为人有欲望,要想到达不生不灭涅槃境地,就要刻苦修行,消除欲望。,时 间: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与传输,创建者:乔达摩悉达多,第11页,传输路线,印度,东南亚,中亚,中国,朝鲜,日本,第12页,大河文明诞生于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区域浇灌水源充分,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基本需要,故农业往往很发达。大河文明以农耕经济为基本形态,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第13页,【,例,1】,(淄博),如图是某地仿建古代建筑,该建筑“真实版”见于 (),A,.,古代阿拉伯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希腊文明,【,解析,】,题干给出了一幅图片说明很显著是古埃及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该建筑“真实版”见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陵墓,是权力象征,也是埃及人民骄傲。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出色成就。,【,答案,】,B,考点,1,金字塔,中 考 名 题 例 析,第14页,1.,(淄博高青县模拟),它是一个拥有伟大气度和充满神秘色彩地方,众所周知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等都是他们杰作。该文明是(,),A古埃及文明 B两河文明,C古希腊文明 D古印度文明,考 点 针 对 训 练,A,第15页,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地点:,雅典,内容:,(,1,)扩大公民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能够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2,)勉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专政。,伯里克利改革,伯里克利,考点,2,知道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基本情况,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作用,第16页,(,1,),形成:,是在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中形成,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时代到达极盛。,(,2,),详细表现:,各级官职,向全部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雅典每个公民都有机会经过抽签形式担任公职、参加政治事务。,(,3,),意义:,在盛行专制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典范,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政治遗产。雅典正是在民主政治基础上创造了希腊文明中大部分辉煌。,(,4,),评价:,雅典民主政治与专制政体相比是一大进步,但雅典民主政治本质上依然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因为在雅典,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没有公民权,而且,公民大会常设机构是,500,人议事会,其中实际权力掌握在少数商业贵族手里。,雅典民主政治,第17页,亚历山大帝国,时间,公元前,4,世纪后期,背景,公元前4世纪,正当希腊城邦衰败之际,希腊北部马其顿国强大起来。公元4世纪后期,它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很快,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帝,概况,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步兵约三万人,骑兵约五千人东征,扫荡小亚细亚、埃及,以后占领两河流域,灭波斯,足迹远达印度,结果,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定都巴比伦,亚历山大帝进军图,第18页,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即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帝国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恺撒大帝,拿破仑)。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18岁时,指挥马其顿军,击败希腊联军。20岁时,继承王位,,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全境,,他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身份组织东征,,进而横扫中东地域,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征服全境约500万平方公里。,“把世界当做自己故乡。”,亚历山大帝,第19页,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对被征服地域进行了侵略和掠夺,给当地人民造成了灾难。但这个过程客观上也是希腊文化传输到东方,东方文化渗透到希腊文化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第20页,【,例,2】,(大庆),如图所表示古希腊历史人物对当初雅典政治最大贡献是 (),A极大地扩展希腊疆土,B确保全部居民民主权力,C推进雅典民主政治到达极盛,D促进雅典城邦经济发展,【,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盛行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古希腊雅典城邦到达全盛,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答案,】,C,考点,2,雅典民主政治,中 考 名 题 例 析,第21页,2.,(南京江宁区模拟),古代雅典伯利克里在位时期,政治上最主要特征是(,),A种姓制度正式确立 B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C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D民主政治到达高峰,考 点 针 对 训 练,D,第22页,罗马城邦兴起,公元前八世纪,罗马城建立于意大利半岛,台伯河畔,。,考点,3,知道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兴衰及罗马帝国征服与扩张,第23页,罗马共和国兴衰,发展,:,罗马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步,以武力征服意大利;第二步,称霸地中海地域布匿战争(共3次),灭亡:,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建立元首政治,成为实际上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古罗马斗兽场,第24页,盖乌斯屋大维,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公元前63公元14),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罗马帝国第一位君主,元首政制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主要人物之一。,公元前30年,屋大维攫取罗马国家最高权力,后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至尊、神圣”)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建立,第25页,(1),背景:,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强国。,(2),时间:,公元前,3,世纪开始。,(3),结果:,公元前,2,世纪下半期,罗马已经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罗马帝国征服与扩张,第26页,3,世纪,帝国危机。,395年,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西罗马帝国(罗马),。,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社会终止,西欧进入封建时代。,罗马帝国分裂与灭亡,第27页,积极影响,客观上使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拉丁字母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之一,基督教成为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消极影响,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和血腥,给被统治地区的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罗马帝国扩张影响,第28页,【,例,3】,(湖州),以下属于古代罗马政治体制有(),元首制 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城邦民主制,A,B,C,D,考点,3,罗马帝国,中 考 名 题 例 析,第29页,【解析】,古代罗马实施共和制和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时期,制订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受参加政治活动权利。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最主要机构是元老院,最高官职是执政官。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严重社会危机,共和制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后被罗马元老贵族刺杀。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实施元首制,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答案,】,A,第30页,3.,(江西模拟),“从公元前3世纪末开始,利用外交伎俩和军事力量,经过近1时间,先后征服了希腊城邦、马其顿、塞琉古、托勒密王国等东地中海地域大小国家”。这一材料反应事件发生在(),A罗马城邦时代 B罗马共和时期,C罗马帝国时期 D罗马分裂之后,考 点 针 对 训 练,B,第31页,谢谢观看,第32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