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节企业水平衡测试的概念与作用,一、企业水平衡:,以企业为考察对象的水量平衡,即该企业各用水单元或系统的输入水量之和应等于输出水量之和。,二、水平衡测试的定义,:,对用水单元和用水系统的水量进行系统的测试、统计、分析得出水量平衡关系的过程。,一、工业企业用水按生产系统分类,企业用水按其生产过程可分为主要生产用水、辅助生产用水和附属生产用水,不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外供水、基建用水。,图见(GB/T12452-2008)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第二页。,1、主要生产用水:,是指主要生产系统(主要生产装置、设备)的用水。,2、辅助生产用水,是指为主要生产系统服务的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工业水净化单元、软水处理单元、水汽车间、循环水场、机修、空压站、污水处理厂、贮运、鼓风机站、氧气站、电修、检化验等)的用水。,3、附属生产用水,是指在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各种服务、生活系统(如厂办公楼、科研楼、厂内食堂、厂内浴室、保健站、绿化、汽车队等)的用水。,第三节 术语和定义,1、常规水资源,陆地上能够得到且能自然循环不断得到更新的淡水,包括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2、非常规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之外的其他水资源,包括海水、苦咸水和再生水等。,3、新水量,企业内用水单元或系统取自任何水资源被该企业第一次利用的水量。,4、用水量 在确定的用水单元或系统内,使用的各种水量的总和,即新水量和重复利用水量之和。5、循环水量 在确定的用水单元或系统内,生产过程中已用过的水,再循环用于同一过程的水量。6、串联水量 在确定的用水单元或系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使用的水量,再用于另一单元或系统的水量。,7、重复利用水量 在确定的用水单元或系统内,使用的所有未经处理和处理后重复使用的水量的总和,即循环水量和串联水量的总和。8、耗水量 在确定的用水单元或系统内,生产过程中进入产品、蒸发、飞溅、携带及生活饮用等所消耗的水量。9、排水量 对于确定的用水单元,完成生产过程中和生产活动之后排出企业之外及排出该单元进入污水系统的水量。,10、回用水量 企业产生的排水,直接或经处理后再利用于某一用水单位或系统的水量。11、漏失水量,企业供水及用水管网和用水设备漏失的水量。12、取水量,工业企业直接取自地表水,地下水和城镇供水工程以及企业从市场购得的其他水或水的产品的总量。注:取水量包括取自地表水(以净水厂供水计量)、地下水、城镇供水工程,以及企业从市场购得的其他水或水的产品(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不包括企业自取的海水苦咸水等以及企业为外供给市场的水产品(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而取用的水量。,第四节 水量测试方法,一、用水单元的划分,根据企业生产流程或供水管路等特点,把具有相当独立性的生产工序、装置(设备)或生产车间、部门等,划分为若干个用水系统(单元),即水平衡测试的子系统。一般来讲,企业用水单元可划分为企业、车间、工序(设备、装置)三个层次。企业中用水包括主要生产用水、辅助生产用水和附属生产用水系统。在测试之前,应按企业的生产编制和供水区域要划分为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等,由于这样的系统都很大,包容的用水内容很多,所以有必要再划分。,1、生产系统:可按产品的生产线再区分,可分为第一产品生产线,第二产品生产线为单位的用水子系统。2、辅助系统:可按车间,分为水净化单元、软化水处理单元等用水的子系统。3、附属生产系统:可分为办公楼、食堂、浴室、绿化、科研、车队等用水子系统。,二、测试水量的时段选取,选取生产运行稳定的、有代表性的时段,每次连续测试时间为48-72小时,每24小时记录一次,共取3次-4次测试数据。,三、测试参数,(1)水量参数 需要测试的水量参数有:新水量、循环水量、串联水量、耗水量、排水量和漏失水量。,(2)水质参数,企业主要用水点和排水点的水质测试,应根据本地区和企业具体情况确定。(,3)水温参数,应测定循环水进出口及对水温有要求的串联水量的控制点的水温。,四、漏失水量的测定,(1)对于有条件停水的系统或单元,可选择适当的时间,如公休日等,关闭全部用水阀门,若水表继续走动,则表明管网有漏水,水表的读数可近似认为是该区的漏失水量。,(,2)采用容积法或现场安装超声波流量计等方法对全部水表进行效验,当二级水表的计量率为100%时,一级水表计量数值与二级水表计量数值之差即为漏失水量。(3)当无条件对全部水表进行效验时,当二级水表的计量率为100%时,一级水表计量数值与二级水表计量数值大于3,5%时,可近似认为起大于部分为该区的漏失水量,具体取值依据水表效验情况而定。,(4)对可能漏水的部分进行效验,及时维修。确保用水系统无异常泄漏以后,进行水平衡测试。,第五节 企业水平衡测试程序,一、企业水平衡测试步骤,企业水平衡测试包括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测阶段、汇总阶段、分析阶段。,二、测试准备,1、查清测试系统中各用水环节、用水工艺及用水设备的基础情况,1.1 备齐水表、流量计、温度表、秒表等测量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安装、校验计量表。,1.2 检查全厂各供水点及用水点的水表配备率及水表计算率。,1.3 水计量器具的配备要求应该符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技术规范。,2、提取企业用水技术档案,编制各种记录和统计空白表单,1、企业取水水源情况表;(水源的水量、水质和水温参数),2、企业年供水、用水、排水情况表(近三至五年);,3、企业生产情况统计表;,4、全厂计量水表配备情况表;(按用水单元填写),5、各用水单元的用水设备表;(按用水单元填写),6、供水、排水管网图;,7、水表配置系统图;,8、企业用水工艺说明。,三、实施测试工作,1、水源取水测试,测试水源日取水量、水压、水温、水质参数。,2、进行各种水量的测试。,包括:新水量、循环水量、串联水量、回用水量、排水量、漏失水量和耗水量。,四、测试数据汇总,1、填写测试数据1.1以水量为参数,按工艺流程或用水流程顺序填写用水单元水平衡测试表。1.2汇总各用水单元测试表,填写企业水平衡测试表。2、绘制水平衡方框图 绘制企业层次、车间或用水系统层次及总要装置和设备的水平衡方框图。,五、测试结果分析,1、企业水平衡计算2、计算各种用水指标,评估水平衡测试是否科学。3、分析测试结果、提出改进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