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序号
场所/环节/部位
较大危险因素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主要防范措施
(一)储存
1
木片料仓
(1)清仓或维修作业中易发生物料坍塌。
坍塌
(1)在作业点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清仓、维修作业流程。(2)安全操作规程应置放在作业场所。作业前应配带安全绳、安全帽等防护用品,配备应急呼救工具,并在木片料仓上部出口设系留装置。(3)应自上而下进入,不得从下部进入、作业。(4)作业应执行审批程序,监护人员不应少于2人。
(2)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二氧化碳等)积聚。
中毒和窒息
(1)作业点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清仓、维修作业流程。(2)有限空间作业应执行审批程序。作业先通风,再检测,合格后进行监护作业。(3)进入仓内作业时应正确佩戴安全绳、安全帽及防毒用品。监护人员到位,并配备急救用品和空气呼吸器。监护人员不得少于2人。(4)在自然通风不良的环境内作业时,应采用机械通风置换空气,在作业过程中不得停风。
(二)制浆
1
蒸球、蒸锅
蒸煮容器超压、超温、超负荷运行,造成爆炸。
容器爆炸
(1)作业现场应设有醒目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防护用品。(2)蒸球、蒸锅、安全阀和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并定期校验保证有效。(3)定期检查,防止超压、超温,并做好记录。(4)加料口设置防护栏和警示标志。(5)作业人员应配戴防毒面罩、安全带,严禁违章作业。
2
浆池、浆塔清理及检维修
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积聚造成中毒事故。
中毒和窒息
(1)必须严格执行危险作业审批程序,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2)彻底排净池、塔内的浆料,用机械通风至少30分钟,对池内进行硫化氢、氧气含量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3)有限空间的吸风口应设置在下部。(4)作业前,应切断和浆池相连通的管道阀门及动力设备的电源,并在阀门、电源处挂 “有人工作、禁止合闸 ”的安全警示牌。(5)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带和防毒面具方能进入。池、塔口至少设两人进行监护,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能正确使用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品。(6)作业时间超过30分钟,必须重新进行池内气体检测和空气置换。(7)作业结束后,必须彻底清理干净池内工具、杂物。
3
漂白(液氯)
液氯储罐、管道泄漏造成中毒。
中毒和窒息
(1)液氯储罐区应低于周围地面03m~0 5m,或在贮存区周边设03m~05m的事故围堰,防止液氯泄漏,液氯气化面积扩大。(2)气瓶应贮存在专用库房内,做到实、空罐分别存放;气瓶不应露天暴晒,应使用阻燃材料搭设遮阳棚。(3)库房和使用部位必须设置液氯泄漏应急处置安全池,安装液氯泄漏报警检测仪。(4)液氯贮罐、计量槽、气化器中液氯充装压力小于11MPa。氯气逆止罐必须按要求定期排放产生的三氯化氮,防止集聚。(4)氯气储存形成重大危险源( ≥5吨)的应设置泄漏自动报警装置、监控设施,储备多具活性炭防毒面具、不少于2套空气呼吸器和1套防化服等应急救援用品,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应急处置告知等。(5)禁止使用水蒸气或明火直接加热钢瓶汽化液氯,钢瓶中液氯至少要剩余量5~10kg,钢瓶内禁止产生负压或物料倒灌(配置缓冲罐)。(6)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
(三)抄纸
1
烘缸
烘缸超压、超温、超负荷运行,造成爆炸。
容器爆炸
(1)按规定办理进行安装、检验、注册手续。(2)保证压力表、安全阀的灵敏有效性,并定期检验。(3)定期检查,并有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措施。
2
天然气站及使用
天然气管道泄漏造成爆炸事故。
其他爆炸
(1)现场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天然气管道布置图和天然气泄漏现场处置方案。(2)减压站设置应设有防雷设施,每半年检测一次。(3)进出建筑物的燃气管道的进出口处,室外的屋面管、立管、放散管、引入管和燃气设备等处均应有防雷或防静电接地设施。管道应标明介质、安全色和流向。地埋式管道,应采取防重压措施,跨路两端应设标识杆,路面应画出标识警示线,并落实执行延管道进行泄漏检测措施。(4)管道法兰和阀门重点部位应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并定期校验。法兰应进行有效跨接。(5)燃气引入管道应安装手动球阀,安装位置应处于便于操作和无遮挡的场所。(6)在燃气调压器、燃气表、测压计、放散管起点、燃具及燃气燃烧设备前应设置手动阀门。安全切断阀应采用自动关闭,手动复位的结构形式。紧急切断阀宜设置在燃气总管和分配管上。(7)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工作服。佩戴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定期对输气管道、阀门进行检测。(8)应设置符合防爆要求的事故排风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