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小组计划书,小组名称:“我信我行”,大学新生适应成长小组,理念:,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大一新生因为刚刚接触到大学生活,面对新的生活,新的学习,他们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大一新生多数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主要问题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上大学前,唯一的希望就是跨入大学的校门,而一旦这个目标实现了,后继的动力难免不足。这叫“目标暂时性缺失”或“目标间歇”,是新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可以说,高中的时候是在一种半超越现实的情况下,通过书本或各种传播媒介去了解大学的生活,这难免会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可避免地造成大一新生的失落感。中心地位的失落,在高中,老师的青睐、同学们的羡慕,使他们成为同龄人的中心,无形中可能会产生某种过高的自我评价。进入大学后,全国各地成绩优异的佼佼者汇集一堂,新生会发现比自己优异的同学比比皆是。这一突然变化使一些人措手不及,无法接受理想自我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一种失落感便袭上心头。,无法融入大学学习生活,.,高中时,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老师牵着走”;大学里,由于学习的内容、范围、性质和教学方法变化了,在学习上更多的时间是“自己走”。另外,一些课程本身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是在惟恐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担心中被迫地学习不情愿学习的课程。,新环境中知音难觅,.,大一新生有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渴望从朋友中获得感情的共鸣,但往往由于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在与新同学接触时,总习惯拿高中好友为标准加以衡量,常常觉得新面孔不太合意,因而宁愿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从而阻碍了沟通和交流。此外,进入大学后,个人的目标和志向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找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大一新生出现了对大学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难以适应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我信我行”,大学新生成长适应小组,来帮助大一新生逐步适应大学的生活,以一种积极地心态来迎接自己的大学生活。,本小组会让组员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积极参加我们的小组活动,改变自己目前的状态,这个小组会进行六次活动会面,首先是一次非正式的聚会,让组员互相了解并介入方案,第二次是小组的建立,是一次破冰之旅,第三次活动的是加强组员的团队凝聚力,第四次是让组员自我认知环节,了解自我,相信自我,第五次是一个分享世界,组员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最后进行的是组员间的相互沟通,然后做一个评估总结。,此外,工作者可以通过小组中的互助,更直观的察觉到组员的问题,这便于我们进行接下来的工作,使用这种小组方法,可以帮助有同样问题的大一新生,建立支援网络,并从组员的互相支持中,得到更大的信心去改善,在组员的互动过程中,大家可以互相监督,更能利用其他组员的回馈作为改善的参考。,理论架构:,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诺认为,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从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大一新生刚刚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群体,他们渴望在新的环境中找到一种归属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渴望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小组中营造良好的氛围,使组员对小组有归属感,感到被关怀,被尊重。在做决定时考虑到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大一新生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人际需要时很强的。,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强化而后天习得,强调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组员可以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模范,纠正错误的行为,习得正确的行为。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和人与环境的交互决定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他们会在小组中真实地表现出各种适应性和非适应性的行为,他们也会分享各自的想法、经验、感受。这样,小组就提供给每个组员一个丰富的行为总汇,组员可以结合自己的风格从如此丰富的表现和互动中寻找榜样,进行观察、模仿和学习,增加个人的适应性行为。,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首属群体”理论,,认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小组犹如一面镜子,组员可以从这面镜子里发现真实的自我,加深自我了解。组员生活的宿舍,班级,朋友圈,家庭就是他们很重要的首属群体,个体很多积极或消极的品质都在首属群体中获得并强化的。,小组目标:,提高小组成员自我认识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目的:,1,、给大一新生提供一个适应新生活的平台,引导积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促使在新环境中更好地成长。,2,、通过引导大一新生学会接受身边的人和事,加强他们的团队凝聚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在集体中领会快乐,积极参与学校社团的活动。,3,、通过小组程序和各类游戏的形式,提高大一新生的沟通能力,加强大一新生与周围同学、老师的接触与交流,从而促进他们的沟通能力,形成较为融洽和彼此应有的互相接纳和认同的关系。在接纳与被接纳中找寻到真正的自我,恢复信心。,小组组员特征,大一新生(对大学生生活迷茫;无法很快适应大学生活;缺乏自信心),小组特征,1,、性质:成长小组,2,、节数:六节,3,、日期:,2010,年,12,月,2011,年,1,月,4,、时间:下午三时至四时半,4,、地点:综合楼,A5011,教室,5,、人数:,12,人,招募计划:,1,、在校园内张贴海报,并制作宣传板,2,、在校园网论坛上发帖宣传,3,、中午时在人流较多的地方,如食堂门前发放宣传 单,提供咨询,为招募对象进行深入讲解,4,、在大一同学之间进行宣传,每节活动计划,第一节 非正式聚会,让组员相互了解并介入方案,个别活动时间,目标,内容,5,分钟,就座,准备开始。,工作员热情友好地引导组员进入活动场地,男女间隔地入座。,15,分钟,1,小组成员签到,2,介绍整个活动的安排并澄清组员对小组的问题,3040,分钟,促进组内成员彼此认识,消除陌生和距离感,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使组员初步建立起对小组的信任和归属感。,1,)寻找领导:游戏程序:选出一个甲组员在外面,另外一名社工监督。在房间内的组员及社工制定一位同学当做“领导”,等甲同学进来的时候,所有同学都跟着这位同学做动作,最后请甲同学进来房间寻找“领导”,2,)人际大富翁游戏程序:学生围圈站好,每个学生从教师那里抽走一张卡片,活动从抽中“对,就是你,从你开始!”卡片的学生开始,他需要先掷色子,根据色子上的数字,按照顺时针顺序走到第几个学生的面前,看看那个学生的卡片上写的什么内容,然后按照卡片上的内容做动作。然后,他们两个交换位置和卡片,拿到“对,就是你,从你开始!”卡再掷色子,继续活动,.,5,分钟,向组员介绍小组,工作员用,PPT,展示的方式说明小组的目的、性质、活动计划,活动进行方式等和小组有关的内容。,5,分钟,答疑,工作人员回答组员的提问,15,分钟,于组员一起订立小组规范,使他们对小组更有归属感,更有主人公意识,既更好地承担责任。,工作员积极引导组员打开思路,发挥创意和想象力,与组员一道订立小组规范和奖罚制度。内容包括出勤,迟到,早退,请假,尊重和理解,沟通和分享,观察和参与等等。,5,分钟,令工作员了解组员对小组的看法,有助于工作员反思及改进。另其他组员了解到别人的感受。,邀请组员简单说出对这次小组活动的感受及意见,,,写下进入大学生活中的烦恼及对本次介入的期望。相邀下次聚会!,时间,活动内容,15:00-15:20,工作人员布置活动场地:道具:小纸片,签字笔,音乐播放器,手绢,音乐,相机,幽静的草地。,15:20-15:50,介绍整个活动的安排并解答组员对小组活动提出的疑难问题,15,:,50-16:30,游戏过程,1,)、明星签:组员将各自的名字还有联系方式用签字笔写在一张小纸片上,相互交换速记,以工作人员提问的形式让组员说出工作人员任意指认的其他组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目的:让组员之间初步认识彼此。,第二节 小组的建立,破冰之旅,2,)、组员坐成一圈并闭眼,由工作人员播放音乐,让并让另外一个工作人员丢手绢,随机将手绢丢到一名成员的后面,拾到手绢的组员必须说出当前播放音乐的名字,若不能则需要在大家面前详细的介绍自己,或说出自己的理想和梦想。,目的:让组员在获得快乐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其他组员,让组员们敞开心扉。,3,)、组员们随机组成几支两人的小队,将其中一个人的眼睛蒙住,由另外一人带领走完一段指定的“崎岖”的路,中途两人相互换。,目的:让组员们建立相互的信任感,。,16:30-16:50,让组员写下今天活动的感悟,还有对接下来的活动的期望,让他们表达一下对这些会面以及活动的认识,提出意见和建议,便于接下来活动的改进。,商讨大家的“共同时间”,相邀下次聚会。,活动时间,目标,活动内容,备注,5,分钟,1,、,增进成员之间的合作、信任,促进成员的互动与了解,加强团体的凝聚力与信任感。,1,领导者在地上放一张全开的报纸,并说明此报纸是汪洋中的一条船,而成员是船上的人,无论用什么方式,每个人皆应站在报纸上,脚踩在报纸外者,则算溺死。,2,由成员合作完成任务后,再将报纸对折,要求成员再站在报纸上。,3,之后,再将报纸对折,下达同样命令,如此反复下去,直至领导者认为成员通过“考验”才可。,几张报纸,10,分钟,体现团队协作力,体验不同角色分工,达到分工与协作良好协调的状态。,龙的传人(无道具),每队成纵队蹲下,后一个人搭着前一个人的双肩,排头做一个龙头模型。,出发后,从起点出发,同时喊“一二、一二!”,一起伸右脚再一起伸左脚,作矮子步蹲行,15,米,途中不得站起来。,先到终点的队伍获胜。,第三节 加强团队凝聚力,20,分钟,让组员通过一定的肢体接触来达到友好的认识状态。,让他们尝试放开自己的拘束。,让大家在互动中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U,形生日线,(,1,)把绳子摆在地上绕成,U,形,活动过程即使是在移动中也不能两只脚踩在线外。,(,2,)游戏开始后,除了教练所有人都不得讲话。游戏开始后,除教练以外的人员,如果讲话,将自动接受处罚。,(,3,)最终将成员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作为站位站在绳子上,月份优先,相同月份的按日数排列,同月同日的无所谓先后。中途不可以用语言交流,只可以使用手势等方式。,(,4,)如分成一队游戏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速度慢的接受惩罚;如分成两或三队,则为速度慢的全队接受惩罚。,道具:,5,至,8,米长的绳子(视游戏的人数而定)、计时器(或手机),10,分钟,让组员表达这次游戏的感受。,通过分享大家的活动成果,来体现集体荣誉感。,使大家在团结协作中达到团队凝聚力的建设。,要求每位成员说出这次聚会的感受以及对于其他组员的感情变化。,让大家说出是否感受到团队的凝聚力,他们觉得凝聚力在团队活动中所占的位置。,环,节,时间,活,动,过,程,活动目的,照,镜,子,游,戏,30,分钟,1,、大家把带来的小镜子拿出来,对着自己,现在社工问大家:“镜子里是谁呀,?,”,大家回答,:,“,我,!,”,社工又问,:,“,那我又是谁呢,?,”,大家对镜在问一下自己:“我是谁,?,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2,、学生观察自己后依次回答。讲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自己眼中认识自己,第四节 自我认知,了解自我,相信自我,他,眼,中,的,我,30,分钟,1,、大家先在纸上填:我眼中的(),他(她)是一个()的人。(社工激励:看谁的观察最细微,写的最确切),2,、将纸收齐后放放一小纸箱中,社工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该同学评论描述的是不是自己。,从他人眼中认识自己,分,享,30,分钟,1,、讨论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什么,?,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不一致,这又说明了什么,?,2,、大家自由表达自己的其他感想。,通过活动大家分享对自我认识的变化,以及通过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我的价值,增强自信心。,个别活动时间,目标,内容,所需物资,30,分钟,帮助成员面对与处理目前的困扰,使其能拥有较愉快的生活,并能顺利发展未来。,(,1,)请成员将目前最感困惑的一件事写在纸上,并将纸折叠好置于团体中央。,(,2,)工作员抽出一张纸,念出内容,请成员共同思考,助纸上的问题之解决。,(,3,)解决方式可以讨论、示范、角色扮演、书面资料提供等各种方法为之。,(,4,)逐一解决纸中问题。,(,5,)工作员整理团体所得,并引导成员思考如何从他人经验中学习成长。,纸笔若干,10,分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优点,长处,增强自信,组员围成一个圆圈,其中一个组员站在小组中间,大家轮流说他的优点,进行优点大轰炸,椅子若干,第五节 分享世界,诉说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并互相帮助,15,分钟,增强彼此间的默契,以便更好的交流,分享经验。,瞎子摸号游戏:将成员分成两组,六个人一组。让每位成员都戴上眼罩,每人一张数字卡,但这个数字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工作者轻声在其耳边告诉他),让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个人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一条直线。全过程不能说话,只要有人说话或揭下眼罩,这组就算失败。,耳罩 卡片,15,分钟,分送礼物,请成员假想自己是圣诞老公公,要送给团体的每一个人一份礼物,礼物的内容,可以是对方需要的东西,欠缺的人格特质、或一些祝福的话等,将相送的礼物事先写或画在纸上。,分送礼物。,背景音乐,15,分钟,分享世界,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大一刚入校期间在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有什么体会和心得,个别活动时间,地点,目标,内容,所需物资,30,分钟,让组员互相回馈,看到别人的改变并通过他人了解到自己的改变,对自己有新的认识,让自己充满,克服困难的信心,组员在卡片上写出一到三个组员经过小组工作而产生的改变或新发现,也可写上鼓励或期望,写完后在小组中分享,60,分钟,1,尝试与其他组员合作,使其更加独立,2,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待不能适应新生活的问题,游戏,:,“,小剧场”,工作人员以抽签形式将每两个组员配对,一个扮演有适应问题的学生,一个扮演工作者对其劝说。所有组员演完后工作员与组员共同讨论处理的方法及组员扮演后的感受。,第六节 相互沟通,评估总结,10,分钟,组员重温小组内容,与组员总结分享小组内容,10,分钟,让工作人员了解组员对小组的感受,请组员分享参与小组的感受,15,分钟,评估小组成效,做组后问卷,问卷,40,分钟,1,组员回忆家乡美食,品尝泰安美食,.,增加对对泰安产生认同感。让工作员与所有组员同欢,准备好组员家乡口味的食品与泰安特产,进行大食会,.,最后大家站起,手臂搭在左右成员肩上围成圈,哼着温柔的歌曲,如,朋友,、,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等,随后轮流紧握双手,互送联系方式,道别。,纸杯、盘子及筷子若干,食物(先与组员准备好),预料的问题及应变计划,1,、问题:招募不到足够的参加者。,对策:若离计划只差一两人,小组活动照常进行,若招募的组员严重不够,则考虑延长招募时间,加大宣传力度,甚至去挖掘合适的组员。,2,、问题:招募的组员过多,对策:如果人数过多,我们会根据要求,一个个打电话过去根据其愿望的强烈程度来定人员。,3,、问题:场地及设备问题:,对策:可考虑进行计划中的其他活动。若遇场地不能用,可考虑将活动转到室外,若室外亦不可行,则可考虑活动推迟。,评估方案:,1,在小组活动前对小组成员做一次问卷调查,结束之后再做一份内容相同的问卷。通过前后对比,检测组员对于自己目前的状态是否更深的认识。,2,活动中安排一名记录员,对小组成员的参与和活动情况进行记录。通过记录员的记录和对活动情况的观察和评分析来进行评估。,3,在结束的问卷调查中,让组员表达自己对活动的感受和评价。,4,通过与组员的沟通及各组的分享来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感受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