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ICU,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ICU,室,概述,庞贞兰,【2】,调查分析表明,危重症患者中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占有,19,3%,,是医院感染的第二大因素,80%,的医院内泌尿系感染与导尿有关。,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指尿路内有微生物停留、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发生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1,1,年龄因素,1,2,性别因素,1,3,各种基础疾病,1.4,住院时间的关系,1.5,导尿及留置尿管因素,1,6,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1,7,环境因素,3,各种基础疾病,:昏迷患者,随着昏迷程度的加重尿路感染率明显增高。血糖值越高,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危险性就越大,5,。,4,住院时间的关系,: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住院时间,15,天的,7.,1.5,导尿及留置尿管因素,1,5.1,插管因素,、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不严,选择尿管不当,1,5,2,尿管留置时间,见表,1,5,3,尿管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细菌生物膜,如不予以特殊处理,,1,周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中,,10%-50%,的人会受到其侵害,,1,个月后受感染者将达到,100%,。,1,5,4,反复打开集尿系统,42,例医院内泌尿道感染患者调查表明,其中不规范膀胱冲洗和放尿有,12,例发生感染,尿管留置时间,留置尿管天数与感染现状分析,分组,列数,未感染列数,感染列数,感染率(,%,),3d,10,10,0,0,3d-1,个月,13,3,10,76.92,1,个月,17,1,16,94.11,合计,40,14,26,65,1,7,环境因素,建筑设计与布局及病区环境,人员的流动与操作,洗手或手消毒,有报道称: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细菌而造成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以上,医护人员的手是引起感染的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且是多重耐药力株的携带者。,后果,延长住院天数(平均,5-6,天),增加住院费用(平均,1327,美元),死亡率,2.3%,血流感染,:,主要继发病因(,17%),相关死亡率,(10%),预防留置导尿相关因素引起的泌尿系感染,选择最佳的导尿方案,:,1,、导尿适应证者,2,、选择适宜的导尿管,3,、气囊注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尿道口的护理,:,1,、用,10%,聚维酮碘软膏均匀涂在尿道口周围及管壁上,每天,1,次。,2,、用,0,05%,碘伏润滑或擦拭尿道口、尿管。,3,、,0,05%,碘伏与清洁水护理尿道口周围,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没有明显差异,避免尿道粘膜损伤,1,熟练掌握导尿技术及男女性尿道的解剖特点,采取正确的手法导尿。,2,尿管插入的深浅度要适宜,3,预防尿道损伤,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患者一旦留置导尿,根据病情尽可能在,3,天内拔管,可减少相关尿道感染发生,7,。,留置导尿管患者,次日关闭导尿管,输液时每,2H,放尿,1,次,不输液时,3-4H,放尿,1,次,尿培养阳性率,感染率明显降低,20,。,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膀胱冲洗并不能够达到预防尿路感染的目的,22,。,密闭式膀胱冲洗,可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缩短留置尿管时间,而尿路感染率并没有增高,23,。,用丁胺卡那霉素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治疗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效果好,24,。,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空气消毒:自然通风,空气消毒机,强化医务人员无菌观念,落实探访制度,加强监测力度,提高机体免疫力、合理应用抗生素,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根据尿培养,菌落计数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氟罗沙星、头孢唑肟钠注射剂和头孢噻肟注射剂、头孢曲松钠配舒巴坦钠的组合制剂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7,。,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的效果,早期系统的训练及康复护理(挤压膀胱,间歇导尿,电针刺激)可以促进膀胱功能障碍的恢复,28,。,采用预留膀胱冲洗液的方法,有效提高残余尿测定的合格率,对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9,。,总结,长期留置导尿管,不正确的护理方法及操作,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及严重的基础疾病是引起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肩负着防御医院感染的重大使命,如何进一步加强,ICU,特殊环境的管理,针对危险因素重在预防护理应加强各个环节质量控制。医护人员合理有效的预防护理是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