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餐饮企业宣传合规培训
一、培训目的
深入学习《广告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互联网广告可识别性执法指南》《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规范营销行为指引》等相关法规与指引,让员工精准掌握宣传合规要点,杜绝虚假、违规宣传,维护企业品牌形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核心法规解读
(一)《广告法》
1. 真实性原则:广告内容要和实际提供的餐饮产品、服务完全一致。不得虚构食材产地,比如不能把普通大米宣传成五常大米;不能编造顾客好评,必须保证评价真实可查;涉及菜品制作工艺,要如实描述,不能将预制菜谎称是现点现做。
2. 禁用绝对化用语:严禁使用 “最” 字系列(如“最好吃”“最美味”)、“国家级”“顶级”等绝对化词汇,避免暗示唯一性表述 ,比如“独家秘制酱料,别处吃不到”这类说法也不行。
3. 公序良俗要求:广告里不能出现淫秽、色情、暴力、迷信元素 ,也不能损害国家尊严、伤害民族宗教感情,更不能利用国家机关、国旗、国徽等名义宣传。
4. 代言人规范:代言人必须实际消费过所代言的餐饮产品或服务 ,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禁止代言 ;近3年因虚假广告受处罚的个人或机构,不得邀请其代言。
(二)《食品安全法》
1. 食品广告内容限制:食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例如不能宣传某道菜能降血压、美容养颜。也不能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义或形象,不能用专家、消费者名义为特定功效作证 。另外,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公共场所,发布声称可替代母乳的食品广告。
2. 禁止为违规食品宣传:禁止为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危害人体健康物质超标、腐败变质 、病死畜禽肉类等法律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发布广告。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 保障知情权:餐饮企业要清晰、全面地向消费者公开菜品信息,包括食材、配料、制作方式、价格、促销活动规则等,不能隐瞒或误导。像促销活动有最低消费、使用期限等限制条件,必须醒目告知。
2. 禁止欺诈行为:宣传中不能有虚假承诺、故意隐瞒关键信息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否则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四)《互联网广告可识别性执法指南》
在抖音、外卖平台等互联网渠道发布广告,要在显著位置标注“广告”字样 ,让消费者能一眼识别,避免误导。比如短视频带团购链接,开头或结尾要明显标明“本视频为广告”。
(五)《防范外卖餐饮浪费规范营销行为指引》
1. 优化餐品展示:线上展示餐品时,要标注品类、主要原料、口味、分量、制作方法、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 ,方便消费者按需点餐。比如一份炒饭,要说明大概分量,适合几人食用。
2. 杜绝浪费宣传:禁止发布宣扬无节制饮食、过量饮食无害健康等违背公序良俗的违法广告 ,不得制作、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的音视频。
三、违规案例剖析
(一)虚假食材宣传案
某餐厅把普通牛肉宣传成进口雪花牛肉,高价售卖,被市场监管部门处以广告费用5倍罚款,餐厅声誉受损,顾客大量流失。这警示我们,食材信息务必真实,否则会面临严重处罚和经营危机。
(二)绝对化用语违规案
一家火锅店宣传“本店拥有全球最正宗的火锅锅底”,被投诉后,依据《广告法》被责令整改,并处以罚款。绝对化用语不仅违规,还容易引发消费者反感,损害企业形象。
(三)诱导过量点餐案
某外卖商家设置不合理满减,诱导消费者大量点餐,造成食物浪费,被媒体曝光,平台对其警告、限流,影响了店铺销量。这提醒我们,促销活动要合理,避免诱导浪费。
四、内部管理与监督
1. 审核流程:建立严格宣传审核流程,所有宣传物料(菜单、海报、线上文案、视频等)发布前,需经市场、法务、运营多部门联合审核,留存审核记录,责任到人。
2. 定期自查:每月开展宣传内容自查,重点检查广告用语、食材描述、促销信息 ,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同时,关注消费者反馈和投诉,及时处理违规隐患。
3. 员工考核:将宣传合规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对违规员工进行培训、警告、处罚 ;对合规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励全员遵守法规。</p>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