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签名:,一、导尿及留置导尿技术操作并发症 五、,血糖监测技术操作并发症,(一)尿道粘膜损伤 (一)晕针、晕血,(二)尿路感染 (二)皮下出血、血肿,(三)虚脱 六、红外线烤灯并发症,(四)尿潴留 (一)烧伤,(五)引流不畅 (二)发热,二、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 七、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一)静脉穿刺失败 (一)无效吸氧,(二)药液外渗 (二)气道粘膜干燥,(三)静脉炎 (三)氧中毒,(四)发热 (四)腹胀,(五)急性肺水肿 (五)肺组织损伤,三、皮下、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 八、腹腔引流管的并发症,(一)出血 (一)导管脱落,(二)硬结形成 (二)导管堵塞,(三)过敏性休克 九、阴道擦洗的并发症,(四)疾病传播 (一)阴道出血,(五)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四、灌肠技术操作并发症,(一)肠粘膜损伤,(二)肠穿孔,(三)虚脱,(四)大便失禁,(五)肛周皮肤损伤,一、导尿及留置导尿技术操作并发症,(一)尿道粘膜损伤,1,临床表现,尿道内疼痛,局部压痛明显,排尿时加重;尿道路外口溢血,有时伴血块;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尿道粘膜损伤严重者可伴有会阴部血肿、尿液外渗、甚至直肠瘘,损伤并发感染者出现体温升高、尿道流脓或尿道周围脓肿。,导尿及留置导尿技术操作并发症,(二,),尿路感染,预防及处理,(1)操作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所有物品严格灭菌;操作时动作轻柔,防止粘膜损伤。,(2)选用质地柔软的导尿管,引流装置应低于膀胱的位置,防止尿液反流,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3)尽量避免长期留置尿管,对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以训练膀胱的功能。,(4)一旦发生尿路感染,必须尽可能拔除导尿管,并根据病情采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导尿及留置导尿技术操作并发症,(三)虚脱,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头晕、恶心、呼吸表浅、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有的伴有肌肉松驰、周身无力,严重者伴有意识不清。,导尿及留置导尿技术操作并发症,(三)虚脱,预防及处理,(1)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放尿速度要缓慢,一次放尿不能超过1000ml。,(2)发现患者虚脱,立即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以保护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同时用手指掐压人中、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使患者尽快苏醒。,(3)经上述抢救处理无效者,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导尿及留置导尿技术操作并发症,(四)尿潴留,临床表现,患者有尿意但无法排出,尿潴留严重时,膀胱明显充盈胀大,下腹胀痛难忍。,导尿及留置导尿技术操作并发症,(四)尿潴留,预防及处理,(1)尽量避免长期留置导尿,对确需长期留置导尿者应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以训练膀胱的功能,认真观察尿量,定时检查膀胱区有无肿胀,及早发现尿潴留。,(2)及时治疗泌尿系感染,对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者,可给予碳酸氢钠口服碱化尿液。,(3)经上述措施,患者尿潴留无法解除者,须导尿或重新留置导尿。,导尿及留置导尿技术操作并发症,(五)引流不畅,临床表现:留置尿管后无尿液流出或引流量减少,与患者病情不相符。,3预防及处理,(1)留置尿管期间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1500-2500ml)、多活动。,(2)长期留置导尿管者,遵医嘱每日做膀胱冲洗一次,每月更换导尿管一次。,(3)防止导尿管反折、折断,不要过度牵位导尿管,防止导尿管变形。,(4)膀胱痉挛者,遵医嘱给予解痉药物。,(5)导尿管堵塞者可用导尿管附带的导丝疏通引流腔,如仍不通畅,则需更换导尿管。,二、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一)静脉穿刺失败,临床表现,穿刺后针头无回血,药液流入不畅,穿刺部位隆起,患者感觉疼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一)静脉穿刺失败,预防及处理,(1)穿刺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易暴露、弹性好、走形直、清晰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2)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和药液性质、输液速度的要求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进行穿刺,有计划的保护血管,尽量延长血管的使用寿命。,(3)血管一旦被刺破后,应立即将针头拔出,切勿反复回针,同时按压之止血。,(4)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应先对症处理,改善血管条件后再行穿刺,避免盲目进针,减少失败几率。,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二)药液外渗,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疼痛,皮肤温度降低。化疗药、高渗以及强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均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二)药液外渗,预防及处理,(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慎重选择穿刺部位,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穿刺针头。,(2)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尽早发现药液外渗情况,以免引起严重后果。,(3)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给药,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4)根据渗出药液理化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理疗、局部封闭,给予药物拮抗剂等。,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应手术将坏死组织清除,以免增加干扰机会。,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三)静脉炎,临床表现,局部表现为沿静脉走形的条索状红线,伴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表现有畏寒、发热、乏力等。,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三)静脉炎,临床表现:局部表现为沿静脉走形的条索状红线,伴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表现有畏寒、发热、乏力等。,预防及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长期输液者制定保护血管的计划,合理更换注射部位,延长血管使用时间。一旦发生静脉炎,即应停止在此处静脉给药,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对症治疗。伴有全身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四)发热,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出现与原发病不相关的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周身不适等症状。,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五)急性肺水肿,临床表现,患者突然感到胸闷、呼吸急促、咳嗽、面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者可由口鼻涌出大量泡沫样血性液体,肺部遍布湿罗音,脉搏细速、心律快而节律不整。,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五)急性肺水肿,预防及处理,(1)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对老人、儿童、心脏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输液速度的变化。,(2)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停止输液,迅速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在湿化瓶中加入50%75%的酒精,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纠正缺氧。,(3)根据病情给予强心、利尿、平喘治疗,必要时四肢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三、皮内、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出血,临床表现,注射部位拔针后针眼处有少量血液渗出,迟发型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表现为注射部位肿胀、疼痛。,预防及处理,执行操作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凝血机制障碍,注射完毕后准确按压注射部位,时间要充分,有凝血机制障碍者更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皮内、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二)硬结形成,临床表现,表现为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萎缩、甚至坏死。,皮内、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二)硬结形成,预防及处理,(1)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术,准确掌握注射深度;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2ml,注射速度要缓慢。,(2)避免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3)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4)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物,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5)已形成的硬结,可选用以下方法处理:用伤湿止痛膏贴硬结处;用50%硫酸镁湿敷;将云南白药用醋调成糊状涂于硬结处;取新鲜马铃薯切片用654-2注射液浸泡后外敷硬结处。,皮内、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三)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而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脑组织缺氧而意识丧失、抽搐、二便失禁等。其他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3,、预防及处理:(,1,)皮试前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2,)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器等)。,(,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皮内、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四)疾病传播,临床表现:传播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细菌污染反应,病人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如乙肝病人出现厌油、上腹饱胀不适、精神不振、乏力等。,预防及处理:(,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使用活疫苗时,防止污染环境,及时处理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3,)操作者为一个病人注射后,须作手消毒后方可为下一个病人进行注射治疗。,(,4,)对已出现疾病传播者,及时报告医生,对症治疗。如有感染者,及时抽血化验并及时隔离治疗。,皮内、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五)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临床表现,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皮内、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五)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预防及处理,(1)选择质量合适的针头。,(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注射时取合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3)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查明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如发生针体折断,医务人员应保持镇静,同时稳定患者情绪,让患者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肢体收缩动作,防止断在体内的针体移动,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如针体已完全没入皮肤,则需在X线下通过手术将针体取出。,四、灌肠技术操作并发症,(一)肠粘膜损伤,临床表现,肛门部位疼痛,排便时加剧,局部有压痛;损伤严重时可见肛门溢血或大便带血,局部水肿后可致排便困难。,预防及处理,(1)操作前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选择型号合适、质地优良的肛管,插管前充分润滑肛管前端。,(2)操作时动作要轻,顺应肠道的解剖结构,缓慢插入,尽量避免反复插管。,(3)插入深度要合适,成人插入深度7-10cm,小儿插入深度4-7cm。,(4)肛门疼痛和已发生肠出血者遵医嘱给予止痛、止血等对症治疗。,灌肠技术操作并发症,(二)肠穿孔,临床表现,灌肠过程中患者突发腹痛、腹胀,查体腹部有压痛和反跳痛。,预防及处理,(1)选择型号合适、质地优良的肛管。,(2)操作时动作应轻缓,遇有阻力时应调整肛管位置或改变患者的体位,避免强行插管。,(3)严格控制灌肠液流入速度,灌肠袋内液面距患者肛门高度45-60cm。,(4)一旦发生肠穿孔,应立即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灌肠技术操作并发症,(三)虚脱,临床表现,灌肠过程中患者突然发生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全身冷汗甚至晕厥。,预防及处理,(1)灌肠液的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1度,不可过高或过低(高热患者灌肠降温者除外)。,(2)灌肠时因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耐受力调整合适的流速。,(3)一旦发生虚脱应立即让患者平卧休息并对症处理。,灌肠技术操作并发症,(四)大便失禁,临床表现,大便不受控制地由肛门排出。,预防及处理,(1)插管时动作应轻缓,避免损伤肛门括约肌或其周围组织。,(2)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鼓励患者加强意识以控制排便。,(3)需肛管排气时,一般留置不超过20分钟,如需要可间隔2-3小时后重新插管排气。,(4)帮助患者重建控制排便的能力,逐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鼓励患者尽量自已排便。,(5)已发生大便失禁者应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破溃感染。,灌肠技术操作并发症,(五)肛周皮肤损伤,临床表现,肛周皮肤红肿破溃。,预防及处理,(1)患者排便后及时清洗肛周皮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2)正确应用大小便器,防止擦伤肛周皮肤,五、血糖监测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一)感染,临床表现:采血部位红肿热痛,局部压痛明显。,预防措施:,1、采血测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2、采血前有效洗手,有效皮肤消毒。,3针头一人一用一废弃。,4、采血部位避免太靠近指甲,以免增加感染的危险。,处理措施:,1、针刺局部感染,可外涂0.5%聚维酮碘溶液。,2、感染严重者,控制感染,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血糖监测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二)出血,临床表现:,采血后少量血自针刺部位流出,预防措施:,1、选择采血部位并合理轮换采血部位。,2、采血完毕后,局部按压12分钟。,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处理措施:,1、评估手指皮肤情况,选择合适部位。,2、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功能障碍者延长按压手指时间。,3、采用合理的采血方法,避免用力挤血和按摩。,血糖监测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三,),疼痛,临床表现,采血部位疼痛曾刺痛。,预防措施 :,1、采血前告知患者并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紧张心理,取得患者配合。,2、采血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3、将采血针紧靠手指侧面采血,切勿在指尖或指腹采血;,4、调节好采血针头刺入的深度;,处理措施,:,1、评估疼痛合理运用缓解疼痛或解除疼痛的方法;,2、适当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如分散注意。,六、红外线烤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烧伤,临床表现:创面加深,表皮发红、疼痛。,预防及处理:,1调整烤灯与创面的距离,过近易致烫伤;,2调定温度后不可随意乱调;,3随时观察创面情况;,4注意保护烤灯通风散热,持续使用时注意调节时间;,5定期保养擦洗烤灯。,(二)发热,临床表现:为常见的现象之一,出汗、烦躁、寒战、尿少及少数引起惊厥。,预防及处理:,1、使用烤灯时不可覆盖任何杂物于烤灯上,以免影响散热,保持病室通风换气。,2、间断或持续使用烤灯者,测量体温时应先停用烤灯半,小时后再测量体温。,3、多饮水,地面定时洒水保湿或使用加湿器。,4遵医嘱使用退热药,。,七、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一)无效吸氧,临床表现,吸氧后患者仍不能缓解临床缺氧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烦躁不安等。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与吸氧前无变化。,预防及处理,(,1,)用氧前仔细检查吸氧装置是否完好,保证氧源压力正常、吸氧管道连接严密不漏气。连接患者的吸氧管妥善固定,避免脱落和易位并保持通畅。,(,2,)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用氧效果。,(,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分泌结痂堵塞吸氧管。,(,4,)一旦发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快恢复有效氧气供给。,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二)气道粘膜干燥,临床表现,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干咳,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口咽干燥不适,部分患者有鼻出血或痰中带血。,预防及处理,(,1,)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灭菌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受到充分湿化。,(,2,)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45%,以下。,(,3,)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多补充水分,张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4,)对于气道粘膜干燥者,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三)氧中毒,临床表现,氧中毒主要表现在肺部的变化,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氧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患者即可出现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燥不安、面色苍白等;吸氧超过,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个别患者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胸部,线可见两侧呈对称性弥漫分布在的小斑点、浸润阴影。,3,预防及处理,(,1,)严格掌握给氧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3,)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氧疗效果;向患者宣传用氧安全,告诫患者切勿自行调节氧流量。,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四)腹胀,临床表现,吸氧后患者缺氧症状未得到改善,却迅速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胸式呼吸渐弱、呼吸表浅急促、口唇青紫、脉搏细速等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3,预防及处理,(,1,)选择合适的给氧途径,正确掌控鼻导管给氧的方式方法,插管前应仔细测量插入深度,以防插入过深,鼻导管误入食管。,(,2,)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仔细观察用氧效果,如缺氧症状不缓解却发生急性腹胀,应考虑到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可能,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五)肺组织损伤,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呛咳、咳嗽、严重者可造成气胸。,预防及处理,在给患者吸氧时,一定先调节好氧流量再把吸氧管的鼻塞放至患者的鼻腔,吸氧过程中如需改变氧流量,也务必把吸氧管脱开后再调节。,八、腹腔引流管的并发症,(一)导管脱落,预防措施:,固定牢靠,严密观察。,处理措施:,立即消毒引流口,予无菌敷料覆盖压迫。,腹腔引流管的并发症,(二)导管堵塞,预防措施:,保持引流通畅。,处理措施:,调整体位,防止引流袋位置不当引起逆行引流。,九、阴道擦洗的并发症,阴道出血,预防措施:,严禁暴力操作,处理措施,:,阴道填塞或用止血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