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考研政治十年真题解析.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2525246 上传时间:2025-10-24 格式:PDF 页数:160 大小:11.52M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十年真题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考研政治十年真题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考点: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绪论部分涉及的一些基本哲学常 识和哲学概念的准确理解。题型分布:本章一般出选择题,而且大部分是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只是个别 出现,没有出现过分析题,以后出分析题的可能性也很小。考题内容:95年:1.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95文科单选第1题)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C】考点:科学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创立中的地位(95理科单选第1题)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无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95理科单选第2 题)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C】考点: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96年:1.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 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 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贝(此花颜 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96 理科多选第11题)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比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AB】考点:主观唯心主义的本质特征97年: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97理科 单选第1题)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1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C】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2.在下列命题中,居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97文科多选第H题)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 物皆备于我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ABDE考点:唯心主义观点 98年:1.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98 理科单选第7题)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 论观点 D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问题2.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98文科 辨析第23)【答案要点】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 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断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 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产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3分)由于 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 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2分)考点:唯物主义产生的认识根源00年: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00年文理科单选第2题)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A】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主要形态 01年: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01理科单选第3题)2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 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D】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问题 03年: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03单选第1题)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种的伟大变革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主要考点:主要围绕”以实践为基础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个中心命题,而 且同一考点反复主题。题型分布:本章一般出选择题,没有出现过辨析题和分析题,但出这些题的 可能性也很大。可能出辨析或分析题的考点有:马克思主义的物 质观及其意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原理,意识能 动作用的原理等。考题内容:95年:1.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95文科单选第1题)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 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C】考点:辨正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方法论 2.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95理科多选第H题)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C.对客观对象 反映的近似性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ABCDE考点:人的意识的主观方面的特性3.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95理科单选第3题)3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D】考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特点96年: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口风动,一僧口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 动的基本观点是(96文科单选第1题)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LD1考点:.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本质特点2.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96理科单选第1题)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形式的同一“胜 D考点:人工智能和哲学意识论问题98年:1.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 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限、长颈于,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 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 脑中的鬼神观念是(98年理科多选第11题)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BDE考点:意识的主观特性问题99年: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 已。”这个命题表明:(文科第2题、理科第1题)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 有的物质【D】4考点:意识的起源和本质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文科 单选第1题)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B考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3.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表明(理科多选题第19题)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 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 自己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BD考点: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00年: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家史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 对物质具有:(文科第1题)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C】考点:意识对物质世界的能动作用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 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理科单选第1题)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A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3.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 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00年文科多选第17题)A.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 证法的思想5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运动样式多样性的思想【BCDE】考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01年:1.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文科单选题第2题)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内容【C】考点:意识的起源和本质02年:1.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理科单选题第1题)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A】考点:人类世界的概念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 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文科单选题第1题)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质而存在考点: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B3.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文科多选题第16题)A.意识根源于物质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E.意 识 可ABE考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以 转 化 为 物 质4.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理科多选题第 17题)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6替物质的东西【DE】考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03年:1.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 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单选题第2题)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C】考点: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2.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 灭其文化(03年辨析第31题)【答案要点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 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 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 巩固特定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 去其特有的文化,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 国。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 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考点:是文化的本质和功能04年: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单选第1题)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B】考点:人类的历史活动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主要考点:考查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各种现象和事件的能力。理论联系 实际的范围最为广泛,可以联系自然、社会、思维及日常生活现 象,联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联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传统哲学及时事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重中之重。题型分布:本章是历年考研的重点,而且每年都出考题。一般来说是题量大、分值高,包括选择题、辨析题、分析题等各种题型,特别是近几 7年,如果不出分析题,就出较多的选择题,既出分析题,又出选 择题的情况也常有。考题内容:95年: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文科单选第2题)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A】考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2.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理科多选第12题)A.整体由部分所构成 B.整体是各部分之和 C.整体具有各个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E.整体和部分可能互相转化【ACDE】考点: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文科辨析题第23题)【答案要点偶然性是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必然性是由内部根本矛 盾决定的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仍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 和外部因索决定的事物发展的不确定趋势。二者辩证联系。不 可分割。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演形式,偶然性的背后隐 藏着必然性,必然性通过无数偶然事件为自己开辟道路并得以 实现。(3分)科学探索的任务是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即通过大量偶然性发 现必然性。偶然性是科学活动中的机遇,对科学发现有着重要作用。把偶然 性看作科学的敌人就无法认识必然性,实际也就取消了科学。(2分)考点: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96年: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文科单选第2题)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C1考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论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辨证法的观点是(文科多选第H题)A.辫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 和形式上是同一的8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E.事物的发展是 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ACE】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几个基本观点97年:1、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理科单选第2题)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D】考点:量变质变规律中度的范畴的实际意义2、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理科多选第11题)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 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 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ABD考点:唯物辩证法的本质3.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文科辨析题第23题)”一阴一阳之谓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简析上述论点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基 本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12分)【答案要点上述观点指出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相互联系、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这些辩证法思想是朴素 的、零散的,并带有一定神秘色彩。(4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揭示客观事物自身固有规律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辩 证法,特别是毛泽东系统地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科学地阐明 了关于矛盾普遍性以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的原理。矛盾是普 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 向对立面转化。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不可分割,二者的辩证结合 构成一切事物矛盾动物,推动事物发展。(6分)考点:唯物辩证法思想和中国古代哲学中辩证法思想的比较 98年:91.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理 科单选第3题)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C】考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文科多选第12题)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仍,功亏一簧 ADE 考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3.下列命题中,包含辨正法思想的有:(98文科多选第H题)AJ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J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J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J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J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ABDE考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表述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文科多选第12题)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 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ABD】考点:矛盾的同一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99年:1、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理科单选第2题)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 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 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C】考点: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形而上学否定关主张(理科多选第17题)10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C.包含肯定的否 定D.主观、任意的否定 E.、抽象的否定BDE考点:辨正的否定观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问题3.1997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 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文科材料题第35题)材料1 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 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 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 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 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 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 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材料2 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 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 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 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材料3 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 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 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 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 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 力。请回答: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2分)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 系。(4分)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 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4分)【答案要点】: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11(或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 域差异的矛盾。(2分)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 关系。在当前我国的商品市场中,同时还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 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供给不 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促使无效供给向有效供给转化。(4分)带证法认为矛盾普通性和矛盾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 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普温性的前 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 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 市场渗透力。(4分)考点: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00年:1.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理科单选第3题)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辨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A1考点: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之间的关系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巨大成就,就也出现某些负面效应。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阐 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文科论述题第33题)【答案要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全部 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改革措施在推动社 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负面效应,付出一定的代价,它 与改革措施发挥的正面效应是相伴而生的。(4分)矛盾双方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 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我们必须首衔看到改革措施取得巨大成就这一矛 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发挥它的正面效应,同时也不要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尽量减少负面效应,促使负面效应向正面效应转化。(4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负面效应是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它的出现和解决能够促使我们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纵深层次,使社会主义事 业获得新的发展。(2分)考点:唯物辨正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学说01年:121.”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 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 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文、理科单选题第1题)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D考点: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2.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 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理科单 选第2题)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B考点:质量互变规律中关于度的概念3.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 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理科 多选第17题)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C.整体 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E.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 BDE1考点:联系与系统的问题4.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 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 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文理科多选题第16题)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 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ABDE考点: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03年:1.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 长二物归之”。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多选题第16题)13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 另一方才能达到同一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ABCE考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中关于矛盾观04年:1、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多选第17 题)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 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ABDE】考点:矛盾同一性概念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漫画中所反映的工作方式进行辨析。(辨析 题第31题)【答案要点】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同时又包含各个部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赖的。整体由部分构成,但 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总和。(2分)人们所从事的任何一项工作也是一个整体,都有其确定的目标和任 务。它可以而且应当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但漫画中所反映的这种工 作方式把一项完整的工作机械地加以分割,表面上看是把任务落实到人了,实际上是破坏了工作内部的有机联系,必然事与愿违。这是一种机械的形而 上学的工作方式。(4分)注:如考生把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融入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最 多可给5分;考生从分工合作等角度回答问题,而不违背本题的基本精神,可酌情给3分。考点: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4主要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正关系,认识与实 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正关系,真 理和价值的关系。题型分布:本章是历年考研的重点,题量大,分值高,几乎每年都出分析题,选 择题和辨析题也不少且无重复出现的雷同试题。考题内容:95年: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文 科单选第3题)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B】考点:认识的发展规律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文 科单选第5题)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D】考点: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慧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 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文科多选第H题)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可以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 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E.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有着巨大作用 ACDE考点:结合新的科学发现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4.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 关材料摘录如下:(5分)(理科论述题第29题)材料1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 和局限性构成人的认识的限制.材料2休漠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 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扫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 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材料3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 15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 使他从世界的完整 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 的足够的感官。请回答:(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2分)(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1分)(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2分)【答案要点(1)材料1的观点带有不可知论的倾向。材料2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材料3的观点是可知论。(2分)(2)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没有看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1分)(3)人的感官是把人的意识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而不是二者分隔开来 的屏障,只要 我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我们的知觉就能达到与知觉的 事物的本质相符合。(1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分辨感性知觉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考点:实践的根本特性96年:1.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 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理科多选第15题)A.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验比理论更重要 B.只能从经验不能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C.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D.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中对纲领的讨论是无足轻重阶E.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CE考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2.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评析下述观点:在科学活动中,为了客观公正地观察和分析事实材料,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应当排除头脑中已有的理论认识和哲学的指导,使人们在观 察中对一切已有的理论持“中立态度”。(12分)(文科论述题第27题)【答案要点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能动地指导实践。们认识和改世界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总是受一定思想的配,带着头脑中已有的思想开始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16界观,是对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人们的哲学 观点决定着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也决定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式和 水平,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活动的结果。(4分)科学活动是人们有目的探索客观规律的实践过程,必须以正确的哲学理论 为先导,并根据一定的理论来制订计划、设计方案、分析结果、总结经验,得出新的结论。科学活动如果脱离理论的指导,只能是盲目的实践,不可能 取得成功。(4分)理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用来指导科学活动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理论。”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一般是指带着某种错误认识或先入之见去歪曲客观事 实的做法,它与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前提、以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的科学 活动不能混为一谈。以避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来否定科学理论的指导意 义是错误的。_在实践中完全排除已有的理论认识也是不可能的。(4分)考点:科学实践活动与理论指导的关系3.(10分)(理科材料题第29题)材料1 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 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轻视的态 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科学史就是批发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 不荒诞谬误的历史。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材料2波普尔认为:”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 或可检验性。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 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科学史也 象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 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一也许是唯一的一人类活动了,有了错 误可系统力。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自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材料3正当相对论得到全世界的称誉时,爱因斯但却冷静他说:苹果引力 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 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须被抛弃。摘自17爱国斯但文集第1卷请回答(1)材料1,2,3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上的共同观点是(5分)(2)比较材料:和2,指出恩格斯和波普尔对科学发展的不同认识。(4 分)(3)参照材料2,简要评析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 证伪性”的观点。(3分)【答案要点】:三者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 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 程。(3分)(2)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证作为科学的最本质的特征,把科 学史简单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恩格斯在承认任何今天 看来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 现的错误的同时,强调科学也是在真 理与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现真 理的历程,而不是 一个简单的否定和不断证伪的过程。(4分)(3)波普尔着眼于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指出科学的发展必须不断批判和 改正错误,这对研究科学知识增长规律是有启发的,有其合理之处。但是,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伪性,这 种观点是片面的,以致从片面真理引出错误结论。(3分)考点: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正关系 97年: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文科多选第12 题)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E.主 从关系 ABCD考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2.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 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 都刻有人的技能 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理科多选第12题)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 的创造物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 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E.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18CDE考点: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理科辨析题第23题)【答案要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I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 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2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 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3分)考点: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客观真理问题98年:1.试从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阐述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事业中怎样不断增强主体认识能力。(12分)(98年理科论述第27题)【答案要点 认识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主义关系之中、从事一定实践活 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持征。(4 分)认识主体是社会地、历史地形成的。当代社会生活的急速变化,使主 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日益突出出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事业是一场新的革命,迫切需要增强主体认识能力,同时也为主体认 识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条件。(3分)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事业中,不断增强主体能力,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展自己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改善人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各方面潜能;以恰当的方式把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结合起 来,使个人主体上升为社会主体,突破个体的局限性;改造主观世界,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5分)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主体的理论理 99年: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文科单选第3题)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19性 B考点: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辨正关系 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文科单选第4题)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D 考点:真理的检验问题 3、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 何现实意义。(理科论述题第33题)【答案要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 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 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2分)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 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真实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 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分)坚持实践标准,对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 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 的旧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分)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敢闯敢干,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 式,以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把改革推向前进。(2分)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改 革不断完善。(1分)考点:真理的标准问题00年:1.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理科单选第3题)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辨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a 考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及辨正思维方法的实质问题 2.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 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理科多选第17题)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20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ABD考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能动性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理科多选第 18题)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