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题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知****运 文档编号:12521078 上传时间:2025-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0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题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5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题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选择题 1.(海南高考12题)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后来大概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迅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2.(高考上海文综12题)如图深色部分反应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状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3.(高考重庆文综21题)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懂得它的人和当时的观测家来说,在1760年到18之间,生活彻底地变化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也许出目前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4.(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8题)16,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种谚语:当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因此出现这一谚语,重要是由于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5.(高考山东文综15题)图6为1600~19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海南高考11题)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背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7.(海南高考13题)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阐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进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重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主线变化了轻重工业比例 8.(高考北京文综21题)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9.(高考上海单科39题)工业年代 材料一: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 2.4 7.2 23.6 中国 32.8 29.8 19.7 6.2 印度 24.5 17.6 8.6 0.7 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足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措施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27分)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2分)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6分) (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4分)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见解。(15分) 10.(高考全国文综Ⅱ卷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通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数年中,某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忽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何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有关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规定: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1.(江苏高考23题)(15分) 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时尚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因此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构造……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迅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尚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两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老式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似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5分)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怎样建立的?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4分)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根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分) 参照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B       6.C      7.B      8.D       二、非选择题 9.(1) 答案1.能发现两次工业革命的不一样特征。(2分)     ·从两次工业革命之同的比较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进力更大。 答案2:仅描述曲线的变化状况。(1分)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其他答案。(0分) (2) 答案1: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两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6分)     ·19世纪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20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2: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一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3分)     ·20世纪初英国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3:分别描述各国产品的份额变化状况。(1分)     ·英美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不停上升,中国的份额不停下降 其他答案。(0分) (3) 答案1:从材料中找到两个变化。(4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产品对外销路逐渐畅通。     ·丝车数量从100部增至900部;从兜售到采办。 答案2:从材料中找到一种变化。(2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 其他答案。(0分) (4)(15分) 答案l: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13—1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足;运用较充足。     抽象视角,如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论述:论述充足;论述较充足。     论述:论述完整流畅形成构造。 答案2:能在多种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络,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足;运用较充足。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     论述:论述充足;论述不够充足。     论述:论述形成构造;论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种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种视角。如,工业革命增进了经济的发展。 论述:论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到一种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 10.(12分)评分原则:    一等(12~10分)    ①紧紧围绕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足,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二等(9~5分)    ①可以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晰。 三等(4~O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晰。 11.(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      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足参与政权。 (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