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五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满分50分 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有关土壤取样的论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取样,应选用肥沃、湿润的土壤
B.先铲去表层土3 cm左右,再取样
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
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解析:选C 微生物的培养要注意无菌操作,土壤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需灭菌,后续稀释等操作均需在火焰旁进行。
2.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措施是(  )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
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解析:选A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不能分解尿素获得氮源的细菌不能生长,而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以尿素为氮源,将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若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指示剂将变红。此培养基既属于选择培养基,又属于鉴别培养基。
3.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与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D.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解析:选D 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分离、筛选,对照遵照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因此用接种了的一般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进行对照,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
4.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试验操作中,对使用的平板和试管要进行标识,如下说法对的的是(  )
A.对培养皿仅需注明培养基的种类即可
B.一般在使用之后进行标识
C.由于试管用得较多,只需对试管进行标识即可
D.标识的目的重要是为了防止试验中平板、试管等的混淆
解析:选D 本试验使用的平板和试管较多,为避免混淆,应在使用前就做好标识。标识时要注明培养基种类、培养日期以及平板上培养样品的稀释度等。
5.下列有关“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试验操作的论述,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 h
D.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分离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解析:选D 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 h;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分离微生物也可以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6.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克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克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运用上述措施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固氮细菌
A.④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只有③④
解析:选A 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而固氮细菌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青霉素可以克制细菌和放线菌等原核生物细胞壁的合成,而霉菌属于真核生物,故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克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对放线菌的生长无影响。
7.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规定是(  )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琼脂 ④不加琼脂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盐
⑧不加硝酸盐
A.①③⑤⑦	  D.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⑧	  D.①④⑥⑦
解析:选C 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应当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不能加硝酸盐来提供氮源。此外还要加葡萄糖提供碳源,加琼脂作为凝固剂,制成固体培养基,利于细菌的分离、鉴定、计数等。
8.试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图中的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 ℃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成果如图所示。从试验成果分析,如下论述不对的的是(  )
A.链霉素能制止结核菌的生长
B.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解析:选D 图中细菌生长区离链霉素带越远,阐明该菌对链霉素越敏感,即链霉素越能制止该菌的生长。读题图可知伤寒菌生长区与链霉素带相连接,阐明链霉素不能制止伤寒菌的生长。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9.(12分)急性肠胃炎、手足口病分别是由细菌和病毒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导致的,因此检查饮用水的细菌含量和病毒含量是有效监控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请回答下列与检查饮用水有关的问题:
(1)检查大肠杆菌的含量时,一般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一样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措施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图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也许是用该措施得到的是________。
(2)图中用该措施得到的菌落分布图中,最符合计数规定的是图中的________。
(3)用该措施记录样本菌落数时与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__。为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0.1 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3个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培养基记录到大肠杆菌的菌落平均数为50,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________。
解析:(1)平板划线法所得菌落集中呈线状,据D的菌落分布状况可判断为平板划线法接种。(2)C平板菌落分布均匀且菌落数在30~300。(3)为判断培养基灭菌与否合格,需要设置对照。(4)每升原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为(50÷0.1)×103×103个/L。
答案:(1)稀释涂布平板法 D (2)C (3)需要 培养基制备不合格会导致菌落数增长 (4)5.0×108
10.(14分)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试验过程如下图甲、乙所示。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该试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纯化菌株时,一般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导致划线无菌落也许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试验。该试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试验设计与否合理?为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四类。根据题意可知,土壤中某些微生物有降解苯磺隆的能力,该试验的目的是探索其降解机制,因此,需要分离出有降解苯磺隆能力的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故选择培养时为了排除其他碳源的干扰,培养基中唯一碳源只能是苯磺隆。(2)纯化菌株时,一般使用的划线工具是无菌接种环。划线的平板培养后,发现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而其他划线上有菌落。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也许有两个:一是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菌种接触到高温的接种环而死亡;二是划第二划线区域第一条线时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3)根据图乙所示试验中的上清液加入蛋白酶溶液推测,试验目的是探究目的菌株与否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试验设计不合理之处是缺乏不加蛋白酶溶液、其他条件同图乙的空白对照。
答案:(1)氮源和无机盐 只有能运用苯磺隆的微生物才能正常生长繁殖 (2)接种环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3)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 不合理,缺乏空白对照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但愿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午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傍晚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