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返回,第,2,、,3,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第1页,第,2,、,3,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高频考点突破,试验专题探究,基础自主梳理,命题视角剖析,即时达标训练,第2页,基础自主梳理,一、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假说,(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原因: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显著,_,关系。,平行,第3页,思索感悟,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假说,是萨顿利用什么方法得出?,【,提醒,】,类比推理法。,第4页,摩尔根,性别,第5页,(4),理论解释:,(5),试验结论:基因在,_,上。,(6),测定基因位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排列。,染色体,线性,第6页,3,孟德尔遗传规律当代解释,(1),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_,,含有一定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_,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位于,_,上非等位基因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_,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第7页,1,概念:位于,_,上基因所控制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_,相关联现象。,2,人类红绿色盲症,(1),提出者:道尔顿。,(2),相关基因型,正常男:,_,;正常女:,X,B,X,B,;携带者女:,_,;色盲男:,_,;色盲女:,X,b,X,b,。,(3),主要婚配方式,性染色体,性别,X,B,Y,X,B,X,b,X,b,Y,第8页,上图中父亲红绿色盲基因随配子传给了女儿,但一定不会传给,_,。,上图中儿子色盲基因一定是从他,_,那里传来。,(4),遗传特点,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是隐性基因。,男患者,_,女患者。,往往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_,患者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儿子,母亲,X,多于,女,第9页,3,抗维生素,D,佝偻病,(1),相关基因型,正常男:,X,d,Y,;正常女:,_,;患病男:,X,D,Y,;患病女:,_,。,(2),遗传特点,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_,性基因。,女患者,_,男患者。,含有世代连续遗传现象。,_,患者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4,在实践中应用:依据表现型判断生物性别,以提升质量,促进生产。,X,d,X,d,X,D,X,D,、,X,D,X,d,显,多于,男,第10页,思索感悟,2,性染色体上基因在减数分裂时随性染色体分离,与常染色体上基因在遗传时遵照什么规律?,【,提醒,】,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第11页,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伴性遗传病类型和特点分析,第12页,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1,以下关于遗传方式及特点描述中,不正确是,(,),选项,遗传方式,遗传特点,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常表现交叉遗传,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代代相传,C,伴,Y,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当,有显著显隐性,D,常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当,有显著显隐性,第13页,解析:,选,C,。伴,Y,染色体遗传病是由,Y,染色体上基因控制,女性因无,Y,染色体而不可能发病,所以也就无显隐性关系。,第14页,考点二,系谱图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判断与分析,1,首先确定是否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全部患者均为男性,无女性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2,其次判断显隐性,(1),双亲正常,子代有患者,为隐性,(,即无中生有,),。,(,图,1),(2),双亲患病,子代有正常,为显性,(,即有中生无,),。,(,图,2),(3),亲子代都有患者,无法准确判断,可先假设,再推断。,(,图,3),第15页,3,再次确定是否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1),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其父或其子有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图,4,、,5),女性患者,其父和其子都患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图,6,、,7),第16页,(2),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其母或其女有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图,8),男性患者,其母和其女都患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图,9,、,10),第17页,4,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2),若该病在系谱图中隔代遗传,第18页,【,尤其提醒,】,判断是否是伴性遗传关键是:,(1),发病情况在雌雄性别中是否一致。,(2),是否符合伴性遗传特点。,第19页,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2,如图是人类遗传病系谱图,母亲是纯合体,该病致病基因可能是,(,),Y,染色体上基因,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第20页,A,B,C,D,解析:,选,A,。因为母亲是纯合体,经过分析,只有,A,是可能。,第21页,试验专题探究,遗传试验题处理,1,解题思绪:逆向思维,明确试验目标,可能试验结论,可能试验结果,依据试验结果,得出试验结论。,2.,设计试验基本程序,(1),选取适当亲本及交配方式。,(2),假设可能结论。,第22页,(3),依据可能结论写出对应遗传图解,演绎推理得到可能结果,尤其注意结果是否有一定区分度。,(4),依据推导结果逆向得出试验结论。,3,试验方法选择,(1),杂交法。,(2),自交法。,第23页,实战演练,(,专题提能,小试牛刀,),已知果蝇直毛和非直毛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试验室现有未交配过纯合有繁殖能力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纯合非直毛果蝇雌、雄各一只,请你经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和推导。,),第24页,答案:,选取纯合直毛雌蝇与非直毛雄蝇杂交,第25页,命题视角剖析,视角,1,紧紧围绕教材重点,关注生活实践,雄鸟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伴,Z,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对应关系见下表。,例,1,第26页,请回答以下问题。,基因组合,A不存在,不论B存在是否(aaZZ或aaZW),A,存在,,B,不存在,(A_Z,b,Z,b,或,A_Z,b,W),A,和,B,同时存在,(A_Z,B,Z,或,A_Z,B,W),羽毛颜色,白色,灰色,黑色,第27页,(1),黑鸟基因型有,_,种,灰鸟基因型有,_,种。,(2),基因型纯合灰雄鸟与杂合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羽色是,_,,雌鸟羽色是,_,。,(3),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本基因型为,_,,父本基因型为,_,。,(4),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母本基因型为,_,,父本基因型为,_,,黑色、灰色和白色子代理论分离比为,_,。,第28页,【,尝试解答,】,(1)6,4,(2),黑色灰色,(3)AaZ,B,W,AaZ,B,Z,B,(4)AaZ,b,W,AaZ,B,Z,b,332,【,解析,】,(1),由题意及表中信息知,只有,A,、,B,同时存在时羽毛才表现为黑色,含,A,基因型有,AA,、,Aa,两种,含,B,基因型有,Z,B,Z,B,、,Z,B,Z,b,、,Z,B,W,三种,故黑鸟基因型可能有,6,种;同理,灰鸟基因型有,4,种。,(2),纯合灰雄鸟基因型为,AAZ,b,Z,b,,杂合黑雌鸟基因型为,AaZ,B,W,,二者交配后产生子代基因型为:,AAZ,B,Z,b,(,黑雄,),、,AaZ,B,Z,b,(,黑雄,),、,AAZ,b,W(,灰雌,),、,AaZ,b,W(,灰雌,),。,第29页,(3),由题意知,亲本基因型为黑雄,A_Z,B,Z,,黑雌,A_Z,B,W,,又知后代有白鸟,(aa),出现,且无灰鸟,(Z,b,Z,b,、,Z,b,W),出现,故母本基因型为:,AaZ,B,W,,父本基因型为:,AaZ,B,Z,B,。,(4),由题意知,亲本基因型为黑雄,A_Z,B,Z,,灰雌,A_Z,b,W,,又知后代有白鸟,(aa),,灰鸟,(Z,b,Z,b,、,Z,b,W),出现,故母本基因型为,AaZ,b,W,,父本基因型为,AaZ,B,Z,b,,子代中,黑色概率为:,3/4A,1/2Z,B,_,3/8,,灰色概率为,3/4A_1/2Z,b,_,3/8,,白色概率为:,1/4aaZ,W(Z,Z,),1/4,。故 黑色,灰色,白色,332,。,第30页,视角,2,洞察高考热点,遗传病类型和判断及概率计算,人类遗传病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患病看女病,女病父正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女性,女正父患为常显。父传子,子传孙,一传到底为伴,Y,,母病儿女全病为细胞质遗传。,第31页,(,年高考江苏卷,),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觉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家系,系谱以下列图所表示,请回答以下问题,(,全部概率用分数表示,),:,例,2,第32页,(1),甲病遗传方式是,_,。,(2),乙病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3),假如,4,、,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遗传方式,请计算:,双胞胎,(1,与,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概率是,_,。,双胞胎中男孩,(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概率是,_,,女孩,(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概率是,_,。,第33页,【,思绪点拨,】,处理问题应抓以下关键点:,关键点,(1),图中,4,、,6,不带任何致病基因。,(2),判断该遗传病类型。,(3),准确计算患病概率。,【,尝试解答,】,(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X,显性遗传,(3)1/1296,1/36,0,第34页,【,解析,】,从图中能够看出,,3,和,4,正常而女儿,8,患甲病,分析可知甲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从,3,男性患者有一个正常女儿,9,、男性患者,5,有三个正常女儿而其母亲正常分析得出,乙病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性患者母亲和女儿全部是患者;设控制甲病基因为,A,、,a,,则,3,基因型为,Aa,概率为,2/3,,题目已经给出,4,基因型为,AA,,,第35页,则,1,为,Aa,概率为,1/3,,同理可推导出,2,为,Aa,概率也是,1/3,,那么,,1,与,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概率为,(1/31/31/4),2,1/1296,;乙病最可能遗传方式是伴,Y,染色体遗传,,1,患甲病概率为,1/36,,患乙病概率为,1,,则同时患两种遗传病概率为,1/36,;女孩,(2),不可能患乙病,所以,2,不可能同时患两种病。,第36页,视角,3,突破易错疑点,混同,“,男孩患病,”,与,“,患病男孩,”,概率问题,(1),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病,假如控制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是自由组合,在计算,“,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概率时遵照以下规则:,男孩患病率患病孩子概率;,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第37页,(2),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病,假如控制遗传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为该性状与性别联络在一起,所以在计算,“,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概率时遵照:伴性遗传规律,即从双亲基因型推出后代患病情况再按以下规则:,患病男孩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占概率;,男孩患病概率后代男孩群体中患病者占概率。,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与伴性遗传关系含糊不清,第38页,(1),人性染色体上不一样区段图析:,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图中,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图中,1,、,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第39页,(2),基因所在区段位置与对应基因型对应关系,第40页,自我挑战,1.,人正常色觉,(B),对红绿色盲,(b),是显性,为伴性遗传;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有一个蓝眼色觉正常女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蓝眼红绿色盲男孩。,(1),这对夫妇生出蓝眼红绿色盲男孩概率是多少?,(2),这对夫妇再生出一男孩患红绿色盲蓝眼概率是多少?,第41页,2,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图所表示,),。由此能够推测,(,),A,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基因,B,片段上某基因控制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相关,C,片段上某基因控制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D,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尝试解答,】,_,B,_,第42页,即时达标训练,第43页,解题方法指导(,4,),探究基因位置方法,第44页,1,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第45页,(2),在未知显性性状,(,或已知,),条件下,可设置正反交杂交试验。,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一样,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探究基因位于细胞核还是位于细胞质,(1),试验依据:细胞质遗传含有母系遗传特点,子代性状与母方相同。所以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且子代性状一直与母方相同。,(2),试验设计:设置正反交杂交试验,若正反交结果不一样,且子代一直与母方相同,则为细胞质遗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为细胞核遗传。,第46页,【,尤其关注,】,(1),伴性遗传和细胞质遗传正反交结果都会出现不一样,但细胞质遗传产生子代总是与母方性状相同,而伴性遗传则不一定都与母方相同。,(2),设置隐性雌和显性雄个体杂交还可判断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还是,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第47页,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1,(,年北京海淀区抽样,),一只雌鼠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雌、雄中均现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经过一次杂交试验判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F,1,个体最好是,(,),A,野生型,(,雄,),突变型,(,雌,),B,野生型,(,雌,),突变型,(,雄,),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第48页,解析:,选,B,。因为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可确定突变型性状为显性性状。,B,选项中野生型,(,雌,),突变型,(,雄,),后代中假如雌鼠均为突变型,而雄鼠均为野生型,则这种突变在,X,染色体上;后代中假如不论雌雄都有野生型和突变型,则这种突变在常染色体上。,第49页,2,(,年合肥高三第一次检测,),已知果蝇黑身与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长硬毛与短硬毛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所得子代表现型及其数量以下:,灰身长硬毛,灰身短硬毛,黑身长硬毛,黑身短硬毛,雌性,315,0,104,0,雄性,157,158,52,53,第50页,依据上面结果,回答以下问题:,(1),果蝇黑身与灰身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理由是,_,。假如你判断正确,那么用上表中一个灰身雌果蝇与一个灰身雄果蝇杂交,理论上应出现什么结果?,_,。,(2),果蝇短硬毛遗传方式是,_,。,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X,染色体显性遗传,D,X,染色体隐性遗传,第51页,假如给你提供长硬毛雌果蝇、长硬毛雄果蝇、短硬毛雌果蝇、短硬毛雄果蝇,你将怎样经过一次杂交对上述判断加以验证?,(,只要求写出你遗传图解,),(3),写出产生表中果蝇双亲基因型:,_,;这两个亲本杂交产生子代中,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有多少种?,_,。,第52页,解析:,(1),子代中灰身与黑身出现,31,分离比,且子代性状表现与性别不相关联,所以灰身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AaAa,;若选取子代中一个灰身雌果蝇与一个灰身雄果蝇杂交,选出杂交组合有,AAAA,、,AAAa,或,AaAa,,所以杂交子代结果为全部灰身或灰身与黑身展现,31,分离比。,(2),子代中长硬毛与短硬毛出现,31,分离比,且短硬毛均为雄性,所以长硬毛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验证方法是取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即短硬毛雌果蝇与长硬毛雄果蝇杂交。,第53页,(3),双亲基因型为,AaX,B,X,b,AaX,B,Y,,,AaAa,产生后代中有,2,种表现型,,3,种基因型,,X,B,X,b,X,B,Y,后代有,3,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所以表现型共,6,种,基因型共,12,种。,第54页,答案:,(1),灰身子代中,灰身与黑身展现出,31,分离比全是灰身或者灰身与黑身展现出,31,分离比,(2)D,亲代:,X,b,X,b,X,B,Y,子代:,X,B,X,b,X,b,Y,雌果蝇雄果蝇,均为长硬毛均为短硬毛,(3)AaX,B,X,b,AaX,B,Y,6,和,12,第55页,3,生物性状由基因控制,不一样染色体上基因在群体中所形成基因型种类不一样,如图为果蝇,XY,染色体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第56页,(1),若控制某性状等位基因,A,与,a,位于,X,染色体,区上,则该自然种群中控制该性状基因型有,_,种。,(2),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与,b,位于,X,染色体,区上,则这么群体中最多有,_,种基因型。,(3),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A,与,a,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上,(,如图所表示,),,则该种群雄性个体中最多存在,_,种基因型,分别是,_,。,第57页,(4),现有若干个纯合雌雄果蝇,已知控制某性状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同源区段,(,区段,),,请补充以下试验方案以确定该基因位置。,试验方案:,选取若干对表现型分别为,_,、,_,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F,1,),中不论雌雄均为显性;再选取,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其后代表现型。,结果预测及结论:,若,_,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_,,,则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第58页,解析:,(1),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X,染色体,区上,则在雌性个体中可形成,X,A,X,A,、,X,A,X,a,、,X,a,X,a,三种,雄性个体中可形成,X,A,Y,、,X,a,Y,两种,共,5,种基因型。,(2),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与,b,位于,X,染色体,区上,则在雄性个体中有,3(AA,、,Aa,、,aa)2(X,B,Y,、,X,b,Y),6,种基因型;雌性个体中有,3(AA,、,Aa,、,aa)3(X,B,X,B,、,X,B,X,b,、,X,b,X,b,),9,种基因型,所以共有,15,种基因型。,(3)X,和,Y,染色体属于性染色体,其基因遗传与性别相关。在一个群体中,雌性个体基因型有:,X,A,X,A,、,X,A,X,a,、,X,a,X,a,三种;雄性个体基因型有:,X,A,Y,A,、,X,A,Y,a,、,X,a,Y,A,、,X,a,Y,a,四种。,第59页,(4),将基因可能分布两种情况依次代入,并经过绘制遗传图解分析,即可取得答案。如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区段,),上,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A,,,F,1,基因型为,X,A,X,a,、,X,a,Y,A,,,F,2,中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A,Y,A,、,X,a,Y,A,,均表现为显性性状;雌性个体基因型为,X,A,X,a,、,X,a,X,a,,即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而对于常染色体遗传,,F,2,雌雄个体中都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答案:,(1)5,(2)15,(3)4,X,A,Y,A,、,X,A,Y,a,、,X,a,Y,A,、,X,a,Y,a,(4),雌性个体为隐性雄性个体为显性,雌雄中都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雄性个体为显性,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第60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