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流行病学7.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503456 上传时间:2025-10-2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82MB 下载积分:14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流行病学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概 述,病毒:,无细胞结构的绝对寄生性生物,食源性传播的主要是肠道病毒,疾病传播途径:,粪口,概 述,疾病传播方式:,粪便直接污染,受粪便污染的水、食具间接污染食品,少数动物性疾病通过患病动物肉或乳直接传播,概 述,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疯牛病,禽流感,轮状病毒,一、病原体,(一)形态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性,HAV是微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直径27nm,32nm的20面立体对称球型颗粒,无包膜,有蛋白衣壳。,实心颗粒,为完整病毒,具有传染性;,空心颗粒,则无传染性,不产生甲肝抗体。,一、病原体,甲肝病毒较一般肠道病毒抵抗力强。,对热有较强的耐受力;,对酸、碱、乙醚、氯仿等也有较强的耐受性;,不能耐受,冷冻干燥,,对,紫外线,敏感,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与一般肠道病毒相似。,14000福尔马林37作用72小时、紫外线(1.1瓦)照射1分钟或加热1005分钟可灭活。,二、流行特征,(一)地区分布世界性分布,低度,流行地区:西欧、北美和北欧等发达国家,中度,流行地区:东欧、前苏联和日本等国;,高度,流行地区:东南亚、印度次大陆、非洲、南美洲各国和我国,我国,地区分布: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农村高于城市,二、流行特征,(二)周期性和季节性,1、发病率有周期性,周期性起伏现象,该现象逐渐消失。,2、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北半球各国的甲肝发病高峰多为,秋冬季,。,也有地区表现为春季高发。,二、流行特征,(三)年龄、性别分布,任何年龄,均可感染HAV。,高流行区,:以婴幼儿为主,5,14岁组发病率最高,14岁以上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低流行区,:甲肝发病以成人所占比例较高,即发病年龄有后移现象。,男女对甲肝的易感性无差别。,二、流行特征,(四)传染源,1、急性期病人,急性黄疸型病人:重要的传染源。,急性无黄疸型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重症肝炎: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较小。,二、流行特征,(四)传染源,2、亚临床感染者,亚临床感染者是指受HAV感染后,既无临床症状,亦无肝功能损害者。,在甲肝传播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二、流行特征,(五)传播途径:,粪-口途径,1、经食物传播,(1)经受污染的食品传播,主要是,水产品类,,如蛤类、毛蚶、牡蛎、泥蚶、蟹等。,(2)由炊事员或食品制作者作为传染源,二、流行特征,(五)传播途径:,2、经水传播,多发于雨季或暴雨后,饮用水污染:,多为井水或水库等水体,也有自来水污染。,二、流行特征,(五)传播途径:,3、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手、用具、食品、玩具、床上用品、衣物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入。,4、其它途径,蟑螂等所致的昆虫机械携带传播、血液和血制品、母婴传播,二、流行特征,(六)人群易感性,影响甲肝流行的关键因素,人类对HAV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感染极为少见。,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抗-HAV,但出生后2年内基本消失,故婴幼儿期甲肝的易感性最高。,甲肝发病年龄出现后移现象。,六、预防措施,总策略:,目前仍采用以,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甲肝,疫苗,的应用是控制和预防甲肝的有效手段。,(一)管理传染源,急性期病人管理,病人隔离后,对其居住和活动场所应尽早进行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管理,对饮食行业和保育人员患甲肝者,必须痊愈后方可恢复工作。,(二)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加强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管理:,严禁粪便及污水污染水源;,加强生食食品尤其是贝类水产品的生产、运输及加工、销售的卫生监督,以防发生污染。,一旦发生污染,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三)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1995年获准生产,。接种对象为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以及流行区的其他易感人群,灭活疫苗:,90年代初起已应用,,经过两次接种后,最低保护率为94%,抗体阳转率达100%。,被动免疫,应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对急性甲肝病人的接触者进行被动免疫,第二节 戊型肝炎,一、病原学,HEV呈圆球形颗粒,无外壳,表面有锯齿状缺刻和突起。,直径为27nm,38nm,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对高盐、氯化铯、氯仿敏感,煮沸可灭活,第二节 戊型肝炎,二、流行特征,(一)三间分布:,地区分布,:世界性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以散发形式存在,也有局部爆发流行,时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雨季及洪水后,第二节 戊型肝炎,二、流行特征,(一)三间分布:,人群分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青壮年,高发,儿童和老年人发病较少;,男性,高于女性。,孕产妇的发病率、病死率均高是本病的特点之一,第二节 戊型肝炎,二、流行特征,(二)传染源,临床型病人包括急性黄疸、急性无黄疸和重型肝炎。,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末和急性期病人,(排泄物),发病后2周传染性消失。,(三)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爆发性流行,由于水源被粪便一次性污染所致。一般持续几周。,持续性流行,由于水源被持续性污染引起,病例发生时间可持续数月或更久。,第二节 戊型肝炎,三、传播途径,2、经食物传播,可经病人粪便污染食物引起爆发流行。,3、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因病人粪便污染外环境或日常生活用品所致。,4、媒介的传播,苍蝇和蟑螂可充当传染媒介,使食物受到污染。,三、传播途径,(四)人群易感性,凡未被HEV感染过,的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因而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感染HEV后,可产生抗-HEV,因此戊肝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12年内不易再感染。,在地方性流行区,幼年时虽然感染过HEV,但青壮年时仍可感染发病,六、预防措施,(1)积极防治传染源,积极治疗现病患者,防止其排泄物污染周围环境。,(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加强水源管理,严防水源及食品被粪便污染,改善供水条件,保证安全用水。,(3)积极加强本病疫苗的研制工作,第三节 疯牛病,疯牛病,(Madcow disease),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的俗称,是一种慢性、传染性、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第三节 疯牛病,一、病原学,朊病毒:一种蛋白质侵染颗粒,简称prion。,目前倾向的学说认为它是一种人体和动物体内固有的蛋白质构型发生了由主要是,型折叠变成折叠的转化,而从无害变成了致病。,第三节 疯牛病,一、病原学,变异性克雅氏病(vCJD),,是人类的一种慢性、致死性和退行性神经系统的传染病,以,神经病理损伤,为特征,潜伏期较短。,早期主要临床症状:行为改变、感觉异常和共济失调。,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年,平均年龄28岁。,第三节 疯牛病,一、病原,抵抗力:P92,病原因子在pH2.110.5时,用25的次氨酸钠或90%的石炭酸经24h可被灭活,SDS、尿素、苯酚之类蛋白质变性剂能使之灭活。,第三节 疯牛病,二、流行病学,1、牛的感染过程,被疯牛病病原体感染的肉和骨髓制成的饲料被牛食用后,经胃肠消化吸收,经过血液到大脑,破坏大脑,使其失去功能呈海绵状,导致疯牛病。,第三节 疯牛病,2、人类感染的途径,1)食用感染了疯牛病的牛肉及其制品,2)某些化妆品的动物原料成分,3)环境,污染直接造成的(超标的金属锰含量),3、易感者,种属屏障,第三节 疯牛病,三、临床症状与体征,克雅病:痴呆或神经错乱,变异克雅病:精神失常 P95,四、对健康的危害,P96,五、诊断与处理,第三节 疯牛病,六、防制措施,防范和控制这类病毒在牲畜中的传播:,一旦发现有疯牛病及痒病的羊、它们的后代以及与其有过紧密接触的羊,迅速扑杀、焚化深埋处理。,停喂带有疯牛病和绵羊痒病病原的肉骨粉等蛋白饲料,切断其传播途径。,第四节 轮状病毒,引起胃肠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多发于秋冬季节,潜伏期3天左右,感染对象:成人、幼儿,传播途径:P99,目前无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婴幼儿暂停乳类及双糖类食物。,第四节 轮状病毒,预防婴幼儿腹泻,实行母乳喂养,日常措施:,勤洗勤换衣被用具及玩具;,注意个人卫生。,第六节 禽流感,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主要是指由A型禽流感病毒H5和H7亚型中具有高致病性毒株所引起的一种禽烈性传染病。,发病突然,迅速蔓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第六节 禽流感,1878年,首次发生于意大利,鸡瘟。,1900年,其病原体首次被发现,认为是一种滤过性病毒,称为真性鸡瘟病毒。,1955年,经血清学证实属A型流感病毒的一员。,1981年,在美国马里兰召开的首届禽流感会议上改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第六节 禽流感,一、病原,禽流感病毒为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可分为,A、B、C,三个血清型。,A型:感染多种动物(人、禽、猪、马、海豹等),变异性高。,B型和C型:主要感染人。,第六节 禽流感,一、病原,A型: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根据HA和NA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10个N亚型(N1N10)。,对外界环境抵抗较强。灭活:P108,第六节 禽流感,二、流行病学,(一)地区分布,禽流感呈世界性分布,具有地区性差异。,可能是由于候鸟长期迁徙途径不同所造成。,(二)时间分布,A型流感病毒在人间出现的时间顺序,2004,H1,1918,西班牙流感,1957,1968,亚洲流感,H2,H3,1977,香港流感,H1,1997,H5,H9,H7,H5,H9,1998/9,2003,H5,禽流感,A型流感病毒在人间出现的时间顺序,第六节 禽流感,(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1、传染源,病毒污染的一切物品和病禽及带毒动物,2、传播途径,接触性传染,呼吸道和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第六节 禽流感,3、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可被感染,高危人群:,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及其同地居住的家属,在发病前1周内到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六、控制危害的措施:,P113,第六节 禽流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