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性传播性疾病,指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传染的一组传染病.,孕妇一旦感染性传播疾病,未及时诊治,可通过垂直传播使胎儿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或新生儿感染。,我国需传报的有8种,淋病、艾滋病、梅毒 乙型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软下疳、性病性肉芽肿、生殖器疱疹,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传染源:,梅毒患者,传播途径,:主要为性行为传播,少数通过间接感染或血液,患早期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也可发生生殖道传播 先天梅毒,诊断,病原体检查,:硬下疳部位的分泌物见到螺旋体,梅毒血清学检查,常规筛查方法: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不加热血清反应素玻片试验),若筛查阳性,应做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测定血清特异性抗体,治疗,原则,: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用药足量,疗程规则。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性伴侣接受检查和治疗。,孕妇,早期,梅毒,首选青霉素,:普青80万U,1次/日,肌注1015日;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3次;红霉素500mg,4次/日,口服15日,治疗,孕妇,晚期,梅毒:首选,青霉素,:普青80万U,1次/日,肌注20日;苄星青霉素240万,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3次;红霉素500mg,4次/日,口服30日,先天梅毒:脐血RPR滴度高于母血4倍可确诊,脑脊液异常者:普青5万U/(kg.d),肌注1015日,脑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霉素肌注1次;红霉素7.7-12.5mg/(kg.d),4次/日30日,治愈标准,临床,治愈,损害消退,症状消失,血清学,治愈,抗梅毒治疗2年内,梅毒血清学试验转阴,脑脊液检查阴性,随访,随访时间:23年,间隔时间:36月,随访内容:临床及血清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淋病,由,革兰染色阴性的淋病奈氏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交经粘膜感染。,对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有亲和力。,对妊娠、分娩及胎婴儿的影响,妊娠早期淋菌性宫颈炎可导致感染性流产及人流后感染;妊娠晚期早产、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综合症、滞产、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增高,对胎儿的威胁为,早产,和,宫内感染,,易发生胎窘、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死产等,新生儿经孕妇产道时,易患新生儿淋菌结膜炎、肺炎,甚至淋菌败血症,诊断,不良性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尿道口或宫颈,分泌物涂片,,显微镜下见多核白细胞内有多个,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为初步诊断,分泌物的,淋菌培养,是诊断淋病的,金标准,治疗,原则:尽早彻底治疗,用药及时、足量、规则。,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1g(或大观霉素2g),1次/日,肌注,同时口服红霉素500mg,4次/日,710日。,孕期禁用喹诺酮类药。,性伴侣应接受检查及治疗。,尖锐湿疣,病因及传播途径,病原体,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以HPV6、HPV11型为主,HPV主要感染上皮细胞,其复制需分化好的鳞状上皮,温暖潮湿的外阴皮肤粘膜交界处有利于其生长繁殖,传播途径,:主要经性交直接传播,新生儿在经产道分娩时,吞咽含HPV羊水,血或分泌物而感染,临床特征,潜伏期3周8月,好发部位为外阴、大小阴唇、阴道、尿道口、宫颈、肛门周围,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可有瘙痒、烧灼痛见疣状突起,粉红、暗红或污灰色,表面湿润,妊娠后病灶生长迅速,可以阻塞产道;分娩后缩小或自然消退,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绝大多数在分娩时经过产道感染,可引起幼儿喉乳头瘤,诊断依据,临床典型症状,病理学检查:可见到,特征性的挖空细胞可确诊,。,PCR方法检测到HPVDNA,处理,妊娠36周前,病灶小且少者可局部用药,若病灶大者可行冷冻、电灼、激光治疗,妊娠近足月者,若病灶局限在外阴,可冷冻手术治疗,仍可经阴道分娩;若病灶广泛存在于外阴、阴道和宫颈时,应择期剖宫产结束分娩。,治愈标准,瘤体消失,预后好,治愈率高,但易复发。治愈后反复复发者应活检排除恶变。,巨细胞病毒感染,特征性病变为感染细胞增大,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分别出现嗜酸性和嗜碱性包涵体。,巨细胞病毒可因妊娠而被激活。,多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传播途径,孕妇垂直传播给胎儿,包括:,宫内感染,:尤以妊娠最初3个月胎儿感染率最高,产道感染:,经产道分娩时,接触或吞咽含病毒的宫颈分泌物和血液而感染。,出生后感染:,密切接触、哺乳,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原发感染率30%40%,复发感染0.2%2%,危害小。,严重可发生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胎、新生儿感染后多数无临床表现,仅10新生儿出现低体重、黄疸、肝脾肿大、智力障碍、脑积水、脑钙化、小头畸形等,多数患儿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周内死亡,死亡率达50%80%,幸存者多有智力低下、听力丧失和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远期后遗症,诊断,病原学检查,孕妇宫颈脱落细胞或尿液涂片:,巨细胞病毒包涵体,巨细胞病毒,DNA,血清学检查,血清巨细胞病毒:,IgG IgM,处理,妊娠早期确诊者应立即人流,妊娠20周抽取羊水或脐静脉血检查,IgM阳性应引产,以免分娩先天缺陷儿。,妊娠晚期感染者无需特殊处理。,妊娠足月可阴道分娩。,乳汁中若有巨细胞病毒,应停止哺乳。,生殖器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型,II型,病原体90为HSV-II:生殖器型,引起生殖器(阴唇、阴蒂、宫颈)皮肤疱疹。,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占70%90%。,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妊娠20周前感染者,流产率达34,妊娠20周后感染者,胎儿发生低体重儿多,也可发生早产,经产道感染的新生儿,病变常为全身扩散,新生儿病死率达70以上。幸存者多遗留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诊断,确诊的依据,从水泡液中直接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水泡底部刮片染色检测病毒包涵体,免疫荧光法,酶免法检测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中特异IgG、IgM,治疗,原则:抑制单纯疱疹病毒的增殖和控制疾病感染。,阿昔洛韦200mg,5-6次/日,57日,软产道由疱疹病变的产妇分娩时行剖宫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高危因素,开始性生活年龄小,多性伴侣,低文化程度,不用阻隔式避孕,患沙眼及重度宫颈糜烂,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成人主要经,性交传播,,孕妇患病,胎儿或新生儿可通过宫内,产道及出生后感染,其中产道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对妊娠、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孕妇可出现胎膜早破、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主要通过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产道而被感染。最常侵犯结膜,并可扩展到鼻咽部,主要表现为,眼结膜炎,与,肺炎。,诊断,分离衣原体:耗时,费用昂贵,临床少用,衣原体抗原检测法:最常用的为直接免疫荧光法,敏感性及特异性95%。,衣原体抗体检测法:测血清衣原体IgG、IgM,治疗,治疗孕妇:红霉素500mg口服,4次/日7日;或250mg,4次/日14日,治疗新生儿:局部用1硝酸银液滴眼;红霉素全身治疗,50mg/(kg.d),分4次口服14日,以防沙眼衣原体肺炎的发生。,孕妇患巨细胞病毒感染如何进行产科处理,?,答案:于孕早期确认孕妇患巨细胞病毒感染,或立即行人工流产,或等至孕,20,周抽取脐静脉血检测特异,IgM,,若为阳性应予引产,以免出生先天缺陷儿。于孕晚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无须特殊处理,可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尿液中可能有病毒存在,使用一次性尿布。停止哺乳,改用人工喂养。,试述淋病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答:淋病对胎儿的影响是早产和宫内感染,而胎儿宫内感染容易引起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甚至导致死胎、死产。淋病对新生儿的影响有:淋菌结膜炎:多在生后12周内发病,双眼眼睑肿胀,结膜发红,睫毛粘在一起,睁眼时流出脓性分泌物,局部加压有脓液溢出。若未及时治疗,可致淋菌眼眶蜂窝织炎,也可浸润角膜形成角膜溃疡、云翳,甚至发生角膜穿孔或发展为虹膜睫状体炎、全眼炎,导致失明。淋菌性肺炎。甚至出现淋菌败血症,使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妊娠合并艾滋病(了解),为免疫缺陷性疾病,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途径,与HIV感染者有性关系,用污染的针头、注射器,用过污染的血制品,孕妇感染HIV的高危因素,本人吸毒,性伴侣已证实感染HIV,多性伴侣,如妓女、卖淫者,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尤其有溃疡性病灶,母婴之间的传播方式,宫内感染:HIV可经胎盘感染胎儿,使胎儿在出生前已在宫内感染。,产时感染:HIV感染的产妇,其阴道、宫颈分泌物及羊水、血液中均有HIV,胎儿经产道分娩时可被感染。,产后感染:HIV感染的产妇乳汁中常可检测出HIV-DNA,通过母乳喂养可将病毒传给婴儿。,与妊娠的相互影响,HIV感染者,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尖锐湿疣、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均增加。这可能主要与孕妇免疫状态低下有关。,妊娠期因免疫受抑制可能加速HIV感染者从无症状期发展成艾滋病。,HIV感染者发生母婴传播的可能性极大,故应慎重选择妊娠,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弓形虫病(了解),病原体:刚地弓形虫,母儿影响:妊娠并发症增加,新生儿窒息。,临床表现:视网膜脉络膜炎、脑内钙化,脑积水,诊断:弓形虫IgG、IgM意义,治疗:乙酰螺旋霉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