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预防策略和措施,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高盐膳食、蔬菜水果摄入少、超重,和,肥胖,、以及,过量饮酒,可能或不确定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危险因素,目前认为全人群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单一作用或联合作用所致的慢性疾病,一般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3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疾病因素:包括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其他 如肥胖、炎症、感染、促凝因素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其常见的危险因素,较肯定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饮酒。,未确定危险因素,: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肥胖或超重、遗传因素、口服避孕药、低气温、高尿酸血症、食盐摄入量多等。,4 脑卒中危险因素,5糖尿病的危险因素,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其他环境因素,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肥胖(或超重),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早期营养,糖耐量损害,胰岛素抵抗(,IR,),妊娠,社会经济状况,高血压及其它易患因素,6 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环境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遗传易感性因素,环境理化因素,物理因素,电离辐射(,线、,射线),化学因素,吸烟,膳食,药物因素,被污染的饮用水和含酒精饮料,空气污染,职业因素,生物学危险因素,病毒,HBV HCV,HP HPV,EB,病毒,HTLV HIV,霉菌,黄曲霉菌,寄生虫,埃及血吸虫,(,schistosoma,haematobium,),:膀胱癌,中华分枝单吸虫,(,clonorchis,sinensis,),:胆管型肝癌,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大肠癌,社会心理因素,具有下列,性格特点,者易患癌症,多愁善感,精神抑郁,易躁易怒,忍耐性差,沉默寡言,对事物态度冷淡,性格孤僻,脾气古怪,遗传易感性因素,家族聚集现象,发病种族差异,遗传性肿瘤,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三节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第四节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目 录,第一节 概 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简称慢性病、慢病;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总称。,第一节 概 述,慢病往往可治疗但不能治愈,所以慢病防治的目的:,在人生命的全程预防和控制慢病的发生、降低慢病的患病、早亡及失能;提高病人及伤残者的生活质量。,第一节 概 述,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位于死因排序顺位、疾病谱的前列,是防治的重点,第一节 概 述,慢病防治以明确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疾病危险因素及其之间内在关系为基础,选择有科学证据证实有效的策略及方法。,第一节 概 述,慢病防治原则:,强调社区及家庭水平降低4种共同危险因素,进行生命全程预防;,三级预防并重,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将慢病作为一类疾病防治;,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第一节 概 述,慢病防治原则:,传统保健服务内容、方式向新型慢病保健模式发展;,加强社区慢病防治的行动;,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建立适宜的政策、环境,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是包括心脏和血管疾病、肺循环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一组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主要,的疾病。,第二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流行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低发期):,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病率相对较低,死亡仅占人群全部死亡的5%10%,第二阶段(上升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占10%30%,第三阶段(高峰期):,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发病和死亡均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死亡构成达35%65%,第四阶段(下降期):,各国加强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等公共卫生措施,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构成降至50%以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后和速度不一致,生活水平、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入各阶段的年代、各阶段持续的时间和危害的程度,以及目前发展所处的阶段是不同的。,近五十年来,我国不论在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20世纪7080年代 速度加快。总的心血管疾病从70年代以来一直是,首位死因,。,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许多发达国家,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青壮年发病与患病水平 ,发病和死亡年轻化,“城乡差别”缩小,治疗率和控制率很低,致残和死亡的情况较严重,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一 高血压,流行特征,危险因素,定义,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症侯群。,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的流行病之一,患病率高,常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hypertension,),高血压分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高血压患者原因不明(,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5%,10%,),我国高血压的特点,“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三不”:,不愿意服药、不难受则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发达国家,高纬度(寒冷)地区,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与高血压的地理分布保持一致,我国16省市19871993年2574岁人群MONICA研究结果: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呈现北方高于南方的趋势。,脑卒中的分型构成在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分布存在差别。目前世界范围内以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为主。中国和日本脑出血的比例高于西方国家。,我国内地和寒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沿海地区则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发病北方,南方,脑出血南方,北方,时间分布,工业发达国家脑卒中死亡率,东欧国家脑血管病死亡率,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年龄 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性别 各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普遍男性高于女性,人群分布,种族 同一地区不同种族发病情况有明显差异,职业 可能与社会经济地位、职业有联系,较肯定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饮酒。,未确定危险因素,: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肥胖或超重、遗传因素、口服避孕药、低气温、高尿酸血症、食盐摄入量多等。,脑卒中危险因素,五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预防策略,预防措施,社区综合防治,(一)预防策略,总策略:,以社区为基础,三级预防相结合,运用健康促进策略,开展综合防治。,一级预防策略:全人群 高危人群,对象:全社会人群或全体社区居民,全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策略,对象:有特殊发病危险因素的群体和社区居民,检出高危险个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纠正其高危险因素,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和具体指导,(二)预防措施,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是指控制危险因素而从根本上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实现:全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的双向策略,一级预防要求采取综合性社区卫生防治措施,维多利亚宣言,保证健康心脏的主要措施,合理膳食 禁烟限酒,适量运动 心理平衡,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就是对心血管疾病已患病者采取措施,以防止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展或急性复发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俗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二级预防,落实“三早”的,主要方法和措施,加强社区卫生宣教。,提高社区医务人员诊治水平,指导社区群众自我防病,转送病人至上级医院。,使用科学的诊治技术,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控制并发症,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生发展或复发。,针对发病后期的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的康复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延长有活力健康期望寿命,减少病人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三级预防,最有效的方法,社区综合防治,即充分合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采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手段,针对多个心血管疾病或多个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三),社区综合防治,心血管疾病人群综合防治计划特点,对象:病人、高危人群、一般人群,组织:卫生部门;社区其他职能部门,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内容:一级,、,二级、三级预防,措施:一种疾病的多个病因;多种疾病的同一病因,效果评价:疾病监测系统;全程的评价工作,第三节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糖尿病的定义和分型,定义,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特点 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衰竭,病因分型(,WHO,,,1999,),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一)1型糖尿病的分布,地区分布,国家间和地区间,全球年龄调整发病率最大相差,350,倍,离赤道越远发病率越高,我国的发病率,世界最低(,0.59/10,万人年),城乡间,城市儿童的发病率,郊县和农村,(,1.12/10,万人年,vs,0.38/10,万人年),人群分布,性别和年龄,-,男、女相似,-,高发年龄为青春期,种族和民族,时间分布,季节性 秋冬季节性升高,长期趋势 增长明显,(二)2型糖尿病的分布,流行情况,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人群发病率与患病率不同,工业化国家患病率居高不下,某些国家的发病率呈 趋势,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某些地区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地区分布,国家间或地区间,保持传统生活方式的地方患病率,生活方式西化的发展中国家人群患病率,欧洲人群,北美本土及西太平洋区最高,我国,11,省市调查 标化患病率最高 北京,达,4.56%,最低 浙江,为,1.99%,城乡分布 标化患病率,省会城市,(4.58%),中小城市,(3.37%),富裕县镇,(3.29%),贫困县农村,(1.71%),时间分布,长期趋势 持续趋势,人群分布,年龄 随年龄增加而,40,岁以上显著,近年来出现了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性别 西欧与美国 女性,男性,韩国及日本 男性,女性,我国 女性,男性,职业 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种族和民族,家族史 存在家族聚集性,社会经济地位,(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其他环境因素,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肥胖(或超重),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早期营养,糖耐量损害,胰岛素抵抗(,IR,),妊娠,社会经济状况,高血压及其它易患因素,(四)防治措施,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控制超重与肥胖,增加体力活动,第四节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三、恶性肿瘤的预防控制,2020年全球人口80亿,癌症发病将达到2000万人,死亡将达到1200万人,癌症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第一杀手,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的威胁(WHO)。,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流行概况,分布特征,危险因素,(一)流行概况,全世界,2002,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为,1090,万,发病率前三位,肺癌(,12.4%,)、乳腺癌(,10.6%,)、结直肠癌(,9.2%,),2002,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约,670,万,主要死因前三位,肺癌(,17.6%,)、胃癌(,10.4%,)、肝癌(,8.9%,),估计到,2015,年,发病人数可达,1500,万,死亡人数达,900,万,,2/3,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WHO-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至,90,年代的,20,年间,癌症死亡率,29.42%,,年龄调整死亡率,11.56%,主要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以及乳腺癌等,1990,年我国因恶性肿瘤造成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占总疾病负担的,8.7%,,并推测,2020,年此比例将 至,18.7%,(,WHO),(二)流行特征,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流行特征,癌症,部位,19721975年,19901992年,两个时期变化,男,女,合计,男,女,合计,男,女,合计,胃,27.1,12.98,84.58,30.12,13.80,21.76,10.98,6.32,9.95,食管,25.50,13.30,19.79,20.35,10.01,15.02,20.20,24.74,21.32,肝,18.30,6.99,19.09,26.14,9.36,17.83,42.84,33.91,41.17,肺,9.94,4.59,12.63,21.96,8.74,15.19,120.93,90.41,111.85,子宫颈,10.28,7.17,3.25,1.64,68.39,69.00,结/直肠,5.30,4.11,5.29,5.29,3.86,4.54,0.19,6.08,2.78,白血病,3.00,2.41,4.67,3.89,3.18,3.53,29.67,31.95,30.26,鼻咽,3.07,1.62,2.71,2.11,0.93,1.53,30.27,42.56,34.62,乳腺,3.24,2.34,2.99,1.49,7.72,10.24,中华肿瘤杂志 1997;19(1):3-9,表 中国19731975年和19901992年癌症死亡率(/10万),癌症部位,地区分布,鼻咽癌,华南五省相对高发,主要分布于广东(肇庆、佛山、广州)、广西、湖南、福建、江西等省,食管癌,极为集中,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四川川北地区、大别山、闽南和广东东北地区,江苏苏北地区,新疆哈萨克族聚居地区,胃癌,主要集中在西北和沿海各省,尤以甘肃、青海、宁夏、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地区更为突出,肝癌,东南沿海地区、吉林长白山地区,肺癌,以京、津、沪为多,云南个旧、宣威高发,宫颈癌,连接成片:内蒙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江苏、上海,表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地区分布特征,表 2001年我国城市、农村恶性肿瘤前五位死因顺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城市,农村,死因,死亡率,(/10万),死因,死亡率,(/10万),恶性肿瘤,135.59,恶性肿瘤,105.36,肺癌,40.31,肝癌,24.58,肝癌,20.87,肺癌,20.23,胃癌,17.00,胃癌,19.22,结肠、直肠和肛门癌,10.25,食管癌,13.08,食管癌,7.77,结肠、直肠和肛门癌,6.58,年龄别发病率变动类型,幼年高峰型,在婴幼儿时期发病率高,以后 ,如肾母细胞瘤,持续升高型,发病率随年龄 持续 ,如胃癌、食管癌,上升后下降型,发病率上升至一定年龄后 ,如肺癌,双峰型,发病率分别在两个年龄段出现高峰,如乳腺癌,我国主要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2001,年,城市死亡率为,135.59/10,万,农村为,105.36/10,万,城市居民死因首位,死因顺位前五位,城市: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农村: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表19912000年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癌症死亡率及其变化,癌症部位,城市(1/10万),农村(1/10万),1991,2000,变化(%),1991,2000,变化(%),全部,123.92,146.61,18.31,101.39,112.57,11.03,鼻咽,2.17,2.14,-1.38,1.70,1.78,4.71,食管,8.94,9.06,1.34,16.32,15.24,-6.62,胃,19.69,19.94,1.27,22.55,20.94,-7.14,结直肠,8.53,11.19,31.18,5.14,6.04,17.51,肝,19.63,22.19,13.04,22.25,26.06,17.21,肺,32.53,42.08,29.38,14.29,21.11,47.73,乳腺,3.11,4.32,38.91,1.51,2.11,39.73,宫颈,1.49,1.08,-27.52,2.31,1.91,-17.32,膀胱,1.83,2.26,23.50,0.89,1.11,19.82,白血病,3.60,3.82,6.11,3.31,3.18,-3.93,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环境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遗传易感性因素,环境理化因素,物理因素,电离辐射(,线、,射线),化学因素,吸烟,膳食,药物因素,被污染的饮用水和含酒精饮料,空气污染,职业因素,生物学危险因素,病毒,HBV HCV,HP HPV,EB,病毒,HTLV HIV,霉菌,黄曲霉菌,寄生虫,埃及血吸虫,(,schistosoma,haematobium,),:膀胱癌,中华分枝单吸虫,(,clonorchis,sinensis,),:胆管型肝癌,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大肠癌,社会心理因素,具有下列,性格特点,者易患癌症,多愁善感,精神抑郁,易躁易怒,忍耐性差,沉默寡言,对事物态度冷淡,性格孤僻,脾气古怪,遗传易感性因素,家族聚集现象,发病种族差异,遗传性肿瘤,(四)预防策略与措施,预防策略,预防措施,一、预防策略,准确鉴定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和早期干预,早期警报与监测,重点保护恶性肿瘤的易感人群,二、预防措施,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体力活动,环境保护和职业防护,控制感染,二级预防,癌症的筛检,警惕癌症的早期“危险信号”,筛检要求,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严重,具有有效手段发现早期病变,具有有效的手段根治病变于早期阶段,远期预后明显优于中晚期治疗,符合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警惕癌症的早期“危险信号”,身体任何部位的肿块,身体任何部位的非外伤性溃疡,特别是经久不愈的,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久治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和痰中带血,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等而原因不明者,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鼻塞、鼻忸,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者,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者,无痛性血尿,表19-9 常见的恶性肿瘤的癌前病变,肿瘤名称,癌前病变(状态),口腔癌,口腔白斑、红斑,食管癌,食管重度增生、,Barretts,食管,胃癌,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乳腺癌,良性乳腺病、乳腺管内乳头瘤,宫颈癌,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外阴癌,外阴白斑,大肠癌,腺瘤样息肉,皮肤癌,日光性(光化性)角化病,性别,年龄,推荐方针,男性,20-39,每3年进行有关癌症监测1次,包括健康咨询及检查口腔、甲状腺、淋巴结、睾丸及前裂腺,40-49,每年进行有关癌症监测1次,除上述内容外,还应作直肠指检并检查前裂腺,50岁以上,同上述外,还应每年作大变潜血1次,每3-5年作乙状结肠镜检1次,女性,20-39,每3年进行有关癌症监测1次,包括健康咨询及检查口腔、甲状腺、淋巴结及卵巢,另加乳腺自检每月1次,每3年乳腺体检1次,作乳腺X线摄片基础检查(35-39岁),每年作宫颈涂片及盆腔检查1次,对18岁以上或有性生活的妇女,在连续检查3年后,可由医生斟酌减少刮片检查的频度。,40-49,每年进行有关癌症监测1次,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增加:每年直肠指检1次,每月乳腺自检1次,每1-2年乳腺摄片1次,绝经期的高危妇女作子宫内膜活检。,50岁以上,每年进行有关癌症监测1次,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增加:每年大便潜血试验1次,每3-5年乙状结肠镜检1次,每年乳腺摄片1次,表19-10不同性别无症状人群的癌症早期发现推荐方案(,ACS,),制定和完善癌症诊断、治疗和随访方案,综合治疗,开展癌症病人的社区康复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晚期病人施行止痛和临终关怀,三级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