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2025 学年广东省广州七中八年级(上) 期中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诘.责/整洁. 锐不可当./一马当.先
B 教诲./悔.恨 殚.精竭虑/枪支弹.药
C. 镌.刻/隽.永 藏污纳垢./美丽邂逅.
D. 炽.热/治.理 眼花缭.乱/穷困潦.倒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落弟
杳无消息
蒙味
抑扬顿挫
B. 泻气
振耳欲聋
胆怯
筋疲力尽
C. 颂发
惨绝人衰
狼籍
振聋发聩
D. 禁锢
和颜悦色
绯红
诚惶诚恐
3.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在自己富裕的同时,还领着村民一起致富,真正做到了为.富.不.仁.,共同富裕。
B. 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逸闻轶事,断.章.取.义.,终著成《史记》一书。
C. 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任.劳.任.怨.的作风,张桂梅老师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
D. 他依靠父亲赞助的资金,白.手.起.家.,开办工厂,最后成为远近闻名的实业家。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研究表明,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B. 广东省加大粤剧典籍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力度,对继承和发扬岭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C.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防范措施。
D. 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
5. 班级将开展“共处网络新时代,诚信你我他同在”系列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诚信是一种文化】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范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诚信的 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体现在做人做事、从商从政各个方面,具有丰富内涵。择其要旨而言,可以 概括为:诚者,不自欺,要做到表里如一;信者,不欺人,要做到言行一致。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诚
第 9页,共 10页
信要求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尊重客观事实,不作假: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要求人们信守诺 言、遵守契约;从人与自身的关系来看,要做到做人实在,不矫饰、不虚伪。
【材料二:诚信是一座桥梁】
2024—01—06 07:23 未源:经济日报
本报北京 1 月 5 日讯(记者曾诗阳)公安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公安机关统筹推进打击
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截至 2023 年 11 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39.1 万起,抓获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2023 年 8 月以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数连续下降,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公安部持续部署开展“长城”“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 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为境外诈骗集团提供推广引流、转账洗钱,技术开发、组织偷渡等非法服务的涉诈黑 灰产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 7.9 万名。
【材料三:诚信是一张名片】
“元旦假期,哈尔滨旅游达到‘历史峰值’。”1 月 3 日,黑龙江省文旅厅用这句话来概括哈尔滨在这个冬天出现的“冰雪奇迹”。旅游“顶流”从夏日的淄博转移到了冬季的哈尔滨。网红城市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旅游热潮,背后究竟有何流量密码?
……
擦亮诚信这一名片让“流量”成为“留量”。旅游中的一些陷阱,催生了“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 路得人心”等流行语。哈尔滨多部门发布的《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中写道:“热‘雪’沸腾的哈尔滨, 有着最足的诚意。让我们诚信相迎,诚心相待,以客为尊,诚实守约,当好文明城市诚信崇德的代言人, 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理念,共同营造贴心、放心、安心的旅游环境。”去到哈尔滨的网友感叹“这世间没 有什么玄学,简单真诚就是最好的答案”。最终,“得人心”的还得是“深情”。
(1) 为更好地理解诚信的文化内涵,请你补充一句关于“信”的古代名言。
(2) 【材料二】是一则新闻,请你给这则新闻补充一个标题(20 字以内)。
(3) 阅读了以上材料,请你以羊城志愿者身份,写一份简短的倡议书,倡议广大市民为文明羊城的创建贡 献力量。
6. 古诗文默写。
(1)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树树皆秋色, 。(《野望》王绩)
②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③山随平野尽, 。《渡荆门送别》李白)
④ ,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⑤柴门何萧条, 。(《梁甫行》曹植)
⑥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
(2) 请根据小李同学的笔记,请将原诗句补充完整。
题目
原句
批注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① , 。
俯视的角度写静景,突出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
《庭中有奇树》
② , 。
以花寄情,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 46 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 布。余自笑赢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
【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桥。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虽.兜笼不能容 虽.乘奔御风
B. 公步行良.苦 良.多趣味
C. 每至.晴初霜旦 行至.云巢
D 引.五六壮佼者来 属引.凄异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B.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C.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D.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
(4)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主要特点?请结合文中正侧面描写的具体语句 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9. 诗人的情感从孤寂到悲壮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开展互联网环境对语言能力影响的综合性学习,文佳收集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
①2024 年春节期间,社交平台上诸如“有哪些表达祝福的词汇”“拜年时怎么说显得有新意”的帖子引发很多关注。走亲访友不知该说什么、拜年信息要复制粘贴……不少年轻人觉得自己“词穷”了。
②重庆大学郭小安教授认为“词穷”就是“语梗”,即语言文字表达好像被梗塞住了,表达能力萎缩。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语言文字表达力的下降, 反映出互联网时代“文字失语”的现实问题。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0.79 亿人,青少年网民数量近 2 亿,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10 岁以前首次“触网”的未成年人占比达 52%。
③“词穷”并非意味着日常词汇量的减少,相反,原有的词汇量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加上创造出来的 网络流行语,词汇量还在不断增长。但是,年轻一代对原有词汇的熟悉度和掌握度在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形 式多样的网络化表达方式,图像、段子、表情包、流行语等是他们重要的语言工具,而在离开网络环境时. 他们就会变得局促不安,“词穷”现象频现。
(改编自《没有思考何谈表达?警惕短视频语言破坏逻辑思维》)
材料二:
中国青年报社针对“词穷”现象,采访了一些年青人,他们的回答摘选如下:
A. “有时话就在嘴边,但不知道怎么说,发言时一度“大脑空白”,有想法却难以完整地表达出来,“脑子里有许多零碎的词汇,但磕绊绊的,显得底气不足”。
B. 有一次汇报,我虽然认真作了准备,但连不成完整的句子,‘卡壳’了好几次。这让我意识到,写 和说完全是两回事,想要流利表达并不容易。
C. 我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原本会写的字突然想不起怎么写了,只能求助网络。工作上,偶尔要提 交文稿,会让我感到比较吃力,经常需要花很多工夫才能完成。
D. “近年来,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词汇量和句子结构变得越来越匮乏。一般都是微博、抖音、小红书上流行什么我就习惯说什么,或者干脆用表情包来代替文字。因为表情包更生动、快速,而且大家都这么用, 也能跟朋友产生共鸣。可是有时候,当我需要进行正式发言时,就想不出来如何用相对正式的词语表达自己。”
(改编自《这些年轻人为何“词穷”》)
材料三:
原因
比例
阅读量少、表达能力弱化
54.0%
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缺乏创造力
53.0%
碎片化浏览信息,难以形成系统思维
52.1%
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变少
47.6%
以下是中国青年报社对“词穷”现象产生原因所做的统计。 “词穷”现象原因统计表
“短平快”的表达方式盛行
34.4%
快节奏生活让人难以沉下心思考
33.1%
与人交流的欲望下降,不想表达
17.6%
(整理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专家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郭万超说,“任何功能都存在‘用进废退’的情况,语言也不例外。如果不经常使用,语言能力就会下降。现在人们更多地依赖简化的网络语言,甚至在写文章时都不再用笔写字, 阅读碎片化现象严重,缺乏深度和系统性阅读会导致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出现下降”。
(改编自<<中国半数年轻人苦于“词穷”>>)
专家二:暨南大学郑焕钊认为,一些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和“社恐”,这让他们 更倾向选择虚拟社交。在线上,网络“梗”及其他网络语言符号成为年轻人共同的社交语言,这是他们获得文化身份 认同和表情达意的方式之一。但这种方式对规范性、逻辑性和书面化的表达方式造成了冲击,进一步影响 了语言表达背后的思维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从根源上说,语言 贫乏是由精神贫乏导致的。”
“语言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不仗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凝聚力的 基础。”“欲说却词穷”的文字失语问题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导致个体思维方式的简单化和粗糙化, 也会对集体性的民族文化产生负面影响,而且网络语言符号圈层化带来的代际文化区隔,会在一定程度上 削弱集体性文化的凝聚力。
(整理自《中国青年报》)
10. 为介绍“词穷”现象,文佳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词穷”就是“语梗”,是语言文字表达似乎被梗塞住的一种现象。
B. 当下“词穷”现象反映出了互联网时代“文字失语”的现实问题。
C. 随着创造出的网络流行语的增加,“词穷”现象将会逐渐得到改善。
D. 年青一代在非网络环境中会变得局促不安,导致词穷现象经常发生。
11. 为解释“词穷”现象产生的原团,文佳对材料做了分析。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 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受到互联网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表达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B. 话在嘴边却不知道怎么说,脑子里有许多零碎词汇,但磕绊绊的,显得底气不足。
C. 表达者阅读量少;过于依赖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缺乏创造力;碎片化浏览信息等。
D. 年轻人在网络中形成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影响了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了其精神世界。
12. 为合理、有效避免“词穷”现象,文佳对材料做了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大,未成年人触网趋于低龄化,我们要正确引导青心年上网。
B. 减少词汇量,提升词汇的熟悉度和掌握度,杜绝使用形式多样的网络化表达方式。
C. 不论工作还是生活,在交流前认真准备,用非常正式的词语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
D. 放缓生活节奏,多思考;提高与人交流的欲望,用面对面沟通交流代替网上交流。
13. 互联网时代的“词穷”现象非常普遍,请结合材料,分点概括这种现象的危害。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锦诗之美
——记敦煌研究院女院长樊锦诗
①樊锦诗,一个女人的名字,让人遐想到锦缎,诗歌,华丽纷披的美丽。四十余年过去,她的名字, 却在大风沙里生长为一种精神。
②四十余年前,樊锦诗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这个面庞秀气的上海姑娘,把父亲劝阻的信压在 箱底,抛却繁华的都市生活,执意来到敦煌研究院工作。
③文艺片里的丝绸之路,总看见欢乐的西部人弹着冬不拉,唱着小调,漂亮的女子献上洁白的哈达…… 这不过是真实的谎言,西部人把生活的背景归纳成两个字:荒凉。
④那时,戈壁滩人烟稀少,走上几十里路也碰不见一个人,沙子的地表温度高达 70 摄氏度,低达零下
30 度。莫高窟内极尽辉煌,鬼斧神工,洞外却是灰土蒙蒙,孤苦伶仃。人总要走出艺术的洞,柴米油盐地生活啊。
⑤水是碱性的,樊锦诗总洗不干净头发。没有屋子住,就在附近的小庙凑合,土炕土凳土桌,吃饭的
时候起风,灰尘就呛到肺里。一个月也去不了一回城里,读书读报简直奢侈。
⑥有晚洞外传来狼啸。她吓得整晚睡不着,次日才发现,洞外原来拴着一头不安分的驴子。那时她也 不过是个小姑娘,单调寂寞的日子几近让她窒息。但她不走。敦煌壁画的大气之美使她折服,而壁画雕塑 自然的老化破损、被盗窃的空白痕迹更使她心疼。迫使她留下。她要以自己柔弱的坚韧保护敦煌。
⑦多年来,樊锦诗沉浸在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当中。保护、研究、思考、发扬画在石头上、刻在窑洞里 的大美,乐不思蜀。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朝前期的分期断代,得到 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⑧这些年,樊锦诗把自己的先生也从武汉拽到了敦煌,风雨兼程,同甘共苦。
⑨流年似水,青丝变白发。听说有些女同学信誓旦旦要来敦煌,樊锦诗就紧张:“人很难真的和艺术 过一辈子。我怕她们太苦……回头一想啊,我是三不像,一不是管理出身,不像院长;二没有坚持专业, 耽搁了北大那几年;三不是贤妻良母,孩子受了很多委屈,亏欠家庭太多。”
⑩那场特殊的媒体见面会,就在石窟之外。樊锦诗扯扯普通的青布罩衫,犹如邻居慈祥而抱愧的老太 太。旁边的听众却在感慨:“一个地道的上海女人,完全是浓重的西北口音了。”
⑪那她为什么坚持留下?
⑫“你们看夜色中的莫高窟,宁静、圣洁。我老说有一种魅力,一个极大的吸引力在吸引着我。愿意留下,死心塌地地留下,慢慢地就上升到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保护不好真是千古罪人。”“许多人都这样,一些老先生。你像常院长、段先生他们来的时候,有的比我还小,20 岁左右。然而来了之后,一辈子默默无闻。被打成右派,还持续去画画,仍是一丝不苟地画。他就觉得这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没有这部分,他就没支撑了,并且他画的时候也是在跟古代的艺术家交流。震撼在哪儿呢?奥妙在哪儿呢?神秘在哪儿呢?就是他们的工作。就是用他们的青春,用他们的画,一点一点地实现人生价值。现在都年老了, 八十岁、七十多岁。还想着敦煌,还要回来。他就觉得这是他真实的家。”
⑬听她坦然安静地说着这话,将四十余年的艰辛和孤独轻轻带过,听众心里各是滋味。戈壁风沙龙卷 虎啸,改变了她的吴侬软语、青丝春颜,却赠与她别样的洒脱和旷达,和常人不能体验的幸福。
⑭西部人称敦煌研究院的这位女院长是西部守护神。只有神,才有这样的意志。
⑮月光下的她,不是神,如诗歌,如锦缎,具有华丽纷披的美丽。
(选自《江淮文摘•人物》,有删节)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中“这不过是真实的谎言”,其意是现实生活中戈壁是荒凉的。
B. 第④段中描绘戈壁滩的艰苦,是为了反衬“莫高窟”极尽辉煌的艺术之美。
C. 第⑪段通过过渡句,引出了下文樊锦诗与一些老先生对莫高窟的喜爱。
D. 在樊锦诗、常院长、段先生等人看来,守护莫高窟是奉献一生的事业。
(2) 题目是“锦诗之美”,请概括出樊锦诗的美丽之处。
(3) 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月光下的她,如诗歌,如锦缎,具有华丽纷披的美丽。
(4) “锦”字绣出樊锦诗院长身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事迹,读者在观其事迹的过程中,对文中划线的事例 存在以下质疑,请你结合语境及知识卡片对此进行解疑。
知识卡片
典型事件能够调试概括矛盾冲突,是能够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作品主题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事件与 细节。
小厦质疑:我认为这些事例选得不够好,不够典型,描写又太细碎。 我的解疑:
第三部分写作(共 50 分)
15. 请将题目《我不再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 500 字;③文中不可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16. 学校开展“阅读红色经典”活动,同学们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来开展活动。
(1) 阅读记录卡,请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阅读策略
内容与呈现
问题与理解
关注情节
“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 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① 。
关注人物
[甲]
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是精疲力尽了, 但在 A 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中来回踱着步,一忽儿坐着,一忽儿躺着,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他的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萎的飞蛾欢呼起来。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淡淡苹果色的绿翼, 还镶着一条郁金香色和玫瑰色的柔软彩纹。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
[乙]
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 B 在一块。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又有一次, 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
A 是 ;B 是
。
关注语言
“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 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
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 们的中央军各部队。”
(《过大草地》)
③加点词体现了纪实作品
的基本特点。
(2) 经典名著往往利用反差塑造立体多面的人物。请你根据示例,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红星照耀中国》中周恩来的“反差”性格。
示例:尼摩船长一方面正义,富有同情心,在锡兰采珠场勇救采珠人;但他也有残酷的一面,当鹦鹉 螺号面对战舰的进攻时,他冷酷无情摧毁战舰,夺去船员的生命。
2024-2025 学年广东省广州七中八年级(上) 期中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诘.责/整洁. 锐不可当./一马当.先
B. 教诲./悔.恨 殚.精竭虑/枪支弹.药
C. 镌.刻/隽.永 藏污纳垢./美丽邂逅.
D. 炽.热/治.理 眼花缭.乱/穷困潦.倒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jié/jié,dāng/dāng; B.huì/huǐ,dān/dàn; C.juān/juàn,gòu/hòu; D.chì/zhì,liáo/liáo;
故选 A。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落弟
杳无消息
蒙味
抑扬顿挫
B. 泻气
振耳欲聋
胆怯
筋疲力尽
C. 颂发
惨绝人衰
狼籍
振聋发聩
D. 禁锢
和颜悦色
绯红
诚惶诚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 落弟——落第,蒙味——蒙昧;
B. 泻气——泄气,振耳欲聋——震耳欲聋;
C. 颂发——颁发,惨绝人衰——惨绝人寰,狼籍——狼藉; 故选 D。
3.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 19页,共 23页
A. 他在自己富裕的同时,还领着村民一起致富,真正做到了为.富.不.仁.,共同富裕。
B. 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逸闻轶事,断.章.取.义.,终著成《史记》一书。
C. 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任.劳.任.怨.的作风,张桂梅老师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
D. 他依靠父亲赞助的资金,白.手.起.家.,开办工厂,最后成为远近闻名的实业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
A. 为富不仁:是指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辣,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与句中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 意思完全相反;
B. 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而司马迁著
《史记》是严谨认真的,贬义褒用;
C. 任劳任怨:指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在这里准确形容了张桂梅老师认真负责且不辞辛劳、不怕埋怨的 工作作风,符合语境;
D. 白手起家: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句中说依靠父亲赞助资金就不能 用“白手起家”了;
故选 C。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研究表明,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B. 广东省加大粤剧典籍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力度,对继承和发扬岭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C.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防范措施。
D. 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语义重复,删去“约”或“左右”; C.否定不当,删去“不”;
D.句式杂糅,删去“因为”或“而造成的”; 故选 B。
5. 班级将开展“共处网络新时代,诚信你我他同在”系列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诚信是一种文化】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范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诚信的 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体现在做人做事、从商从政各个方面,具有丰富内涵。择其要旨而言,可以 概括为:诚者,不自欺,要做到表里如一;信者,不欺人,要做到言行一致。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诚 信要求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尊重客观事实,不作假: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要求人们信守诺 言、遵守契约;从人与自身的关系来看,要做到做人实在,不矫饰、不虚伪。
【材料二:诚信是一座桥梁】
2024—01—06 07:23 未源:经济日报
本报北京 1 月 5 日讯(记者曾诗阳)公安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公安机关统筹推进打击
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截至 2023 年 11 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39.1 万起,抓获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2023 年 8 月以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数连续下降,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公安部持续部署开展“长城”“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 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为境外诈骗集团提供推广引流、转账洗钱,技术开发、组织偷渡等非法服务的涉诈黑 灰产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 7.9 万名。
【材料三:诚信是一张名片】
“元旦假期,哈尔滨旅游达到‘历史峰值’。”1 月 3 日,黑龙江省文旅厅用这句话来概括哈尔滨在这个冬天出现的“冰雪奇迹”。旅游“顶流”从夏日的淄博转移到了冬季的哈尔滨。网红城市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旅游热潮,背后究竟有何流量密码?
……
擦亮诚信这一名片让“流量”成为“留量”。旅游中的一些陷阱,催生了“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 路得人心”等流行语。哈尔滨多部门发布的《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中写道:“热‘雪’沸腾的哈尔滨, 有着最足的诚意。让我们诚信相迎,诚心相待,以客为尊,诚实守约,当好文明城市诚信崇德的代言人, 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理念,共同营造贴心、放心、安心的旅游环境。”去到哈尔滨的网友感叹“这世间没 有什么玄学,简单真诚就是最好的答案”。最终,“得人心”的还得是“深情”。
(1) 为更好地理解诚信的文化内涵,请你补充一句关于“信”的古代名言。
(2) 【材料二】是一则新闻,请你给这则新闻补充一个标题(20 字以内)。
(3) 阅读了以上材料,请你以羊城志愿者身份,写一份简短的倡议书,倡议广大市民为文明羊城的创建贡 献力量。
【答案】(1)示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 示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数连续下降
(3) 示例:
倡议书
市民朋友们:
诚信对城市文明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助力我县文明城市的创建,我们在此发出倡议: 1.要积极倡导明礼诚信的社会风尚。
2. 诚信交往,言行一致,信守诺言。
3. 诚信上网,保证网络空间的纯净。
4. 诚信经营,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众志成城,共创文明。
羊城志愿者XXXX 年 XX 月 XX 日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名言积累。写出古代关于“信”的名言即可。 示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消息)分为电头、导语、主体、结尾,其中导语部分是消息的主要内容。 拟写新闻标题要把新闻(消息)的主要内容概括其中,即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的结 果怎样。
结合材料二第二段“公安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公安机关统筹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截至 2023 年 11 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39.1 万起,抓获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
2023 年 8 月以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数连续下降,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概括可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数连续下降。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倡议书。在撰写倡议书时,我们需要明确倡议的背景、目的、具体行动以及呼吁的对象。 从提供的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提取出关于诚信文化、打击网络诈骗以及诚信旅游环境的重要信息,这些 信息都可以作为我们撰写倡议书的依据。首先,我们要明确倡议的背景是共创文明羊城,这是一个涉及城 市文明建设的广泛议题。其次,目的是通过倡导诚信行为,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为羊城的文明建设贡献 力量。在具体行动上,我们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信息,提出以下几点倡议:弘扬诚信文化,做诚信的传播者 和践行者。这包括在日常生活中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不夸大其词,以及在工作中尽职尽责,遵守职业
道德等。积极参与打击网络诈骗等不法行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安全。这要求市民提高警惕,不轻信 陌生人的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诈骗行为。在旅游、购物等消费活动中,保 持诚信态度,不欺诈、不宰客,为羊城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这要求市民在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诚 信经营,同时也在消费过程中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或恶意投诉。最后,我们要明确呼吁的对象是广大市 民,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响应倡议,共同为文明羊城的创建贡献力量。
示例:
共创文明羊城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诚信是一种文化,是一座桥梁,也是一张名片。在我们共同生活的羊城,让我们以诚信为本,为文明 羊城的创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在此发出倡议:
1.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2. 与人交往时,真诚待人,不欺骗、不隐瞒。
3. 在商业活动中,遵守契约,公平交易。
4. 积极参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让我们携手共进,用诚信点亮羊城,共同打造一个文明、和谐、美好的家园。
羊城志愿者XXXX 年 XX 月 XX 日
6. 古诗文默写。
(1)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树树皆秋色, 。(《野望》王绩)
②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③山随平野尽, 。《渡荆门送别》李白)
④ ,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⑤柴门何萧条, 。(《梁甫行》曹植)
⑥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
(2) 请根据小李同学的笔记,请将原诗句补充完整。
题目
原句
批注
《钱塘湖春行》白居
① , 。
俯视的角度写静景,突出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
易
机。
《庭中有奇树》
② , 。
以花寄情,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
【答案】 ①. 山山唯落晖 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 ③. 江入大荒流 ④. 烈士暮年 ⑤. 狐兔翔我宇 ⑥. 岂不罹凝寒 ⑦.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⑧.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⑨. 攀条折其荣 ⑩. 将以遗所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 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唯、 晖、暮、荒、暮、狐、翔、罹、凝、寒、蹄、攀、遗。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 46 分)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 布。余自笑赢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
【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桥。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虽.兜笼不能容 虽.乘奔御风
B. 公步行良.苦 良.多趣味
C. 每至.晴初霜旦 行至.云巢
D. 引.五六壮佼者来 属引.凄异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B.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C.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D.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
(4)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主要特点?请结合文中正侧面描写的具体语句 加以分析。
【答案】(1)D (2)A
(3) ①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②我自己笑自己瘦弱年老,竟然又要做襁褓中的婴儿了吗?
(4) 甲文的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具体体现在文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 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正面描写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侧面描写。乙文描绘 黄山具有险仄、奇雄的特点,具体体现在文中“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的正 面描写和“虽兜笼不能容”“步行良苦”的侧面描写。
【解析】
【导语】两文均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展现了古代山水游记的独特风采。甲文选自郦道元的《三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观,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乙文选自袁枚的《游黄山记》, 记录了作者游历黄山的经历,刻画了旅途的艰险和黄山的壮美。两文均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怀, 通过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古人的山水情怀和审美情趣。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 都是“即使”的意思;
B. 都是“实在,确实”的意思; C.都是“到”的意思;
D.引来/延长; 故选 D。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本句句意“癸卯年四月二日,我游览完白岳峰后,就在黄山的温泉里沐浴,泉水香甜而且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住在慈光寺”。“癸卯四月二日”是表时间的定语,故在“日”后断句;“余游白岳毕”中“余” 是主语,“游”是谓语,“白岳”是宾语,“毕”是补语,句子成分完整,故在“毕”后断句;“遂浴黄山之汤泉”省略了主语,“浴”是谓语,“黄山之汤泉”是宾语,故在“泉”后断句;“泉甘且冽”是主谓短语,故在“冽”后断句;“在悬崖之下”是对汤泉的位置的补充,故在“下”后断句;可断句为: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故选 A。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文言语句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句中注意重点字词“素(白色的),回(回旋)”要理解正确;
②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余(我),自(自己),羸(瘦弱),乃(竟然),复(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