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日常电气参数知识掌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下列关于电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
B. 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C.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2V
D.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 36V
答案:B
解析:有电压且电路是通路时才有电流,A 错误;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B 正确;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V,C 错误;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 36V,D 错误。
2.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D. 铜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铝导线的电阻小
答案:C
解析: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压和电流无关,A、B 错误,C 正确;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有关,但没有具体条件不能比较铜导线和铝导线电阻大小,D 错误。
3. 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6V 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0.3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 )
A. 20Ω
B. 30Ω
C. 60Ω
D. 18Ω
答案:A
解析:根据欧姆定律\(I=\frac{U}{R}\)可得,\(R=\frac{U}{I}=\frac{6V}{0.3A}=20Ω\)。
4. 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电视机
B. 电熨斗
C. 电风扇
D. 电脑
答案:B
解析:电流的热效应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电视机、电脑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声能等,电风扇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熨斗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利用电流热效应,B 正确。
5. 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的原因可能是( )
A. 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B. 电路中发生了短路
C. 开关接触不良
D. 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
答案:AB
解析: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是因为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其原因可能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也可能是电路中发生了短路,A、B 正确;开关接触不良、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会造成电路断路,不会使空气开关跳闸,C、D 错误。
6. 以下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湿手触摸开关
B. 在高压线下放风筝
C.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将触电人拉开
D. 更换灯泡时应先断开电源
答案:D
解析:用湿手触摸开关容易触电,A 错误;在高压线下放风筝可能会触电,B 错误;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能用手将触电人拉开,应先切断电源或用干燥的木棒等绝缘体将电线挑开,C 错误;更换灯泡时应先断开电源,防止触电,D 正确。
7. 下列关于电能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能表是测量电流的仪表
B.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
C. 电能表上的“220V”表示额定功率
D. 电能表上的“10(20)A”表示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是 20A
答案:B
解析: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A 错误,B 正确;电能表上的“220V”表示额定电压,C 错误;电能表上的“10(20)A”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是 10A,短时间内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20A,D 错误。
8. 一个标有“220V 100W”的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
A. 0.45A
B. 0.5A
C. 0.55A
D. 0.6A
答案:A
解析:根据\(P=UI\)可得,正常发光时通过灯泡的电流\(I=\frac{P}{U}=\frac{百W}{220V}\approx0.45A\)。
9. 两盏相同的电灯串联后接在电源上,消耗的总功率为 25W,若改为并联后再接在原来的电源上,则消耗的总功率为( )
A. 100W
B. 80W
C. 60W
D. 50W
答案:A
解析:两盏相同电灯串联时总电阻\(R_{串}=2R\),并联时总电阻\(R_{并}=\frac{R}{2}\)。电源电压不变,根据\(P=\frac{U^{2}}{R}\),串联时\(P_{串}=\frac{U^{2}}{R_{串}}\),并联时\(P_{并}=\frac{U^{2}}{R_{并}}\),\(P_{并}=4P_{串}=4×25W = 100W\)。
10.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小
B. 电压表 V 的示数变大
C. 灯泡 L 的亮度不变
D. 电路的总功率变大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滑片 P 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根据\(I=\frac{U}{R}\),电路中电流变小,电流表 A 示数变小,A 正确;灯泡两端电压\(U_{L}=IR_{L}\),电流变小,灯泡电阻不变,所以灯泡两端电压变小,电压表 V 示数变小,B 错误;灯泡实际功率\(P_{L}=I^{2}R_{L}\),电流变小,灯泡功率变小,亮度变暗,C 错误;电路总功率\(P=\frac{U^{2}}{R}\),总电阻变大,总功率变小,D 错误。
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V,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__V。
答案:1.5;220
解析:一节新干电池电压是 1.5V,家庭电路电压是 220V。
2. 某导体的电阻是 10Ω,通过它的电流是 0.2A,则它两端的电压是______V。
答案:2
解析:根据\(U = IR\)可得,\(U = 0.2A×10Ω = 2V\)。
3. 标有“6V 3W”字样的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______A,灯泡的电阻为______Ω。
答案:0.5;12
解析:由\(P = UI\)可得,正常发光时电流\(I=\frac{P}{U}=\frac{3W}{6V}=0.5A\);根据\(R=\frac{U}{I}\),电阻\(R=\frac{6V}{0.5A}=12Ω\)。
4. 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是______联的,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与用电器______联。
答案:并;串
解析: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是并联的;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与用电器串联,才能控制用电器。
5.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用电压表检测发现\(U_{ab}=0\),\(U_{bc}=0\),\(U_{cd}=U\),则故障可能是______。
答案:cd 段断路
解析:两灯都不亮,说明电路有断路。\(U_{ab}=0\),\(U_{bc}=0\),说明 ab 段和 bc 段无断路;\(U_{cd}=U\),说明 cd 段断路,导致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15 分)
1. 请简述电流的形成原因。
答案: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解析:电流形成的原因是电荷的定向移动。不同导体中形成电流的电荷不同,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溶液中靠正、负离子。
2. 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答案:因为水是导体,用湿手触摸电器时,水会使人体与电器之间的电阻变小。根据\(I=\frac{U}{R}\),在电压一定时,电阻变小,通过人体的电流会增大,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解析:从水是导体及欧姆定律角度分析,湿手使电阻变小,电流增大,易触电。
3. 简述保险丝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答案:保险丝的作用是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动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工作原理是:保险丝一般由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根据\(Q = I^{2}Rt\),电流产生的热量使保险丝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后熔断,切断电路。
解析:阐述保险丝作用及利用电流热效应产生热量使其熔断来保护电路的原理。
四、计算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有一个标有“220V 440W”的电热水壶,求:
(1)该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
(2)该电热水壶正常工作 5min 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答案:
(1)根据\(P = UI\),可得正常工作时电流\(I=\frac{P}{U}=\frac{440W}{220V}=2A\)。
(2)\(t = 5min = 5×60s = 300s\),根据\(W = Pt\),消耗电能\(W = 440W×300s = 1.32×10^{5}J\)。
解析:
(1)利用功率公式\(P = UI\)变形求电流。
(2)先统一时间单位,再根据\(W = Pt\)求电能。
2.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6V 且保持不变,电阻\(R_{1}=10Ω\),滑动变阻器\(R_{2}\)的最大阻值为 20Ω。求:
(1)当滑片 P 滑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2)当滑片 P 滑到最右端时,\(R_{2}\)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答案:
(1)当滑片 P 滑到最左端时\(R_{2}=0\),电路中只有\(R_{1}\),根据\(I=\frac{U}{R}\),电流表示数\(I=\frac{U}{R_{1}}=\frac{6V}{10Ω}=0.6A\)。
(2)当滑片 P 滑到最右端时,\(R_{1}\)与\(R_{2}\)串联,总电阻\(R = R_{1}+R_{2}=10Ω + 20Ω = 30Ω\),电路中电流\(I'=\frac{U}{R}=\frac{6V}{30Ω}=0.2A\),\(R_{2}\)消耗的电功率\(P_{2}=I'^{2}R_{2}=(0.2A)^{2}×20Ω = 0.8W\)。
解析:
(1)滑片在最左端时\(R_{2}=0\),直接用欧姆定律求电流。
(2)先求串联总电阻,再求电流,最后根据\(P = I^{2}R\)求\(R_{2}\)功率。
五\)、实验探究题(每题 20 分,共 20 分)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 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5 分)
2. 实验中,通过调节______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调节______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5 分)
3. 小明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电压 U/V|电流 I/A|
|---|---|---|
|1|2|0.2|
|2|4|0.4|
|3|6|0.6|
请你根据数据归纳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______。(5 分)
4. 小红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先将 5Ω 的电阻接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3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然后将 5Ω 的电阻换成 10Ω 的电阻,此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 3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多次更换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电阻 R/Ω|电流 I/A|
|---|---|---|
|1|5|0.6|
|2|10|0.3|
|3|15|0.2|
请你根据数据归纳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______。(5 分)
答案:
1. 实验电路图如下:
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阻、电流表、电压表依次串联,电压表与电阻并联。
2. 滑动变阻器;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
3.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 右;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解析:
1. 按要求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2. 滑动变阻器可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更换电阻可改变电路电阻。
3. 分析数据得出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
4. 换大电阻时,应增大滑动变阻器阻值使电压不变,分析数据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反比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