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讲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一、哲学与世界观,二、哲学基本问题,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历史形态,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提 纲,一、哲学与世界观,1.,什么是哲学,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哲学就是求智慧的学问,哲学作为思想活动,其产品不会是关于具体的经验对象的知识,而是关于精神自身、关于文明之根基、关于人的文化创造之原动力的“知识”。我们称这种知识为“智慧”。,“哲学”,(philosophy),日本近代学者西周译自西语,philosophia,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从词源看“哲学”,-,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公元前,468-400,公元前,384-322,“我故知我愚,但我爱求智,我乃爱智者也。”,“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研究“有(存在)”本身、实体、第一因。,哲学是对人生反思的思想,冯友兰,18951990,哲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罗素,18721970,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哲学是什么,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Karl Marx,17821883,一、哲学与世界观,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哲学,(,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般方法的理论。,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决定,体现,(,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具体科学,特殊规律,哲 学,一般规律,部分世界,整个世界,二者的关系: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思 考,世界观究竟是解决什么问题,?,世界观是人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还是人站在世界之中观世界,?,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上万事万物可归结为两大现象,人类一切活动课可归纳为两大类活动,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这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决定的。,第二,这是由人自身的存在及其特点决定的。,第三,这是哲学派别斗争的焦点。,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思维怎样反映,存在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不可知论:,思维无法认识世界,可知论:,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是可以认知的,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基本问题第一方面,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思维,存在,同一性?,反映,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前,313,前,238,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基本问题第二方面,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康德,17241804,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康德,观点,:,不否认意识之外的外部世界,“,物自体”的客观存在,但人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彻底的不可知论者休谟,认为“外物”只不过是知觉,印象和观念,至于知觉,印象和外物“之外”有没有别的东西存在(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这个问题是不可解决的。,休谟,1711776,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社会历史观可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柏拉图,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历 史 观,1.,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历史形态的结构图,哲学,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起源于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皆从水生,最后又复归于水。,Thales,约,624547BC,Herakleitos,约前,540,前,470,万物的本原是火,其它一切都是由火形成的。,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把,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局限性:直观性、猜测性、朴素性,五行图,五行相生相克产生万物,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自然是第一性的,人和人的思想是第二性的。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但当他一涉及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可分、具有广延性,.,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对唯物主义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16851753,宋,陆九渊,1139119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共性: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西方哲学史上被称为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主观唯心主义,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旗动!,风动!,惠能的主观唯心主义,神秀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客观唯心主义,共性:把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看作先于物质世界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本体,认为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形式。,董仲舒,前,179104,“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lato,前,427,前,347,个别事物是“理念,(idea)”,的“摹本,(copy)”,。,Hegel,17701831,自然是“绝对理念,(absolute idea)”,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客观唯心主义,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思 考,现代科技已经证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这是很多人都了解的常识,那么,为什么,“,聪明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还一直坚持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产生物质呢?,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