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1章科技文献检索基础.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443060 上传时间:2025-10-13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4.66MB 下载积分:2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科技文献检索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第1章科技文献检索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文字樣式,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化学文献检索与利用,*,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文字樣式,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化学文献检索与利用,*,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文字樣式,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化学文献检索与利用,*,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文字樣式,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化学文献检索与利用,*,1,文献检索原理,一、文献检索概念,二、文献检索原理,三、文献检索系统(工具),一、文献检索概念,文献检索,(Document Retrieval),又称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从存储的文献中找出特定文献的过程,。,指将文献信息按一定方式组织和存贮起来,并针对用户的需求找出所需要的文献的过程。,根据检索(查找)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文献检索、事实检索、数据检索。,二、文献检索原理,文献检索的全过程包括,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就是把,检索提问标识,与,存储在检索工具中的标引标识,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一致或信息标引的标识包含着检索提问标识,则具有该标识的信息就从检索工具输出,输出的信息就是检索命中的信息。,“,存储,”,是为了检索,而,“,检索,”,又必须先进行,“,存储,”,,这是文献存储和检索相互依存的关系。,1,、手工检索系统,由手工检索设备(如书本式目录、文摘、索引、卡片柜等)、检索语言、文献库等构成。,6,2,、计算机检索系统,计算机检索系统:由计算机检索设备(联机检索设备、光盘检索设备、微机检索设备、缩微品机检设备等)、检索语言、文献库等构成。,2,检索语言,检索语言,是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和检索共同遵循的规则,是文献信息内容和检索表达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标识系统,。即:保证存储与检索一致的一种语言。,它是专门用来描述文献的内容特征、外表特征和表达信息提问的一种人工语言。,检索语言的作用,检索语言的使用能促使不同标引人员描述信息特征的一致;,促使检索提问词与信息标引的一致;,协助检索者获得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一、检索语言的种类,按结构原理划分为,:,1,)分类语言,2,)主题语言,3,)代码语言,4,)引文语言,分类语言,:以学科体系为基础,将信息概念按学科性质进行分类、排列,用分类号来表示。,主题语言,:是以表达信息内容特征的主题词汇为基础,经规范化处理所形成的。,代码语言,:又称号码语言,对文献所论述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用代码加以描述和标引。,引文语言,:是利用文献的引文关系而建立的一种自然语言。,题名语言,:是按文献题名字顺,逐字排检。,著者语言,:是按著者姓名(姓前名后)字顺,逐字排检。,2,、按描述文献的特征:,描述文献,外表,的特征语言(题名、著者、号码语);描述文献,内容,的特征语言(分类、主题、分类主题一体化语言),。,二、分类语言,分类语言是用分类号来表达学科的各种概念。,将各种概念按照学科的性质进行分类和系统排列,具体是按知识门类的逻辑次序,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层层划分,逐级展开的分门别类,每个类目都用分类号作为标识。,分类号代表特定的信息内容,是检索课题的主要依据。,其具体表现形式是,分类法,,即用分类法表达各种概念,以学科体系为基础,将各种概念按照学科、专业的性质进行分类和系统排列。,分类法,根据文献信息的内容,按照知识门类区分文献信息的方法。分类法用分类号来表达各种概念,分类法的主体是类目表,分类号是表达文献信息内容和检索课题的主要依据。,一部完整的分类表,大体可由:编制说明、大纲、简表、详表、辅助表、索引、附录等组成。,中外著名文献分类法:,四库全书,目录索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科图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人大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资料法,中国档案分类法,中国图书分类法,台湾中图法,杜威十进分类法,DDC,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C,13,1,、,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英文名:,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等组织全国力量编辑,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14,中图法,部类与大类,五,大部类,,22,个大类,,53,811,个类目。,15,设立依据:知识分类的论述(毛泽东),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分别是生产斗争与阶级斗争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部类(理论基础);,综合性图书:内容庞杂,类无专属,按其内容无法归入某个学科性质的类目。,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22,个基本大类,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TB,一般工业技术,TD,矿业工程,TQ-,化学工业,TS,轻工业 手工业,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性图书,16,第一部类 马列毛邓,第二部类 哲学,第三部类 社会科学,第四部类 自然科学,第五部类,综合性图书,中图法,中图法,分类号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中国国家标准书号,17,中图法,的结构,宏观结构,18,编制说明,大纲,(,基本大类表,),简表,(,基本类目表,),详表,(,主表,),索引,附表,使用手册,中图法,的结构,微观结构,类目,(,包括通用复分表和专用复分表的子目,),:是构造分类法的最基本要素,每个类目代表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文献集合。一个类目是由类号、类名、类级、注释和参照组成。,中图法,类目结构入下:,类号,R318.01,生物力学 类名,生物流体力学,骨、软组,织力学以及生物力学在生物,注释和参照,医学工程中的应用等入 此。,类级,参见,Q66,19,中图法,简表:,是分别对每个基本大类,依据它的某些属性,做若干次逐一划分后得到的类目表,通过简表能对该分类法的分类结构一目了然。简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通过它寻找详细类目。,20,中图法,详表:,是简表的进一步展开,是类目表的主体部分,又称正表。详表是整个,中图法,的正文,它集中体现了,中图法,的分类思想和分类原则,是用来类分文献的具体依据。但对于一些要求继续细分的类目,还需要用辅助表进行细分。,O614,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O614.111,锂,Li,O614.112,钠,Na,O614.113,钾,K,21,中图法,辅助表:,又称复分表,是为了适应详表中某些类目需要进一步细分的要求而设立的。辅助表增强了类目的细分程度,并使详表幅度大大缩小,配上号码后,具有一定的助记性,但它们不能单独使用。提供的通用复分表有总论复分表、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国际时代表、中国时代表、世界种族与民族表、中国民族表和通用时间地点表。,22,中图法,标记符号:,分类法是由,类号,和,类目,组成的集合。类号是文献知识信息概念的表示符号,通常由字母、数字或其组合构成。其主要作用就是简明系统地表示每个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以便组织分类目录。类目是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组概念,类号和类目一一对应,密不可分。,23,中图法,标记制度:,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号码,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序列。另外在工业技术大类中,由于学科较多,为了便于细分,也用字母代表,其余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类目用阿拉伯数字细分。数字的设置尽可能使号码的级别代表类的级别,基本上遵从层累制的编制原则。当数字超过三位时,为易读易记,在第三位后加小圆点,“,.,”,,称为,间隔符号,。,24,通用复分表,总论复分表,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国际时代表,中国时代表,中国民族表,世界种族和民族表 (四版新增),通用时间、地点表,注意,:,通用复分表只对主表类目起复分作用,不能单独使用。,25,总论复分表,-0,理论和方法,-01,方针、政策及其阐述,-019,法令、法规及其阐述,-02,哲学原理,-03,方法论,-09,历史,-1,现状及发展,-2,机构、团体、会议,-3,研究方法、工作方法,-4,教育与普及,-5,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6,参考工具书,-7,文献检索工具,-79,非书资料,视听资料,26,简表(例),O-,数理科学和化学,O1,数学,O3,力学,O4,物理学,O6-,化学,O60-,化学原理及方法,O61-,无机化学,O62-,有机化学,O63-,高分子化学,O64-,物理化学、化学物理,O65-,分析化学,O7,晶体学,27,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查询,O613.12,氖,Ne O613.13,氩,Ar,28,O613.41,氟,F O613.42,氯,Cl O613.43,溴,Br O613.44,碘,I O613.45,砹,At O613.5,第,族非金属元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O613.51,硫,S O613.52,硒,Se O613.53,碲,Te O613.6,第,族非金属元素,(,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O613.61,氮,N O613.62,磷,P O613.63,砷,As O613.7,第,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O613.71,碳,C O613.72,硅,Si O613.8,第,族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O613.8+1,硼,B O614,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O614.1/.8,各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O614.1,第,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O614.11,碱金属(,A,族)元素,O614.111,锂,Li O614.112,钠,Na O614.113,钾,K O614.114,铷,Rb O614.115,铯,Cs O614.116,钫,Fr O614.12,铜副族(,B,族金属元素),O614.121,铜,Cu,O614.122,银,Ag O614.123,金,Au O614.2,第,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O614.21,铍,Be O614.22,镁,Mg O614.23,碱土金属(,A,族金属元素),O614.23+1,钙,Ca O614.23+2,锶,Sr O614.23+3,钡,Ba O614.23+4,镭,Ra O614.24,锌副族(,B,族金属元素),O614.24+1,锌,Zn O614.24+2,镉,Cd O614.24+3,汞,Hg O614.3,第,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O614.3+1,铝,Al O614.32,钪副族(,B,族金属元素),O614.32+1,钪,Sc O614.32+2,钇,Y O614.33,镧系元素(稀土元素),O614.33+1,镧,La O614.33+2,铈,Ce O614.33+4,镨,Pr O614.33+5,钕,Nd O614.33+6,钷,Pm O614.33+7,钐,Sm O614.33+8,铕,Eu O614.33+9,钆,Gd O614.341/.347(,类目特殊分类规定,)O614.341,铽,Tb,29,O614.342,镝,Dy O614.343,钬,Ho O614.344,铒,Er O614.345,铥,Tm O614.346,镱,Yb O614.347,镥,Lu O614.35,锕系元素,O614.35+1,锕,Ac O614.35+2,镎,Np O614.35+3,钚,Pu O614.35+4,镅,Am O614.35+5,锔,Cm O614.35+6,锫,Bk O614.35+7,锎,Cf O614.35+8,锿,Es O614.35+9,镄,Fm O614.361/.364(,类目特殊分类规定,)O614.361,钔,Md O614.362,锘,No O614.363,铹,Lw O614.364,铹后元素,O614.37,镓副族(,A,族金属元素),O614.37+1,镓,Ga O614.37+2,铟,In O614.37+3,铊,Tl O614.4,第,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O614.41,钛副族(,B,族金属元素),O614.41+1,钛,Ti O614.41+2,锆,Zr O614.41+3,铪,Hf,O614.42,钍,Th O614.43,锗主族(,A,族金属元素),O614.43+1,锗,Ge O614.43+2,锡,Sn O614.43+3,铅,Pb O614.5,第,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O614.51,钒副族(,B,族金属元素),O614.51+1,钒,V O614.51+2,铌,Nb O614.51+3,钽,Ta O614.52,镤,Pa O614.53,锑主族(,A,族金属元素),O614.53+1,锑,Sb O614.53+2,铋,Bi O614.6,第,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O614.61,铬副族(,B,族金属元素),O614.61+1,铬,Cr O614.61+2,钼,Mo O614.61+3,钨,W O614.62,铀,U O614.63,钋,Po,(,A,族金属元素),O614.7,第,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O614.7+1,锰副族(,B,族金属元素),O614.7+11,锰,Mn O614.7+12,锝,Tc O614.7+13,铼,Re O614.8,第,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O614.81,铁系金属元素,O614.81+1,铁,Fe O614.81+2,钴,Co,30,O614.81+3,镍,Ni O614.82,铂系金属元素,O614.82+1,钌,Ru O614.82+2,铑,Rh O614.82+3,钯,Pa O614.82+4,锇,Os O614.82+5,铱,Ir O614.82+6,铂,Pt O615,放射性元素、放射化学,O615.1,放射化学一般性问题,O615.11,放射性元素的分离、提纯与浓缩法,O615.12,分子的导入法,O615.13,活度的测定法,O615.2,天然放射性元素、同位素,O615.3,人工放射性元素、同位素,O615.4,实用放射化学、同位素指示剂的应用,O615.4+1,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O615.4+2,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O615.4+3,在高分子化学中的应用,O615.4+4,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O615.4+5,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O615.5,核转变化学,O616,稀有元素与分散元素,O619,其他新化学元素,O62,有机化学,O621,有机化学一般性问题,O621.1,有机化学理论、物理有机化学,O621.12,有机化学基本理论,O621.13,有机化学结构理论,O621.14,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个别问,题,O621.14+1,同系列现象,O621.14+2,同分异构现象,O621.14+3,互变异构现象,O621.14+4,立体异构现象,O621.14+5,晶形(物理异构现象),O621.14+6,游离基,O621.14+7,有机分子化合物,O621.14+8,鎓型化合物,O621.15,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物理方法及物理化学方法,O621.16,物理有机化学,O621.2,有机化合物性质,O621.21,物理性质,O621.22,光学性质,O621.23,电磁性质,O621.24,热力学性质,O621.25,化学性质、有机化学反应,O621.25+1,有机催化作用,O621.25+2,聚合反应与缩合反应,O621.25+3,异构化作用,O621.25+4,氧化与还原,O621.25+4.1,氧化,O621.25+4.2,还原,O621.25+4.3,脱氢作用,O621.25+4.4,氢解,O621.25+5,取代(置换)反应,O621.25+5.1,卤化作用与脱卤作用,O621.25+5.2,硫化作用、硫化加氯作用,O621.25+5.4,硝化作用、亚硝化作用,O621.25+5.5,重氮化作用,O621.25+5.6,氨基的导入、氨化作用,31,T,工业技术,TB,一般工业技术,TD,矿业工程,TE,石油、天然气工业,TF,冶金工业,TG,金属学、金属工艺,TH,机械、仪表工业,TJ,武器工业,TK,动力工程,TL,原子能技术,TM,电工技术,TN,无线电电子学、电讯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TQ,化学工业,TS,轻工业、手工业,TU,建筑工程,TV,水利工程,TQ,化学工业,TQ-9,化学工业经济,TQ0,一般性问题,TQ01,基础理论,TQ011,化工数学,TQ012,化工物理学,TQ013,化工物理化学,TQ013.1,化工热力学,TQ013.2,化工动力学,TQ014,工业分析,TQ015,化工计算,TQ015.1,物料计算,TQ015.2,热量计算,TQ015.3,图算法,TQ015.9,计算技术,TQ016,化工实验与研究,TQ016.1,实验方法,TQ016.5,实验设备及仪器,TQ016.5+1,实验室分析仪表,TQ016.5+2,实验室计测仪表,TQ016.5+3,电子设备,TQ016.5+4,单元设备,TQ016.5+5,机械设备,TQ016.8,化工研究室、中间实验工厂,TQ018,数学模型及放大,TQ019,模拟原理、相似原理及因次分析在化工中的应用,TQ02,化工过程(物理过程及物理化学过程),TQ021,基础理论,TQ021.1,流体力学过程及原理,TQ021.2,热力学过程,32,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X-0,环境科学理论,X-01,环境保护政策及其阐述,X-019,环境保护法,X-1,环境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X-4,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及普及,X-6,环境保护参考工具书,X-65,环境保护标准,X-650,环境基础标准与标准说明,X-651,环境质量标准,X-652,污染物排放标准,X-657,环境标志,X1,环境科学基础理论,X11,环境数学,X12,环境物理学,X121,环境声学,X122,环境光学,X123,环境电磁学,X124,环境热学,X125,环境放射学,X13,环境化学,X131,环境污染化学,X131.1,大气污染化学,X131.2,水污染化学,X131.3,土壤污染化学,X132,环境分析化学,X14,环境地学,X141,环境地质学,X142,环境地球化学,X143,环境水文学,X144,环境地理学,X145,环境海洋学,X16,环境气象学,X169,环境空气动力学,X17,环境生物学,X171,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X171.1,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X171.3,生态农业,X171.4,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X171.5,污染生态学,X172,环境微生物学,X173,环境植物学,X174,环境动物学,X176,生物多样性保护,X18,环境医学,X191,环境心理学,X192,环境系统学(环境系统工程),X196,环境经济学,X197,环境法学,X2,社会与环境,X21,环境与环境系统,X22,环境与发展,X24,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X26,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X3,环境保护管理,X32,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X321/324,各种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X321,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X322,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X323,污染控制规划与管理,33,2,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分为五大部类,下分,25,个大类。与,中图法,不同的是它用,2,位数字作为大类类号。,科图法,五大部类,25,个大类,00,马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0,哲学,20,社会科学总论,21,历史,27,经济、经济学,31,政治、社会生活,34,法律、法学,36,军事、军事学,37,文化、科学、教育、体育,41,语言、文字学,42,文学,48,艺术,49,无神论、宗教,50,自然科学(总论),51,数学,52,力学,53,物理学,54,化学,55,天文学,56,地质、地理科学,58,生物科学,61,医药、卫生,65,农业科学,71,工程技术,90,综合性图书,3,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人大法,人大法,由四大部类、,17,大类组成。,类标识用,1,17,表示,17,个基本大类。,人大法,17,个基本大类,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2,哲学、辩证与历史唯物主义,3,社会科学、政治,4,经济、政治经济学与经济政策,5,国防、军事,6,国家与法、法律,7,教育,8,艺术,9,语言、文字学,10,文学,11,历史、革命史,12,地理、经济地理,13,自然科学,14,医药、卫生,15,工程、技术,16,农艺、畜牧、水产,17,综合参考,第一部类 总结、结晶,第四部类 综合,第二部类 社会科学,第三部类 自然科学,4,杜威十进分类法,DDC,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 and Related Index,简称,DC,或,DDC,)是由美国图书馆学家麦维尔,杜威(,Melvil Devey,),1876,年根据培根关于知识分类的思想创建的。,这是世界上出现最早、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分类法。,它按学科系统组织和检索图书,将全部学科分为,10,大类。,DDC,序列,000,总论,100,哲学,200,宗教,300,社会科学,400,语言学,500,纯粹科学,600,技术科学,700,美术,800,文学,900,历史,5,国际十进分类法,UDC,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UDC,)是由比利时学者鲍威尔,奥特勒(,Paul Otlet,)和亨利,拉芳(,Henri la,)在,“,杜威十进分类法,”,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初版于,1905,年,现已出第三版,现有,23,种文本,被称为世界图书信息的国际交流语言。,它在揭示文献内容上比“杜威法”更加深入,是一种组配式的体系分类法。,UDC,把人类的全部知识划分为,10,大部类。,UDC 10,大部类,0,总论,1,哲学、心理学,2,宗教、神学,3,社会科学、法律、行政,4,(语言学),5,数学、自然科学,6,应用科学、医学、工学、农学,7,艺术、美术、摄影、音乐、娱乐、竞技,8,语言学、文学,9,地理、传记、历史,注:,1964,年,UDC,将“,4,语言学”并入“,8,语言学、文学”,现序号,4,暂缺。,中图法,(,五大部,,22,大类,),科图法,(,五大部类,,25,大类,),人大法,(,四大部类、,17,大类,),杜威法,DDC,(,10,大类),国际法,UDC,(,10,大类),A,马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哲学,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理科学,Q,生物科学,R,医学、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性图书,00,马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0,哲学,20,社会科学总论,21,历史,27,经济、经济学,31,政治、社会生活,34,法律、法学,36,军事、军事学,37,文化、科学、教育、体育,41,语言、文字学,42,文学,48,艺术,49,无神论、宗教,50,自然科学(总论),51,数学,52,力学,53,物理学,54,化学,55,天文学,56,地质、地理科学,58,生物科学,61,医药、卫生,65,农业科学,71,工程技术,90,综合性图书,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2,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3,社会科学,4,经济、政治经济学与经济政策,5,国防、军事,6,国家与法、法律,7,教育,8,艺术,9,语言、文字学,10,文学,11,历史、革命史,12,地理、经济地理,13,自然科学,14,医药、卫生,15,工程、技术,16,农艺、畜牧、水产,17,综合参考,注:,1-2,为第一部类总结、结晶性,,3-12,为第二部类社会科学,,13-16,为第三部类自然科学,,17,为第四部类综合性。,000,总论,100,哲学,200,宗教,300,社会科学,400,语言学,500,纯粹科学,600,技术科学,700,美术,800,文学,900,历史,0,总论,1,哲学、心理学,2,宗教、神学,3,社会科学、法律、行政,4,(语言学),5,数学、自然科学,6,应用科学、医学、工学、农学,7,艺术、美术、摄影、音乐、娱乐、竞技,8,语言学、文学,9,地理、传记、历史,注:,1964,年,UDC,将“,4,语言学”并入“,8,语言学、文学”,现序号,4,暂缺。,三、主题语言,是以文献的,主题,为依据用语词作为概念标识,将概念标识进行字顺排列,并用参照系统等方法间接显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检索语言。分为:,关键词语言,标题词语言,叙词语言,1,、关键词语言,(Keyword),是直接选用文献中的,自然语言,作基本词汇,并将那些能够揭示文献题名或主要意旨的关键性自然语词作为关键词进行标引的一种检索语言。,关键词是指那些出现在文献的标题(篇名、章节名)、摘要或正文中,表征文献主题内容且具有实质意义的语词,也就是对揭示和描述文献主题内容起关键性作用的词语。,几乎所有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单元(冠词、连词、副词、介词等除外)都能作为关键词。,由于检索词来自文章标题或文摘、正文,专指度高,,查准率,高;,却因未经规范处理,故其,查全率,较低。,45,46,2,、标题词语言,(Subject Heading),是用以标明和查询信息主题概念的规范词。,标题词语言是采用规范化了的自然语言,,即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名词术语作为标识,来表达文献所论述或涉及的事物,主题,并将全部标识按字顺排列。,标题词又分为主标题词和副标题词,若有多级标题,副标题词还可细分为第三级、第四级标题。,主标题词和副标题词是固定组配好的,属于先组式检索语言。,48,3,、叙词语言,(Scripter),是经过规范化处理的词和词组。,叙词语言是以表达文献主题内容的概念单元为基础,经过规范化处理,可进行逻辑组配的一种主题语言。,叙词是指一些以概念为基础的,经过规范化的,具有组配功能并可以显示词间关系和动态性的词或词组。概念组配是叙词语言的基本原理,概念组配是概念的分析和综合,而不是简单的依据字面意义进行组词和拆词。,叙词语言是,后组式检索语言,,有一套较完整的参照系统,能显示叙词之间相互关系,对于熟悉自己专业词汇的科技人员来说,从叙词表中找到切题的叙词后,只要组配得当,就能大大提高检索效率。,50,1.2.3,检索工具,一、检索工具的概念,二、检索工具的类型,一、检索工具的概念,其基本特征:,1.,对所收录的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要有详细的描述;,2.,每条描述记录都要标明可供检索用的标识;,3.,全部检索标识必须科学地、系统地排列,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具有多种检索手段或检索途径。,检索工具,是用来存储、报道和检索文献线索的工具。,具有存储和检索两方面的功能,。,二、检索工具的类型,检索工具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或方法可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出版形式划分:有期刊式、单卷式、卡片式、缩微式、磁带式和光盘式检索工具;,2.,按加工文献和处理信息的手段分:有手工检索工具和机械检索工具;,3.,按收录范围划分:有综合性、专科性、专题性和单一性检索工具;,4.,最为常见划分是按文献著录形式划分:目录、题目、文摘、索引和数据库。,1,目录,目录(,Bibliography Catalogue,)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揭示与报道文献的工具。,通常的著录对象为一个完整出版单位(如:一本书或期刊),仅描述出版物的外表特征,提供了解出版单位、销售单位、收藏单位的相关文献线索。,著录项目一般有:书(刊)名、卷(期)数、作者、出版年月、出版地及书(刊)收藏情况等。,国家书目、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等尤为重要。,国家书目,:全面系统地揭示与报道一个国家出版的所有文献的总目,为用户提供了某个国家最全面最权威的图书出版情况。,馆藏目录,:是由图书馆、信息部门等自编的报道本馆馆藏的目录。最大的特点:馆藏目录上所有的文献均是某馆的实际收藏。,联合目录,:汇总若干个图书馆或其他收藏单位所收藏文献而编制的目录。,56,2,题录,题录(,Title,),是,将图书和报刊中论文的篇目按照一定的排检方法编排,是提供查找篇目出处的工具,。,通常的著录对象为单篇文献外表特征,只按“篇”报道,不论是否收藏原文,只要是已出版发行的文献都收录,具有“广”、“全”、“快”的特点。,一般著录项目:篇名、作者、文献出处(刊名处卷期页码等)及语种等。,58,3,文摘,文摘(,Abstracts,),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摘述原始文献的主要内容,以精练的语言形成摘要,并按一定的方式组织编排起来,提供查阅的检索工具。,文摘按篇报道,著录项目除了篇名、作者、出处等还提供内容摘要,能帮助专业人员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了解有关文献资料的概貌和基本内容。,59,例:,中国化学化工文摘,60,4,索引,索引(,Index,)是将文献中有关事项或内容,如篇名、著者、主题词、地名与符号等摘出,并按一定顺序排列,注明相应出处或页码,以便读者检索的一种二次文献。,索引可以是一份单本文献,也可以是一份文献的附录或一部分,索引是对文献内容较深入的揭示。著录对象是完整出版物的某一部分、某一观点、某一知识单元,能解决目录只对文献作整体的宏观著录的不足,满足用户对文献内容单元的微观揭示和检索的要求。,索引的种类,按照索引的对象可分为:,篇目索引,分类索引,主题索引,著者索引,号码索引,语词索引,引文索引,专用索引(如型号索引、功能索引、分子式索引等)。,63,5,数据库(,Database,),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可共享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是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种类繁多,按国际通用的分类方法划分为:,(,1,)文献参考数据库,(,2,)源数据库,64,(,1,)文献参考数据库,是指引用户到另一信息资源以获得原文或其它细节的一类数据库。它包括书目数据库和指南数据库。,书目数据库,,是存储某个领域的二次文献(如目录、题录、文摘等书目数据)的一类数据库,有时又能称为二次文献数据库,或简称文献数据库。主要提供文献的题名、作者、出处等基本书目信息。,指南数据库,,是存储关于某些机构、人物、出版、项目、活动等对象的简要描述,指引用户从其他有关信息源获取更详细的信息沟通,也称指示性数据库或事实数据库。,65,(,2,)源数据库,源数据库是指能直接提供原始资料或具体数据的数据库,用户不必再查阅其他信息源。主要有:,数值型数据库,,是专门提供以数值方法表示的数据的一种源数据库。记录含有大量的原始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文本与数值数据库,,是同时提供文本信息与数值数据的一种源数据库。,术语数据库,,是指专门存储名词术语信息、词语信息以及术语工作和语言规范工作成果的一种源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是存储文献全文或其中主要部分的一种源数据库。,66,三、检索工具的结构,(一)印刷型检索工具组成:,1,、使用说明,:使用说明通常放在检索工具的开头部分,是编者为使用者提供的必要指导。,2,、目次,:又称分类目次表,是正文部分的分类类目和其对应的页码,提供从分类途径查找文献。,3,、正文,:正文部分是检索工具的主体部分,由描述文献特征的记录排列组织而成。,4,、索引,:索引是将表达文献主题内容的检索标识(主题词、分类号、作者等)和与其相关的文献信息地址(文摘号或顺序号等),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组织编排而成。,5,、附录,:附录是对检索工具内容的必要补充。主要包括专业术语缩略语、字母英译对照表、引用期刊一览表、文献来源名称缩写与全称的对照表、收藏单位代码等。,(二)数据库结构组成,:,由相互关联的文档组成,文档由记录组成,记录由字段组成。,1,记录:是作为一个单位来处理有关数据的集合,是对某一实体属性进行描述的结果。,2,字段:是记录的下一级数据单位,用来描述实体的某一属性。,3,文档:是若干记录构成的集合。是数据库中数据组成的基本形式,有顺排文档和倒排文档两种。,69,世界化学文献检索系统的发展,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化学期刊,是德国的,化学杂志,(Chemisches Journal),,创刊于,1778,年,,1784,年改名为,柯瑞尔化学纪事,(Crell,s chemisches Annalen),。,1789,年,A.-L.,拉瓦锡创办的,化学纪事,(Annales,de Chimie),也颇著名。,历史最久的,化学文摘,是德国的,药学文摘,(Pharmaceutisches,Zentralblatt),,后改名为,化学文摘,(Chemisches Zentralblatt,,,1830,1969),。,世界最著名、最权威的化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的文献占世界化学化工文献总量的,98%,。,中国早期最有影响的化学期刊,当推,1934,年问世的,化学,杂志,,1952,年改名为,化学学报,,其中的,“,中国化学撮要,”,专栏,(1934),,是中国最早的化学文摘,也是中国科技文摘的先驱。,70,世界化学文献检索系统的发展,年 代,名 称,国 别,备 注,18301969,化学文摘,Chem.Zentr,德国,1969,年被美国,CA,兼并,18581948,法国化学会志,Bull.Soc.Chim.Fr.,法国,附有文摘,18711925,化学会志,J.Chem.Soc.,英国,附有文摘,18821925,化学工业会志,Chim.&Ind.,英国,附有文摘,18871918,应用化学杂志,J.Angew.Chem.,德国,附有文摘,1907,化学文摘,(CA)Chemical Abstract,美国,1918,化学工业会志,Chim.&Ind.,法国,附有文摘,1926,英国化学文摘,Brit.Chem.Abstracts,英国,1953,年停刊,,1954,年起分散发行。,1927,日本化学总览,日本,1964,年改为,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分册,1940,Bulletin Analylique,法国,1956,年改为,Bulletin Signaletique,1953,化学文摘,前苏联,俄罗斯,化学文摘,71,最早的化学文摘,最权威的化学文摘,3.1,文献检索的方法,一、直接法:,又称为直查法,是指不利用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通过直接浏览或查阅原始文献,来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检索方法。,3,文献检索方法、途径和技术,二、间接法,间接文献检索是一个,利用检索工具并从中查出特定文献的过程,,就是利用文摘或题录等各种文献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的方法。也称常用法或工具法。,由于检索工具种类繁多,一般应根据课题内容特点选择利用。根据时间范围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73,也称工具法,1,顺查法:,以所查课题起始年代为起点由远而近地按时间顺序的查找方法。首先要确定具体课题研究的历史背景,从研究开始的年代查起,一年年或一卷卷地翻阅查找。,74,2,倒查法:,是一种由近而远逆时间顺序的查找方法。从新到旧、近期往远期查找,多用于新开课题或有新内容的老课题,注意力一般放在查找近期文献上。近期文献不仅反映了现在的研究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引用、论证了解早期文献,不必一年一年地查找完。,3,抽查法:,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抽取一段时间(几年或十几年)或一段时间内的几个点,再进行顺查或者倒查的检索方法。,三、追溯法,追溯法是指从已有的文献后所列的参考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