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骨科4第四章治疗方法.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443045 上传时间:2025-10-13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5.95MB 下载积分:2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4第四章治疗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骨科4第四章治疗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供中医药类专业用),中医伤科学,第四章 治疗方法,第一节 药物,一.内治法,二.外治法,一 内治法,(一)骨伤内治法,1.损伤三期辩证治法,(1)初期治法,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清热凉血法开窍活血法,(,2),中期治法:,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3),后期治法:,补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补养脾胃法舒筋活络法,2.损伤部位辨证治法,(1)按部位辨证用药法(2)主方加部位引经药,(二)骨病内治法,1.清热解毒法,4.祛邪通络法,3.祛痰散结法,2.温阳驱寒法,二 外治法,敷贴药,热熨药,搽擦药,熏洗湿敷药,(一)敷贴药,一、药膏,1 药膏的配置,2 药膏的种类,消瘀退肿止痛类 舒筋活血类,接骨续筋类 温经通络类,清热解毒类 生肌拔毒长肉类,3 药膏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二)搽擦药,搽擦药可分为,酒剂,油膏和油剂,(三)熏洗湿敷药,热敷熏洗,湿敷熏洗,(四)热熨药,坎离沙,其他,熨药,第二节 手 法,一 正骨手法注意事项,1 明确诊断,2 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3 掌握复位标准,4 抓住整复时机,5 选择适当麻醉,6 作好整复前准备,7 参加人员精力要集中,8 切忌使用暴力,9 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10 避免X线损伤,二 正骨手法操作要领,拔伸,要领:先顺势牵引,再 沿肢体纵轴牵引,力量轻重适宜,持续稳妥,避免过牵。,旋转和屈伸,矫正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要领:旋转时在牵引下沿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屈伸时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提按和端挤,要领:前后侧移位用提按手法,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一端向下,两手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拇指反相用力谓之挤。,摇摆和触碰,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要领:,术者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轻地左右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远段。,分骨,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要领:两手拇指挤食、中、无名指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相夹挤两骨间隙。,折顶和回旋,用于横断或锯齿型骨折。,要领:在牵引下,两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而后骤然反折。,蹬顶,足蹬法用于整复肩关节脱位,操作时用足跟蹬于患者腋下,足蹬手拉,同时使患肢内收、外旋,足跟用力向外支撑肱骨头使之复位。膝顶法用于肘关节脱位。,杠杆,用杠杆作为支撑点,使陈旧性关节脱位复位。,第三节 固 定,固定概述,一 外固定,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固定,金属外固定器固定,二 内固定,不锈钢丝内固定,螺丝钉内固定,钢板螺丝钉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一 外固定,外固定是指肢体损伤后用于体外的一种固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固定,金属外固定器固定,(一)夹板固定,1 夹板固定的作用机理,(1)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2)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3)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2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1)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伤口者),(3)四肢陈旧性骨折。,禁忌症,(1)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2)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3)难以固定的骨折。,(4)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5)伤肢远端末稍血运较差,或伴有动静脉损伤者。,3 夹板材料的性能要求,(1)可塑性,(2)韧性,(3)弹性,(4)吸附性和通透性,(5)质地轻,(6)能被X线穿透,有利于及时检查,夹板的基本构造,4 固定垫,固定垫又称压垫,一般安放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利用固定垫所产生的压力或杠杆力,作用于骨折部,以维持骨折断端复位的良好位置。并能纠正部分残留移位。,(1)固定垫的种类,A 平垫,适用于肢体平坦部位,多用于骨干骨折,B 塔形垫,适用于肢体关节凹陷处。如肘、踝关节。,C 梯形垫,适用于肢体有斜坡处。如肘后、踝关节,D 高低垫,适用于锁骨骨折,或尺桡骨骨折。,E 抱骨垫,适用于髌骨及尺骨鹰嘴骨折。,F 葫芦垫,适用于桡骨头骨折,G 横垫,适用于桡骨下端骨折,H 合骨垫,适用于下桡尺关节分离。,I 分骨垫,适应于尺桡骨、掌骨、趾骨骨折,J 大头垫,适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2)固定垫的使用方法,一垫固定法:多用于压迫骨折部位;,二垫固定法:用于有侧方移位的骨折;,三垫固定法:用于有成角畸形的骨折。,5 扎带,(1)常用12cm布带、或绷带做扎带。,(2)作用:扎带的约束力是夹板外固定力的来源。,(3)捆扎要求:,依次捆扎中间、远端、近端。,松紧适度。,6 夹板固定的操作步骤,(1)选择合适夹板,备好外固定所需器材。,(2)整复复位后,维持对抗牵引;,(3)外敷中药;,(4)放置压垫,并用胶布固定;,(5)放置棉衬垫;,(6)放置夹板;,(7)捆绑扎带;,(8)悬吊伤肢,或配合牵引。,7 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1)抬高伤肢,以利消肿止痛。,(2)密切观察伤肢末稍血运、运动及感觉。,(3)注意经常调节扎带松紧度,及夹板位置。,(4)防止骨突部位发生压疮。,(5)定期X线拍片复查,防止骨折再移位。,(6)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8 解除夹板固定的日期,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常用规格的夹板,科雷氏夹板,股骨夹板,小腿夹板,(二)石膏固定,石膏的特性,1、使用石膏做为外固定材料固定骨折,也是骨折的治疗方法之一。,2、所选用的医用石膏,为脱水硫酸钙。,3、它的制作过程:,天然结晶石膏-经煅烧-脱水-脱水硫酸钙,使用时:,脱水硫酸钙-加水-结晶石膏-凝固-固定,可塑性,使用时:,脱水硫酸钙-加水-结晶石膏-凝固,石膏的变化过程:,石膏由粉末状-糊状-面团状-坚固,1.在这一过程中,石膏可任意变形,即塑形,2.这一过程所需时间1020分钟,石膏绷带的制作,使用石膏固定时,先是将石膏粉与绷带在一起做成石膏绷带,然后再使用。,现在大多都使用成品石膏绷带。,石膏绷带的常用规格有:,1.8cm500cm,2.10cm500cm,3.15cm500cm,注:现在临床上常用第三种石膏绷带。,石膏制作箱,制作石膏绷带,1 石膏绷带的用法,(1)在30,40,的温水中浸泡,(2)水中浸泡不宜过久,(3)取出后放置时间不宜过长。,2 石膏绷带内的衬垫,石膏绷带内的衬垫是为了保护骨突部位不被石膏绷带压伤,因此在骨突部位应多加石膏棉。,需要放衬垫的骨突部位,3 石膏绷带的操作过程,包扎前的准备,1 人员准备:小型石膏12人,大型石膏不少于3人,2 患者准备:清洗患肢,伤口换药,3 石膏及工具准备:选择好适当的绷带卷数及相应的工具,操作步骤,1 体位:肢体功能位,2 保护骨突部位:垫以棉花,或石膏棉,3 制作石膏条:制作需要的石膏宽度及长度,4 浸泡石膏托,5 包扎石膏托,6 塑形,操作方法一,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三,4,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1)石膏定型后,烘干石膏;,(2)石膏烘干前搬动病人时,注意勿使石膏折断或变形;,(3)抬高患肢,注意患肢有无受压,以及血循情况;,(4)手术后及有伤口的患者,应该开窗以利换药;,(5)注意保暖防暑。,(6)注意保持石膏清洁。,(7)如因肿胀消退或肌肉萎缩致使石膏松动,应立即更换石膏。,(8)患者未下床前,须助其翻身,并指导患者作石膏内肌肉收缩活动,情况允许,鼓励下床。,(9)注意畸形矫正。,石膏的开窗,拆石膏的工具,石膏剖开,1、针对性石膏剖开,2、急诊石膏剖开,3、楔形剖开,4、拆除石膏,石膏剖开,(三)牵引疗法,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利用悬垂之重量为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引力,达到缓解肌肉紧张和强直收缩,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和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牵引疗法概述,牵引用具,布托牵引,骨牵引,皮肤牵引,牵引用具,骨科常用的牵引用具,不宜过于复杂,要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常用的牵引用具有以下几种:,1 牵引床架:分为木、铁制两种,2 牵引支架:常用的有勃朗毕洛支架、托马架等等,3 牵引附件,木制牵引床架,铁制牵引床架,牵引支架勃朗毕洛支架,托马架,皮肤牵引,凡牵引力通过对皮肤的牵引而使作用力最终的达到患处,并使其复位、固定与休息的技术,称之为皮肤牵引。,皮肤牵引的适应症,(1)需要持续牵引,但不需要强力牵引的病例,(2)不适应骨牵引、或布带牵引的病例,如:小儿股骨干骨折,老年转子间骨折,小儿轻度关节挛缩症等等。,皮肤牵引的禁忌症,(1)对胶布有过敏史,(2)皮肤有损伤或炎症者,(3)肢体有循环障碍者,(4)骨折严重错位需要有较大牵引力者,皮肤牵引方法,(1)按肢体粗细和长度,将胶布剪成相应宽度。,(2)将扩张板粘于胶布中央,并于中央处将胶布钻孔,穿过牵引绳。,(3)将胶布两端按三等分或两等分撕成叉状。,(4)将胶布较长的一端贴于大腿或小腿的外侧,另一端贴于内侧。,(5)用绷带缠绕,将胶布平整得固定于肢体上。,(6)将肢体置于牵引架上。,(7)腘窝及跟腱处应垫棉垫,切勿悬空。,(8)牵引重量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及肌肉发达,情况而定。,骨牵引,骨牵引又称为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骨牵引适应症,1、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2、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3、骨盆、髋臼骨折;,4、颈椎骨折脱位;,5、关节挛缩畸形等。,骨牵引禁忌症,1、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2、牵引局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3、牵引局部需切开复位者。,肢体各部位骨骼牵引,1、颅骨牵引,2、尺骨鹰嘴牵引,3、拇指及其他四指牵引,4、股骨下端牵引,5、胫骨结节牵引,6、跟骨牵引,7、肋骨牵引,颅骨牵引,适应症,颈椎骨折脱位,尺骨鹰嘴牵引,适应症:,1、难以复位或肿胀严重的肱骨髁上骨折和髁间骨折,,2、粉碎性肱骨下端骨折,,3、移位严重的肱骨干大斜形骨折或开放型骨折。,拇指及其他四指牵引,适应症,拇指掌骨及其他掌骨或近节指骨不稳定性骨折。,股骨下端牵引,适应症:,1、股骨干骨折,2、粗隆间骨折,3、髋关节脱位,4、骶髂关节脱位,5、骨盆骨折向上移位,6、髋关节术前松解粘连,胫骨结节牵引,适应症:,1、股骨干骨折,2、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跟骨牵引,适应症:,1、胫骨髁部骨折,2、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3、踝部粉碎性骨折,4、跟骨骨折向后上方移位,5、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肋骨牵引,适应症:,多根多段肋骨骨折造成浮动胸壁出现反张呼吸时,布托牵引,系利用厚布或皮革按局部体形制成各种兜托,托住患部,再用牵引绳通过滑轮连接兜托和重量进行牵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颌枕带牵引,2、骨盆悬吊牵引,3、骨盆牵引带牵引,颌枕带牵引,适应症:,1、无截瘫的颈椎骨折脱位,2、颈椎间盘突出症,3、颈椎病,颌枕带,骨盆悬吊牵引,适应症:,1、耻骨联合分离,2、骨盆环骨折分离,3、髂骨翼骨折向外移位,4、骶髂关节分离,骨盆牵引带牵引,适应症:,1、腰椎间盘突出症,2、神经根受压,3、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外固定器固定,应用骨圆针或螺纹针穿入骨折远近两端骨干上,外用固定器使骨折复位并固定。,1 外固定器的类型,(1)单边架,(2)双边架,(3)三角形架,(4)半圆形架,(5)环形架,(6)梯形架,(7)平衡固定牵引架,2 外固定器的适应症,(1)肢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伴广泛的软组织损伤,,需进行血管、神经修复者;,(2)各种不稳定性新鲜骨折,(3)软组织损伤、肿胀严重的骨折,(4)多发性骨折以及骨折后需要多次搬动者,(5)长管状骨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即可使用。,(6)关节融合术、畸形矫正术,(7)下肢短缩需要延长者。,3 操作方法,(1)平衡固定牵引架,(2)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环形架,单边架,二 内固定,1 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症,2 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缺点,3 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4 手术切开内固定的准备,5 内固定方式、种类及操作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症,1 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而影响肢体功能者;,2 骨折端有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3 某些血液供应较差的骨折,而闭合手法不能稳定和维持复位后的位置;,4 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手法不能达到满意复位,估计以后必将影响关节功能者;,5 撕脱性骨折,6 血管神经复合损伤;,7 开放骨折,在68h内需要清创;,8 多发骨折,多段骨折,为了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和便于病人早期活动;,9 畸形愈合和骨不连造成功能障碍者;,10 骨折伴有关节脱位,经闭合复位未能成功的,11 肌腱韧带完全断裂者,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缺点,1 剥离骨膜,容易造成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2 手术中可能造成血管神经损伤,或术后肌腱粘连;,3 术后感染的可能,4 可能发生无菌性炎症,5 内固定材料的要求较高,6 手术创伤和出血,可能发生以外。,内固定物的材料要求,1 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即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满足内固定的坚固、不易折断。,2 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即不发生氧化锈蚀及电解反应。无毒性。,3 有良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即不易发生排异反应。,内固定的器材和种类(1),内固定的器材和种类(2),内固定的器材和种类(3),内固定的器材和种类(4),内固定的器材和种类(5),第四节 练 功,练功疗法又称功能锻炼,古称导引,是我国人民通过肢体运动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数千年来一直为历代医家所应用。,一 练功疗法的分类,(一)按照锻炼的部位分类,局部锻炼,全身锻炼,(二)按有无辅助器械分类,1 有器械锻炼,采用器械进行锻炼的目的,主要是加强伤肢力量,弥补徒手不足,或利用其杠杆作用,或用健侧带动患侧。,2 无器械锻炼,不应用任何器械,依靠自身肌体作练功活动,这种方法锻炼方便,随时可用,简单有效,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二 练功疗法的作用,1 活血化淤,消肿定痛,2 濡养患肢关节筋络,3 促进骨折迅速愈合,4 防治筋肉萎缩,5 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6 扶正祛邪,三 练功注意事项,1 内容和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根据伤病的病理特点,在医护指导下选择适宜各个时期的练功方法,尤其对骨折患者要分期、分布位对待。,2 动作要领,上肢:主要目的是恢复手的功能。,下肢:主要恢复负重和行走功能,保持各关节的稳定性。,3 循序渐进,练功时动作逐渐增加,次数由少到多,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锻炼时间由短到长。,4 随访,定期复查可了解患者病情和功能恢复快慢,可随时调整练功内容和运动量,修订锻炼计划。,5 其它注意事项,全神贯注,动作缓而慢 。,每日23次。,可配合热敷、熏洗、外用药、理疗等。,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注意保暖。,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