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临床重症医学创伤重症救治临床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的黄金时间是
A. 1 小时 B. 2 小时 C. 3 小时 D. 4 小时
答案:A
解析: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的黄金时间是 1 小时,在此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救治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
2. 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 失血 B. 疼痛 C. 感染 D. 神经损伤
答案:A
解析:创伤性休克主要是由于创伤导致大量失血,引起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致。
3. 开放性骨折现场急救的关键是
A. 止痛 B. 固定 C. 止血 D. 包扎
答案:C
解析:开放性骨折现场急救首先要止血,防止大量失血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
4. 对创伤患者进行气道管理时,最优先的措施是
A. 气管插管 B. 面罩吸氧 C. 清理呼吸道 D. 环甲膜穿刺
答案:C
解析:清理呼吸道是气道管理的首要步骤,保证气道通畅才能进行后续有效通气。
5. 判断创伤患者有无张力性气胸的重要依据是
A. 呼吸困难 B. 皮下气肿 C. 气管移位 D. 胸部 X 线
答案:B
解析:皮下气肿是张力性气胸的重要体征,提示胸腔内高压气体逸出至皮下。
6. 创伤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
A. 肾缺血 B. 肾毒素 C. 感染 D. 尿路梗阻
答案:A
解析:创伤导致的肾缺血是急性肾衰竭常见原因,休克等引起肾灌注不足。
7.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易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A. 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C
解析:创伤早期组织缺血缺氧,无氧代谢增加,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8. 创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时,首选的晶体液是
A. 生理盐水 B. 林格氏液 C. 乳酸钠林格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C
解析:乳酸钠林格液更接近细胞外液成分,能较好维持酸碱平衡。
9.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最常见的首发器官是
A. 肺 B. 肾 C. 肝 D. 心
答案:A
解析:肺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最常见的首发器官,创伤后易发生急性肺损伤。
10. 创伤患者预防感染的关键措施不包括
A. 伤口清创 B. 合理使用抗生素 C. 加强营养支持 D. 早期活动
答案:D
解析:早期活动不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措施,过度活动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等,其他选项对预防感染很重要。
11. 创伤患者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最常见于
A. 长骨骨折 B. 骨盆骨折 C. 脊柱骨折 D. 肋骨骨折
答案:A
解析:长骨骨折后脂肪滴进入血液循环易引发脂肪栓塞综合征。
12.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
A. 动眼神经损伤 B. 脑疝形成 C. 视神经损伤 D. 脑干损伤
答案:B
解析: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是脑疝形成的重要体征。
13. 对创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时,一般首选的途径是
A. 肠内营养 B. 肠外营养 C. 中心静脉营养 D. 外周静脉营养
答案:A
解析:肠内营养符合生理需求,并发症少,是首选途径。
14. 创伤患者出现ARDS时,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 机械通气 B. 抗感染 C. 纠正休克 D. 营养支持
答案:A
解析:机械通气是治疗 ARDS 的关键措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
15. 创伤患者病情评估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A. 体格检查 B. 实验室检查 C. 影像学检查 D. 病史采集
答案:A
解析:体格检查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病情评估方法,能发现很多重要体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创伤患者现场急救的原则包括
A. 先救命后治伤 B. 迅速准确地评估伤情 C.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再损伤 D. 尽快转运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答案:ABCD
解析:这些都是创伤患者现场急救的重要原则,先救命维持生命体征,准确评估伤情以便针对性处理,防止再损伤,尽快转运到医院完善治疗。
2.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措施包括
A. 补充血容量 B. 纠正酸中毒 C.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D. 积极处理原发病
答案:ABCD
解析: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关键,纠正酸中毒改善内环境,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血管张力,处理原发病去除病因。
3.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方法有
A. 清洁伤口 B. 清创缝合 C. 延期缝合 D. 换药
答案:ABCD
解析:清洁伤口可直接缝合;清创缝合适用于新鲜、污染轻伤口;延期缝合用于污染较重伤口;换药贯穿伤口处理全程,促进愈合。
4. 创伤患者发生 MODS 的危险因素有
A. 严重创伤 B. 感染 C. 休克 D. 大量输血
答案:ABCD
解析:严重创伤本身打击大,感染可加重炎症反应,休克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大量输血可带来一系列并发症,这些都易诱发 MODS。
5. 创伤患者的监测指标包括
A. 生命体征 B. 血常规 C. 凝血功能 D. 肝肾功能
答案:ABCD
解析:生命体征反映基本状况,血常规了解血液成分变化,凝血功能评估止血情况,肝肾功能反映器官功能状态,都是重要监测指标。
三、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创伤患者死亡的三个高峰时间分别为伤后( )小时、伤后( )天和伤后( )周。
答案:数分钟到数小时;1 - 4 天;2 - 3 周
解析: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主要死于严重颅脑损伤、心脏破裂等严重创伤;1 - 4 天多因创伤后感染、休克等并发症;2 - 3 周常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死亡。
2. 创伤性气胸可分为( )、( )和( )。
答案: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解析:根据气胸的病理生理特点分类,闭合性气胸胸腔与外界暂不交通;开放性气胸胸腔与外界持续开放;张力性气胸胸腔内压力不断升高。
3. 创伤患者的 Glasgow 昏迷评分包括( )、( )和( )三项。
答案: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反应
解析:通过这三项来综合评估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昏迷程度,每项分别计分后相加得出总分。
4. 创伤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措施有( )和( )。
答案:早期活动;抗凝治疗
解析: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滞;抗凝治疗防止血液凝固形成血栓。
5. 创伤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胸部 X 线表现为( )。
答案:早期可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多,随后出现斑片状阴影,逐渐融合成大片状阴影,晚期可呈“白肺”
解析:这是 ARDS 胸部 X 线的典型动态变化过程,反映肺部病变的进展。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创伤患者气道管理的要点。
答案:
首先要迅速评估气道情况,判断有无梗阻。对于有气道梗阻风险的患者,立即清理呼吸道,去除口腔、气道内异物等。若患者呼吸功能不全,应及时给予吸氧,可采用面罩吸氧等方式。对于意识不清、呼吸微弱或停止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保证有效通气。气管插管后要妥善固定,监测气道压力、潮气量等参数,确保通气正常。同时,要定期进行气道护理,包括吸痰、湿化气道等,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解析:气道管理是创伤患者救治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命安全。迅速评估和处理气道梗阻是首要任务,建立和维护人工气道是保证通气的重要手段,气道护理能预防并发症。
2. 阐述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答案:
创伤性休克治疗原则包括:
一是补充血容量,这是纠正休克的关键,根据患者情况快速输入晶体液、胶体液等,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二是积极处理原发病,如控制出血、固定骨折等,去除病因。
三是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合理补充碱性药物,维持内环境稳定。
四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在补充血容量基础上,根据血压、心率等情况合理使用血管收缩剂或扩张剂,调节血管张力。
五是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如维持呼吸功能、保护肾功能等,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解析:创伤性休克治疗需综合多方面措施,补充血容量是基础,处理原发病是根本,纠正酸碱平衡、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保护脏器功能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和预后的重要保障。
五、病例分析题(25 分)
患者,男性,35 岁,因车祸致全身多处疼痛、出血 1 小时入院。查体:BP 80/50mmHg,P 120 次/分,神志清,面色苍白。左大腿可见一长约 10cm 的开放性伤口,有活动性出血,右下肢畸形,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Hb 70g/L,WBC 12×10⁹/L,PLT 150×10⁹/L。
1. 请初步诊断该患者的病情。(5 分)
答案:创伤性休克,左大腿开放性骨折,右下肢骨折,骨盆骨折。
解析:患者因车祸致多处创伤,有开放性伤口出血,血压低、心率快、面色苍白提示休克,左大腿开放性伤口及右下肢畸形、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分别提示相应部位骨折。
2. 针对该患者目前的情况,应采取哪些紧急治疗措施?(10 分)
答案:
首先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快速输入晶体液如乳酸钠林格液等,同时准备输血,纠正休克,提升血压。对左大腿开放性伤口进行加压包扎止血,防止进一步失血。对右下肢骨折和骨盆骨折进行简单固定,防止骨折端移动加重损伤。给予面罩吸氧,维持呼吸功能。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解析:抗休克是首要任务,控制出血防止休克加重,固定骨折减少损伤,维持呼吸功能保证氧供,监测指标指导治疗。
3. 后续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查来明确病情?(5 分)
答案:
需要进行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了解有无胸部创伤。腹部超声或 CT 检查,排查有无腹部脏器损伤。骨盆及右下肢的详细影像学检查,如骨盆 CT、右下肢 X 线或 CT,准确判断骨折情况。还可进行血气分析,了解酸碱平衡状态。
解析: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其他部位有无隐匿性损伤,血气分析可评估内环境,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准确依据。
4. 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如何预防?(5 分)
答案: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感染,如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预防措施包括严格伤口清创、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呼吸道护理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预防措施是积极纠正休克、控制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通过早期活动、抗凝治疗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及血气变化,必要时早期进行机械通气等预防。
解析:针对创伤患者常见并发症,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