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站名: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凡年级专业、姓名、学号错写、漏写或字迹不清者,成绩按零分记。
…………………………密………………………………封………………………………线…………………………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以下哪种上层建筑的变革最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
A. 保守僵化的政治制度 B. 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法律制度 C. 脱离实际的文化观念 D. 过度干预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包括多种因素。对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综合作用,以下哪一项更能准确地加以把握?( )
A.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等是直接动力,科学技术、人民群众等也是重要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发展 B.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单一的,只有社会基本矛盾起作用 C. 各种动力因素相互独立,没有关联 D. 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取决于
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需要理论,以下哪种需要层次反映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高级需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
A. 生理需要
B. 社交需要
C. 尊重需要
D. 自我实现需要
4、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中,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国家的本质,以下哪一项更能准确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A.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暴力机构 B. 国家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的公共机构 C. 国家是协调社会各阶级利益的中立组织 D. 国家的职能主要是发展经济和文化
5、在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时,以下哪种因素在社会变迁中起着先导作用,推动着社会制度和结构的变革?( )
A. 思想观念的变革
B. 生产力的发展
C. 生产关系的调整
D. 以上因素均不是
6、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以下哪种文化建设方针能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D. 以上方针均是
7、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以下关于异化劳动的表现和后果,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异化劳动主要表现为工人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对工人和社会没有其他不良影响
B. 异化劳动表现为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类本质相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和社会的不和谐
C. 异化劳动是一种虚构的概念,在现实的劳动过程中并不存在
D. 异化劳动只是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存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消失
8、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下哪种文化现象反映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商业化和消费主义倾向,导致人的精神空虚和价值迷失?( )
A. 大众文化的流行
B. 精英文化的衰落
C. 传统文化的式微
D. 以上文化现象均是
9、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下论述错误的是( )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C. 个别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大于人民群众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0、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内在矛盾。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以下哪种现象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
A.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 B.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竞争 C.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冲突 D. 以上都不是
11、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对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以下描述不准确的是(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 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2、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时,以下哪种社会形态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实现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A. 资本主义社会
B. 社会主义社会
C. 共产主义社会
D. 以上社会形态都不是
13、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表现形式,说法错误的是( )
A. 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B.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C. 价值规律会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 商品的价格总是与价值完全一致
14、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下哪种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人的和谐
C. 人与社会的和谐
D. 以上关系均是
15、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关于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以下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
A.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B.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C.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问题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和改革得到彻底解决
D. 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已经过时,不再适用于当代社会
16、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以下哪个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主要后果?( )
A. 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 B.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C. 经济危机的加剧 D. 以上都是
17、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中,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职能也在不断演变,以下哪种职能在现代国家中日益凸显?( )
A. 政治统治职能 B. 社会管理职能 C. 经济调节职能 D. 文化引领职能
18、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评价理论中,对于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原则和方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要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把历史人物和事件放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B. 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C. 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不能片面、主观、偏激 D. 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标准是固定不变的
19、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以下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和使命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B. 无产阶级政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 C. 无产阶级政党只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关心其他劳动人民的利益 D. 无产阶级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20、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中,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必然性,但也具有一定的曲折性。以下关于社会形态更替曲折性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是?( )
A. 新的社会制度在一开始往往不完善,存在一些缺陷 B. 旧的社会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会进行顽强的抵抗 C. 社会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 D.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帆风顺的,不存在任何曲折和反复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5分)
1、(本题5分)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的信息化理论,说明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本题5分)详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阐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实现的必然性。
3、(本题5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的?请简要阐述。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材料:“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工人的异化和劳动的非人化。”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解读这段材料,分析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双重作用,探讨如何实现科技发展与人类解放的统一。
2、(本题5分)材料:“在当代社会,消费主义思潮盛行,人们过度追求物质消费,忽视了精神追求和社会价值。这种现象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理论,分析消费主义的本质和危害。
3、(本题5分)材料:“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请以这句话为切入点,分析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历史事件加以说明。
4、(本题5分)材料: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5、(本题5分)材料: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强调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人类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历史的进程。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人类活动与历史规律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0分)
1、(本题10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方法在当代历史研究中的指导意义。
2、(本题10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人才保障理论,论述其对培养和吸引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
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