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弟子规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总共10题,每题2分)
1. “父母呼,应勿缓”中“缓”的意思是( )
A. 缓慢 B. 缓和 C. 拖延 D. 松懈
2. “冬则温,夏则凊”体现了对父母的( )
A. 关爱 B. 顺从 C. 尊敬 D. 依赖
3. “出必告,反必面”中的“反”指的是( )
A. 相反 B. 反对 C. 回来 D. 反而
4. “事虽小,勿擅为”告诫我们( )
A. 做事要大胆 B. 不要擅自做小事 C. 小事不用告诉父母 D. 做事要谨慎
5. “物虽小,勿私藏”强调的是( )
A. 不私自占有 B. 可以藏小东西 C. 物小不重要 D. 喜欢就藏起来
6. “亲所好,力为具”意思是( )
A. 父母喜欢的,尽力为他们准备 B. 自己喜欢的,为父母准备
C. 亲人喜欢的,不用准备 D. 和父母一起准备喜欢的东西
7. “亲憎我,孝方贤”是说( )
A. 父母讨厌我,我就不用孝顺 B. 父母讨厌我,孝顺才显得贤德
C. 亲人讨厌我,我要远离 D. 亲人讨厌我,我要反抗
8. “兄道友,弟道恭”倡导的是( )
A. 兄弟之间要友爱恭敬 B. 兄弟之间要互相攀比
C. 哥哥要听弟弟的 D. 弟弟要听哥哥的
9.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体现的是( )
A. 尊老爱幼 B. 先己后人 C. 先幼后长 D. 随意而为
10. “言语忍,忿自泯”告诉我们( )
A. 忍住言语,愤怒就会消失 B. 大声争吵能解决问题
C. 言语要多 D. 不用控制情绪
二、多项选择题 (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以下属于《弟子规》中教导孝顺父母的内容有( )
A. 父母教,须敬听 B. 亲有疾,药先尝 C. 谏不入,悦复谏 D. 号泣随,挞无怨
2. 关于对兄弟相处的描述正确的有( )
A. 财物轻,怨何生 B. 言语忍,忿自泯 C. 兄道友,弟道恭 D. 长呼人,即代叫
3. 体现对长辈尊敬的句子有( )
A. 路遇长,疾趋揖 B. 骑下马,乘下车 C. 长者立,幼勿坐 D. 尊长前,声要低
4. 下列行为符合《弟子规》规范的有( )
A. 借人物,及时还 B. 人借物,有勿悭 C. 凡出言,信为先 D. 诈与妄,奚可焉
5. 关于学习方面,《弟子规》提到的有( )
A. 不力行,但学文 B. 长浮华,成何人 C. 但力行,不学文 D. 任己见,昧理真
6. 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的句子有( )
A. 凡出言,信为先 B. 诈与妄,奚可焉 C. 话说多,不如少 D. 惟其是,勿佞巧
7. 体现生活中要节俭的有( )
A. 衣贵洁,不贵华 B. 上循分,下称家 C. 对饮食,勿拣择 D. 年方少,勿饮酒
8. 以下哪些是《弟子规》中关于行为规范的内容( )
A. 步从容,立端正 B. 揖深圆,拜恭敬 C. 勿践阈,勿跛倚 D. 勿箕踞,勿摇髀
9. 关于与人交往,正确的做法有( )
A. 将加人,先问己 B. 己不欲,即速已 C. 恩欲报,怨欲忘 D. 待婢仆,身贵端
10. 下列内容属于《弟子规》中修身养性方面的有( )
A. 见人善,即思齐 B. 纵去远,以渐跻 C. 见人恶,即内省 D. 有则改,无加警
三、填空题 (总共4题,每题5分)
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中“谨信”的意思是( )。
2.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这段话主要讲的是( )方面的规范。
3.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品后,应该( )。
4.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这段话告诉我们要( )。
四、判断题 (总共10题,每题2分)
1.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的教导和责备都要恭敬地听从和接受。( )
2.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是说父母有过错,我们应该大声指责让他们改正。( )
3. “兄道友,则弟道一定恭。”兄弟之间只要哥哥友爱,弟弟就不用恭敬。( )
4.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说明处理好财物和言语就能减少怨恨。( )
5.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告诫我们做事不要匆忙,不要害怕困难和轻视疏忽。( )
6.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告诉我们要远离不良场所和不做不良之事。( )
7.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意思是要站在别人角度思考,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
8.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教导我们要懂得感恩和忘记怨恨。( )
9.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对待仆人既要端庄又要仁慈宽厚。( )
10.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靠权势让人服从,别人心里不会服气,靠道理让人服从,才会无话可说。( )
五、简答题 (总共4题,每题5分)
1. 请简要阐述“首孝悌,次谨信”的含义。
2. 说说“亲有疾,药先尝”体现了怎样的孝道?
3. 解释“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并说明其重要性。
4. 简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与《弟子规》中哪些内容相关?
答案与解析
1. 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A 3.C 4.D 5.A 6.A 7.B 8.A 9.A 10.A
- 解析:
- 1. “缓”在这里就是拖延的意思,父母呼唤要马上回应不能拖延,选C。
- 2. “冬则温,夏则凊”是冬天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为父母扇凉席子,体现关爱,选A。
- 3. “反”指回来,出去要告知父母,回来也要面见父母,选C。
- 4. “事虽小,勿擅为”强调做事谨慎,小事也不能擅自做,选D。
- 5. “物虽小,勿私藏”意思是东西即使小也不能私自藏起来,选A。
- 6. “亲所好,力为具”就是父母喜欢的尽力准备,选A。
- 7. “亲憎我,孝方贤”说的是父母讨厌自己时,孝顺才显得贤德,选B。
- 8. “兄道友,弟道恭”倡导兄弟友爱恭敬,选A。
- 9.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体现尊老爱幼,选A。
- 10. “言语忍,忿自泯”是说忍住言语愤怒就会消失,选A。
2. 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 2.ABC 3.ABCD 4.ABCD 5.AB 6.ABD 7.AB 8.ABCD 9.ABC 10.ABCD
- 解析:
- 1. 这几个选项都是教导孝顺父母的内容,A是恭敬听父母教导,B是照顾生病父母,C是委婉劝谏父母,D是父母打骂不怨恨,全选。
- 2. A说财物看轻能减少怨恨,B说言语忍耐能消除愤怒,C说兄弟相处之道,这三个都正确,D是对他人的礼貌,不符合,选ABC。
- 3. 这四个选项都是对长辈尊敬的体现,A是路上遇到长辈的礼节,B是乘车下马的礼节,C是与长辈相处的行为规范,D是在长辈面前的言语要求。
- 4. 这几个选项都是符合《弟子规》规范的行为,A是借东西及时还,B是借给别人东西不吝啬,C是说话讲信用,D是不欺诈不狂妄。
- 5. A说只学习不实践不好,B说会养成浮华习性,这两个关于学习方面正确,C说只实践不学习也不对,D说固执己见不明事理,与学习相关,选AB。
- 6. A说说话以信为先,B说不欺诈狂妄,D说说话要真实不花言巧语,都体现诚实守信,C说说话多少与诚信无关,选ABD。
- 7. A说衣服注重整洁而非华丽,B说要根据自己身份和家境,体现节俭,C说饮食不挑剔,D说年少不饮酒,与节俭关系不大,选AB。
- 8. 这四个选项都是行为规范,A是走路站立姿势,B是作揖跪拜礼节,C是不踩门槛不跛脚,D是不箕踞不摇腿。
- 9. A说要站在他人角度,B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C说要懂得感恩忘记怨恨,这三个与人交往正确,D是对待仆人,与交往别人关系不大,选ABC。
- 10. A说看到别人好要学习,B说努力追赶,C说看到别人不好要反省自己,D说有则改无则警,都属于修身养性方面。
3. 填空题答案:1. 行为要谨慎,说话要诚信。2. 个人仪表和生活习惯。3. 及时归还。4. 关爱他人,注重品德才能。
- 解析:
- 1. “谨信”就是行为谨慎、说话诚信的意思。
- 2. 这段话从穿着、放置衣物、饮食等方面讲了个人仪表和生活习惯的规范。
- 3. 借人物品后要及时归还。
- 4. 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关爱他人,看重品德和才能而非外貌言语。
4. 判断题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 解析:
- 1. 父母教导要恭敬听,责备要顺承,正确。
- 2. 父母有过错应委婉劝谏,不是大声指责,错误。
- 3. 兄弟相处哥哥友爱,弟弟也要恭敬,错误。
- 4. 处理好财物和言语能减少怨恨,正确。
- 5. 做事不匆忙、不畏难、不轻略,正确。
- 6. 远离不良场所和不做不良之事,正确。
- 7. 站在别人角度思考,自己不愿之事不强加,正确。
- 8. 懂得感恩忘记怨恨,正确。
- 9. 对待仆人端庄且仁慈宽厚,正确。
- 10. 靠权势服人不服气,靠道理服人才无话可说,正确。
5. 简答题答案:
- 1. “首孝悌,次谨信”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孝悌是做人的根本,谨信是行为的准则,先做到根本然后遵循准则,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 2. “亲有疾,药先尝”体现了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孝顺。当父母生病时,为了确保给父母服用的药安全有效,自己先尝药,不怕辛苦不怕麻烦,把父母的健康放在首位,这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照顾父母的孝道表现。
- 3.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就是用心思考,眼到就是仔细看,口到就是认真读。这很重要,只有三到都做到,才能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否则读书容易囫囵吞枣,一无所获。
- 4.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与《弟子规》中很多内容相关。比如“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体现不做小的错事;“见人善,即思齐”倡导做小善事向人学习。它提醒我们从生活点滴做起守善戒恶,符合《弟子规》规范言行、修养品德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