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化学实验班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空气 B. 石油 C. 干冰 D. 牛奶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酒精挥发 C. 食物腐烂 D. 瓷碗破碎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4.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 木炭 B. 铁丝 C. 红磷 D. 硫粉
5.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2个氢分子:2H B. 3个氧原子:O₃
C. 4个水分子:4H₂O D. 5个钠离子:5Na⁻¹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取用固体粉末 D. 过滤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铜用于制作导线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天然气用作燃料 D.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8.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分子大,原子小
C.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 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也在不断运动
9.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水 B. 二氧化碳 C. 空气 D. 过氧化氢
10. 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2H₂O₂ = 2H₂O + O₂↑
B. C + 2CuO = 2Cu + CO₂↑
C. NaOH + HCl = NaCl + H₂O
D. CaO + H₂O = Ca(OH)₂
二、多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CO₂ B. H₂O C. KMnO₄ D. SO₂
2. 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蔗糖 B. 面粉 C. 植物油 D. 食盐
3.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 只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就能燃烧
C. 灭火的原理之一是隔绝氧气
D.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5. 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氯化钠 B. 金刚石 C. 硫酸铜 D. 氨气
6. 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
B. 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7.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C.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 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8. 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和C₆₀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极
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
9.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 铜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D.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10. 下列关于酸和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 酸和碱都含有氢元素
D. 酸和碱都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三、填空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
(2)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______;
(4)乙醇在空气中燃烧______。
3. 请从①氮气 ②氧气 ③二氧化碳 ④二氧化硫四种气体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1)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
(2)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
(4)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______。
4.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t₁℃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
(2)t₂℃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用______的方法提纯A物质;
(4)将t₂℃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₁℃,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
四、判断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分子不可再分。( )
2.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3.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所以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
4.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5.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6.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7.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8.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
9.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一定增大。( )
10.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
五、简答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请简述如何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2. 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其反应类型。
3. 请简述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4. 请解释为什么铝制品耐腐蚀。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 C 2. C 3. A
4. C 5. C 6. C
7. C 8. D 9. C
10. B
解析
1.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其他选项都是混合物。
2. 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其他是物理变化。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4.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5. 2个氢分子是2H₂,3个氧原子是3O,5个钠离子是5Na⁺。
6. 取用固体粉末操作正确。
7. 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其化学性质。
8. 分子、原子都在不断运动,D正确。
9. 空气中含有氧分子。
10. B是置换反应,A是分解反应,C是复分解反应,D是化合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 ABD 2. AD 3. CD
4. AC 5. AC 6. ACD
7. AB 8. ABCD 9. BD
10. ABCD
解析
1. KMnO₄不是氧化物。
2. 面粉、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3. 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AB错误。
4.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结论不是现象。
5. 金刚石由原子构成,氨气由分子构成。
6.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不一定显负价。
7. 催化剂可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没有催化剂反应也能发生。
8. 说法均正确。
9.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表面有致密氧化膜,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10. 说法均正确。
三、填空题答案
1. (1)2N (2)3SO₄²⁻ (3)\(Al_{2}\overset{ + 3}{O}_{3}\) (4)H₂O
2. (1)\(2KMnO_{4}\xlongequal{\triangle}K_{2}MnO_{4}+MnO_{2}+O_{2}\uparrow\) (2)\(Fe + CuSO_{4}=FeSO_{4}+Cu\) (3)\(CO_{2}+Ca(OH)_{2}=CaCO_{3}\downarrow+H_{2}O\) (4)\(C_{2}H_{5}OH + 3O_{2}\xlongequal{点燃}2CO_{2}+3H_{2}O\)
3. (1)② (2)① (3)③ (4)④
4. (1)A = B (2)75 (3)降温结晶 (4)A>B
解析
1. 略。
2. 略。
3. 略。
4. 略。
四、判断题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解析
1. 分子可再分。
2.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3. 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
4. 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 正确。
6. 正确。
7.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8.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9. 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多种情况。
10. 不能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五、简答题答案
1.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或分别向两种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氧气。
2. \(Zn + H_{2}SO_{4}=ZnSO_{4}+H_{2}\uparrow\),属于置换反应。
3. 危害:腐蚀建筑物、破坏森林、酸化土壤等。防治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脱硫煤、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等。
4.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所以铝制品耐腐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