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河南单招试题及答案文件.doc

上传人:zh****1 文档编号:12388309 上传时间:2025-10-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12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河南单招试题及答案文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5年河南单招试题及答案文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河南单招试题及答案文件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静谧 鞠躬尽瘁 妇孺皆知 B. 懊悔 锋芒必露 一拍即合 C. 撺掇 杂乱无张 参差不齐 D. 屏嶂 鞠躬尽瘁 参差不齐 答案:A 解析:B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C项“杂乱无张”应为“杂乱无章”;D项“屏嶂”应为“屏障”。 2.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 B.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作家。 C.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D.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A 解析:《黄河颂》的作者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他是诗人、文学评论家,但《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不是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C. 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 D. 他的家乡是河南郑州。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将“改进”改为“提高”;C项语序不当,应将“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改为“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确凿(què) 菜畦(qí) 桑葚(shèn) 人声鼎沸(dǐng) B. 秕谷(bǐ) 油蛉(líng) 斑蝥(máo) 攒成小球(cuán) C. 敛在盒里(liǎn) 人迹罕至(hǎn) 觅食(mì) 竹筛(shāi) D. 渊博(yuān) 倜傥(tì tǎng) 淋漓(lín lí) 锡箔(bó) 答案:B 解析:A项“确凿”的“凿”应读“záo”;C项“竹筛”的“筛”应读“shāi”;D项“锡箔”的“箔”应读“bó”。 5. 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A. ①拟人 ②比喻、排比 ③反复、拟人 B. ①比喻 ②比喻、排比 ③反复、拟人 C. ①拟人 ②比喻、夸张 ③反复、拟人 D. ①比喻 ②比喻、夸张 ③反复、拟人 答案:A 解析:①句中“低唱”“弹琴”将油蛉和蟋蟀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句中把红的、粉的、白的分别比作火、霞、雪,同时又构成了排比;③句中“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复修辞手法,“春天的脚步近了”将春天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B. 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D. 他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等等……真应该好好教育。 答案:C 解析:A项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中间不用顿号,应删去“三、四十岁”中的顿号;B项“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不是疑问句,不能用问号,应将问号改为逗号;D项省略号与“等等”表意重复,应删去省略号。 7. 下列词语中,与“恍然大悟”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 豁然开朗 B. 百思不解 C. 迷惑不解 D. 大惑不解 答案:A 解析:“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豁然开朗”指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二者意思相近。“百思不解”“迷惑不解”“大惑不解”都表示对某事感到疑惑,不能理解。 8.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例如,“河阳”指黄河的北岸。 B. “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C.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 以上表述都正确。 答案:D 解析:A项山南水北为阳,“河阳”即黄河的北岸;B项“卿”在古代是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使用;C项《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所以以上表述都正确。 9.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择其善者而从之 D. 于我如浮云 答案:D 解析:A、B、C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D项“于我如浮云”中的“之”无实义。 10.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营造了一种空旷、孤独的意境。 B.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C. 《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 D. 《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写了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没有蕴含哲理。 答案:D 解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仅描写了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哲理。 二、多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属于形容词的有( ) A. 美丽 B. 奔跑 C. 高大 D. 红彤彤 答案:ACD 解析:“美丽”“高大’“红彤彤”都是用来修饰或描写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属于形容词;“奔跑”是表示动作的词,属于动词。 2.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小说的有( ) A. 《骆驼祥子》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简·爱》 D. 《繁星》 答案:ABC 解析:《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繁星》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 3.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有( ) 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 B. 月亮像一条弯弯的小船。 C. 他的脸红得像苹果。 D. 他仿佛看到了妈妈的笑容。 答案:ABC 解析:A项将“他”比作“小鸟”;B项将“月亮”比作“小船”;C项将“脸”比作“苹果”,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仿佛”表示猜测,不是比喻。 4. 下列词语中,与“高兴”意思相近的有( ) A. 兴奋 B. 愉快 C. 开心 D. 难过 答案:ABC 解析:“兴奋”“愉快”“开心”都表达了心情愉悦、高兴的意思;“难过”表示心情悲伤、痛苦,与“高兴”意思相反。 5. 下列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而成。 B.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D.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答案:BD 解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A项错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项错误;B、D两项表述正确。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有( ) A. 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B. 我断定他可能生病了。 C.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D.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答案:CD 解析:A项“过去的”和“往事”语义重复,应删去“过去的”;B项“断定”和“可能”矛盾,应删去“可能”。 7.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有( ) A. 涨潮 涨价 B. 应和 和谐 C. 着落 着陆 D. 黄晕 晕车 答案:ACD 解析:A项“涨潮”“涨价”的“涨”都读“zhǎng”;C项“着落”“着陆”的“着”都读“zhuó”;D项“黄晕”“晕车”的“晕”都读“yùn”;B项“应和”的“和”读“hè”,“和谐” 的“和”读“hé”。 8. 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有( )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比喻) B. 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夸张)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比喻) D. 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排比) 答案:ABCD 解析:A项“三千尺”运用夸张,“疑是银河落九天”将瀑布比作银河,运用了夸张和比喻;B项“把一头大象给吃了”运用夸张;C项将“他”比作“小鸟”,运用比喻;D项四个“那么……那么……那么……那么……”构成排比。 9.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 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D. 伊索是古希腊作家,代表作有《伊索寓言》。 答案:ABCD 解析:以上对鲁迅、老舍、安徒生、伊索的文学常识表述均正确。 10. 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有( ) A. 学而不思则罔 B. 人不知而不愠 C. 温故而知新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答案:AB 解析:A项“学而不思则罔”中“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B项“人不知而不愠”中“而”也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C项“温故而知新”中“而”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D项“择其善者而从之”中“而”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所以A、B两项“而”的用法相同且与C、D两项不同。 三、填空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要相互结合,只学习不思考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会有害。 2. 《春》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答案:朱自清,佩弦 解析: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春》是他的经典之作,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生机。 3.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答案: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 解析:这是毛泽东对白求恩精神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白求恩的高尚品质。 4. 潮平两岸阔,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答案:风正一帆悬 解析:这句诗描绘了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顺风行船的开阔景象。 四、判断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他的家乡是河南郑州”这句话没有语病。( ) 答案:√ 解析:该句表达清晰,没有语病。 2.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答案:× 解析: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和蟋蟀当作人来写。 3.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编写而成。( ) 答案:× 解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4. “确凿”的“凿”读音是“záo”。( ) 答案:√ 解析:“确凿”的“凿”确实读“záo”。 5. “他看上去三、四十岁”中顿号使用正确。( ) 答案:× 解析: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中间不用顿号,应删去顿号。 6.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 答案:√ 解析:“盼望着,盼望着”重复使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7. 《卖油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 答案:× 解析:《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 8.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 答案:√ 解析:既构成排比,又把红、粉、白的分别比作火、霞、雪,运用了排比和比喻。 9. “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语序不当。( ) 答案:√ 解析:应改为“他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艰巨任务”。 10. 《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 答案:√ 解析:诗句营造了一种空旷、孤独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寂寞之情。 五、简答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请简要概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的景物特点。 答案:百草园的景物特点是美丽、有趣、充满生机。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还有鸣蝉、黄蜂、叫天子等小动物,以及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等植物,展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给作者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2. 简述《孙权劝学》中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答案:孙权首先指出学习的必要性,以自己为例,说明学习对自己也有很大帮助。然后劝吕蒙多读书,强调读书对了解历史、增长见识的重要性。最后吕蒙听从劝告开始学习,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 3. 请说说《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特点。 答案:木兰是一个勤劳善良、勇敢坚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