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230902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会科学家2023 年第 05 期【法学与法制建设】收稿日期:2023012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和原创性贡献研究”(项目编号:22BKS085)作者简介:王庆华(1966),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张婷(1989),女,河南新蔡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张李斌(1985),河南新蔡人,博士(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与政策分析(通讯作者)。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王庆华1,张婷1,张李斌2(1吉林大学行

2、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北京100038)摘要: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版块,也是乡村建设行动的关键支撑,对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和动态监测是有必要的。文章基于政策评价理论、目标达成模式和当前研究现状、主要政策文本等,构建包括价值理念、运行机制、功能实现 3 个一级指标、18 个二级指标和 65 个三级指标在内的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研究发现,系统治理、部门协作、以人民为中心、依法治理与平安乡村建设、乡村司法保障与公共法律服务、经费保障是评价法治乡村建设水平权重较高的 6 个指标。而党政会议、涉农领域立

3、法与执法、配套政策、社会参与是制约法治乡村建设水平的主要指标。所以,提升法治乡村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对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健全涉农领域立法与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法治乡村建设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提高法治乡村建设的社会参与度。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中图分类号:D9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3)05009208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1。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从乡村振兴战略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法治乡村建设举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承续创新。

4、法治是乡村振兴和有效治理的重要支点,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版块,也是乡村建设行动的关键支撑。法治乡村建设在党和国家出台的诸多法律政策中清晰表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提出了“建设法治乡村”“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2;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了“推进乡村法治建设”3;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 提出了完善涉农领域立法、推进乡村依法治理等九大任务以及到 2035 年基本建成法治乡村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是 21 世纪以来第 19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

5、设”5。建立一套科学、公平、可行的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展现法治乡村建设进程,瞄准法治乡村建设重点难点,提出提升法治乡村建设水平的建议。目前法治乡村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法治乡村建设的困境及出路、自治法治德治问题、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民族地区法治乡村建设等四个方面6。涉及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的内容分散在乡村振兴战略评价、乡村治理评价、乡村发展评价中,聚焦“治理有效”“乡风文明”。涉及的主要指标有:“星级文明户”和“文明家庭”所占比例7、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8、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比例9、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10、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2023 年 5 月(第

6、5 期,总第 313 期)May,2023(No.5,General No.313)92村级综治中心建设达标率11、法律服务供给12、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次数13、社会矛盾调解中心的覆盖率14、重大治安案件发生数15、每千户民事纠纷发生数和每万户人口平均信访量16等。已有的评价指标给文章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一是注重公平、参与、责任、效能、科学等要素的融入;二是注重指标的时代性、动态性、发展性;三是注重指标评价的导向作用。同时也发现,当前关于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呈现碎片化状态,需要从整体上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这与 乡村振兴促进法 提出的“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对乡村

7、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要求高度契合。对一项政策的评价要注重公共利益最大化,既要重视民众的自由、平等和尊严,也要重视民众的参与和创造,因为公共政策“是为 公共 而制定的 政策”17,这需要提高整体而不是几个人的福利,因为政府的任务就在于增进和服务公共利益。此外政策评价还要关注“谁得到什么?”,而不仅是“何时得到”和“如何得到?”。评价模式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德国学者韦唐将政策评价模式分为效果模式、经济模式和职业化模式三类。除了传统的目标达成评价外,效果模式还包括附带效果模式、无目标评价、综合评价、顾客导向评价和利益相关者模式。目标达成模式是以目标作为评价的逻辑起点,既对目标达成的评价政策结果

8、与政策目标是否具有一致性;也对影响的评价政策结果是不是由政策本身造成的。具体应用时有三个步骤:一是确定政策目标的内涵,依据重要性程度排序并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形式;二是检测这些预期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三是确定政策促使或阻碍目标实现的程度。因此,目标达成模式的优点体现在简单明确、民主性、评价标准客观化。二、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需要把理论框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还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公平性、可行性等原则。比如科学性原则要求法治乡村建设评价要与中央“三农”政策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相吻合。任何一个政策目标的达成都是多方因素共同作

9、用的结果,应该把相关的影响因素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基于政策评价理论,运用目标达成模式,结合法治乡村建设实践,创建价值理念、运行机制、功能实现三个一级指标。价值理念表明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从顶层设计到展开都会有价值理念蕴含其中,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也会导致评价结果的迥异。运行机制表明法治乡村建设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架构、主体构成、利益协调、部门协作、监督考核等内在关联和运行状态影响进展和效果。功能实现表明行动者朝向目标的动作,是有意志性和导向性的行动。(二)评价指标优选指标选取参考了多份重要文件,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提出坚持党管农村工

10、作、农民主体地位、因地制宜、汇聚全社会力量、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系统治理、注重协同性和关联性、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开展评估考核。因此,价值理念一级指标设置了领导重视、党政会议、因地制宜、三治融合、系统治理、以人民为中心 6 个二级指标。领导重视和党政会议体现的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高位推动,因地制宜体现的是差异性、具体性、针对性,三治融合体现的是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系统治理体现的是科学方法,以人民为中心体现的是根本价值。运行机制一级指标设置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经费保障、配套政策、考核监督、举报投诉 6 个二级指标,分为三个层次。部

11、门协作、经费保障和配套政策体现的是组织机构合作与支撑,社会参与体现的是社会力量介入,考核监督和举报投诉体现的是激励惩戒手段。功能实现一级指标主要依据 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 提出的九大任务,优化调整为涉农领域立法与执法、乡村司法保障与公共法律服务、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建设、法治乡村示范建设、依法治理与平安乡村建设 6 个二级指标。18 个二级指标下面分设数量不等的三级指标,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三)指标体系解析从表 1 可以看出,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3 个一级指标、18 个二级指标和 65 个三级指标。65 个三级指标中,定量指标 32 个,定性指标

12、33 个。定量指标的数据来源主要是各地区最新年份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部门工作总结、信息公开公示等。由于定量指标直接取自现有数据,且有明确意义指向,因此不再详细解析。定性指标分为“是否类”(29 个)和“其他类”(4 个)。“是否类”指标在表 1 中进行了标注,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王庆华,张婷,张李斌93社会科学家2023 年第 05 期没有标注的定性指标均为“其他类”。“是否类”定性指标是指该指标的判定选择回答“是”或“否”加以测量,内涵表达较为清晰,也不再详细解析。“其他类”定性指标共有 4 个,分别包含在因地制宜、系统治理、“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建设之中。表1法治乡村建设

13、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类型领导重视主要领导是否担任法治乡村建设第一责任人定性指标是否类主要领导是否就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作出批示定性指标是否类党政会议党委常委会讨论法治乡村建设工作次数定量指标是否将法治乡村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定性指标是否类因地制宜不同区域法治乡村建设方案的差异性定性指标同一区域法治乡村建设方案的差异性定性指标三治融合县级道德模范人数定量指标召开村民大会次数定量指标系统治理是否将法治乡村建设纳入法治建设总体规划定性指标是否类法治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支撑度定性指标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否提升定性指标是否类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农民社会公平感是否提升定性指标是

14、否类运行机制部门协作是否成立领导协调小组定性指标是否类是否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定性指标是否类社会参与每万人社会组织数定量指标每万人口志愿者人数定量指标经费保障财政支出所占比重定量指标是否设立专项资金定性指标是否类配套政策是否发布配套政策文件定性指标是否类是否建立配套政策台账定性指标是否类考核监督是否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定性指标是否类是否设立监督机构或专员定性指标是否类举报投诉举报投诉受理数定量指标是否公开举报投诉处理结果定性指标是否类涉农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数定量指标是否开展立法立规合法合规审查定性指标是否类涉农立法民调率定量指标是否开展涉农执法评估定性指标是否类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定量指标是否全程

15、记录和公示执法过程定性指标是否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管理员数定量指标人民法庭巡回审理案件数定量指标每万人涉农经济案件立案数定量指标打掉农村黑恶势力及“保护伞”数定量指标涉农公益诉讼和法律援助数定量指标双语法官、检察官、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数定量指标是否建成和运转“三大平台”定性指标是否类有一村一法律顾问的村占比定量指标“宪法进万家”和民法典宣传活动数定量指标是否建成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定性指标是否类组织编写法治文化作品数定量指标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务监督委员法治培训次数定量指标“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数定量指标是否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中心定性指标是否类是否应用“掌上学”“掌上办”移动端定性指

16、标是否类是否建成使用乡镇网上法律服务平台定性指标是否类是否发布“马上办、网上办”文件定性指标是否类是否设立“一站式”办事窗口定性指标是否类“最多跑一次”实现程度定性指标涉农领域立法与执法乡村司法保障与公共法律服务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数字法治智 慧 司 法”建设功能实现“三大平台”是指 12348 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中国法律服务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94“四议两公开”是指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一村一警”是指从市县级治安、刑侦、交警等部门挑选适合和熟悉当地情况的民警进驻每一个行政村,实现“村村有警、月月见警”,

17、把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续表1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王庆华,张婷,张李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定量指标村民选举投票率定量指标实行“四议两公开”的村占比定量指标编制小微权力清单的村占比定量指标基层微腐败人数定量指标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定量指标每万人口乡村专职人民调解员数定量指标是否建立“一村一警”机制定性指标是否类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定量指标每万人口信访量定量指标是否建有村级心理咨询室定性指标是否类依法治理与平安乡村建设功能实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类型是否发布建设指导标准定性指标是否类“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占比定量指标普法骨干培训场次

18、及人数定量指标是否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定性指标是否类是否对已获“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定性指标是否类法治乡村示范建设功能实现1因地制宜。乡村振兴不可能采取同样的模式或道路,法治乡村建设也是如此。2020 年 7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农民专业合作社时强调,走好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在全国不同的地区实施不同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因此,从价值理念层面需要正确认识法治乡村建设的差异性,也就是要体现出不同地区、不同阶段政策和措施的针对性和具体性,即便是同一区域的建设方案和措施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因地制宜设置了两个定性指标,即“不同区域法治乡村建设方案的差异性和同一区域法治乡村建设方案的

19、差异性”。通过查阅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法治乡村建设或乡村振兴的方案加以比对和判定。2系统治理。当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需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013 年 12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系统治理既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其建设成效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实现程度,需要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因此系统治理中设置“法治乡村建设对乡村

20、振兴战略支撑度”这个定性指标,就是测评法治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通过查阅当地有关乡村振兴工作部署中法治乡村建设的内容或条目、年终工作评比中所占比重、法治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运用等加以判定。3“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建设。赋能乡村治理需要提高乡村治理科技含量,而数字治理和智慧治理是科技赋能的具体表现。2017 年 12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建设设置 6 个三级指标,“最多跑一次 实现程度”是“其他类”定性指标。在法治乡村建设中,“最多跑一次”既体现便

21、民服务,也体现依法治理。对这一指标的评价可以通过查阅该地区政务服务部门过去一年办件量中有多少是一次办结的,这个占比可以反映出“最多跑一次”的实现程度。三、法治乡村建水平指标体系权重确定(一)一级指标权重确定每个指标对法治乡村建设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它们在评价中的重要性程度也不同,加上不同层面的指标因素之间不存在可比性,所以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照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一级指标包括价值理念、95社会科学家2023 年第 05 期运行机制和功能实现,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判断矩阵。以一级指标为例,三个一级指

22、标的权重为Wi(i1,2,3),每个层面有Ni(1,2,3,4,5,6)项指标Xij,这些层面中各项具体指标的权重Wij(j1,2,3,Ni)。在评价指标结构的基础上,采用 19 以及它们的倒数作为标度,对各层面及同一层面各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标度含义和判断矩阵如下:2进行归一化处理和权重系数计算,归一化处理计算公式是:表2标度含义判断尺度(Rij)含义1因素 i 与因素 j 同等重要3因素 i 比因素 j 稍微重要5因素 i 比因素 j 明显重要7因素 i 比因素 j 强烈重要9因素 i 比因素 j 极端重要2、4、6、8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判断矩阵(1)表3一级指标判断矩阵一级指标价理念值运

23、行机制功能实现价值理念156运行机制功能实现151611331表4一级指标归一化处理一级指标价值理念运行机制功能实现价值理念0.0830.4170.500运行机制功能实现0.0480.1110.2380.2220.7140.667表5一级指标权重计算一级指标价值理念运行机制功能实现价值理念156运行机制1/513功能实现1/61/31权重0.0810.2920.6273.进行一致性检验。按照公式CR=CI/RI进行计算。其中,CI值的计算公式是:(max-n)/n-1(3)max是矩阵最大特征根,n是矩阵阶数,RI值通过查询取值参考表获得。首先计算max的数值,公式是:(4)通过计算可以得出m

24、ax=3.095。然后计算CI的值,公式是:CI=ma-nn-1(5)通过计算得知CI=0.0475。最后计算一致性数值,公式是:CR=CIRI(6)(2)96表9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权重总目标二级指标及权重领导重视(0.119)党政会议(0.081)因地制宜(0.107)三治融合(0.128)系统治理(0.327)以人民为中心(0.315)一级指标及权重价值理念(0.081)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功能维度涉农领域立法与执法乡村司法保障与公共法律服务“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建设0.0340.203法治乡村示范建设0.0500.300涉农领域立法与执法0.0590.294乡村司法保障与公共法律服

25、务乡村法治宣传教育0.0610.0430.3050.338乡村法治宣传教育0.3050.0500.0760.0760.085“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建设0.1520.1520.2080.1020.200法治乡村示范建设0.1010.1010.1690.0510.100依法治理与平安乡村建设0.3050.3050.3380.3050.300依法治理与平安乡村建设0.0790.3160.0790.1050.1050.316权重0.0540.2930.1190.1270.1070.299计算得知,矩阵最大特征根max=6.424,CI=0.084,RI=1.26,CR=0.0670.1,通过一致性检验

26、。(五)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权重通过计算价值理念、运行机制、功能实现 3 个一级指标和 18 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可以得出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的整体情况,具体见表 9。计算得知,矩阵最大特征根max=6.539,CI=0.1078,RI=1.26,CR=0.0860.1,通过一致性检验。(四)功能实现二级指标权重确定功能实现包括 6 个二级指标:涉农领域立法与执法、乡村司法保障与公共法律服务、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建设、法治乡村示范建设、依法治理与平安乡村建设。计算方法和步骤同一级指标一致。可以得出数值CR=0.0820.1,通过一致性检验。(二)理念价值二级指标权

27、重确定理念价值包括 6 个二级指标:领导重视、党政会议、因地制宜、三治融合、系统治理、以人民为中心。计算方法与步骤同一级指标一致:建立判断矩阵、归一化处理、计算权重、一致性检验。表6价值理念二级指标权重计算价值理念领导重视党政会议三治融合0.1280.043系统治理0.0640.080领导重视0.0890.045党政会议因地制宜0.1480.2140.0740.143因地制宜0.0640.1070.2850.0370.071三治融合0.0890.2220.0710.1280.107系统治理0.4480.2960.2140.3830.321以人民为中心0.3580.3700.2860.2550.

28、321以人民为中心0.0750.0990.0750.1500.3000.300权重0.1190.0810.1070.1280.3270.315计算得知,矩阵最大特征根max=6.484,CI=0.096,RI=1.26,CR=0.0770.1,通过一致性检验。(三)运行机制二级指标权重确定运行机制包括 6 个二级指标: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经费保障、配套政策、考核监督、举报投诉,计算方法和步骤同一级指标一致。表7运行机制二级指标权重计算运行机制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配套政策0.2500.083考核督导0.3290.041部门协作0.3430.114社会参与经费保障0.1860.4530.0630.05

29、7经费保障0.2500.3290.1710.2500.226配套政策0.1140.0630.0750.0830.055考核监督0.1710.250.1130.2500.164举报投诉0.2730.1860.0750.0830.082举报投诉0.3530.0290.2650.0880.1760.088权重0.3190.0650.2490.0790.1870.131表8功能实现二级指标权重计算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王庆华,张婷,张李斌97社会科学家2023 年第 05 期总目标二级指标及权重部门协作(0.319)社会参与(0.065)经费保障(0.249)配套政策(0.079)考核监督

30、(0.187)一级指标及权重运行机制(0.292)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举报投诉(0.131)功能实现(0.627)涉农领域立法与执法(0.054)乡村司法保障与公共法律服务(0.293)乡村法治宣传教育(0.119)“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建设(0.127)法治乡村示范建设(0.107)依法治理与平安乡村建设(0.299)续表9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权重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一)主要结论文章基于政策评价理论和目标达成模式,创建了包括价值理念、运行机制、功能实现 3 个一级,18 个二级指标,65 个三级指标在内的法治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一方面弥补了

31、现有研究存在的指标碎片化和部分指标操作性不强的缺陷,也符合当前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思想和乡村全面振兴战略。1.就一级指标而言,权重从高到低依次是功能实现(0.627)、运行机制(0.292)、价值理念(0.018),这说明功能实现层面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首要关注,法治乡村建设目标或任务的实现度和民众满意度是评价法治乡村建设的核心因素。价值理念层面所占权重较低,其虽是制约法治乡村建设水平的主要因素,但价值理念层面隐性因素往往是法治乡村建设中容易忽视的部分。2.就二级指标而言,权重排名前 6 位的指标是系统治理(0.327)、部门协作(0.319)、以人民为中心(0.315)、依法治理

32、与平安乡村建设(0.299)、乡村司法保障与公共法律服务(0.293)、经费保障(0.249),特别是系统治理、部门协作和以人民为中心 3 个指标的权重大。法治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顶层谋划、长远规划和阶段计划,也需要组织之间、部门之间、群体之间的通力合作,当然,这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直接体现。3.涉农领域立法与执法(0.054)、社会参与(0.065)、配套政策(0.079)、党政会议(0.081)4 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治乡村建设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乡村依法治理,涉农领域也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一项政策或工作上不上常委会,很大程度

33、上影响这项政策或工作的成败。而多元主体是否积极参与、配套政策是否健全等都会影响政策或工作成效。(二)政策建议1.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对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党政会议”这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较低,具体表现为党委常委会讨论法治乡村建设议题的次数以及法治乡村建设是否写入本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党委常委会体制处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核心和“最顶端”位置18,凡属重大事项都要经过党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要将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党委常委会议题之中,及时解决法治乡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政府规划是我国政府的行动纲领和目标体系。以政府规划引导、管控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是我国特有的制度安排19,政府规划

34、的目的性、精准性、周期性等对一项工作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政府规划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政府工作报告。法治乡村建设需要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路线图,界定任务和责任部门,稳步推进。2.进一步健全涉农领域立法与执法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立法呈现出以政策为主导、向立法转型、立法多元化发展三个阶段。涉农领域科学立法的同时,还应着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涉农立法工作的不断创新。严格执法的前提是科学立法。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98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规范执法贵在职责权限法定、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在推动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的同时

35、,提高执法队伍法治意识、服务意识、纪律意识,转变执法思路、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能力。3.进一步完善法治乡村建设的配套政策。法治乡村建设的有序推进,还需要包括配套政策在内的支持体系和政策工具,尤其是激励型政策,这反映出决策者要达到自己的目标需要付出多大努力的方法。是否发布配套政策,实施哪些配套政策,内容的针对性如何,是否有效执行都会影响配套政策执行。要完善涉农领域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提高决策质量;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遏制违法裁量、随意裁量;完善重大涉农项目协商制度,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真正做到知情、质询、审核、建议和评议;完善农业政策补贴和土

36、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制度,增加农民收入。4.进一步提高法治乡村建设的社会参与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0法治乡村建设需要包括社会力量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其中,而社会参与已经突破了政治型和利益型参与,发展成以社会和自身需要的参与。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组织、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如何在法治乡村建设中发挥作用,在哪些具体方面发挥作用需要特别关注,要尽快健全完善动

37、力机制、激励机制、整合机制、保障机制等相应的机制。如整合机制就是要深入探索如何把社会力量相对优势集中起来形成合力,破除社会参与的碎片化,打出社会参与优势治理组合拳。参考文献1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EB/OL.http:/ 年)EB/OL.http:/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http:/ 易小燕,陈印军,向雁.县域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以广东德庆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8):187-195.11 杜岩,李世泰,秦伟山.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0

38、1):248-255.12 雷明,于莎莎.全面乡村振兴:政策指向与实践J.社会科学家,2021(12):31-41.13 程明,钱力,倪修凤.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效度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金寨县样本数据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20,34(04):16-26.14 詹国辉.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理路、原则与指标体系的三维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9(12):59-65.15 陈炎伟,王强,黄和亮.福建省县域乡村振兴发展绩效评价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9):182-19016 张挺,李闽榕,徐艳梅.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8,34(08):99-105.17(日)药师寺藏泰,张丹.公共政策:政治过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2.18 王兴华.中国共产党党委常委会体制探析J.理论视野,2014(12):64-67.19 白景明.政府规划与政府预算绩效管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03):49-5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