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基本概念,管理工作,管理流程,问题及注意事项,1,基本概念,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出现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各种精神活动异常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泛指一切的因精神问题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社会功能,精神障碍是一个更宽的范畴。,2,精神病:,特指具有幻觉、妄想或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最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重性躁狂症和抑郁症。因此精神病只是精神障碍中的一小部分。,3,重性精神疾病,具有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等,具有危险性行为肇事肇祸、自杀自伤,无自知力,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4,重性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5,重性精神疾病的社会危害,1、殃及家庭。,2、祸及他人。,3、危害自己。,4、危及社会。,8,重性精神疾病的社会危害,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重,性,精神病患病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2.7,70年代的5.4,上升到80年代的11.4。到了90年代,1993年国内抽样调查显示,发病率达13.47。,9,有三种原因造成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就诊率低:,一、是文化和社会背景,公众对精神疾病的排斥,使很多人不敢公开去看精神医生,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去看这个病。第二、是患者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病,也就是说,患者根本不知道通过看医生、治疗吃药可以治愈自己的心理障碍。,三、可能是没有足够的经费。,10,对 策,把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11,对 策,改扩建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提高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救治能力,改善就医环境,全面加强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按照医改的部署和要求,把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做好登记和随访工作,与公安、民政等基层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切实落实病人管理。,12,对 策,有关部门研究解决重性精神病人医疗费用和精神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经费保障问题。,13,对 策,卫生部 2009年发布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2012年进行了修订: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1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1、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2、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指导。,3、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4、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5、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15,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团队及场所,精神病专科医生、护士,社区全科医生、护士(精防医、护),社区社会工作者,精神病管理室,16,服务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7,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按规定分类随访干预登记患者,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18,评估,危险性评估共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19,随访,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20,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及其它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情稳定、基本稳定和不稳定3大类及,危重情况紧急处理,,进行分类干预。,21,病情稳定患者:危险性评估为0级,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2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危险性评估为12级:措施,1、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2、查找原因,3、对症治疗,4、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精神科执业医师联系,或在精神科执业医师指导下治疗。,5、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6、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23,病情不稳定患者:危险性为35级:,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对症治疗后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3、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科执业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进行系统、规范治疗,12周内随访,24,危重情况紧急处理,询问和检查,暴力、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急性药物不良反应,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25,随访内容,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26,随访内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超等检查。,27,社区服务流程,28,健康教育,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耻感,提高自知力和社会适应,早期识别重性精神疾病,29,健康教育,对首诊确诊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及其亲属,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开出健康教育处方,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提高他们对于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预防向慢性和残疾转化。,对于慢性精神病病人,健康教育要围绕提高自知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预防措施以早发现为主,在社区中要积极开展早期识别重性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鼓励疑有重性精神疾病的人员及早去正规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咨询。,30,考核指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辖区内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患病率)100。,注:依据当地3年内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得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若当地未开展调查,建议采用浙江、河北省调查的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显好率=最近一次随访时分类为病情稳定的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10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每年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100。,31,一般问题,依从性,危险性,协调性,32,依从性,健康教育,家庭医生,服务方式,33,危险性,技巧,信息,管理,处置,保护,34,协调性,社会协调,内部协调,35,
展开阅读全文